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俊贤

个人简介

研究生招生专业: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二级学科:结构工程; 教育背景: 2007/09—2012/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博士(研究方向:结构消能减震) 2009/11—2010/11,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结构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钢结构抗震) 2005/09—2007/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国家研究生统考及复试总成绩排名第一;研究方向:高层钢结构;) 2001/09—2005/07,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9/0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6/01至今,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及绿色工程结构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2015/09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湛教授的科研团队成员) 2015/0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已毕业4人) 2012/10-2015/08,华南理工大学,讲师 学术活动: 大会报告: 2017.10,第十六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中国,合肥 2015.07,第一届(宁夏)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研讨会,中国,宁夏 特邀报告: 2018.07,第七届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 2017.10,第八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济南 2018.05,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成都 2014.12,第八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屈曲约束支撑技术专题研讨会 分会主席: 2018.07,第七届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中国,青岛 2018.05,第七届国际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中国,西安 2017.08,第三届恢先地震工程青年学者国际论坛, 美国,伊利罗伊 分会场报告: 2018.10, 第十五届国际结构工程论坛,中国,杭州 2018.05,第七届国际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 中国,西安 2017.11,第五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上海 2017.10,第十五届国际东亚-太平洋结构工程与施工国际会议,中国,西安 2017.08,第三届国际地震工程青年学者恢先论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2017.01,第十六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智利,圣地亚哥 2016.10,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合肥 2016.10,第十一届太平洋钢结构会议,中国,上海 2015.11,第九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中国,广州 2015.10,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台北 2015.07,第八届钢结构抗震国际会议,中国,上海 2014.12,第八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广州 2014.10,第三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北京 2014.08,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中国,哈尔滨 2014.07,第六届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国际会议,西班牙 2013.10,第十届太平洋钢结构会议,新加坡,圣淘沙 2013.05,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成都 2012.11,第十二届结构工程国际论坛,中国,武汉 2011.03,第三届亚洲-太平洋结构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台北 2010.12,第十一届结构工程国际论坛,中国,广州 2010.10,第九届太平洋钢结构会议,中国,北京 2010.07,第九届美国地震工程会议暨第十届加拿大地震工程会议,加拿大,多伦多 2009.11,第十一届结构隔震、消能减震和主动控制国际会议,中国,广州 2009.11,第十八届全国结构工程会议,中国,广州 2009.05,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中国,成都 奖励荣誉: 国际: 1. 获中国“黑龙江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与美国“美中地震工程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刘恢先地震工程奖”,2011(中美两国合共10人入选) 2. 国际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杰出审稿人(2016) 国内: 1. 入选首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4(全省98人,高校土木工程唯一) 2. 入选“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6(全市200人) 3. 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2014 4. 获“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颁发的“第三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07(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 5.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五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19人,土木工程唯一) 6. 获“河北省建设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9,2012 7. 获华南理工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8. 所指导的2016级硕士研究生陈若冰获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2019年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 教学工作概况: 2012至今,讲授《钢结构理论》本科生专业必修课,40学时。 2013,指导本科生SRP教研项目“新型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探索研究”,项目成果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 2014,指导本科生SRP教研项目“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减震性能及其与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效应”,项目成果在土木工程学报(EI)发表。 2015,指导本科生SRP项目“钢框架-防屈曲支撑耗能减震结构的足尺试验”,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各1件。 2017,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SRP项目“一种可消减钢框架开合效应的新型支撑-梁-柱节点连接抗震性能研究”,发表SCI论文1篇。 2018,土木工程创新开放课,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2015,指导的4名本科生获优秀毕业设计。 2012-2016,担任2012级土木工程2班班主任。 2013-2017,担任2013级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班主任,班级获得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度“校园十佳班集体”荣誉称号。 2018至今,担任2018级硕士5班(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班主任。 科研概况及项目: (一)科研概况 主要从事钢结构、装配式结构、结构消能减震、可恢复功能结构领域的前沿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始终秉承“立足前沿、关注需求、精益求精、服务工程”的学术原则,近年来始终围绕屈曲约束支撑消能减震结构的超大震性能问题,分别从构件和结构两个层面开创性提出考虑超大震变形效应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设计方法,突破了基于“小变形”和基于“独立构件”的传统研究局限,解决了屈曲约束支撑在大变形下的低周疲劳脆性断裂、稳定性及其与子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推动结构减震研究与设计从以往“独立构件”层次向“子结构—减震系统相互作用”层次发展。在该方向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2篇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EESD)、1篇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JSE)、6篇Engineering Structures (ES)和1篇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JCSR),在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发表EI收录论文14篇(第一或通讯8篇)。授权专利32件,其中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13件。部分成果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河北省《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标准》、广东省《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采纳。 据Google Scholar统计,论文被引用403次,H指数12。其中,论文被SCI引用193次、他引129次、单篇他引最高41次。SCI他引论文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超过1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超过25个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包括美国多灾害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前主任Michel Bruneau教授、加拿大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前主席Robert Tremblay教授、ASCE-JSE期刊前副主编Chia-Ming Uang教授等8位国际知名学者。在以“brace”为题目关键词搜索的“支撑体系”研究方向中,3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本方向全球前25位。其中,发表于EESD (2011)的论文被引用60次,在该方向发表的932篇SCI收录论文中(2011—)排名第2位,入选EESD期刊年度十大热点论文。 7篇国际期刊论文被EESD、ASCE-JSE和ES国际权威期刊匿名审稿人高度评价为:“ASCE-JSE:解决了长期担忧的问题,理论模型具有一般普适性,开创性研究;ES:作出了重要和非常有价值的贡献,推动和发展了对屈曲约束支撑减震结构的新认识,论文质量非常高;EESD:作出了有价值的新贡献”。 开创性提出组合钢管混凝土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以及滑移式支撑框架节点等突出技术发明,已成功应用于北京新机场-综合服务楼、北京新机场-南航机库(亚洲最大机库)、新疆宝能城(新疆第一高楼)、河北保定未来城(河北省最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等100余项工程,实现了屈曲约束支撑减震技术在桥梁领域的国内首次应用(永宁黄河大桥),以及国内最大屈服承载力(16000kN)十字核心屈曲约束支撑减震技术在超高层结构的成功应用(新疆宝能城),有效保证了支撑在“构件超长”、“承载力超大”和“变形超规范”等工程新需求下的抗震性能。已应用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产品超过5000套,新增产值1.2亿元。 (二) 科研项目 主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滑移连接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节点开合效应控制与设计方法”,负责人,直接经费60万,2018.01~2021.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构大震变形对防屈曲支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及支撑设计方法”,负责人,28万,2015.01~2017.12 3. “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负责人,30万,2015.04~2018.03 4.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可恢复功能的新型抗震钢结构体系”,负责人,30万,2016.05~2019.04。 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新教师类),“大震下防屈曲支撑与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支撑设计方法研究”,负责人,4万,2014.01~2016.12 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启动),“强震下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防屈曲支撑受力机理研究”,负责人,3万,2013.10~2015.10 7.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2万,2014.01~2015.12 8.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4万,2013.07~2014.07 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负责人,20万,2019.01~2020.12 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负责人,15万,2017.01~2018.12 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负责人,10万,2013.01~2014.12 12.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负责人,10万,2017.01~2019.12 13.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20万(未启动) 参与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建筑结构体系连接节点信息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280万,2017.01~2021.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建筑及桥梁抗倒塌性能的分布式大型子结构试验方法及平台”,300万,2012.01~2016.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修正组件法对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本构关系的研究”,85万,2014.01~2017.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尺度和相关性的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半刚性计算模型及其框架体系研究”,80万,2014.01~2017.12 5. 乌鲁木齐市建设科技项目,“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耗能节点技术研究”,第一参与人,15万,2018.01-2019.12 专利 美国发明专利 1. 赵俊贤,陈若冰,于海潮,韩伟. Connecting Gusset Plate with Sliding End Plate for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US10,280,642 B2,申请日:2017-03-06,授权日:2019-05-07 中国发明专利 1. 赵俊贤,陈若冰,马容全,苗冬梅,范新海,白佳楠,韩伟,周璋鑫,郑棉灿,黄英翔,王丹,杨林,黄庆. 一种用于防屈曲支撑的带滑移端板的连接节点板.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333205.0,申请日期:2016-05-19,授权日期:2019-03-15 2.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一种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及其制造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76125.1,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9-03-29 3.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组合钢管石膏式屈曲约束支撑及其制造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76460.1,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8-11-06 4. 赵俊贤, 吴斌, 梅洋. 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构件.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55105.6,申请时间:2010-04-26,授权时间:2011-08-31 5.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大轴力屈曲约束支撑及连接节点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29315.8,申请日期:2016-01-15,授权日期:2017-09-01 6. 赵俊贤,王湛,林傅雄,江思睿,张昱博,谢健炜. 一种可有效提高防屈曲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的加工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287728.2,申请时间:2013-07-09,授权时间:2015-08-26 7. 赵俊贤,吴斌,欧进萍. 端部局部伸长型防屈曲支撑-梁-柱连接节点.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138642.4,申请时间:2011-05-26,授权时间:2013-03-13 8. 赵俊贤,吴斌,梅洋. 防屈曲支撑耗能梁柱节点.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99439.3,申请时间:2010-06-12,授权时间:2012-01-25 9. 赵俊贤,韩伟,谭晓晶. 一种双节点板夹持式防屈曲支撑栓焊混合连接节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43044.1,申请日期:2015-05-13,授权日期:2017-11-24 10. 赵俊贤,韩伟. 一种位置可调的防屈曲支撑销轴连接节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44270.1,申请日期:2015-05-13,授权日期:2017-11-24 11.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焊接H型钢支撑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76199.5,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8-06-01 12.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角钢支撑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075250.0,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7-09-01 13. 吴斌,刘璐,赵俊贤.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构件.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87303.0,申请日期:2010-05-31,授权日期:2011-11-09 14. 李伟,吴斌,赵俊贤,刘璐.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25933.4,申请日期:2011-10-24,授权日期:2014-05-07. 实用新型专利 1. 赵俊贤,于海潮,陈若冰. 一种组合锚板和防屈曲支撑连接节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8209887391,申请日期:2018-06-26 2. 胡方鑫,赵俊贤,王湛. 高强钢柱-普通钢梁钢支撑-低屈服点钢连梁可复位结构.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21636506.7,申请日期:2017-11-29,授权日期:2018-07-13. 3. 赵俊贤,陈若冰,韩伟,杜永山,迟雪晶. 震后可替换的上端悬挂式钢框架耗能梁柱节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1167001.6,申请日期:2016-11-01,授权日期:2017-04-26. 4. 赵俊贤,陈若冰,于海潮,蔡泽鑫,韩伟,杜永山,黄艳斌. 一种带自复位腋撑的功能可恢复钢框架结构.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721087161.4,申请日期:2017-08-28,授权日期:2018-06-05. 5. 赵俊贤,陈若冰,蔡泽鑫,于海潮,韩伟,杜永山,黄艳斌. 薄形防屈曲支撑构件及其与框架的连接结构.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721101405.X,申请日期:2017-08-30,授权日期:2018-05-29. 6. 赵俊贤,陈若冰,于海潮,蔡泽鑫,韩伟,杜永山,黄艳斌. 一种X形布置的防屈曲支撑结构.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721086125.6,申请日期:2017-08-28,授权日期:2018-05-25. 7. 赵俊贤,吴斌. 全角钢式防屈曲支撑构件.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89959.7,申请日期:2008-05-14,授权日期:2009-02-04 8. 白佳楠,赵俊贤,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H型钢大轴力屈曲约束支撑.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0108448.X,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6-07-06 9. 白佳楠,赵俊贤,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十字屈曲约束支撑.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0109951.7,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6-07-06 10. 杜永山,白佳楠,赵俊贤,郝贵强,韩伟,迟雪晶,尹燕青. 一种骨形连梁阻尼器.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0547567.5,申请日期:2016-06-07,授权日期:2016-12-07 11. 白佳楠,杜永山,郝贵强,赵俊贤,韩伟,迟雪晶,尹燕青. 一种连梁阻尼器.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0548131.8,申请日期:2016-06-07,授权日期:2016-12-07 12. 张堃韩伟赵俊贤黄艳斌杜永山迟雪晶任璐王克宁. 一种预制装配式H型钢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721481494.5,申请日期:2017-11-08,授权日期:2018-09-07 13. 迟雪晶,杜永山,韩伟,赵俊贤,黄艳斌,尹燕青,肖宁,杜津津. 支撑式摩擦阻尼装置.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0299155.3,申请日期:2018-03-05,授权日期:2018-10-23

研究领域

钢结构抗震、结构消能减震、抗震韧性结构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Jiulin Bai, Shuangshuang Jin, Junxian Zhao*, Bohao Sun.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oil-foundation-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ystems by endurance time method.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9, 118: 47-51. (SCI) 2. Junxian Zhao*, Ruobing Chen, Yun Zhou, Haichao Yu, Yuwen Kong, Zhan Wang, Miaoyuan Dou, Yifan Shi. Effect of gusset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s on frame-gusset interaction in steel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19, 28(5): 1-27. (SCI) 3. Lu Liu, Shuang Li, Junxian Zhao*. A novel non-iterativ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procedure for 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 structures. BulletinofEarthquakeEngineering, 2018, 16(11), 5591-5619. (SCI) 4. Junxian Zhao*, Ruobing Chen, Zhan Wang, Yi Pan. Sliding corner gusset connections for improv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steel frame seismic performance: Subassemblage test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72: 644-662. (SCI) 5. Lu Liu, Junxian Zhao*, Shuang Li. Nonlinear displacement ratio for seismic design of 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steel frame considering trilinear hysteresis behavior. EngineeringStructures. 2018, 158: 199-222. (SCI) 6. Junxian Zhao*, Fuxiong Lin, Zhan Wang. Seismic design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welded end connection considering frame action effects: Theoretical, numer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EngineeringStructures.2017, 132: 761-777. 7. Junxian Zhao*, Fuxiong Lin, Zhan Wang. Effect of non-moment braced frame seismic deformations on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end connection behavio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ubassemblage test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16, 45(3): 359-381 (SCI) 8. Junxian Zhao*, Bin Wu, Wei Li and Jinping Ou. Local buckling behavior of steel angle core members in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Cyclic tes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 EngineeringStructures. 2014, 66(5): 129-145. (SCI) 9.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A practical and unified global stability design method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Discussion on pinned connections. 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 2014, 95(4): 106-115. (SCI) 10.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Global stability design method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considering end bending moment transfer: Discussion on pinned connections with collars. EngineeringStructures, 2013, 49: 947-962. (SCI) 11.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Flexural demand on pin-connect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 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 ASCE, 2012, 138(11): 1398-1415. (SCI) 12.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Effect of brace end rotation on the global buckling behavior of pin-connect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with end collars. EngineeringStructures, 2012, 40(7): 240-253. (SCI) 13.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A novel type of angle steel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Cycl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EarthquakeEngineeringandStructuralDynamics, 2011, 40(10): 1083-1102. (SCI) 14. Bo Wu, Lang Lin, Junxian Zhao*, Hua Yan. Creep behavior of thin-walled circular steel tubular columns filled with demolished concrete lumps and fresh concrete. 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 2018, 187: 773-790. (SCI) 15. Bin Wang, Songye Zhu*, Junxian Zhao, Huanjun Jiang. Earthquake resilient RC walls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 bars and replaceable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 2019, 28(6): 065021. (SCI) 16. Yukun Ding*, Yaochun Zhang and Junxian Zhao. Tests of hysteretic behavior for unbonded steel plate brace encased in reinforced concrete panel. 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 2009, 65(5): 1160-1170. (SCI) 17. Wei Li, Bin Wu*, Yong Ding, Junxian Zhao.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with steel cores of H-section and half wavelength evaluation of higher-order local buckling. 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 2017, 20(4): 641-657. (SCI) 18. 赵俊贤, 于海潮, 潘毅, 陈若冰, 郭瑞. 基于滑移连接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2): 117-127 (EI) 19. 白久林, 程峰, 金双双, 潘毅, 赵俊贤.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学报, 2018, 9: 103-110. (EI) 20. 孔瑜文, 赵俊贤*, 周云. 防屈曲支撑角部节点板与钢框架的相互作用效应.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 107-113. (EI) 21. 赵俊贤*, 王湛, 林傅雄, 韩伟, 陈若冰, 曾毅发, 杨曌懿, 卢星屹, 廖张迪, 张昱博. 防屈曲支撑固接节点受力性能的子系统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2014, 47: 83-89. (EI) 22. 赵俊贤*, 吴斌, 李惠, 欧进萍.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标准建议. 土木工程学报, 2013, 46: 25-31. (EI) 23. 赵俊贤, 吴斌*, 欧进萍. 新型全钢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滞回性能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 60-70. (EI) 24. 赵俊贤*, 丁玉坤, 张耀春. 单斜式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9: 343-347. (EI,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 25. 张家广, 吴斌, 赵俊贤. 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 工程力学, 2018, 35(3): 151-158. (EI) 26. 马宁, 吴斌*, 赵俊贤, 李惠, 欧进萍, 杨蔚彪, 吴勇. 十字形内芯全钢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构件及子系统足尺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4): 1-7. (EI) 27. 梅洋, 吴斌, 赵俊贤, 郝贵强, 杜永山. 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 43: 179-185. (EI) 28. 张耀春*, 丁玉坤, 赵俊贤. 单斜无黏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7): 50-57. (EI) 29. 丁玉坤*, 张耀春, 赵俊贤. 人字形无黏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8, 41(11): 23-30. (EI) 30. 刘璐, 吴斌*, 李伟, 赵俊贤. 一种新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试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2(3): 536-541. (EI) 31. 杨锐, 赵俊贤*, 邓雪松, 周云. 节点板对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 35(S): 156-162. 32. 赵俊贤*, 吴斌.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机理及稳定性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 29(3): 131-139. 33. 赵俊贤, 吴斌*, 梅洋, 欧进萍. 防屈曲支撑的研究现状及关键理论问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30 : 93-100. 34. 赵俊贤*, 李伟, 吴斌, 欧进萍. 内芯板件局部屈曲幅值对耗能型防屈曲支撑滞回性能的影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 34(4): 168-175. 35. 吴斌*, 梅洋, 张家广, 赵俊贤, 郝贵强, 杜永山. 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及其工程应用.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 32(增刊): 385-390. 36. 郝贵强,石晓娜,齐建伟,赵俊贤,陈若冰.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滑移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2019, 49(S1): 441-446.

学术兼职

2018/09至今,国际期刊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编委 2015/01至今,13本国际期刊和多本国内期刊审稿人(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Thin-Walled Structur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Structures and Building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chnology;《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建筑钢结构进展》《世界地震工程》、《地震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2015/01至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分会青年委员 2018/06至今,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防震减灾青年委员会委员 2018/01至今,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标准》,主编 2019/07至今,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主编 2012/11至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