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韦仕川

个人简介

韦仕川,男,生于1979年11月,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海南省土地学会副秘书长,海南省土地管理专家,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专家,耕地破坏鉴定专家。长期为国土与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土地管理、区域规划、技术支持等服务。迄今在《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资源科学》、《水土保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专著3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基金课题4项,横向课题数十项。 专著 1. 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环境分析及应用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7.(专著) 2.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9. (专著) 3. 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4.12. (专著) 4. 参编的教材:土地资源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 主持的主要课题 1. 土地利用规划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项目编号:71103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01-2014.12。 2. 海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80901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1.12。 3. 洋浦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资助项目,2008.12-2009.2。 4. 海南文昌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资助项目,2009.01-12。 5. 海南省东方市耕地开垦项目库建库. 海南省东方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资助项目,2009.1-2010.7。 6. 海南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对策研究,(HNSK(GJ)13-82),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3.1-2013.12。 7. 土地利用规划与地质环境问题防治一体化研究(qnjj1048),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njj1048),2010.1-2012.12。 8.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热带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省统计科学研究所项目,HNTJ10-22)。 9. 基于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土地利用系统区域集成与优化研究(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ydq1120),2010.1-2012.11。 10. 海南省三道地区土地资源调查及农村土地权属纠纷长效机制建设,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资助项目,2009.8-2010.1。 1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土地利用格局与效益研究,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资助项目,2010.1-2012.12。 12. 海南省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评价工作,海南国源土地矿产勘测规划设计院,2015.10-2015.12. 13. 洋浦经济开发区已供建设用地建设状况评估,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2015.06-2015.12。 1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创新团队(海南大学本科教学创新团队课题),海南大学课题,2014.01-2016.12。 15. 海南大学2015年度重点建设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学),海南大学,2015.01- 2015.12。 16.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专题研究,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01-2017.05。 17. 海南省旅游型城镇化研究,海南省自科基金项目,2015.01-2016.12。 18. 海南省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海南大学课题,2016.01-2018.12。 19. 海南省三道地区土地资源调查及农村土地权属纠纷长效机制建设,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资助项目,2009.8-2010.1。 20.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海南省农业厅项目资助,2010.4-2010.8。 21. 海南省三亚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研究,海南省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资助项目,2010.3-2010.12。 22. 海南省屯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南国源矿产勘测规划设计院资助项目,2008.8-2009.12。

研究领域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整理与设计,土地评价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韦仕川,冯科,黄朝明,栾乔林.地质灾害分区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山东东营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06):75-79. 2. 韦仕川,冯科,邢云峰,杨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数字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8,(09):64-68. 3. 韦仕川,黄朝明,尧德明,周文静.海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洋浦为例[J].广西农业科学,2010,(03):286-289. 4. 韦仕川,黄朝明,尧德明.基于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03):125-130. 5. 韦仕川,黄朝明.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河北农业科学,2010,(01):120-122. 6. 韦仕川,刘勇,栾乔林,王湃.基于生态安全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垦潜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22):244-251. 7. 韦仕川,栾乔林,柴强.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海南西部为例[J].广西农业科学,2010,(02):187-190. 8. 韦仕川,栾乔林,黄朝明,谷秀兰.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研究综述及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14,(03):159-165. 9. 韦仕川,栾乔林,黄朝明,谷秀兰.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J].自然灾害学报,2015,(04):36-45. 10. 韦仕川,吴次芳,杨杨,冯科.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技术经济,2008,(01):18-23. 11. 韦仕川,吴次芳,杨杨,黄木易,杨志荣.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8,(01):185-189. 12. 韦仕川,吴次芳,杨杨.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01):55-60. 13. 韦仕川,熊昌盛,栾乔林,胡月明.基于耕地质量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4,(18):249-256. 14. 韦仕川,杨杨,林肇宏,张德生.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4,(01):14-18+26. 15. 韦仕川,杨杨,栾乔林,葛成军.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总结及启示——灾害防治的“规划软措施”[J].灾害学,2014,(03):156-161. 16. 韦仕川.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环境分析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7. 熊昌盛,韦仕川,栾乔林,胡月明.基于Moran′sI分析方法的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研究——以广东省广宁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4,(10):2066-2074. 18. 张益民,韦仕川,黄朝明,栾乔林.韩、美等国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及启示[J].领导科学,2010,(02):47-48. 19. 谷秀兰,韦仕川,黄朝明,栾乔林.基于多指数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以海口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5,(10):119-124. 20. 杨杨,韦仕川.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及实验成绩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256-258. 21. 任飞阳,韦仕川.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三亚市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6,(03):35-39+70. 22. 栾乔林,韦仕川,谷秀兰,黄朝明,尧德明.基于G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为例[J].农学学报,2013,(04):25-29. 23. 冯科,曹顺爱,韦仕川,陆张维.转移发展权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运用中的再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2):8-12. 24. 冯科,吴次芳,韦仕川,刘勇.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探讨与应用[J].经济地理,2008,(03):425-429. 25. 冯科,吴次芳,韦仕川,刘勇.管理城市空间扩展:UGB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8,(05):77-81. 26. 冯科,郑娟尔,韦仕川,郑文娟,刘勇.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05):811-814+818. 27. 熊昌盛,栾乔林,韦仕川.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耕地质量分布格局[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5):128-132+148. 28. 杨杨,吴次芳,韦仕川,郑娟尔.土地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基于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J].中国土地科学,2010,(05):19-25. 29. 杨杨,吴次芳,韦仕川,郑娟尔.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动态演变格局——基于EBI和EBIi的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01):23-31. 30. 杨杨,吴次芳,韦仕川.浙江省人地关系变化阶段特征及调整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1):61-65. 31. 栾乔林,黄朝明,韦仕川.基于耕作可达性的耕地保护分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36-142+193. 32. 刘阳,张培松,韦仕川,栾乔林.基于ArcGIS三维地形可视化及其应用研究——以阳江农场为例[J].广西农业科学,2009,(06):772-77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