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燕飞,男,湖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犯罪学(犯罪/刑事司法学)、中国刑法研究,出版专著2部、合著/主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学界誉为“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先地位”与“社会结构流派代表之一”。
教育背景
1991年9月—1995年6月湘潭师范学院历史系(现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历史教育学士学位,并获得“湘潭师范学院学生干部标兵”称号
1995年7月—1998年8月在中南工学院计算机系学生干事,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1998年9月—2001年6月湘潭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6年8月7日—8月11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刑法学前沿和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获得“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
2007年10月—2009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后证书”
工作履历
2001年7月—2003年8月湖南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讲本科生中国刑法学、刑事诉讼法、犯罪学课程
2003年9月—2006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院教师
2006年10月评定为副教授,同时担任硕士生导师,主讲研究生犯罪学原理、外国刑法学等课程
2007年10月—2009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后证书”
2009年8月经学校同意,法学院院务会通过,组建正式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湖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为负责人即所长
2012年8月应邀至韩国刑事科学院短期访问,并参加亚洲犯罪学年会
2013年4月赴马来西亚进行考察,并与马来西亚法学院同行学术交流
研究概况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3JB820007)
2.主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课题:“犯罪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73)
3.主持“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犯罪迁移与法律对策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0B54)
4.主持“回顾与展望:我国犯罪学生命历程研究”,湖南省评审会(项目编号:1011067A)
5.主持“社区矫正制度的生成与创新:湖南实践的实地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2YBB044)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2009—2012
1.2009年6月应邀参加在北京主办:“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第三届):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做主题发言
2.2010年3月应邀参加天津社科院主办:“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第四届):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做主题发言
3.2012年6月9日湖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与预防犯罪网站联合主办:“犯罪学教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国际论坛,举办方负责人:担任主持人、大会报告人
4.2012年8月参加中国犯罪学第五届会员大会,做主题报告:《何谓“实证研究”——中国语境下的反思性检讨》
5.2012年10月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办:“社会稳定与反恐斗争”学术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6.2012年12月应邀参加湖南省第三届犯罪学会员大会,做主题报告:《预防犯罪语境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现实解读》,同时作为专家点评人进行点评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著作(2004—)
1.《恐怖主义犯罪立法比较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导论——以国际化与本土化为线索》(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合著/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证券犯罪理论与侦查实务研究》(合著/参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5.《有组织犯罪研究》(合著/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国青年少年犯罪与对策问题研究》(合著/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代表论文(2006—)
1.《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CSSCI期刊)
2.《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坛祭”》,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5期((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
3.《预防犯罪语境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解读——湖南社区矫正实践的分析》湖南省犯罪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征文特定奖,载《求索》2013年第9期刊发(CSSCI期刊)
4.《论我国“犯罪学教程”中“青少年犯罪”——学科建设视角解析》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30周年征文优秀奖,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年第2期
5.《面子、利益、权力及其他——外籍华裔学者对女警访谈的感悟》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6.《我国反恐立法进程与前景——犯罪学视角解析》载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主编《社会稳定与反恐斗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7.《“社会敌意”:犯罪学范畴体系架构下的整体论思考》载《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SSCI)
8.《“官办养老”:一个地方犯罪学会的兴起与异化》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5期(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
9.《犯罪学综述漫谈》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4期(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
10.《何谓实证研究——中国语境下的反思性检讨》载《中国犯罪学年会2012年论文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我国“犯罪学教程”的知识革新》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CSSCI集刊)
12.《我国社区矫正性质的新思考——以晚近刑法、刑诉修改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3.《犯罪学公众形象散记》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3期第117——119页(CSSCI来源集刊扩展版)
14.《我国犯罪学本土发展的实质内涵》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23—29页
15.《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以刑法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第6第80—82页
16.《犯罪学本土发展的历史考察》载《犯罪研究》2010年第3期第1-12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7.《我国犯罪学本土发展的整体性方向》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94-102页
18.《< 犯罪学研究导论>批判性疏议》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4-392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9.《整体性方向:我国犯罪学本土化推进的宏观景象》载莫洪宪等主编《中国犯罪学会会议论文集201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5-352页
20.《我国犯罪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理性思考》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度第6期第42-50页
21.《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以刑法为视角》载《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高层论坛文集》2010(北京)第78-80页
22.《犯罪解释的类型、张力及演化趋向》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38-43页
23.《论犯罪学的理论及其建设》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7-266页(CSSCI来源集刊)
24.《我国当前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性格分析》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第91-94页(CSSCI扩展版)
25.《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整体性反思》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141页(CSSCI来源集刊)
26.《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研究之比较》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39-50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7.《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界定之三维思考》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1期第17-20页(CSSCI扩展版)
28.《论刑法的任务及其立法完善》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5期第54-58页(CSSCI来源期刊)
29.《犯罪学研究对象研究的批评性梳理》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203页(CSSCI来源集刊)
30.《犯罪学学科性质新思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第95-99页(CSSCI来源期刊)
31.《犯罪学定义及其规律性认识》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1期第10-13页(CSSCI来源期刊)
32.《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29-134页(CSSCI来源期刊)
33.《“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实录》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8页
34.《涉“黑”职务犯罪的现状及成因分析》载《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2期第83-87页(法学核心)
35.《涉黑职务犯罪防治的宏观对策研究》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年第4期第83-87页(法学核心)
36.《和谐社会与我国犯罪学的发展》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期第29-35页
学术兼职
2012年8月当选为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
2012年12兼任湖南省犯罪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2年4月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10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