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郑丹丹

个人简介

1992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即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即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秋季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访学,200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今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代表性成果 专著: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中国城市家庭夫妻权力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译著: 【英】托马斯·奥斯本著,《启蒙面面观——社会理论与真理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承担项目与课题 1. 财富不平等的家庭代际传递动力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9 2. 爱与博弈:社会转型与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权力关系,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2019 3. 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动力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重大交叉项目,2020 4. 新媒体影响下的家庭变迁及政策应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重大交叉项目,2017 5. 城市退休人员的社会调适及其对养老生活的影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重大交叉项目,2015 6. 第三期湖北省妇女地位调查研究,湖北省妇联,2012-2013 7. “湖北省妇女地位趋势研究” ,湖北省妇联,2012-2013 8. “湖北省妇女问题与对策”,湖北省妇联,2012-2013 9. “性别社会学学科网络建设”, 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2011 10. “2009年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湖北省科协,2009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和谐与性别平等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校基金重点项目,2007 12. “2007年公众科学素质调查”,湖北省科协,2007 13.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统计分析教学”,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2006 14. “性别社会学学科网络建设”, 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2006 15. “县级政府官员关于性别与儿童问题的知识、态度、行为基线调查”,国务院妇儿工委,2006年 16. “湖北省领导干部科学素养调查”,湖北省科协,2006 17. “导入案例教学法,培养社会学研究思维——以家庭社会学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06-2008年 18. “小学阶段和谐亲子关系理想型建构”,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办青年基金项目,2005年 19. “孝感市公民科学素养研究”,孝感市科协,2005年 获奖与荣誉 学术获奖: 1. 转型期中国家庭关系变迁研究(系列论文)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20年) 2. 论文“身体的社会形塑与性别象征——对阿文的疾病现象学分析及性别解读”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6年中国社会学学会论文一等奖、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3. 论文“乌托邦冲动与想象共同体:耽美现象折射的女性集体行动趋势”获2010年中国社会学学会论文一等奖 4. 论文“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 获2008年中国社会学学会论文二等奖 5. 专著《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获第一届“王金玲性别研究奖”二等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 6. 论文《女性家庭权力、夫妻关系与家庭代际资源分配》获武汉市第1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提名奖,2019年 教学获奖: 2018-2019年度教学质量二等奖 2017-2018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 2008-2009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度三育人奖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度“我最喜爱的导师” 2006年度校优秀青年教工 2003年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其他奖项 湖北省妇联“我与祖国共奋进—最美芳华·70年70人”(2019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十佳女教工(2019年3月) 教学情况 《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专业英语》、《家庭社会学》等

研究领域

家庭社会学、网络与文化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雷洪、郑丹丹, “社会问题分类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1期 2、郑丹丹、雷洪,“三峡移民社会适应性中的主观能动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雷洪、郑丹丹,“论社会标准选择倾向、社会匹配在个体社会分化中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郑丹丹,“痛苦的社会建构-一个女子的口述史分析”,《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2年第5 期全文转载) 5、郑丹丹、杨善华,“夫妻关系‘定势’与权力策略”,《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12 期全文转载;被《中国社会学》第四卷收入,341-358;被《中国家庭研究》等收入) 6、郑丹丹,“无法分隔的公私领域-以下岗女性为例看职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交织关系”,《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6期 7、郑丹丹、金静,文化传递与社会学习——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青年探索》2006年第3期 8、郑丹丹、张芳,社会流动的脉络与机制——以大学生求职为例,《青年研究》2006年第5期 9、郑丹丹,无所不在的性别——2006社会学年会“妇女/性别社会学论坛”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第5期 10、郑丹丹,“社会意识的行动逻辑——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学社会学解释框架”,《浙江学刊》2006年第5期 11、郑丹丹,“亲子冲突原因辨析——非性别与性别视角的解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 郑丹丹,“身体的社会型塑与性别象征——对阿文的疾病现象学分析及性别解读”,《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6年中国社会学学会论文一等奖、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13、郑丹丹,“走出离异家庭子女问题怪圈”,《中国社会导刊》之《社会工作专刊》,2007年7月下 14、郑丹丹、凌智勇,“网络利他行为研究”,《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15、郑丹丹、左志香,“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性别议题——‘2007年社会学年会’相关研究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 16、熊茜、郑丹丹“‘新文化媒介人’地位获得过程分析——以大学生消费为例”,《青年研究》2007年第5期 17、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8、郑丹丹、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一项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 19、郑丹丹、李光玲. 走向自觉的性别研究方法——“2011年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综述[J]. 妇女研究论丛,2011,05:106-110 20、郑丹丹、易杨忱子,养儿还能防老吗——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21、狄金华、郑丹丹,伦理沦丧抑或是伦理转向——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农村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研究,《社会》2016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6);《社会科学文摘》2016(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3) 22、郑丹丹,异托邦建构与想象的共同体——女性阅读中呈现的身份政治萌芽,《青年研究》2016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16.6全文转载) 23、郑丹丹、狄金华,“女性家庭权力、夫妻关系与家庭代际资源分配”,《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17.3全文转载;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Volume 5, Issue 1, December 2018, ISSN: 2198-2635 (Online) DOI: https://doi.org/10.1186/s40711-018-0084-7 武汉市第1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提名奖) 24、郑丹丹 消费惯习形塑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基于一个家庭的消费故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 25、郑丹丹 家庭财富的代际传递与社会不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2017年第3期 26、郑丹丹 家庭中的阶层并置与社会融合——对兄弟姐妹关系的个案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 27、郑丹丹:个体化与一体化:三代视域下的代际关系 《青年研究》 2018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8.5全文转载) 28、郑丹丹,代际“资产并表”、同类婚与贫富分化代际增强——人口政策与市场转型的叠加效应,《开放时代》2019年第1期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新媒体影响下的家庭变迁及政策应对”(项目编号: 2017WKZDJC002)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4)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人口学》2019.3全文转载) 29、郑丹丹、黄挽天,你耕田来我织布:家务劳动对女性收入惩罚的机制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3 30、郑丹丹,互联网企业社会信任生产的动力机制研究,《社会学研究》2019年第6期 31、郑丹丹,论社会退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32、郑丹丹,想象力与确定性 ——个案与定量研究的关系辨析,《求索》2020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5)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0(4)全文转载 ) 33、郑丹丹、张帆,资源失灵与阻抗力——基于M村婚姻暴力现象的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20年第2期

学术兼职

中国社会学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 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理事 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妇委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