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建国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9/9 - 2002/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学,博士 1996/9 - 1999/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学,硕士 2008年,北京参加气候变化培训 2005年,加拿大资源部中心学习碳循环模型 2005年,北京参加中加气候变化情景培训 【工作经历】 2009/12 - 至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安全中心,研究员 2004/12-2009/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安全中心,副研究员 2002/8-2004/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社会工作】 国家气候委员会气候变化分委员会委员及学术秘书 国家气候委员会气候资料应用分委员会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荣誉奖励】 2013年甘肃环境科学技术奖二等奖(GHKJ2013(2)-6-4)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阈值及综合评估,200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2等奖;该获得原国家环保总局科研二等奖,排名11。 2005-2006年获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青年创新奖; 2007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8年中国环境学会第7届优秀环境科技先进工作者奖; 2009年获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单项表彰奖; 2010年获得环境保护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干部表扬的荣誉。 2016年获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优秀党员称号。 专利 1.识别生物多样演变性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归因技术(专利号201410425858.2) 2.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技术(专利号201410448783.X) 3.未来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技术(专利号201610000571.4) 软件著作权 物种分布与气候关系分析系统v1.0(登记号2014SR158567;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827804号)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和国际报告 作为主笔专家,参加气候变化国家第一次和第二次报告、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报告、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和第二次信息通报、气候与环境2012科学报告编写。参加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第四次、第五次评估报告有关章节评论与撰写。作为主要作者(lead author)和作者召集人,参加IPCC《2013年京都议定书中经修订的补充方法和良好做法指南》编写工作;作为CLA,参加IPCC特别报告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编写。 主要论著 吴建国等.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风险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吴建国,徐德应.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理论、方法和实践.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许吟隆,吴绍洪,吴建国等.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主要研究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积雪变化下青海南部高原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微生物属性关联。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项 “十三五”期间国家生态安全地区气候变化规划适应的综合政策措施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专题-西北珍稀濒危生物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与对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专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期综合科学考察。 中央公益型院所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UV-B辐射和氮沉降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和主要物种的协同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改革专项-西祁连山干旱高山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规划。 北京市碳汇造林规划项目,北京八达岭碳汇造林规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北沿典型山地土壤碳氮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与机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延续项目-气候变化对西部脆弱自然生态系统影响。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专题-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阈值和综合评估。 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项目-环境质量与气候变化关系评估。 GEF项目-中国土地利用转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源汇估计目标研究(CRP/00/G33/A/1G/99)。 WWW项目-中国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与优先议题(2009-2010)。

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环境影响与适应,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环境污染风险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植被与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与控制、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全球变化风险、气候变化下土地荒漠化与风蚀扬尘排放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Jianguo Wu .The distributions of Chinese yak breed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Anim Sci J, 2015, doi: 10.1111/asj.12526. Jianguo Wu,Guobin Zhang.Can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resident birds inover the past 50 years be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 Ecology and Evolution,2015,5(11): 2215–2233. Jianguo Wu, Yingjie Shi. Attribution index for changes in migratory bird distributions: The role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Ecological Informatics,2015, doi:10.1016/j.ecoinf.2015.11.013 Jianguo Wu.Can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lizard speci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be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5,doi:10.1007/s00704-015-1553. Jianguo Wu.Detecting and attributing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large mammal speci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Mammal Research, 2015, 60, (4):353-364. Jianguo Wu.Detecting and attribut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snake speci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 doi:10.1007/s00267-015-0600-3 Jianguo Wu. Detection and attribution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bat distributions over the last 50 years.Climatic Change,2015,DOI 10.1007/s10584-015-1543-7 Jianguo Wu. The response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Asian buffalo breeds into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Livestock Science,2015, 180, 65–77. Jianguo Wu. 2013 Revised Supplementary Methods and Good Practice Guidance Arising from the Kyoto Protocol .Published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Switzerland,2014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适应.秦大河主编<气候与环境演变2012科学报告>.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吴建国,徐德应,高庆先.第六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在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气象与可持续发展卷(丁一汇,任阵海,徐国弟、萧永生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73-88.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 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在“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适应.在”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报告编写委员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适应.气候变化教材(丁一汇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吴建国,周巧富.青海南部高原积雪期与生长季高寒草甸土壤CO2、CH4和N2O通量的观测.环境科学,2016, 37(8);2914-2923 吴建国,艾丽,苌伟.祁连山中部四种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学杂志, 2007,26(11):1703-1711. 吴建国,艾丽,田自强,常学向.祁连山中部土壤颗粒组分有机质碳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生态环境,2008,17(6):2358-2365 吴建国,艾丽,朱高,田自强,苌伟.祁连山中部北坡云杉森林和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草地学报, 2007,15(1):20-28. 吴建国,艾丽.祁连山三种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465-476. 吴建国,艾丽.祁连山中部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植被和海拔的关系.林业科学,2008, 44(06):10-19. 吴建国,苌伟,艾丽,常学向.祁连山中部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态环境,2007,16(3):1000-1006. 吴建国,韩梅,苌伟,艾丽,常学向.祁连山中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草业学报,2007,16(6):39-46 吴建国,吕佳佳,艾丽.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脆弱性与适应.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 693-703. 吴建国,吕佳佳,周巧富.气候变化对6种荒漠植物分布范围的潜在影响.植物学报,2010,45( 6) : 723-738. 吴建国,吕佳佳.气候变化对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布的潜在影响.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2):168-177. 吴建国,吕佳佳.气候变化对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分布潜在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09, 22(12):1371-1381. 吴建国,吕佳佳.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适宜气候分布范围潜在影响.草地学报,2009,17(6):699-705. 吴建国,吕佳佳.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区分布及其范围的潜在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09,22(2):199-206. 吴建国,吕佳佳.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环境,2008,17(3): 1276-1281. 吴建国,徐德应.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DOC浓度影响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005,29(6):945-953.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比较.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530-538.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4,28(5):657-664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六盘山林区土壤呼吸的时间格局的初步研究.环境科学,2003,24(6):23-32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贮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593-599. 吴建国,周巧富,李艳.中国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3),s1:435-439. 吴建国,周巧富.气候变化对6种荒漠动物分布的影响.中国沙漠, 2011,31(2):464-475. 吴建国,周巧富.中国嵩草属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适应的气候特征.植物生态学报,2012,36(3):199-221 吴建国,周巧富.中国嵩草属植物丰富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12,23(4):1003-1017. 吴建国.UV-B辐射变化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光合作用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1):1395-1404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5种植物分布影响.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18(5):511-522.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6种荒漠动物分布的影响.中国沙漠, 2011,31(2):464-475.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7种荒漠植物分布的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16( 5) : 650-661 吴建国.气候变化对陆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中国工程科学,2008,10(7):60-68. 吴建国.土壤碳氮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生态学杂志,2008,27(09),1601-1611 吴建国.土壤碳和氮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及其研究方法.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896-2904 吴建国.未来气候变化对7种荒漠植物分布的影响.干旱区地理,2011,34(1):7-85 吴建国.温度和UV-B辐射变化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光合作用影响.草地学报,2010,18(5):622-628,635 吴建国.温度和降水变化对高寒草甸典型植物麻花艽光合作用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2010,32(5):73-79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