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近几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在海洋能利用、海洋工程装备与仪器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首位研究人员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洋能转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太阳能学报》和《太阳能》杂志第十届编委会编委等。主要承担本科生《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生《海洋能利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基于我国资源特性的海洋能高效利用创新技术研发”项目课题“潮流能低流速高效装置研发”(2018YFB1501903),2019~2023,课题负责人;
2) 海上可再生能源混合驱动的无人帆船基础研究(517792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8~2021,项目负责人;
3)复杂海洋环境中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性能研究(514791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2018,项目负责人;
4)基于涡激振动原理的人工肌肉潮流能发电装置基础研究(511761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5,项目负责人;
5)柔性叶片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学特性研究(50979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2012,项目负责人;
6)海洋潮流能驱动的柔性叶片发电设备研究(2006AA05Z428),863课题, 2006~2008,项目负责人;
7)“500kW 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子课题“100kW潮流能发电装置研制”(GHME2010GC02-2),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2010~2012,子课题负责人;
8)轴流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研究与试验(GHME2010ZC04),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2010~2012,项目负责人;
9)潮流能水轮机专用叶片翼型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2015GSF115019),山东省科技计划,2014~2016,项目负责人;
10)海洋能集成供电系统示范(11-1-1-14-hy),青岛市科技攻关计划,2011~2013,项目负责人。
授权发明专利:
1. ZL200410035580.4 帆板摇帆模拟训练装置
2. ZL200410035582.3 帆板摇帆装置
3. ZL200510045194.8 一种全自动微藻分析仪
4. ZL200710113507.8 可折叠式风力发电装置
5. ZL200710181399.8 自适应柔性叶片转子
6. ZL200810249755.X 升降式双浮体潮流发电平台
7. ZL200810249880.0 柔性叶片转子支撑装置
8. ZL201110161535.3 双向导流罩及潮流发电装置
9. ZL201410089157.6 潮流能发电桩柱式平台
10. ZL201510602258.3 浮潜式潮流能发电装置
11. 2015SR135429 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设计软件
研究领域
海洋工程装备与仪器研发、海洋能利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Shujie Wang,Chao Xu,Peng Yuan,Yingying Wang. Hydrodynamic Optimization of Channelling Device for Hydro Turbine Based on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J].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Vol.61, Issue 12, June 2011, Pages 3722-3729. (SCI)
2.Shujie Wang, Peng Yuan, Dong Li, Yuhe Jiao. An overview of ocean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1.Vol 15.1, p91-111. (SCI)
3. 王树杰,李华军,鹿兰帅,等. 潮流能柔性叶片水轮机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高技术通讯,2009,19(11):1187-1194.(EI)
4. Wang Shujie, Li Dong, Lu Lanshuai, et al. Study and innovation of a flexible blade turbine, a new type of tidal current generating device. Engineering Sciencec,2010,8(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