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祥权

个人简介

男,博士,副教授 ► 1997-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本科; ►2001-2003年,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震储层预测研究工作; ►2003-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地质专业,博士; ►2008-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讲师,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2012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2009年6月,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一所博士后流动站研修; ►2009.12-2010.1,参加“大洋一号”第21航次第5航段印度洋洋脊矿产资源调查 ►2012.12-2014.1,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地质科学与环境学院交流访问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题、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专题、中海油重大研究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涉及中国西部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中国东部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南黄海盆地、北黄海盆地、下扬子宣城区块,南海北部的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南海南部的曾母盆地、礼乐盆地等多个盆地,积累了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在含油气沉积盆地构造分析、盆地构造与沉积的控制及响应、地震沉积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长。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为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会员,担任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期刊审稿人。 ☆近5年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2017/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41672110)“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世花港组大型砂体碎屑锆石U-P b测年:源区示踪、沉积充填模式及构造意义研究”。项目负责 • 2015/12-2017/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外协项目“伦坡拉盆地中西部构造与沉积特征研究”。项目骨干 • 2015/12-2016/1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外协项目“太阳盆地原型盆地分析”。第二负责 • 2014/12-2016/4,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协项目“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项目负责 • 2012/1-201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41272121) “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深水盆地结构和演化及其对南海扩张的启示”。项目骨干 • 2014/12-2015/1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外协项目“伦坡拉盆地牛堡组沉积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项目骨干 • 2014/12-2015/8,中石化华东石油局外协项目“宣城地区古生界页岩特征及保存条件研究”。项目骨干 • 2012-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102068)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中新世末期构造变革界面特征及其发育机制研究”。项目负责 • 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41172123) “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盆地晚渐新世始末构造变革界面及其控藏研究”。项目骨干 • 2012-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10207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盆地演化过程和发育机制研究”。项目骨干 • 2014.5-2015.12,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外协项目“礼乐盆地层序地层学分析及有利储层展布研究”。项目骨干 • 2014.3-2015.11,中海油上海分公司外协项目“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大型砂岩体古环境恢复及沉积动态模拟”,项目骨干 • 2011.7-2014.8,中海油重大研究课题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演化及油气富集机理”,项目骨干 • 2012.11-2014.12,中石化河南油田外协项目“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页岩油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项目骨干 • 2011-2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UGL110246)“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中新世末期构造变革界面特征及其发育机制研究”。第一负责 • 2011,12-2013,10,中石化河南油田研究院外协课题“春光油田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第二负责; • 2012,01-2012,12,中海油研究中心外协课题“渤海歧口凹陷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第二负责; • 2011-201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海油研究院外协子课题(2011ZX05023-001-001) “近海富烃凹陷资源潜力再评价和新区、新领域勘探方向”。项目骨干 ☆主讲课程 •《海洋地质学》(本科生)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本科生) •《地震沉积学》(研究生) 联系方式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邮编:430074)。办公室:主楼619A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沉积盆地构造分析、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解释、地震沉积学、石油地质等方面的研究; 沉积盆地构造解释与分析研究 主要从事沉积盆地的结构、断裂体系特征及演化序列、构造变形样式、构造变形应力分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原型盆地恢复及盆地发育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沉积盆地构造与沉积的相互关系研究 主要从盆地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分析、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盆地古地貌格局的改变、盆地侵蚀源区的约束、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变化等方面探讨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及盆地沉积对构造的响应关系研究。近年来注重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磷灰石磷变径迹等测试手段开展盆地源汇系统、盆地构造演化的定量化研究。 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研究 利用三维地震的时间切片、相干技术、地震属性等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开展盆地断裂体系、多边形断层、地震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实现对地下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客观、精细、逼真的刻画。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马金全,李祥权*,许红. 2016,南黄海北部盆地断裂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J]. 海洋地质前沿,32(4): 11~17. ♦ 全夏韵,李祥权*,任建业. 2015,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一段多边形断层的发育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39(2): 260~272. ♦ 叶茂松, 解习农, 李祥权, 吴蕾, 杨晓培, 张辉松. 2015,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特征新认识[J]. 沉积学报,33(5): 951~964. ♦ Xiangquan Li*, Luke Fairweather, Shiguo Wu,et al., 2013. Morphology,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Evolution of a Large Palaeo Submarine Canyon i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J], 62, pp. 685-696. ♦ 李祥权*,陆永潮, 全夏韵, 等, 2013. 从层序地层学到地震沉积学[J]. 地质科技情报, 32(1),133-138. ♦ 杨永利,陆永潮,李祥权. 2012. 准西车排子地区中新生界层序格架及砂体预测模式[J]. 地球科学,37(4): 743-750. ♦ Xiangquan Li, Tao Jiang. 2009. 3D Seism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s[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9/S1,16: A202. ♦ 李祥权,苏明,张建新. 2008.三维地震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29(4):553-557.  ♦ 李祥权,路慎强,杜学斌.2008.从东濮凹陷看济阳坳陷天然气勘探[J].地质科技情报,27(2)43-47.  ♦ 李祥权,路慎强,崔世凌.2008.济阳坳陷CO2气藏主控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7(2)28-31.  ♦ 李祥权,崔丽静,陈少平.2005.隐蔽油气藏勘探回顾与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2(1):30-34.  ♦ 李祥权,陈少平,杜学斌,崔丽静.2005.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发展趋势[J].断块油气田,12(2):1-3. ♦ 李祥权,杜学斌,陈少平. 2004.泌阳凹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J]. 断块油气田,11(6):19-22. ♦ 刘海涛,郭君,薛建勤,李祥权. 2004.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系统思路[J].断块油气田. 11(1):1-5. ♦ 沈传波,李祥权,杜学斌.2003.流体包裹体在油田断裂研究中的某些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2(4):4-6.

学术兼职

AAPG,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员、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期刊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