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2013年被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授予“美国公共管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PA)功勋奖(Chester A. Newland Presidential Citation of Merit)”。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003年获得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被聘请为国家人事部公务员考试命题组成员,湖北省武汉市厅局级干部选拔专家组成员,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组成员,省市电子政务专家组成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省级采购技术类评审专家;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咨询专家,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专著:
1、《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丛书(第一批)》(主编,共8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2、《电子政务(第二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高等学校公共管理专业精品教材)(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电子政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版
4、《电子政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5、《电子政务》(21世纪公共管理类系列规划教材)(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6、《公共管理概论》(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7、《数字城市政府管理》(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8、《公共管理新编》(主编),武汉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9、《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萃》(主编),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0、《行政学原理》(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书评;
[2] 教育部2002-2003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教研厅函【2003】1号)
11、《电子政务导论》(主编),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光明日报》2002年6月13日书评
[2]《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5日书评
[3]《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在2002年第5期书评
[4]200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三等奖
12、《现代城市管理》系列丛书(科学出版社,2002年-2004年,已出版8本,主持编写)
13、《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1年-2003年,已出版21本,主持编写)
主持国家级课题:
1、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0ZDA038,2020.04,在研)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武汉市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编号:72042016,2020.04,在研)
3、面向2035的“补短板”型路线图绘制方法研究:以制造业重点领域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编号:L1924068,2020.01,在研)
4、非传统安全问题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以智慧城市治理中的信息共享与使用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71734002,2018.01,在研)
5、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033,2011.11,已结题)
6、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4ZDA011,2014.7,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7、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议资助项目,编号:71010407027,2010.07,已结题)
8、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议资助项目,编号:70910407020,2009.07,已结题)
9、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B22030,2008.03,已结题)
10、基于业务重组的城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规划方法及模型构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73043,2008.01,已结题)
11、中部城市特色经济发展与中部崛起的公共政策研究(2005年全国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005DGS3D065,2006.01,已结题)
12、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研究(2004年全国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2004DG000001-1,2005.01,已结题)
13、信息化与公共组织结构变革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BZZ032,2002.01,已结题)
主持部委课题:
1、政治安全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调研课题,2014.07,已结题)
2、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发展指数和绩效评估管理方法研究(办公厅,2010.04,已结题)
3、大部门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2010.12,已结题)
主持省部级课题:
1、面向非传统安全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面上基金项目,编号:2010CDB01901,2010.07,已结题)
2、移动政府环境下公共服务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编号:20090142110071,2010.01,已结题)
3、电子决策剧场智能仿真系统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编号:2060201,2009.09,已结题)
4、中国居住建筑领域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研究(国家科技部,2009.01,已结题)
5、基于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2008,已结题)
6、数字城市智能型行政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编号:01JA630044,2001.01,已结题)
7、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其激励机制研究(湖北省,编号:HBFP2014-008,2014.12,已结题)
8、湖北省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2014.01,已结题)
9、湖北省碳减指标分解和考核体系研究(湖北省,编号:2012QHKT002,2012.06,已结题)
10、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程三维仿真系统研究(河南省,2011.08,已结题)
11、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湖北省人民检察院,2011.09,已结题)
12、腐败预警防控电子应用系统研究(湖北省纪委,编号:KT2010-07-03,2010.12,已结题)
13、湖北省政府相应服务市场化与政府效率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7AA401B04,2007.09,已结题)
14、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湖北省人大常委会,2006.01,已结题)
15、基于公共数据中心的湖北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6AA401B58,2006.01,已结题)
16、委托编辑《爱国统一战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丛书(分册)(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2004.01,已结题)
17、数字时代的政府组织创新研究(2003年度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择优资助项目,编号:鄂人【2003】31号,已结题)
18、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03AA401C41,已结题)
19、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02P2316,已结题)
20、数字城市管理方式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已结题)
21、加入WTO后数字城市行政管理模式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1AA101C66,2001.01,已结题)
22、湖北省门户网站评估(湖北省科技厅重点基金项目,已结题)
主持其他课题:
1、美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分析及中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国际战略学会,2015.07,已结题)
2、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国航天科技,2014,已结题)
3、中国非传统安全中的粮食安全(中国航天科技,2009,已结题)
4、优化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国家行政学院,2005.01,已结题)
5、精准扶贫下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研究(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编号:WHKX201604,2016.02,已结题)
6、推动武汉新一轮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武汉市科技局,2015.01,已结题)
7、武汉市“智慧旅游”体系构建与旅游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武汉市科技局,2014.04,已结题)
8、武汉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编号:13020,2013.09,已结题)
9、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务办公平台规划(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09.06,已结题)
10、武汉市移动地税系统(武汉市信息产业局,编号:武信发2009035号,2009.09,已结题)
11、基于公共数据中心的武汉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武汉市科技局,2005.01,已结题)
12、“十一五”武汉市信息化规划思路研究(武汉市“十一五”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招标项目,2004.08,已结题)
13、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武汉市软科学计划项,编号:20044005070-10-23,已结题)
14、信息技术对武汉市政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3035,2003.01,已结题)
15、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对策(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08,已结题)
16、许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调研项目(许昌市,2015.01,已结题)
17、鄂州市电子政务中长期发展规划(鄂州市,2013.01,已结题)
18、城建领域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对策(宁波市,2011.08,已结题)
19、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战略学会,2011,已结题)
20、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战略学会,2009,已结题)
21、武汉江夏城建电子政务系统(江夏区,2007,已结题)
22、数字政府绩效研究(深圳市,已结题)
人才奖励: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鄂人2002年56号文)
2003年,获得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鄂人2003年31号文)
2005年,获批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2006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3600260号)
教学与科研奖励:
2000年,获湖北省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
2003年,主编的《行政学原理》被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评为研究生推荐教材(教育部办公厅教研厅2003年1号文)
2004年,主编的《电子政务导论》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年来的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获湖北省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会1998-2000年优秀成果一等奖;《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初探》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8年)三等奖
2004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总结和创新》获2001-2003年湖北省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对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议》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度“优秀建言奖”;《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电子决策:预防行政领导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8年,《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府群决策模式研究》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关于构建武汉城市圈移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议》获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建言献策一等奖
2009年,《基于公共数据中心的湖北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际化、信息化、工程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获2008年度武汉市政府参事工作一等奖
2010年,《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参事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获国务院参事室“政府参事六十年”征文三等奖;《从科层管理困境看政府官员决策失误》获第二届“两型社会”建设与反腐倡廉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1年,《关于构建武汉城市圈移动电子政务平台的几点建议》获湖北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2013年,《在大别山设立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的建议》获湖北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2015年,《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获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其他奖励:
2011年,获评湖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12年,获2011年度武汉市政府参事工作特等奖
2013年,获美国公共管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PA)功勋奖(Chester A. Newland Presidential Citation of Merit),获2012年度武汉市政府参事工作一等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Social media policies as responses for social media affordances: The case of China,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6,33(2):313-324(Qiang Chen,Xiaolin Xu,Bolin Cao,Wei Zhang)
[2] Surviving in the disput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global gmf-related research, 1995–2014,Scientometrics,2016,109(1):359–375(Wei Zhang,Xiaolin Xu,Chenghan Ming,Zijun Mao,Jing Shi,Yaqian Xiang)
[3] Online Participation Chaos: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Government-Initiated E-Polity Squa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6,39(14):1195-1202(Wei Zhang,Xiaolin Xu,Hui Zhang,Qiang Chen)
[4] 我国边疆地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电子政务,2020,2:47-54(徐晓林,刘帅,毛子骏)(1)《新华文摘》2020年第9期转载
[5] 信息生态视角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9:123-129(毛子骏,黄膺旭,徐晓林)
[6] 公共管理研究的非传统安全命题,中国行政管理,2018,10:121-126(徐晓林,刘帅,毛子骏,周博雅)(1)《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转载
[7] 数字政府环境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研究,行政论坛,2018,25(01):50-59(徐晓林,明承瀚,陈涛)(1)《新华文摘》2018年第7期转载(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8年第5期转载
[8] 加快构建中国国家战略公共传播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16,9:116-121(赵良英,徐晓林)(1)《新华文摘》2016年第23期转载
[9] 私密社交网络的革命性影响及其治理挑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76-82(李卫东,杨雪兰,徐晓林)(1)《新华文摘》2017年第3期转载
[10] Mapping the popularity of urban restaurants using social media data,Applied Geography,2015,63:113-120(Shixiao Zhai,Xiaolin Xu,Lanrong Yang,Min Zhou,Lu Zhang,Bingkui Qiu)
[11] 虚拟社会分层:动因、维度与趋势,情报杂志,2015,7:202-207(陈强,徐晓林)
[12] Diffusion of e-govern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4,31(4):631-636(Hui Zhang,Xiaolin Xu,Jianying Xiao)
[13] 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管理世界,2014,1:178-179(杜洪涛,徐晓林,王君泽)
[14] 海关特殊监管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问题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4,6:44-46(徐晓林,杨保清)
[15] 基于琼北旅游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策略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14,12:1858-1863(徐晓林,宋颖洁,林一民,佘硕)
[16] 非传统安全的缘起、话语变迁及治理体系,电子政务,2014,5:65-71(曾润喜,毛子骏,徐晓林)(1)《新华文摘》2014年第15期转载
[17] 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人民本位、综合安全与总体治理,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7-24(徐晓林,朱国伟)
[18] 基于云计算的推送式公共服务模式研究,行政科学论坛,2014,2:36-39(徐晓林,李卫东)
[19] 中国虚拟社会治理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13,11:7-11(徐晓林,陈强,曾润喜)
[20] 大部制治理结构优化的推进策略与支持机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3,3:15-23(徐晓林,朱国伟)(1)《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转载
[21] 电子政务的学科发展趋势,行政论坛,2013,2:43-46(徐晓林,张辉)
[22] 广东省东莞市公民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12:94-97(徐晓林,香杰新)
[23] 基于电子证件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中国行政管理,2012,3:26-29(徐晓林,张宁英)
[2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决策民主化的发展—基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分析(1982-2011),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6(朱国伟,徐晓林)
[25] 论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革命性影响,电子政务,2012,10:18-25(徐晓林,李卫东)
[26] 智慧政务:信息社会电子治理的生活化路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95-100(徐晓林,朱国伟)
[27] 场景理论:区域发展文化动力的探索及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2,3:101-106
[28] 文化安全视野下的中国教育“走出去”战略,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14-122(徐晓林,吕殿学,朱国伟)(1)《教育科学文摘》2012年第3期转载
[29] 电子决策剧场为科学民主决策导航,中国行政管理,2011,9:120-122(毛子骏,徐晓林,许晓东)
[30] 电子政务: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企业经济,2011,9:5-8(徐晓林)
[31] 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特征与管理,电子政务,2011,9:10-11(徐晓林)
[32] 解释与取向:运动式治理的制度主义视野——以“治庸问责”风暴为背景的分析,学习与实践,2011,8:86-94(徐晓林,朱国伟)
(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11期转载
[33] 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理论逻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1-98(徐晓林,朱国伟)(1)《新华文摘》2012年第5期转载
[34] 在大别山设立“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124(宋子良,徐晓林,王平,徐长生,刘海云,刘爱玲,杨朝中,贺桂明,朱佳平)(1)获省委书记、省长批示
[35] 关于把握网络舆情主导权问题研究,管理世界,2010,4:183-184(徐晓林,王子文)
[36] 社会变迁中的互联网治理研究,政治学研究,2010,4:75-82(曾润喜,徐晓林)
[37]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网民行为:一个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0,11:16-20(曾润喜,徐晓林)
[38] 中国MPA教育公共行政精神培养,中国行政管理,2010,5:95-97(钟响,徐晓林,许晓东)
[39] 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原理与方法,中国行政管理,2010,2:19-22(李卫东,徐晓林)(1)《新华文摘》2010年第10期转载
[40] 基于RDA的城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实证研究,情报杂志,2010,3:166-169(李卫东,徐晓林)(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9期转载
[41] 论我国横向府际行政协调的十大转向,中国北京(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2010年12月(徐晓林,朱国伟)
[42]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情报杂志,2009,11:52-54(曾润喜,徐晓林)
[43] 论政府信息能力建设,企业经济,2009,7:5-8(徐晓林)
[44] 中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与发展趋势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6:94-104(徐晓林,黄艳)
[45] 中国MPA教育公共行政精神培养,中国北京(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2009年11月(徐晓林)
[46]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City Government Portal Website onstruction,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CPA 4th),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8:180-189(Xu Xiaolin,Li Weidong,Zhang Bo)
[47] 拓展腐败治理思路实现反腐战略转型——“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8,6:124-125(刘启君,徐晓林)
[48] 电子决策:预防行政领导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人民检察,2008,10:36(徐晓林)
[49] 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府群决策模式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8,10:192-197(徐晓林,李卫东)(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2期转载
[50] 城市政府业务重组及业务参考模型构建研究,中国澳门(第三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徐晓林)
[51] 数字城市: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求是,2007,22:57-59(徐晓林)(1)中国人口报,2008年1月16日(03版)转载
[52] 数字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信息界,2007,22:29-32(徐晓林)
[53] 城市政府知识中心的管理研究,电子政务,2007,11:35-41(张波,徐晓林)
[54] 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四个基本维度,电子政务,2007,8:39-44(徐晓林,李卫东)
[55] 府际管理理论与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公共管理学报,2007,2:24-27(傅永超,徐晓林)(1)《新华文摘》2007年19期转载
[56] 信息化与当代中国城市政府决策模型研究,管理世界,2006,7:139-140(徐晓林,刘勇)
[57] 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6,5:96-99(徐晓林,刘勇)
[58] 长株潭一体化政府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府际管理和复合行政理论,软科学,2006,6:69-72(傅永超,徐晓林)
[59] 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5:21-28(徐晓林,刘勇,赵刚)
[60] 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6,4:36-38(刘勇,徐晓林)
[61] 读原著,通要籍——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公共管理学报,2006,3:99-101(徐晓林)
[62] 数字治理对城市政府善治的影响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06,1:13-20+107-108(徐晓林,刘勇)(1)《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转载(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5期转载(4)《人民公安报》2006年6月27日(07版)转载
[63] 基于语义网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中国澳门(第二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0月(徐晓林,李卫东)
[64] 科技系统政府网站评价与科技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中国软科学,2005,6:13-18(徐晓林,李卫东)
[65] 论我国电子政务的跨越式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146-147(李卫东,徐晓林)
[66] 电子治理:信息社会城市善治的理想选择,电子政务,2005,14:55-62(刘勇,徐晓林)
[67]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议,中国科技产业,2005,4:28-32(徐晓林,马连杰,杨兰蓉,周立新)
[68] 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研究,中国兰州(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2005年8月(徐晓林,刘勇,张波)
[69] 数字治理在城市政府善治中的体系构建,管理世界,2004,11:140-141(徐晓林,周立新)
[70] 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4:88-92(徐晓林,周立新)(1)《新华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
[71] 领导者行为研究——对武汉市现任领导者的调查,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134-136(徐晓林,石海燕,吴开松)
[72] 电子政务: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132-133(李卫东,徐晓林)
[73]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电子政务,2004,Z3:16-25(徐晓林,余远,李卫东)
[74] MPA教学的若干思考,理论月刊,2004,7:106-108(徐晓林)(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4年第11期转载
[75] 公共组织扁平化中的中层变革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118-120(徐晓林,王贵顺)
[76] 关于建设菏泽数字国土工程的初步探讨,山东国土资源,2004,4:60-63(张九献,徐晓林)
[77] 大学生领导素质教育与培养研究——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78(徐晓林,吴开松,石海燕)
[78] 联网核查:对政府管理过程实施监督的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11/29(徐晓林)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编,2004年第17期《行政研究信息参阅》转载(2)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2004年12月1日转载(3)报送国务院秘书长、副秘书长参阅
[79] 欠发达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变直接抓经济为创造市场环境,农民日报(第三版,三农论坛),2004/5/1(徐晓林)
[80]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总结与创新,政治学研究,2003,4:21-26(徐晓林,王亚平)
[81] 电子政务的实施与政风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2,12:13-15(徐晓林)
[82] 数字化园区:高科技园区管理的革命,中国高新区,2003,1:29-32(徐晓林,王欣)
[83] 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光明日报(理论版),2003/9/24(徐晓林)(1)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和www.first-egov.com转载
[84] 信息化与公共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2,10:7-9(何精华,徐晓林)
[85] 试论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2,6:6-8(徐晓林)
[86] 政府信息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11/30(徐晓林)
[87] 论MPA教育信息化,中国行政管理,2001,12:33-35(徐晓林)
[88] “数字城市”:城市政府管理的革命,中国行政管理,2001,1:17-20(徐晓林)
[89] MPA教育工程化初探,高等教育研究,2001,22(3):63-65(徐晓林)
[9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20年来的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政治学研究,2000,4:36-44(徐晓林,王亚平)(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01年第5期转载
学术兼职
曾兼任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社部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管理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休闲文化产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智慧城市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人文社科副主任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