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童根树

个人简介

童根树,男,生于1963年11月生,浙江建德人。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1979年7月—1983年7月:浙江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本科生; 1983年9月—1988年6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博士生; 1988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7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任教。 1993年4月定教授职称; 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做高级访者。 1995年12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土木系任教。 1991年1月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宝钢高炉焦炉转炉干式煤气柜及附属设备的抗震验算”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3 2007年“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5 2007年:指导的2005年毕业的博士张磊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09年:“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15 2017年,参与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第四。 2018年,参与编制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技术规范》GB51022-2015获CECS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第三。 出版6本专著,参与主编《钢结构设计手册》: 1《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童根树著(2005第1版,55w字) 2《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童根树著(2007第1版,58w字) 3《钢结构设计方法》童根树著(2007第1版,53.7w) 4《薄壁曲梁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童根树许强著(2004)26万字 5《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童根树著(2015第2版,107.2w字) 6《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童根树著(2013年第2版,95.4w字) 7《钢结构设计手册》,但泽义主编,柴昶,李国强,童根树副主编,313.7万字,主笔三章,主审6章 参编规范: (1)国家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017编制组主要成员(2018.7.1实施) (2)行业规范《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2016.5.1实施) (3)国家规范《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122-2015编制组主要成员(2016.8.1实施); (4)国家规范《冷弯薄壁型钢技术规范》GB50018编制组成员(201x,进行中) (5)国家规范《温室结构设计规范》GB/T51xxx,主要成员,征求意见阶段…. (6)国家规范《工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制组成员(进行中) (7)《香港和邻近地区钢结构设计规范》顾问成员(已实施) (8)行业规程《钢拱结构设计规程》JGJ/T249-2011编制组成员(已实施) (9)行业规程《钢框架内墙墙板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主要成员(报批阶段) (10)CECS协会标准《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组合结构技术标准》主编,T/CECS 546-2018,2019.1.1实施 (11)CECS协会标准《波纹钢管管廊技术归程》主编,征求意见阶段。 (12)地方标准《基坑工程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应用技术规程》,DB 33/T1142-2017编制组成员 教学工作 结构稳定理论(硕士生) 高层钢结构设计(硕士生) 薄壁结构稳定(硕士生) 稳定理论基础(硕士生) 钢结构(1)(普通高校本科生) 高层钢结构设计(硕士生) 结构稳定性理论(硕士生) 薄壁结构稳定(硕士生) 结构稳定理论基础(硕士生) 钢结构(1)(普通高校本科生) 结构稳定性理论(硕士生) 结构稳定理论基础(硕士生) 高层钢结构设计(硕士生) 结构稳定性理论(硕士生) 结构稳定理论基础(硕士生) 钢结构(1)(普通高校本科生) 钢结构(1)(普通高校本科生) 高层钢结构设计(硕士生) 结构稳定理论(硕士生) 工作研究项目 多高层钢结构失稳模式判定准则及其稳定性计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1231 高频焊接H型钢等延性和滞回性能试验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20061231 马鞍山高炉粗煤气系统 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20050931 永康五金城二期 浙江大学设计研究院20051204 临平休闲街钢结构计算分析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1231 东方电气重型机器有限公司钢结构项目 机械部第2设计研究院20050403 变截面薄腹板梁抗剪进行强度试验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20051201 国际风筝放飞场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1231 自承式钢模板试验 20021231 Z形檩条试验 20021231 钢结构设计 20021231 钢结构设计 20021231 高层钢结构设计技术 20010631 薄壁钢曲梁的稳定极限承载力 2000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冷弯型钢檩条的稳定性,2014 教学与课程 1钢结构设计,本科课程 2结构稳定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课(面向全校) 3薄壁构件稳定,专业基础课(选修) 4高等钢结构原理,专业选修课 10.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情况 (1)“三种屋面系统中冷弯薄壁型钢檩条的稳定性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478421,2015.1-2018.12,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中 (2)“薄壁钢曲梁的稳定极限承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9778037,起迄年月1998.12000.12,应用基础研究,已经完成。 (3)“多高层钢结构失稳模式判定准则及其稳定性计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0578140,2006.12008.12,应用基础研究。 (4)“钢结构的延性和抗震设计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1078328,2011.12013.12,应用基础研究。 (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钢结构民用建筑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二级课题子项目“耐火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研究”,已完成。 (6)”十三五”科技部重点项目”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子课题“建筑钢结构体系研究及工程示范设计方法”研究,正在进行中。 出版著作 1童根树著《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2007年6月第2次印刷ISBN 7-112-07317-0 56.5万字(本书最后附有每章习题,可作为本科生选修课和研究生必修课教材,作为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基础教材),2次印刷 2童根树著《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ISBN 978-7-112-08712-9 58万字(本书也有习题,可作为结构工程钢结构方向研究生的教材,习题可以来函索取) 3童根树著《钢结构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ISBN 978-7-112-09589-6 53.7万字(本书是'高等钢结构理论”的参考教材之一,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继续学习的好材料,3次印刷,浙江大学“高等钢结构”课程的教材) 4童根树,许强著《薄壁曲梁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理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ISBN 7-03-012404-9 26万字 5童根树著《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2015年4月,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7.2万字,有习题 6童根树著《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2013年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5.4万字,有习题 7《钢结构设计手册》,但泽义主编,柴昶,李国强,童根树副主编,260万字,主笔三章,主审6章 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截至2007年12月) 1.在杆系结构稳定理论和非线性分析方面的贡献 1.1薄壁构件弯扭稳定新理论及其应用 1.2拱的稳定新理论 1.3能够通过“刚体检验”的平面和空间杆系弹塑性非线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1.3.1平面梁柱弹塑性大挠度分析理论:引入横向正应力的影响 1.3.2空间梁柱弹塑性大挠度分析理论:引入横向正应力的影响和半切向扭矩的处理 1.3.3薄壁构件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第七个自由度向整体坐标系的转化问题的解决 2.薄壁圆弧曲梁的线性和非线性新理论 3.框架稳定理论: 3.1框架弹性稳定理论 3.2按照整层失稳的模式计算框架稳定性的方法 3.3全面考虑梁柱截面剪切变形影响的框架稳定理论 4.框架-支撑结构双重抗侧力体系 4.1双重和多重抗侧力体系的弹性稳定的重要规律 4.2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中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 4.3理解双重和多重抗侧力结构抗侧力性能和稳定性能的串联-并联电路模型: 4.2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计算 5.巨型框架结构和伸臂-支撑架-框架结构的稳定性研究 6.增强结构和构件稳定性的支撑的设计要求 6.1增强柱子稳定性的单柱和柱列支撑 6.2保证几何不变性的支撑 6.3锅炉构架的平台梁 6.4不通过剪切中心的压杆支撑 6.5侧向支撑的单梁、相互支撑的平行梁系、斜平面内支撑的压杆 6.6隅撑支撑的梁和柱 7.结构稳定理论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7.1 Shanley模型论述的改进 7.2格构式压杆单肢失稳和整体失稳的相互作用理论 7.3基于荷载负刚度理论的两个推论 7.4确定任意钢构件截面在轴力和双向弯矩作用下极限屈服曲面的精确方法 7.5门式刚架稳定性研究的四点成果 7.6工字钢框架梁负弯矩区的畸变屈曲 7.7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界面滑移的截面抗弯刚度的更合理的公式 7.8屈曲前与屈曲后薄壁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相等的论断 8.钢梁腹板局部承压应力及其各种应力作用下的弹性屈曲和极限 承载力研究 8.1吊车轮压荷载作用下钢梁腹板边缘局部承压应力计算公式 8.2考虑翼缘对腹板屈曲约束的一系列研究 8.3薄腹板梁腹板的考虑局部屈曲后强度的抗剪极限强度计算新公式 9.钢结构弹塑性动力学和抗震设计理论 9.1框架结构的动力塑性安定定理及其应用 9.2对耗能能力作用的新认识 9.3在国际上首次将延性和耗能能力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研究它们各自对抗震设计的意义 9.4地震波两种特征周期的发现 9.5基于两个特征周期的标准化弹塑性强度系数谱 10.各种类型巨型壳体类钢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1 MAN型,KLONNE型,Wiggins型巨型干式煤气贮柜钢结构 2筒仓钢结构 3巨型冷却塔钢结构 4 LNG(液化天然气)贮柜钢结构 11.外伸加劲端板梁柱螺栓连接节点及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肩梁节点 设计方法的研究 1、在杆系结构稳定理论和非线性分析方面的贡献 (1)在各种杆系结构的稳定和非线性分析理论中全面引入横向正 应力的非线性应变能的影响。引进它,同时抛弃荷载非线性功,得到 的屈曲理论才符合经典的屈曲问题的变分法原理,得到的有限元法非 线性分析几何刚度矩阵才能顺利通过为保证UL法结果收敛性所必须 的“刚体检验”。 (2)看似微不足道的横向正应力,对屈曲问题是如此重要,是因 为:屈曲前保持平衡的各个应力分量,屈曲后各自的二阶效应会俩俩 相互抵消一部分。忽略任何一个应力分量,就会使某个(些)二阶效应不 能得到抵消,从而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果。 这方面的成果体现在如下3个大的方面和曲梁稳定理论中: 1.1薄壁构件弯扭稳定新理论及其应用 (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 (1.1.1)指出了前人各种理论在推导过程中引入的使人误入歧途 的简化或假定以及逻辑上的不完整性。 (1.1.2)通过引入横向正应力的非线性应变能,抛弃荷载的非线 性功,作者提出了单轴对称截面梁的新的弯扭屈曲总势能: 解决了国内外对横向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计算存在两 种公式的矛盾。上述总势能能够适应任何受力情况的单轴对称截面梁 屈曲问题的求解。(依据现有的其他总势能编制软件,作为通用软件 用,得到的临界荷载,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是正确的)。 (1.1.3)作为推广,得到了新的薄壁构件弯扭屈曲一般理论及其 总势能,通用的有限元程序应按照这个总势能编制,才能确保所有情 况下均得到正确解。 (1.1.4)新的假想荷载法。发现已有文献中假想荷载法和能量法 中考虑的非线性因素是不一样的,两者不可能推导出相同的屈曲微分 方程。只有附加引入横向正应力非线性应变能、抛弃荷载非线性功的 能量法和经过补充改进、引入横向正应力影响的假想荷载法,才能得 到相同的屈曲微分方程。 (1.1.5)应用1:对弯扭屈曲理论应用最有用武之地的各种吊车梁 的弯扭屈曲问题(吊车梁设置水平隅撑、两根平行吊车梁共同承受荷 载、两跨连续吊车梁承受移动荷载)得到了数值解,并都提出了精度 很高的计算公式;这些问题均是国际上首次研究,连续吊车梁、隅撑 支撑吊车梁的成果均在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 用,编制了计算软件,节省用钢量1~2kg/平米。 (1.1.6)应用2:对中心和偏心侧向支撑的梁,承受相同荷载的相 互支撑的平行梁系,斜平面内侧向支撑的压杆(如铁塔角钢)等的弯 扭屈曲临界荷载,得到了解析解。 (1.1.7)对悬臂梁的弯扭屈曲,得到了更为简单,精度更好的解。 (1.1.8)变截面梁的弯扭屈曲理论:同样采用了考虑横向正应力 和剪应力的非线性应变能的方法进行了推导,得到了较为复杂的总势 能。提出了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计算公式。 1.2拱的稳定新理论(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 圆弧拱屈曲理论似已完善,其实不然:两铰拱引入中面不可伸长假 定后,拱的弯曲失稳理论给出临界荷载。但它与不采 用这个假定的、采用实体单元的屈曲 分析得到的值比较反而更小,这就带来逻辑上的疑问:中面不可伸长 等效于轴压刚度无穷大,为什么其临界荷载反而比轴压刚度有限的拱 的临界荷载更小?分析发现,采用中面不可伸长假定后相当于多了一 个方程,会使环向平衡方程得不到满足。在拱稳定理论中的贡献在 于: (1.2.1)将横向正应力的非线性应变能引入拱的稳定理论中,采 用正统的能量原理,建立了新的屈曲理论和非线性分析理论; (1.2.2)在径向保向的均布压力作用下拱的弯曲失稳问题中,得 到新的临界荷载公式 这个公式与目前各种更加精细的非线性有限元屈曲分析得到的结果非 常吻合。通过这种一致,新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1.3能够通过“刚体检验”的平面和空间杆系弹塑性非线性分析理论 和方法 (1.3.1)平面梁柱弹塑性大挠度分析理论:引入横向正应力的 影响(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 梁柱UL法大挠度有限元分析的几何刚度矩阵必须通过“刚体检验”, 即原来平衡的单元,在单元及两端的杆端力一起发生刚体转动后,平 衡状态保持不变。几何刚度矩阵必须能够在数学上重现这种平衡。目 前的大挠度分析理论在建立几何刚度矩阵时,经过不同的简化才能够 得到满足这种检验的几何刚度矩阵。而在引入横向正应力的非线性应 变能后,无需任何简化就自然得到能够通过检验的刚度矩阵,使得理 论上的推导更加顺畅。 (1.3.2)空间梁柱弹塑性大挠度分析理论:引入横向正应力影 响和半切向扭矩的处理(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 构造了能够通过“刚体检验”的考虑翘曲变形影响的薄壁杆系弹塑性 非线性分析的虚功原理。创新要点是: (i)全面引入横向正应力和剪应力的非线性应变能; (ii)考虑了翘曲变形,对各种截面中翘曲扭矩的半切向和切向性 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了显式公式;(目前国际上已有的理论一 个节点仅6个自由度,未考虑翘曲)。 (1.3.3)薄壁构件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第七个自由度向整 体坐标系的转化问题的解决(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 目前各种著名软件(ANSYS,ABQUAS)都认为,三个相互垂直的 汇交于一个节点的6根杆件,在节点处的翘曲自由度相同,即与整 体坐标不同方向的各单元的翘曲自由度,无需转换地组装到整体刚度 矩阵中去。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得到了: (i)普通梁柱节点部位,梁的翘曲自由度和柱子翘曲自由度成负 号相等的关系,即。 (ii)对仅斜向加劲的梁柱节点,梁端翘曲自由度和柱端翘曲自 由度不相同,梁柱在节点处的双力矩与柱端和梁端翘曲自由度的关系 为和。 这些结论已经为采用板壳体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所验证。 通过上述研究,为正确地进行薄壁构件组成的空间框架的有限元 法内力、稳定性和极限承载力分析部分地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 2.薄壁圆弧曲梁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 (总结在《薄壁曲梁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理论》中) 2.1国际上首次从公认的薄壁构件两个基本假定(刚性周边假定和 中面剪应变为零假定)推导出任意开口薄壁截面曲梁构件弯扭变形时 的截面翘曲位移的精确表达式,使得薄壁曲梁弯扭分析理论摆脱 Vlasov以来一直采用的直梁与曲梁类比的推导方法。因为已经表 明在能量法中应用这种类比进行拱的弯扭屈曲研究,会导致错误的结 果。 2.2利用导得的翘曲坐标参量,在曲梁的线性理论中定义了两个新 的力素和,翘曲扭矩和剪力和这两个量的导数相等,而 不是与传统定义的双力矩和平面外弯矩的导数相等。这对于简化表述 曲梁的线性弯扭理论特别有用。 2.3建立了完善的线性分析理论。特别是,对于单轴对称截面的 曲梁的线性理论,新理论中包含了过去类比法得到的理论中所不包含 的项,并用完善后的微元体平衡法论证了新出现项的必然性。 2.4采用新的翘曲位移,并引入横向正应力的非线性应变能,抛弃 了荷载的非线性功,建立了曲梁弯扭变形非线性分析和薄壁圆弧拱 平面外弯扭屈曲新理论。 2.5理论应用:对工字形曲梁进行了弹塑性非线性分析,在国内 的专著中首次介绍弹塑性问题的非线性迭代求解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卸 载现象及其避免方法,最后提出了曲梁弹塑性弯扭失稳的稳定系数计 算公式,进行了试验验证,提出了曲梁稳定实用简化计算公式,填补 了国内空白。 3.框架稳定理论(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 3.1框架弹性稳定理论: (3.1.1)发现框架弹性失稳时层与层相互作用的一个规律:某一 层的每一个柱子,因为向相邻层提供支持(或从相邻层得到支持)而 使自身的临界荷载降低(或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 (3.1.2)根据上述规律,利用压杆临界荷载和两端转动约束的关 系,提出了“合并解法”,通过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底层和顶层)或一元三 次方程(中间层)就能够获得考虑层与层、柱与柱相互作用的多层多跨框 架的屈曲荷载和框架柱的计算长度。通过合并解法,学生和工程技术 人员对框架失稳时各构件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清晰的掌握。 (3.1.3)提出并论证了框架有侧移失稳的计算长度系数就是柱子 的抗侧刚度系数,从而肯定了计算长度系数的持久的应用价值。 (3.1.4)提出了重力荷载负刚度的概念,提出了它的简单计算公 式:,对给出了计算公式,其值范围为1~1.216;实际应用 时根据偏于安全的原则,可以取1,1.1或1.2。 (3.1.5)易于掌握的框架失稳准则:荷载负刚度的效应在多层和 高层结构的分析中也被前人提出过,但是本人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及 其用途完全不同,它是用于如下框架稳定性的准则: (线性分析得到的层抗侧刚度)+(层荷载的负刚度之和)=0, 这个准则普通工程师很容易掌握和计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1.6)上述的初等代数方法,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厂房的单阶和双 阶柱的平面内有侧移失稳和平面外无侧移失稳临界荷载和计算长度系 数的计算,从而为柱顶弹性约束的复杂的厂房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提供 了简便的工具。 3.2纯框架按照整层失稳的模式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收入《钢结构设计方法》) (3.2.1)提出了框架按照整层失稳的计算所需要的“层长细比”概念 及其计算公式; (3.2.2)通过大量分析得到并验证了“弹塑性层稳定系数”的计算公 式; (3.2.3)提出了按照层整体失稳模式计算时: (i)压弯杆平面内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ii)垂直平面是框架时的平面外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iii)垂直平面是支撑体系时的平面外稳定性计算公式; (3.2.4)提出了垂直平面分别是纯框架和支撑框架时,按照整层失 稳模式计算的双向压弯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3.2.5)提出了整层失稳计算时的长细比限值建议; (3.2.6)按照整层失稳计算时,必须防止最薄弱的柱子发生无侧移 失稳的验算措施; (3.2.7)论证了在存在摇摆柱的情况下如何按照层失稳的模式计算 框架的弹塑性稳定性。 上述成果已经作为一个附录“按照整层模式失稳的框架柱稳 定性计算”提交给《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07编制 组。 3.3全面考虑梁柱截面剪切变形影响的框架稳定理论 目前文献仅在研究单个压杆的稳定时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对于 框架,特别是多层框架,几乎没有涉及。但是有一些结构,例如(i) 梁和柱子均为格构式构件的情况(格构式门式刚架); (ii)高层建筑中的巨型框架结构,均需要考虑梁柱截面剪切变形的影 响,作者对全面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框架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和讨论。 (3.3.1)针对抗弯刚度无限大、剪切刚度有限的压杆,提出了压杆 剪切失稳的概念; (3.3.2)将格构式压杆的失稳解释为剪切失稳和弯曲失稳的相互作 用,将压杆剪切失稳提升到与弯曲失稳相同的理论高度。相互作用 后的临界荷载可以采用Rankine公式与弯曲临界荷载和剪切临界荷载相 联系; (3.3.3)推导了Timoshenko’s压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3.3.4)两端转动约束的Timoshenko’s杆的有侧移屈曲和无侧移 屈曲的临界荷载和计算长度系数; (3.3.5)考虑二阶效应的Timoshenko’s压杆的抗侧刚度; (3.3.6)侧向支撑的Timoshenko压杆的临界荷载; (3.3.7)对单层单跨Timoshenko’s框架的有侧移屈曲和无侧移屈曲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3.8)对多层多跨的Timoshenko’s框架,同样采用7杆模型,对 有侧移屈曲和无侧移屈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两篇论文正在发表中。 4、框架-支撑结构双重抗侧力体系(部分收入《钢结构的 平面内稳定》部分收入《钢结构设计方法》) 4.1双重和多重抗侧力体系的弹性屈曲的重要规律 双重抗侧力结构,可以两个都是剪切型、两个都是弯曲型、两个都 是弯剪型,或者一个弯曲型一个剪切型、一个弯剪型一个剪切型或一 个弯曲型一个弯剪型等等。 (4.1.1)对双重抗侧力体系的侧向稳定性,采用双重弯剪型连续 模型进行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得到如下重要结论:双重抗侧力结构 的总的临界荷载等于它们各自作为单独结构时的临界荷载 和之和,而与两个结构上荷载的分布(即比值)无关。 (4.1.2)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际双重抗侧力结构中 的框架(较小)得到支撑架(较大)的支持,得到支持后框架 临界荷载的增加量(即)是 。考虑这个增加量,并与框架柱无侧移失稳的临界荷载比较,就可以 对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中的框架部分的失稳模式进行判断,进而选 择或计算出合理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 4.2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中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 国际上目前仅有框架等剪切型结构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作者对弯 矩放大系数的研究推广到了: (4.2.1)对弯曲型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的线性弯 矩和侧移,考虑二阶效应后,提出了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和总体结 构侧移放大系数计算公式; (4.2.2)对弯剪型支撑-框架组成的双重抗侧力结构,在水平荷 载作用下框架柱部分的弯矩放大系数和总体结构侧移放大系数计算公 式。 上述研究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 4.3理解双重和多重抗侧力结构抗侧力性能和稳定性能的串联-并 联电路模型 (4.3.1)线性分析时:每一个抗侧力子结构的剪切柔度和弯曲柔 度作为两个串联的电阻构成一个分枝电路,流过这个分枝电路的电流 作为这个子结构分担的水平力,多个分枝电路并联;各分枝电路两端 电压相等模拟为侧移相等(刚性楼板假定下的位移协调),总 电流模拟为作用在顶部(或等效为顶部)的总水平力; (4.3.2)屈曲分析时:每一个抗侧力子结构的剪切柔度和弯曲柔 度作为两个串联的电阻构成一个分枝电路,流过这个分枝电路的电流 是其作为独立结构时的临界荷载,多个分枝电路(子结构)并联,各 串联子电路的两端的电压相等模拟为侧移相等(刚性楼板假定下的位移 协调),总电流模拟为在顶部(或等效为顶部)的总临界荷载; (4.3.3)上述电路模型为理解多重抗侧力结构的稳定性和抗侧力 性能提供了一个简便的工具和模型。这个模型也表明,有些著作上将 多片剪力墙的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分别相加合成为一片总剪力墙,再 与框架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是不精确的。 (a)线性分析(b)临界荷载 附图理解双重和多重弯剪型抗侧力结构相互作用的电路比拟 4.4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计算 (收入《钢结构设计方法》) (4.1.1)根据对双重抗侧力体系稳定性的系统研究,提出强支撑 框架、弱支撑框架的概念,并且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中得到了首次应用; (4.1.2)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整理和完善了钢结构和钢框架的 分类方法,总结了与内力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稳定性计算方法; (4.1.3)提出了考虑了水平力的影响强支撑框架的判定准则, 判定准则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双重抗侧力体系; (4.1.4)提出了弱支撑框架柱的稳定计算方法;同样涵盖了各种 类型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4.1.5)提出了剩余刚度概念:水平力使支撑截面提前屈服、刚 度下降、从而降低了对框架稳定的支持,扣除水平力影响的支撑架 剩余抗侧刚度才能够用来保证支撑架自身和框架的侧向稳定性。 (在本项目中,剩余刚度的概念将被推广到所有的承受弯矩 的构件及结构:压杆平面内稳定的计算公式在本质的意义上就是验算 剩余刚度即扣除弯矩的影响后的刚度是否符合要求)。 钢结构和框架的整个分类方法、内力分析方法、与内力分析方法 对应的框架柱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水平力影响的强支撑框架的判定 准则、考虑水平力影响的弱支撑框架柱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各种双重 抗侧力体系中框架柱柱端弯矩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等等,已经 整理成“钢结构和框架的分类及稳定性计算”(建议列为第7章)提交给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07编制组。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进行鉴定,被评 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巨型框架结构和伸臂-支撑架(剪力墙,核心筒)-框架结构的 稳定性研究 5.1对伸臂结构,按照稳定性最好的要求分析了伸臂的最佳位置及 其影响参数。 5.2揭示了伸臂结构仍然是双重抗侧力结构:分析发现,核心筒 (支撑架)-伸臂带动了部分框架柱的轴向刚度参与伸臂机制的工 作,形成子结构1,其余框架结构(及参与伸臂机制工作的柱子的弯 曲)是子结构2,即伸臂-支撑架-框架结构的临界荷载仍然 是这两部分临界荷载的简单相加。 同样提出了伸臂-支撑架-框架这一双重抗侧力结构中的框架部 分的失稳判定准则及其稳定性计算公式。 5.3对全面考虑梁柱剪切变形影响的框架结构稳定理论应用于研究 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框架结构中内嵌二级小框架。分析发现这种复 杂的结构仍然是双重抗侧力结构,其临界荷载是巨型框架作为单独结 构时的临界荷载加上二级小框架本身作为独立结构时的临界 荷载之和。根据这个结论,就可以构建二级子框架的柱子计算长度系 数确定方法。 5.4通过上述两方面的研究,通过多伸臂结构和多层巨型框架稳定 性研究方法和结论之间的相似性,作者提出了将伸臂结构看成是巨型 半框架结构的建议,它们不仅在稳定性质上相似,在抗震设计措施上 也要基本相同(见《钢结构设计方法》)。 6、增强结构和构件稳定性的支撑的设计要求 (6.1~6.3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 6.4~6.6《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 为增强主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体系在各种钢结构中广泛应用,对 它们从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的角度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刚度要求和强 度要求),国内外研究很少。本人对这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 究,提出了研究此类问题的理论方法,涉及的结构和构件有: 6.1增强稳定性的柱列支撑:对增强柱子及柱列绕弱轴弯曲失稳 承载力的支撑的刚度要求和强度要求。这方面的成果已经为《钢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7-2003提供了专门的一条(5.1.7条)。 6.2保证几何不变性的支撑:最近又开展了保持柱列几何不变性 的支撑以及既需要保持柱列的几何不变性又要为柱列提供减小计算长 度系数的双层支撑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提出了便于规范采用的简单的 设计计算公式。 6.3大型锅炉构架周圈多层平台梁设计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这里 平台梁是依靠自身在水平面内的抗弯刚度为高达60~100m的承受锅炉 本体重量(总重可达8000吨)的柱子提供支撑的,为这个问题提供了 解析解,并且考虑缺陷的随机性,提供了强度设计要求。研 究结果已经被《锅炉钢构架设计导则》参考。 6.4不通过剪切中心的压杆侧向支撑:对压杆中部设置侧向支 撑,但侧向支撑点不通过柱子的剪切中心的情况进行了理论研究,得 到的理论结果为解释1978年美国Hartford体育馆网架(容纳5万人)的 突然倒塌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释(其下弦和腹杆在中部被二级 再分腹杆偏心地支撑)。英国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返回的评阅意见认为论文是“more than satisfactory”。 6.5侧向支撑梁的弯扭屈曲、相互支撑的平行梁系的屈曲,单角 钢在一个肢平面内侧向支撑时的屈曲,为类似问题提供了刚度要求和 第一批解析解。 6.6隅撑支撑的梁、压杆和压弯杆的稳定性研究,提出了隅撑支 撑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和隅撑支撑的压杆的临界轴压力的计算公式, 以及隅撑支撑的压弯杆屈曲时的轴力和弯矩相关公式。 对支撑问题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上广泛引用的美国权威专 著《Guide to Stability Design Criteria for Metal Structures》1998年第 5版和美国钢结构LRFD规范(1997,1999,2002和2005年版)以及 其他作者引用共10余次引用。 7结构稳定理论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7.1-7.5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 7.6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7.7收入《钢结构设计方法》) 7.1 Shanley模型论述的改进 对目前国内教科书中广泛出现的判定压杆弹塑性弯曲屈曲的切线 模量理论和双模量理论正确性的Shanley模型,指出了其论证过程中出 现的循环论证缺陷,通过研究有初始弯曲的Shanley模型,给出了新 的、逻辑上没有缺陷的论证。 7.2格构式压杆单肢失稳和整体失稳的相互作用理论 (1)引入实际柱子必然存在单肢初始弯曲,考虑弓弦效应计算单 肢轴压切线刚度,两个肢的轴压切线刚度组成格构柱截面的切线弯曲 刚度,然后引入整体初始弯曲,考虑格构柱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建 立了格构式压杆单肢失稳、剪切失稳和弯曲失稳的相互作用理论(用 一个微分方程概括了三者的相互作用)。 (2)这个相互作用理论的意义在于: (i)了解构件(单肢)的局部初始缺陷如何影响格构柱截面的刚 度,进而影响整体稳定性能; (ii)对于网架的整体稳定性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因为格构柱就是 平面桁架,与网架相似; (iii)为格构柱的设计直接提供一个最为合理的方法(目前换算长 细比法和单肢验算法均不能考虑单肢和整体失稳的相互作用,而这种 相互作用在德国60年代的试验中观察到过); (iv)为理解冷弯薄壁构件中板件局部失稳和构件整体失稳的相互 作用提供了一个更易理解的参照对象:板件局部屈曲影响截面刚度从 而影响整体屈曲。 7.3提出压杆失稳时,截面不可能形成塑性铰;结构整体失稳时, 结构尚未形成塑性机构。 利用荷载是一种负刚度、失稳时构件刚度为零的规律,推论出构件 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截面的刚度应该大于零,即不可能形成塑性铰。利用 这个推论,论证了目前《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3对于格构柱 的平面内稳定计算公式(是基于塑性铰状态推导出来的)是偏于不安全 的,通过弹塑性数值分析进行了验证,并建议了新的公式。 同样地,荷载具有负刚度,结构整体失稳时,结构本身刚度加上荷 载负刚度为零意味着结构本身刚度大于0,从而结构尚未形成塑性机构。 7.4提出了确定任意钢构件截面在轴力和双向弯矩作用下极限屈服曲 面的一种精确却极为简单的方法,是对W.F.Chen提出并广为引用的、 已编入其专著的一种复杂难懂方法的简化。 7.5门式刚架稳定性研究的四点成果 (1)对两端弹性转动约束的楔形变截面压杆的有侧移失稳和无 侧移弹性失稳的临界荷载提供了精度很高的计算公式,虽然这种压 杆的屈曲软件可以计算,但是类似公式国内外还没有。 (2)对多段变截面梁在门式刚架失稳时对柱子提供的转动约束 提供了精度很高的简化计算公式,类似公式国内外还没有。 (3)揭示了变截面压杆等效成等截面压杆后的弹塑性承载力与原 压杆的弹塑性承载力的差别,提出以大端截面等效的设计方法。 (4)对目前规范未包含柱顶弹性转动约束的阶形柱的计算长度提 出了计算方法和公式。 7.6工字钢框架梁负弯矩区的畸变屈曲研究,提出了计算公式。国 内外还没有类似的公式。 7.7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考虑钢-混凝土界面滑移影响的组合梁截面抗弯 刚度计算公式 7.8提出了局部屈曲后薄壁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与屈曲前基本相同的 论断,并给予了推导论证。 8钢梁腹板局部承压应力及其各种应力作用下的弹性屈曲和极限 承载力研究(大部分收入《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 8.1吊车轮压荷载作用下钢梁腹板边缘局部承压应力计算公式 将轨道和工字钢上翼缘作为被腹板弹性支承的梁,推导了腹板边缘 局部承压应力的半理论半拟合公式,与有限元结果比较发现非常精 确;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进行细仔的研究。 2009年五月,我们获得了“半无限平面上无限长梁承受集中力”这 个古老问题的解析解,这个解因为很复杂而没有教科书介绍。我们采 用了一种新的方法,Fourier变换方法,极其简便。这个解的获得,要 归功于我们在“吊车梁腹板局部承压应力计算”方面的努力,其结果 则是与地基基础计算、铁路钢轨强度、厂房内吊车钢轨的强度计算紧 密相关。 这是我们国内第一个可以纳入《弹性力学教程》的解析解。 8.2考虑翼缘对腹板屈曲约束的系列研究 (1)对工字钢翼缘对腹板屈曲的约束,首次指出这种约束与传统的 转动约束的不同(转动约束产生的约束弯矩与转角成正比,而翼缘对 腹板的约束弯矩余转角的二次导数成正比); (2)考虑翼缘对腹板的弹性嵌固约束,得到小块区域均布承压应力 下腹板屈曲系数的计算公式; (3)考虑翼缘对腹板的弹性嵌固约束,得到轮压产生的承压应力下 腹板屈曲系数的计算公式; (4)考虑翼缘对腹板的弹性嵌固约束,得到腹板纯剪应力下腹板屈 曲系数的计算公式; (5)考虑翼缘对腹板的弹性嵌固约束,得到腹板纯弯、轴压以及压 弯应力下腹板屈曲系数的计算公式; (6)考虑翼缘对腹板的弹性嵌固约束,得到纯弯应力和剪应力作用 下的相关屈曲公式的验证; (7)对楔形钢梁腹板纯剪应力下,考虑翼缘约束作用的屈曲系数进 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公式。 上述情况均在使嵌固参数从简支到固定变化,得到的公式形式相 同,精度都非常好。 8.3提出了薄腹板梁腹板的考虑局部屈曲后强度的抗剪极限强度计 算新公式,新公式与国际上所有的试验结果相比,离散性最小,其原 因就在于,在线性屈曲应力中考虑了翼缘的弹性嵌固作用。 9、钢结构弹塑性动力学和抗震设计理论 (部分内容收入《钢结构设计方法》) 9.1框架结构的动力塑性安定定理及其应用: (1)对结构的动力塑性安定问题(属于塑性动力学学科)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框架结构的动力塑性安定定理; (2)提出了弹性动力系数法将动力塑性安定问题转化为静力塑性 安定问题; (3)对反复动力荷载下的塑性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设计 建议。 9.2对耗能能力作用的新认识 对动力荷载在弹性结构和弹塑性结构上作用过程中所做的功进行 了分析,从动力荷载在有耗能能力的结构中不断累积做功,而在弹性 无阻尼体系中却不做功的现象进行了大胆推论: (1)结构的耗能能力导致外荷载(比如地震)不断地向结构 输入能量; (2)一个没有耗能能力的结构对于外界试图向其输入能量的 企图具有免疫力; (3)这使得我们对耗能能力的作用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不完全是有利的,虽然正负相抵后总的说来是有利的。 9.3在国际上首次将延性和耗能能力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分析它 们各自对抗震设计的意义 (1)对给定阻尼的理想耗能能力的EPP模型、一次性耗能能力的 剪切滑移模型和无耗能能力的双线性弹性模型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地 震时程响应分析,在统计学意义上, 研究它们对于抗震性能的影响,发现延性是决定性的因素,而耗能 能力对于抗震的意义虽是不可忽视的但却是第二位的。 (2)研究了阻尼和耗能能力对于地震响应的影响,发现它们是此消 彼长的:阻尼增大会阻碍塑性耗能能力充分发挥作用;耗能能力小的 (例如剪切滑移模型),阻尼作用增大。 (3)对阻尼比、延性、耗能能力、后期刚度、不同滞回曲线模型 (即耗能能力)的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发现延性总是第1位,而其余因素总是处在第二位,难分高 低。 (4)上述对延性和耗能能力的新认识,为我国钢结构抗震设计方 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追求延性应是第一位的,耗能能力等是 第二位的,虽然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兼得最好。 这对欧美日等国抗震设计的一些新规定也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 (i)将支撑长细比大(因而更易屈曲,滞回曲线更不丰满)的反 而列入抗震性能较好的一类; (ii)斜支撑杆不宜伸向梁柱节点汇交处的构造,导致支撑更易平 面外屈曲,滞回曲线更不丰满,但能够避免节点板与梁柱的焊缝 过早开裂,保证了支撑的延性。 (iii)日本开发了一种获得创新奖钢板条剪力墙,钢板上开大量密 集排列的竖缝,其滞回曲线很不丰满,但延性很好。 9.4地震波两种特征周期的发现 通过对370条地震波的SDOF体系的弹塑性分析,发现决定地震基 地剪力的两种谱(弹性加速度谱和结构影响系数谱)有不同的特征 周期(峰值对应的周期),分别记为Tga和TgR,TgagR。对存在两个 特征周期以及两者的相对大小的必然性给予了理论解释。通过对370 条地震波特征周期的研究,得到了四类场地上两种特征周期在统计平 均意义上的大小。 9.5基于两个特征周期的标准化弹塑性强度系数谱 (1)在对四类场地共370条地震波、不同阻尼比、EPP和修正 Clough模型进行弹塑性地震作用系数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场地、不 同延性下的周期横坐标用两个特征周期标准化的弹塑性平均谱和90% 保证率谱的非常简单、且精度很高的计算公式,为抗震设计方法的改 进提供了参考 (2)对钢结构中的P-D效应对结构影响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计算公式。明确提出了大震下结构形成机构的情况下保证稳 定性的计算措施。 上述研究成果部分已经发表,部分仍在审稿阶段. 10各种类型的干式煤气贮柜钢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1)独自对两种大型干式煤气贮柜钢结构设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研 究,撰写了“正多边形大型干式(M.A.N.型)贮气柜钢结构设计理论”和 “Klonne型大型干式煤气贮柜的钢结构设计理论”,共计15万字,并开 发了结构设计计算程序。 [注:MAN型气柜是正多边形的特殊加劲壳体,内部活塞是桁架式的 (活塞上有配重以平衡气压,上下滑动以适应下部煤气储量变化)、 顶部结构也是桁架式的结构。气柜的高度根据容积的不同,5万立方米 的约75m,15万方的高度超过100m,为钢铁公司和城市煤气公司 应用。Klonne型气柜是双向加劲圆柱壳体,内部活塞是有底环和周边 顶环的穹顶,屋盖则是普通穹顶,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干式”是 用干油密封,两种气柜的高度和直径比均在1.5~2,上述两项研究均 为1990年国内某钢铁设计研究院委托] (2)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对宝山钢铁公司的干式煤气贮柜群(共4 个)进行了自振特性理论分析和实测研究,对煤气柜结构在地震波作用 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撰写研究报告6万余字,完成了宝钢 煤气柜的抗震鉴定工作,被宝钢组织的全国专家鉴定为“国 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项目获得陕西省教委一等奖和冶金部 三等奖。 11钢结构节点设计方法的研究 (1)1992—1994年对宝钢三期工程拟全面采用的钢管混凝土阶 形变截面柱的肩梁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两种肩梁构造的6个 半足尺试件的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了以前从未认识到的 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钢管混凝土阶形变截面柱肩梁的插入式构造节 点设计方法。该项目方法先进,工作仔细,有试验研究和理论与试验 的比较。《宝钢三期热轧工程钢管混凝土柱肩梁构造节点理论和试 验研究及屋架腹杆、支撑的钢管端节点构造试验分析》,约10万字。 报告包含内容全面,图表丰富,受到宝钢组织的评审会专家的一致好 评,并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成果已在宝钢三 期工程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对梁柱外伸端板螺栓连接中的加劲肋的设计要求,柱翼缘 的简化加劲方法,梁柱端板螺栓连接的弯曲刚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领域

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稳定 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抗震 壳体钢结构(干式煤气贮柜,钢结构冷却塔,LNG钢贮罐,钢筒仓),波纹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钢结构构筑物设计, 冷弯型钢结构,货架结构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Tong GS,Chen S.F.(1987),Design Forces of Horizontal Inter-column Brac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7(5),371-383(SCI,EI) 2 Tong GS,Chen S.F.(1988),Buckling of laterally and torsionally Braced Beam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1(1),41-55(SCI,EI) 3 Tong GS,Chen S.F(1989).,An unified approach for multiple lateral bracing of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2(2),141-149(SCI,EI) 4 Tong GS,Chen S.F.(1989),The elastic buckling of interbraced girder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4(2),87-104(SCI,EI) 5 Tong GS,Chen S.F.(1989),An interactive buckling theory for built-up beam-colum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entrally compressed built-up member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4(3),221-241(SCI,EI) 6 Tong GS(1990),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r the platform-beams in an industrial Hal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6(3)205-220(SCI,EI)。 7 Tong GS,Chen S.F.(1990),On the efficiency of eccentric brace on column and the collapse of Hartford Coliseum.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6(4),281-305(SCI,EI)。 8 Chen SF,Tong GS(1994),Design for stability:correct use of braces. Steel Structures,Journal of Singapore Structural Steel Society,5(1)1-11 9 Tong GS,Shi Zuyuan(2001),Buckling of weakly braced frame,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4(4).211-215(EI) 10 Tong GS,Xu Qiang(2002),An exact theory for curved beams with any thin-walled open section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5(3)195-209(EI) 11 Tong GS,Zhang L(2003),Transverse stresses in thin-walled beams and their effect on strength and stability,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6(2)159-167(EI) 12 Tong G.S.,Zhang L(2003),An analysis of current stability theories for thin-walled member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6(4):283-292(EI) 13Tong GS,Zhang L(2003),A general theory for the flexural-torsional buckling of thin-walled members I:energy method,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6(4)293-298(EI) 14 Tong GS,Zhang L(2003),A general theory for the flexural-torsional buckling of thin-walled members II:ficitious load method,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6(4)299-308(EI) 15 Tong G.S(2004),Free-torsional stiffness of locally buckled thin-walled cross-sections with open profil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7(3):271-278(EI,SCI) 16 Zhang Lei,Tong GS(2004),Flexural-torsional buckling of thin-walled beam members based on shell buckling theory, Thin-walled Structures,42(12):1665-1687(EI,SCI) 17 Tong G.S,Wang Jinpeng(2004),Column effective length considering the inter-story interacti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7(5):415-425(EI,SCI) 18 Zhang Lei,Tong GS(2004),Elastic buckling of inter-braced parallel beam system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7(4)371-382(EI,SCI) 19 Tong GS,Yan XX,Zhang L(2005),Warping and bi-moment transmission through diagonally stiffened beam-column joint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1:749-763(EI,SCI) 20 Tong GS,Huang J.Q.(2005),Seismic force modification factor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16A(8)813-825(EI) 21 Zhang Lei,Tong GS(2005),Elastic stability of two-span continuous beams under moving load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8(2):157-172(EI,SCI) 22 T.Ren,G.S.Tong(2005)Elastic buckling of web plates in I-girders under patch and wheel loa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Vol27,No.10,1528-1536(EI,SCI) 23 Tong G.S,Wang J.P.(2006),The Column effective length considering inter-column&inter-story interactions in sway-permitted frames, Journal of the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2(5)413-423.(EI,SCI) 24 Tong G.S.,Ji Y(2007).,Buckling of frames braced by flexural type bracing, Journal of the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3(2):135-145.(EI,SCI) 25 Zhang Lei,Tong G..S(2007).Buckling of Beams braced by Knee-bracings, Journal of the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3(2),175-181.(EI,SCI) 26 TONG GS,XING Guoran(2007),Determination of Buckling Mode for Braced elastic-plastic Fram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Vol.29,2487-2496(EI,SCI) 27 TONG GS,XING Guoran(2007),A Comparative Study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For Stability Design of Steel Fram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0(4),453-466(EI,SCI) 28 Tong GS,Zhao Yongfeng(2007),Seismic Force Modification Factors for Modified-Clough Hysteretic Model, Engineering Structures,29,3053-3070.(EI,SCI) 29 Zhang Lei,Tong GS(2008),Flexural-torsional Buckling of Thin-walled Cantilevers, Thin-walled Structures 46(1):27-37,(EI,SCI) 30 TONG GS,WENG Y(2008),A simplified method for the buckling of outrigger-shear wall braced structur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1(1):1-15.(EI,SCI). 31 Tong GS,Yong-Lin Pi,etc(2008),In-Plane Nonlinear Buckling Analysis of Deep Circular Arches Incorporating Transverse Stresses. Journal of the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134(5),362-373,(EI,SCI): 32 Tong GS.Zhao YF(2008),Inelastic Yielding Strength Demand Coefficient Spectra,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8(12)1004-1013(EI,SCI) 33 Zhang L,Tong GS(2008),Lateral torsional Buckling of web-tapered I-beams:A new theory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4(12)1379-1393(EI,SCI) 34 Zhang Lei,Tong GS(2008),Moment resistance and flexural rigidity of lapped connections in multi-span cold-formed Z-purlin systems, Thin-walled Structures,46(5),551-560(EI,SCI). 35.Tong GS,Pi Yong-Lin(2008),Buckling and Second-Order Effects in Dual Shear-Flexural System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34(11)1726-1732(EI,SCI) 36.Zhang Nianwen,Tong GS(2008),A co-rotational updated Lagrangian formulation for a 2D beam element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eformed curvatur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9(11)1480-1489.(EI,SCI) 37 Tong G.S.,Zhao Y.F.(2009),Dynamic P-ΔEffects On Seismic Force Modification Factors for Structures with modified-clough and EPP hysteretic model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2(4)579-593. 38 Tong GS,Pi YL,Bradford M(2009),Buckling failure of an unusual braced steel frame supporting an electric dust-catcher,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16(7):2400-2407(SCI,EI) 39 Tong GS,Zhao YF(2009),An 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eriods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s,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13(4),540-565,(SCI,EI) 40 Zhao YF,Tong GS(2010),Inelastic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for ductile structures with constant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3(1)15-28(SCI,EI) 41 Lei Zhang,Tong GS(2011),Lateral buckling of eccentrically braced RHS columns, Thin Walled Structures,49(11)1452–1459 42 Tong GS,Zhao W(2011),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stability of dual structural system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4(4)625-634(SCI,EI) 43 Zhao Wei,Tong,GS(2012)Demand on stiffeners in stiffened extended end-plate connection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5(8)1455-1469 44 Lei Zhang,Tong GS,Ji Yuan(2015),Buckling of flexural-shear bracing systems and its braced steel frame,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18(11)1831-1844 45 Tong GS,Yixiao Feng,L Zhang(2015),A unified analysis for distortional and lateral buckling of C-purlins in flexure, Thin-Walled Structures,95(10)244-254 46 Lei Zhang,Tong GS(2015),Stress analysis on cold-formed C-purlins subjected to wind suction load considering the effective stiffness of anti-sag bar, Thin-Walled Structures,90(5),107-118 47 Tong GS,Feng Yixiao,Taowendeng,zhanglei(2016),Elastic stability of plate simply supported on four sides subjected to combined bending and shear patch loading, Thin-Walled Structures,107(10):377-396,Oct.2016 48 Lei Zhang,Tong GS(2016)Lateral buckling of simply supported C-and Z-section purlins with top flange horizontally restrained, Thin-Walled Structures,99(2)155–167 49 Lei Zhang,Tong GS(2016),Lateral buckling of C-section purlins with one anti-sag bar at middle span section, Thin Walled Structures,102(5)246-257 50 Kaiqi Sun,Genshu Tong,Lei Zhang(2016),Twisting about constrained line of parallel purlins inter braced by sagrods under wind suctions, Thin-Walled Structures,V:108(11):30-40,NOV.2016 51 Shenhao Wang,Genshu Tong,Lei Zhang(2017):Reduced stiffness of composite beams considering slip and shear deformation of stee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V:131(4):19-29:APR 2017 52 Tong,G.S.,Chen,R.S.,Zhang,L(2017).Models to predict shear resistances of anchor bolt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V:20(12):1933-1947,2017 53 Tong,Genshu;Tang,Yajun(2017),Buckling of parallel purlins inter-braced by sag-rod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v 139,p 123-134,December 2017 54 Tang Yajun,Tong Genshu,Zhang Lei(2018),Effectiveness of Sag Rods as Lateral Supports for Parallel Purlins and Girt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44(9)/04018151/1-10,2018 55Yixiao Feng;Genshu Tong;andLei Zhang(2018),Distortional and Lateral Buckling of Z-Purlins with Sloping Lips in Flexur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44(10):04018168/1-12,2018 56 Zhaoyu Xu,Genshu Tong,Lei Zhang(2018),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threshold stiffness of stiffened steel plate walls in compress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v.148:138-153,Sept.2018 57 Tong Genshu,Xuan Zejun(2018),Revisiting the bearing stresses in webs of crane runway girders under wheel load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21(9):1792-1801,Sept.2018 58 Tang Yajun,Tong Genshu,ZhangLei(2018),Buckling of Parallel Purlins in Standing Seam or Screw-fastened Roofs, Thin Walled Structures,Vol.132,136-150,Nov.2018 59 Xu Zhaoyu,Tong Genshu,Zhang Lei(2018):Design of Horizontal Stiffeners for Stiffened Steel Plate Walls in Compression, Thin-Walled Structures,Vol.132:pp.385-397,Nov.2018 60 Tong Genshu,Li Xiaogang(2018),Interaction Curves for Concrete-Filled L-Shaped Multi-celled Steel Tube Sections under Combined Biaxial Bending and Axial Fo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14(4):710-731,Dec.2018 61 Li,Tianxiang,Yang,T.Y;Tong,Genshu,etc(2018),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fused steel diagrid frame, Earthquake Spectra,34(4):1869-1891,Nov,2018 62 Tong Genshu,Pi Yong-Lin,Gao Wei(2020),In-Plane Nonlinear Analysis and Buckling of shear-deformable Circular Arch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16(1):55-64,Feb.2020 63 Chu Chengyi,Tong Genshu,Zhang Lei(2020),In-plane nonlinear buckling analysis of circular arches considering shear deforma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64(2020)105762:1-15 64 Zhaoyu Xu;Genshu Tong;Lei Zhang(2020),Stiffness Demand on Stiffeners of Vertically Stiffen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46(2),2020 65 Li Xiao,Tong Genshu;Zhang Lei(2020),Spectra of seismic force reduction factors of MDOF systems normalized by two characteristic period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19(1):53-69 2020 国内学报期刊 [1]李天翔,童根树,张磊.基于曲率延性的弯曲型结构地震作用折减系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52(07):1310-1319+1344. [2]刘兴旺,童根树,李瑛,胡焕,陈东.深基坑组合型钢支撑梁稳定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8,35(04):200-207+218. [3]高逸,张磊,童根树.纯剪作用下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弹性屈曲[J].低温建筑技术,2018,40(02):49-52+60. [4]蒋翔,童根树,张磊.耐火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抗火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49(12):68-74. [5]李小刚,童根树.考虑抗滑移刚度的钢管混凝土柱的荷载传递[J].工程力学,2017,34(11):89-101. [6]蒋翔,童根树,张磊.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耐火极限和承载力[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51(08):1482-1493. [7]毛荷月,童根树.设置拉条的连续Z形檩条的内力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39(05):20-22+37. [8]童根树,冯一笑,张磊.受弯Z形檩条畸变屈曲与整体屈曲统一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7,34(05):116-124+131. [9]毛荷月,童根树.风吸力下跨中设置一根拉条的连续两跨C形檩条的弯扭屈曲[J].工业建筑,2017,47(02):151-157. [10]李天翔,童根树,万文海.以花纹钢板为上翼缘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2):106-116. [11]杨章,童根树,张磊.对称布置2根单侧加劲肋的有效刚度[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50(08):1446-1455. [12]蒋翔,童根树,张磊.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50(08):1463-1470. [13]徐锃,童根树,张磊.暗扣屋面体系对檩条的扭转约束及影响[J].工业建筑,2016,46(05):171-179. [14]杨章,童根树,张磊.钢板剪力墙任意布置单侧加劲肋的等效刚度[J].工业建筑,2016,46(02):125-132. [15]欧阳丹丹,付波,童根树.矩形钢管截面延性等级和板件宽厚比相关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50(02):271-281. [16]蒋翔,童根树,张磊.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16,31(03):29-34. [17]刘逸祥,童根树,张磊.耐火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分析[J].钢结构,2016,31(03):35-39. [18]童根树,陈迪.腹板开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挠度计算[J].工程力学,2015,32(12):168-178. [19]刘逸祥,童根树,张磊.耐火钢-钢管混凝土柱的防火保护层厚度[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9(12):2387-2396. [20]杨嘉胤,童根树,张磊.竖向闭口加劲钢板剪力墙在非均匀压力下的弹性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5,32(11):132-139+159. [21]童根树,杨章,张磊.钢板剪力墙单侧加劲肋的有效抗弯刚度[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9(11):2151-2158. [22]金波,童根树,郑君华.框架高阶屈曲波形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结构,2015,45(21):47-51. [23]童根树,樊勇伟,张磊.C形和Z形檩条的弹性弯扭屈曲分析[J].钢结构,2015,30(10):9-17. [24]郭立湘,童根树.双向弯矩和轴力联合作用下截面的极限承载力[J].工业建筑,2015,45(09):167-173. [25]郭立湘,童根树.方、矩形钢管混凝土试件界面抗剪强度及横隔板的作用分析[J].工业建筑,2015,45(06):154-159. [26]冯一笑,童根树,张磊.风吸力下檩条绕定点弯扭失稳承载力计算及其与试验对比[J].建筑结构,2015,45(06):80-85. [27]施梦迪,张磊,童根树.设置两根拉条的C型冷弯薄壁型钢檩条的弯扭屈曲[J].工业建筑,2015,45(03):141-149+184. [28]刘逸祥,童根树,张磊.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9(02):208-217. [29]刘逸祥,童根树,张磊.风吸力作用下仅考虑扭转约束的Z形和C形檩条弹性弯扭屈曲[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47(01):118-127. [30]刘逸祥,童根树,杜慧琳,张磊.立缝支架屋面体系对Z型檩条扭转约束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4,35(11):116-124. [31]沈嘉嘉,童根树,邓华.轮压荷载作用下钢轨-吊车梁腹板系统的若干问题研究[J].工业建筑,2014,44(10):132-139. [32]龙辉元,张晓宇,王福安,童根树,刘晨.西安迈科商业中心连体超高层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4,44(13):92-97. [33]付波,童根树.工字形截面的延性系数和面向抗震设计的钢截面分类[J].工程力学,2014,31(06):173-182+189. [34]童根树,唐雪梅,张磊.双向加劲钢板剪力墙在纯剪作用下的弹性稳定性研究[J].工业建筑,2014,44(06):122-129. [35]赵伟,段清星,童根树.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弹塑性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14,44(05):140-144. [36]传光红,陈以一,童根树.变截面Timoshenko梁的单元刚度矩阵[J].计算力学学报,2014,31(02):265-272. [37]童根树,叶赟,张磊.3种理想化滞回模型下的弹塑性反应谱对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8(04):693-703. [38]张磊,罗桂发,童根树.弱横梁人字撑结构的弹塑性抗侧性能[J].工程力学,2014,31(01):104-112+159. [39]童根树,徐媛杰,张磊.Z形截面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分析[J].工业建筑,2013,43(12):26-33. [40]张水根,童根树,张磊.冷弯C型或Z型钢截面轴压时的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J].工业建筑,2013,43(12):38-44. [41]俞一弓,童根树.弯曲型支撑-框架的假想荷载法[J].工程力学,2013,30(11):110-119. [42]童根树,吴强,张磊.跨中设拉条C形截面简支檩条绕强迫轴的弯曲和扭转[J].工业建筑,2013,43(12):12-20. [43]吴强,童根树,张磊.设置两拉条的C形截面檩条绕上翼缘的扭转分析[J].工业建筑,2013,43(12):21-25+20. [44]童根树,吴强,张磊.跨中设拉条简支Z形檩条绕强迫轴的弯曲和扭转[J].工业建筑,2013,43(12):1-11. [45]童根树,徐媛杰,张磊.C形截面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分析[J].工业建筑,2013,43(12):34-37+11. [46]张水根,童根树,张磊.冷弯C型或Z型钢截面受弯时的畸变屈曲[J].工业建筑,2013,43(12):45-51+33. [47]童根树.拉条在檩条侧向稳定中的作用[J].工业建筑,2013,43(12):52-56+65. [48]张磊,罗桂发,童根树.人字撑-钢框架弹塑性抗侧性能的精细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7(10):1815-1823+1845. [49]童根树.钢梁稳定性再研究:国际上规范对比及其可靠度分析(Ⅲ)[J].工业建筑,2014,44(03):162-168+67. [50]童根树.钢梁稳定性再研究:中国规范的演化及其存在问题(Ⅰ)[J].工业建筑,2014,44(01):149-153. [51]童根树.钢梁稳定性再研究:国内近年的研究成果和建议(Ⅳ)[J].工业建筑,2014,44(04):146-151. [52]童根树.钢梁稳定性再研究:国际上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2)[J].工业建筑,2014,44(02):142-146+25. [53]童根树,陶文登.竖向槽钢加劲钢板剪力墙剪切屈曲[J].工程力学,2013,30(09):1-9. [54]童根树,宣泽俊.半空间体上无限长轨道梁作用集中力的Fourier变换解[J].钢结构,2013,28(08):20-23. [55]童根树,叶赟,张磊.承载力退化体系中各延性系数下的地震力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8):1133-1139+1157. [56]干钢,沈金,童根树.巨型成对单斜支撑钢结构体系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13,43(15):15-18+22. [57]沈金,干钢,童根树.钢板剪力墙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实例[J].建筑结构,2013,43(15):19-22. [58]陶文登,童根树,干钢,沈金.竖向槽钢加劲钢板剪力墙轴压屈曲[J].建筑结构,2013,43(15):37-43. [59]童根树,苏健.巨型悬挂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3,30(05):75-82. [60]童根树,宣泽俊.吊车梁腹板局部承压应力的计算公式探讨[J].钢结构,2013,28(05):4-9+3. [61]颜潇潇,张磊,童根树.不同自由端约束条件下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梁的稳定性[J].工业建筑,2013,43(04):13-18. [62]童根树,付波.受压和受弯板延性系数和面向抗震设计的钢截面分类[J].工程力学,2013,30(03):323-330. [63]付波,童根树.压弯钢板延性系数及面向抗震设计的截面分类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03):72-79. [64]翁赟,童根树.非等高双重弯剪型抗侧力体系的稳定性[J].工程力学,2013,30(02):65-71. [65]罗贵发,张磊,童根树.横梁加强型人字撑结构的弹塑性滞回性能[J].工业建筑,2013,43(02):128-133. [66]赵伟,童根树,周观根,吴冲.钢框架内填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35(01):63-69. [67]童根树,倪闻昊.框架梁柱节点处双力矩与翘曲位移的关系[J].工程力学,2013,30(01):112-118. [68]童根树,金坚.保证真实钢结构稳定的剩余物理刚度[J].工业建筑,2013,43(04):1-7+53. [69]沈瑞宏,童根树.均布压力作用下变截面Timoshenko悬臂柱的稳定性[J].工业建筑,2013,43(04):8-12+18. [70]陈威文,童根树,张磊.翼缘变厚度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和翘曲刚度[J].工业建筑,2013,43(04):19-21+27. [71]童根树,陶文登,张磊.四边简支矩形板在局部承压、弯曲与剪切联合作用下的弹性屈曲[J].工业建筑,2013,43(04):22-27. [72]童根树,朱兴海,皮永林.拱脚水平弹性支承拱的屈曲分析[J].工业建筑,2013,43(04):28-33+41. [73]杜慧琳,童根树,宋昌永,张磊.带滑动片固定座的压型钢板屋面对檩条的扭转约束[J].工业建筑,2013,43(04):34-41. [74]童根树,周卫东,张磊.地震作用下侧移验算对比及弹塑性侧移计算公式(1)[J].工业建筑,2013,43(04):139-143+174. [75]童根树,周卫东,张磊.地震作用下侧移验算对比及弹塑性侧移计算公式(2)[J].工业建筑,2013,43(05):108-114. [76]童根树,苏健.联肢剪力墙的刚度、稳定性以及二阶效应[J].工程力学,2012,29(11):115-122. [77]童根树,罗桂发,张磊.框架-横梁未充分加强型人字撑架的抗侧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4(10):128-134. [78]翁赟,童根树.非等高双重抗侧力体系的稳定性[J].工程力学,2012,29(10):162-169+176. [79]杨洋,童根树,张磊.压杆轴力与轴向位移全过程曲线的近似表达式[J].工程力学,2012,29(09):17-24. [80]童根树,彭国之.工字形截面压弯的局部稳定性[J].工业建筑,2012,42(09):138-144+119. [81]郑悦,童根树,金阳.楔形工字梁抗剪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29(08):269-275. [82]童根树.C形和Z形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弯扭屈曲[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 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 部,2012:15. [83]童根树.带滑动片固定座的压型钢板屋面对檩条的扭转约束[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 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 辑部,2012:13. [84]黄山,童根树.双层有吊车厂房框架的弹性屈曲[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2,14(04):22-26. [85]童根树,罗桂发,张磊.横梁加强型人字形支撑的抗侧力性能[J].工程力学,2012,29(07):201-208. [86]赵伟,童根树,杨强跃.钢框架内填预制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33(07):140-146. [87]童根树,吴强.Z形截面檩条强度计算时的下翼缘假想水平荷载[J].工业建筑,2012,42(04):136-142. [88]翁赟,童根树.考虑层与层相互支援的框架层抗侧刚度[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04):71-80. [89]杨洋,童根树.水平弹性支承圆弧钢拱的平面内极限承载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2,29(03):45-54. [90]艾文超,童根树,张磊,干钢,沈金.钢柱脚锚栓连接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33(03):80-88. [91]童根树,郭峻.剪切型支撑框架的假想荷载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5(12):2142-2149. [92]赵钦,童根树.变刚度变轴力Timoshenko悬臂柱的弯矩放大系数[J].工程力学,2011,28(11):1-6. [93]童根树,蔡志恒,张磊.双周期标准化的位移放大系数谱[J].重庆大学学报,2011,34(10):68-75. [94]童根树,罗桂发,张磊.横梁未加强型人字撑框架体系的抗侧性能[J].工程力学,2011,28(08):89-98. [95]童根树,赵钦.变刚度多重抗侧力结构的串并联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5(08):1435-1440. [96]蔡志恒,童根树.考虑P-Δ效应的弹塑性反应谱归一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43(06):127-131. [97]童根树,王继涛,张磊.箱形柱与工字梁连接节点翘曲变形的传递分析[J].工程力学,2011,28(06):96-102+109. [98]杨洋,童根树.水平弹性支承圆弧钢拱的弹性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11,28(03):9-16. [99]张磊,童根树.薄壁构件整体稳定性的有限元模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5(03):531-538. [100]童根树,李兰香.变截面压弯杆的平面外弹塑性稳定[J].工业建筑,2011,41(02):83-89. [101]童根树,俞一弓.弯曲型支撑-框架弹塑性稳定的简化分析[J].工程力学,2011,28(01):186-191. [102]苏健,童根树.双伸臂巨型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0,31(12):32-39. [103]张年文,童根树.梁元修正拉格朗日法的刚体检验和节点力计算[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10):1992-1997+2028. [104]童根树,张磊.悬臂梁在准切线和半切线弯矩下的弯扭屈曲:一个悖论[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12(05):35-39. [105]朱俞江.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梁的稳定系数[A].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Institute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Fatigue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 文集[C].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Institute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Fatigue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钢结构 》杂志编辑部,2010:7. [106]童根树,罗澎.压杆轴力的等效抗折负刚度[J].工程力学,2010,27(08):66-71. [107]童根树,宣泽俊,任涛.吊车梁腹板局部承压应力的计算[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12(04):24-27. [108]赵伟,杨强跃,童根树.钢板剪力墙加劲肋刚度及弹性临界应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0,27(06):15-23. [109]董诗忆,童根树.单轴对称楔形工字钢梁的平面外稳定[J].工程力学,2010,27(05):75-82. [110]童根树,杨洋.集中荷载下水平弹性约束圆弧拱的屈曲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02):163-168. [111]童根树,罗澎.交替支撑塔架主角钢计算长度系数[J].钢结构,2010,25(03):22-27. [112]童根树,邵峰.压型钢板屋面对檩条的扭转约束[J].工业建筑,2010,40(03):111-115+134. [113]童根树,黄山.单阶柱上下柱弹塑性阶段的相互作用[J].建筑结构,2010,40(02):45-48. [114]齐飞,童根树.温室边柱侧向偏心支撑下的平面外稳定[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45-249. [115]童根树,黄山,饶芝英.框架中有摇摆柱时框架柱的稳定系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11(06):8-13. [116]金阳,童根树.考虑翼缘约束的工字形截面腹板的弹性屈曲[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3(10):1883-1891. [117]赵永峰,童根树.弹塑性屈服强度需求系数谱[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3(10):1909-1914. [118]齐飞,童根树.连栋温室钢结构框架稳定设计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09):202-209. [119]金阳,童根树.楔形工字梁腹板的弹性剪切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09,26(09):1-9. [120]张年文,童根树.平面框架几何非线性分析的修正拉格朗日-协同转动联合法[J].工程力学,2009,26(08):100-106+130. [121]童根树,王兆村,袁文兵,田嘉盟.大面积轻钢加层建筑的顶升技术[J].钢结构,2009,24(08):75-77+66. [122]赵永峰,童根树.等强度折减下延性结构的位移放大系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08):107-110. [123]郭立湘,饶芝英,童根树.次翘曲对角钢和T形截面剪切中心坐标的影响[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11(04):57-62. [124]童根树,饶芝英.基于单根杆件承载力等效的假想荷载[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11(04):5-14. [125]米旭峰,童根树.弱剪型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35(02):117-122. [126]赵永峰,童根树.剪切滑移滞回模型的结构影响系数[J].工程力学,2009,26(04):73-81. [127]翁赟,童根树.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框架结构稳定性[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01):1-9. [128]童根树,翁赟.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框架柱弹性稳定[J].工程力学,2008,25(12):171-178. [129]童根树,赵伟,杨强跃.外伸端板加劲肋设计及初始转动刚度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12):2035-2038. [130]赵伟,童根树,杨强跃.螺栓端板连接中柱翼缘和腹板加强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12):2039-2043. [131]童根树,夏骏.考虑滑移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刚度[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6):1-8. [132]曹志毅,胡进秀,童根树.双重抗侧力体系的弹性稳定分析[J].建筑结构,2008(11):20-23. [133]刘轶,童根树.钢柱柱顶局部承压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11):27-29. [134]童根树,金阳,米旭峰.双重弯剪型抗侧力结构的屈曲及其二阶效应[J].工程力学,2008(10):92-98. [135]童根树,郭立湘.外包式钢柱脚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8(10):102-107+79. [136]颜潇潇,景亭,叶祥荣,童根树.跨层巨型斜支撑体系的节点分析与设计[J].工业建筑,2008(10):108-111. [137]童根树,黄金桥.隅撑支撑框架结构的性能及其设计方法[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45-52. [138]童根树,赵永峰.中日欧美抗震规范结构影响系数的构成及其对塑性变形需求的影响[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53-62. [139]袁文兵,王兆村,童根树,田嘉盟.球形钢水塔支承面位置的选择[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6-12. [140]周佳,童根树.双轴对称楔形工字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13-20. [141]童根树,高宇.两个弯剪型抗侧力体系的线性相互作用[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28-34. [142]童根树,王素俭.框架-弯剪型支撑体系中框架柱的柱端弯矩放大系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35-44. [143]童根树.序言[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67. [144]童根树,王素俭,鄢磊.格构柱的剪切变形对超重型厂房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5):1-5+44. [145]赵永峰,童根树.等延性屈服点谱YPS[J].土木工程学报,2008(09):48-53. [146]赵伟,童根树.外伸端板加劲肋试验和有限元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08):22-30. [147]童根树.与规范GB50017配套的框架设计的假想荷载[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 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8:8. [148]童根树.保证真实钢结构稳定的剩余刚度[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 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8:9. [149]童根树.次翘曲对角钢和T形截面剪切中心坐标的影响[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 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8:9. [150]李东.正确使用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薄壁截面梁的整体稳定性[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 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8:7. [151]金波,童根树.埋入式钢柱脚的传力分析和设计计算[J].工业建筑,2008(07):98-102. [152]赵伟,童根树.加劲T形连接件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8(06):102-105. [153]童根树,米旭峰.钢支撑设计方法对多层框架实际抗震性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8(06):107-115. [154]金小群,赵伟,童根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中螺栓拉力及撬力研究[J].科技通报,2008(03):367-374. [155]金波,童根树.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内力分析研究[J].浙江建筑,2008(04):12-15. [156]金小群,童根树,赵伟.水平隅撑设置于吊车梁端部对刚架柱受力性能的分析[J].施工技术,2008(03):53-56. [157]童根树,翁赟.顶部带伸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稳定性和位移、弯矩放大系数[J].工程力学,2008(03):132-138. [158]赵永峰,童根树.双折线弹塑性滞回模型的结构影响系数[J].工程力学,2008(01):61-70. [159]赵伟,童根树.加劲T形件连接节点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01):66-71. [160]冯进,童根树.斜腿框架的层抗侧刚度和稳定性[J].低温建筑技术,2007(06):103-105. [161]金小群,童根树,赵伟.水平隅撑对门式刚架柱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7(12):91-93. [162]童根树,饶芝英.一个奇特的除尘器钢支架的屈曲问题[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05):42-46. [163]童根树.与抗震设计有关的结构和构件的分类及结构影响系数[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03):65-75. [164]高宇,童根树.两片弯剪型抗侧力体系的相互作用[J].建筑结构,2007(07):8-10+13. [165]童根树,邢国然.剪切型支撑框架弹塑性失稳模式判定准则[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07):1136-1142. [166]童根树,饶芝英.双层纵向柱列支撑的设计要求[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03):50-57. [167]童根树,邢国然.框架弹塑性失稳的层稳定系数[J].工程力学,2007(03):13-19. [168]童根树,夏骏.工字形截面钢连续梁负弯矩区的稳定性[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01):46-51. [169]童根树,胡进秀.弯曲型支撑-框架结构的屈曲及位移和弯矩放大系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01):52-56. [170]吴德飞,张引科,童根树,程鹏.持续损伤中能量的传递和遗失对焊接钢桥结构影响[J].工程力学,2007(01):106-111. [171]童根树,赵永峰.动力P-Δ效应对地震力调整系数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01):120-125+192. [172]夏骏,童根树.工字形梁负弯矩区畸变失稳的验算[J].低温建筑技术,2006(06):56-58. [173]赵永峰,童根树.修正Clough滞回模型下的地震力调整系数[J].土木工程学报,2006(10):34-41. [174]吴金秋,童根树.不同斜卷边檩条的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J].钢结构,2006(05):70-73. [175]童根树,米旭峰.钢框架内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内力计算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06(05):39-46. [176]童根树,米旭峰.钢框架内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补充计算和构造要求[J].建筑结构学报,2006(05):47-55. [177]吴德飞,童根树.含初始缺陷钢结构损伤累积至断裂及后期的调查分析[J].工程力学,2006(08):160-167. [178]童根树,任涛.工字梁的抗剪极限承载力[J].土木工程学报,2006(08):57-64. [179]赵伟.加劲T形连接件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 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6:8. [180]童根树.与抗震设计有关的结构和构件的分类及结构影响系数[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 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6:16. [181]赵伟.外伸端板连接中的螺栓撬力有限元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 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6:6. [182]童根树.按照整层模式失稳的框架稳定性计算[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 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6:7. [183]童根树,赵伟.外伸端板加劲肋对连接性能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04):39-43. [184]童根树.按照整层模式失稳的框架稳定性计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297-301+367. [185]童根树,夏骏.工字形截面框架梁负弯矩区的弹性侧向稳定分析[J].建筑结构,2006,36(S1):390-394+398. [186]胡进秀,童根树.弯曲型支撑体系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及整体临界荷载研究[J].建筑结构,2006,36(S1):395-398. [187]赵伟,童根树,许钧陶.柱翼缘和腹板加强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06,36(S1):399-403+434. [188]赵伟,童根树,郭立湘.新型矩形管柱和H形钢梁连接节点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06,36(S1):444-446+453. [189]童根树.工字形截面框架梁负弯矩区的弹性侧向稳定分析[A].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 构杂志.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中国土木工 程学会,2006:6. [190]胡进秀.弯曲型支撑体系框架柱的弯矩放大系数及整体临界荷载研究[A].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 会、建筑结构杂志.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6:4. [191]赵伟.柱翼缘和腹板加强方法研究[A].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首届全国建筑 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6:6. [192]赵伟.新型矩形管柱和H形钢梁连接节点设计研究[A].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 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中国土木工程学 会,2006:4. [193]赵伟,童根树.矩形管柱和H形钢梁端板连接分析[J].科技通报,2006(03):377-384. [194]康强文,童根树.单肢连接的单角钢压杆承载力分析[J].钢结构,2006(02):7-11. [195]刘轶,童根树,李文斌,石成林,曹志毅.钢筋桁架叠合板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02):57-60. [196]童根树,李东.水平和竖向力作用下厂房纵向支撑的设计要求[J].科技通报,2006(02):241-246. [197]颜潇潇,童根树,张磊.斜加劲梁柱节点翘曲传递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01):85-91. [198]朱群红,童根树.简支楔形工字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J].建筑结构,2006(01):31-34. [199]童根树,赵伟.外伸端板连接端板加劲肋设计及有限元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616-620. [200]曹峰,童根树.门式刚架梁隅撑设计的强度要求[J].钢结构,2005(06):12-16. [201]任涛,童根树.局部荷载作用下工字形梁腹板的弹性屈曲分析[J].科技通报,2005(06):107-112+117. [202]任涛,童根树.轮压荷载作用下吊车梁承压应力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10):124-130. [203]严剑松,童根树.变截面梁对框架柱无侧移失稳时的约束[J].工业建筑,2005(09):94-96. [204]童根树,黄金桥.Seismic force modification factor for ductile structure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Science in Engineering),2005(08):813-825. [205]颜潇潇,童根树,张磊.梁柱节点翘曲位移传递的分析[J].钢结构,2005(03):25-29+84. [206]张磊,陈友泉,童根树,魏潮文.嵌套连接冷弯斜卷边Z形连续檩条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03):85-91+106. [207]童根树,刘书江,李文斌.自承式钢模板系统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03):16-22+8. [208]童根树,季渊.多高层框架-弯剪型支撑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05):28-33. [209]童根树,金阳.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法和二阶分析设计法的比较[J].钢结构,2005(02):8-11+40. [210]童根树,严剑松.变截面梁对框架柱无侧移失稳时的约束[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02):27-30. [211]程鹏,童根树.圆弧拱平面内弯曲失稳一般理论[J].工程力学,2005(01):93-101. [212]童根树,许强.焊接工字形钢曲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J].钢结构,2005(01):14-18. [213]童根树,吴光美.钢柱脚锚栓的设计方法[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01):27-36. [214]童根树,黄金桥.不同滞回模型下单自由度系统的位移和能量反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01):124-131+143. [215]袁静,童根树.拉弯构件的弯扭失稳计算[J].钢结构,2004(06):47-49+53. [216]童根树,施祖元,李志飚.计算长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对各种钢框架稳定设计方法的评论[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04):1-8. [217]童根树,王金鹏.考虑层与层相互支援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04):9-14. [218]陈婷,童根树.楔形变截面压杆的弹塑性稳定[J].工业建筑,2004(10):62-65+84. [219]颜潇潇.梁柱节点翘曲位移传递的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 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4:11. [220]童根树.不对称框架柱有侧移失稳的计算长度[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 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4:9. [221]童根树.有侧移失稳框架层与层相互支援的特点[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 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4:8. [222]张磊.两跨连续梁的弹性稳定[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 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4:13. [223]任涛.小片荷载作用下工字形梁腹板的弹性屈曲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 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4:9. [224]季渊,童根树.柱脚固接有吊车厂房门式刚架柱的计算长度[J].工业建筑,2004(07):67-69. [225]王金鹏,童根树.考虑层相互作用的框架柱计算长度[J].钢结构,2004(03):62-65. [226]童根树,吴光美.钢柱脚锚栓设计内力计算方法综述[J].建筑结构,2004(06):55-57. [227]童根树,李东.厂房纵向支撑体系的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05):95-100+115. [228]童根树,陈海啸.厂房纵向抽撑时柱子的平面外计算长度[J].工业建筑,2004(05):59-61. [229]刘书江,童根树.格构式压弯杆平面内稳定计算[J].钢结构,2004(02):58-61. [230]严剑松,童根树.两端铰接楔形压弯杆平面外稳定[J].钢结构,2004(02):62-65. [231]童根树,许强.工字形截面圆弧曲梁的非线性理论[J].土木工程学报,2004(04):1-7. [232]童根树.考虑层与层相互支援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A].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200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 文集[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2004:10. [233]童根树.厂房阶形柱的计算长度——轴力等效负刚度概念的应用[A].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200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 行业大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2004:11. [234]童根树,吴光美.钢柱脚单个锚栓的承载力设计[J].建筑结构,2004(02):10-14. [235]季渊,童根树.有吊车作用柱脚铰接门式刚架柱的计算长度[J].建筑结构,2003(10):30-31+59. [236]童根树,陈婷,符刚.楔形变截面压杆绕弱轴的弹塑性稳定[J].钢结构,2003(05):5-7. [237]童根树,陈婷,符刚.楔形变截面压弯构件的平面内弹塑性稳定[J].钢结构,2003(05):8-10. [238]朱俞江,童根树.箱形截面压弯构件的平面外稳定计算[J].钢结构,2003(05):11-15+10. [239]张磊,童根树.工字形截面悬臂钢梁的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3(04):176-182. [240]郭立湘,童根树.偏心支撑压弯构件稳定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3(07):3-8. [241]童根树,张磊.薄壁构件弯扭失稳的一般理论[J].建筑结构学报,2003(03):16-24. [242]童根树,陈胜平.与稳定计算相关的钢结构分类体系[J].工业建筑,2003(05):5-8. [243]童根树,陈胜平.柱列支撑的设计要求[J].工业建筑,2003(05):9-12. [244]童根树,张磊.薄壁钢梁中的横向正应力及其对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3(04):59-64. [245]顾正维,孙炳楠,童根树,徐和财.螺栓角钢钢节点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03(02):48-52. [246]李忠学,严慧,童根树.建筑钢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局部损伤及其修复加固的研究[J].浙江建筑,2002(S1):24-25. [247]许强,童根树.任意开口薄壁截面圆弧曲梁的通用线性理论[J].工程力学,2002(06):141-147. [248]季渊,童根树.轻钢结构应力蒙皮设计研究综述[J].工业建筑,2002(12):61-63. [249]童根树.薄壁构件弯扭失稳的新假想荷载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 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2:13. [250]童根树.Shanley模型表述上的逻辑问题及其改正[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 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2:11. [251]童根树.薄壁构件弯扭失稳的新能量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 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2:11. [252]季渊,童根树,施祖元.弯曲型支撑框架结构的临界荷载与临界支撑刚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05):89-94+106. [253]童根树,林南昌.端部加缀板工字梁的抗扭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02(09):14-17. [254]张磊,童根树,陈强,单银木.冷弯斜卷边Z型连续檩条的抗弯性能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J].钢结构,2002(04):23-27. [255]童根树,张磊.薄壁钢梁稳定性计算的争议及其解决[J].建筑结构学报,2002(03):44-51. [256]饶芝英,童根树.钢结构稳定性的新诠释[J].建筑结构,2002(05):12-14. [257]崔晓强,童根树.各柱u(u=kl)不等的带支撑框架的稳定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2(01):58-60. [258]陈红英,童根树.弯曲型支撑框架的弹性稳定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06):17-22. [259]饶芝英,童根树.T形截面轴压杆腹板的局部稳定性计算[J].建筑结构,2001(12):27-29. [260]程鹏,童根树.考虑腹板局部屈曲的薄壁工形截面压弯强度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2001(06):10-13. [261]许强,童根树.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圆弧拱的屈曲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1(03):64-69. [262]李忠学,童根树,严慧.节点连接刚性对门式刚架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J].力学季刊,2001(02):234-240. [263]程鹏,童根树.单跨两层框架的稳定性[J].钢结构,2001(02):15-18. [264]崔晓强,童根树.柔性连接的弱支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J].建筑结构学报,2001(01):58-61+75. [265]许强.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拱的屈曲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 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0:12. [266]纪平.楔形变截面工字钢简支构件的平面外弹性稳定计算[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 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杂志编辑部,2000:7. [267]饶芝英,童根树.变截面门式刚架的平面内弹性稳定计算[J].建筑结构,2000(04):8-11. [268]纪平,童根树.变截面楔形工字钢简支构件的平面外弹性稳定计算[J].上海农学院学报,2000(01):20-26+39. [269]童根树,胡达明,姚谏.带摆柱门式刚架的稳定性[J].建筑结构,1999(06):3-5+21. [270]于安林,童根树.钢管砼柱肩梁研究总结及建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3):45-47. [271]童根树,施祖元.非完全支撑的框架结构的稳定性[J].土木工程学报,1998(04):31-37. [272]于安林,童根树.钢管混凝土四肢柱单斜缀杆双腹板肩梁的受力性能[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02):38-40. [273]于安林,童根树.钢管混凝土四肢柱人字形缀杆双腹板肩梁的受力性能[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2):12-14. [274]于安林,童根树.钢管混凝土双肢柱单腹板肩梁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J].工业建筑,1998(04):24-26. [275]童根树,姚谏.折线形开口薄壁截面圆弧曲梁弯扭理论[J].工程力学,1997(04):112-120. [276]童根树,许钧陶.正多边形干式煤气贮柜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7(05):51-58. [277]许钧陶,童根树.任意开口薄壁截面圆弧曲梁弯扭精确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7(03):22-28. [278]童根树.国内外门式刚架钢结构设计方法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J].浙江建筑,1997(01):29-32. [279]童根树,李平凡,杨大熏.MAN型干式贮气柜柜顶结构设计理论[J].空间结构,1996(04):16-24. [280]童根树,何保康,陈绍蕃.确定任意薄壁截面极限屈服面的统一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4):371-377. [281]童根树,陈绍蕃.弹塑性体的动力安定性(Ⅰ)——连续体的动力安定定理[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2):111-116. [282]童根树,陈绍蕃.弹塑性体的动力安定性(Ⅱ)——杆系结构的动力安定定理及其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2):117-122. [283]童根树.平行压杆体系的侧向稳定性支撑[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04):425-431. [284]童根树.锅炉构架刚性平台设计的刚度和强度要求[J].锅炉技术,1991(12):1-8. [285]童根树,万红.斜平面内侧向支撑压杆的屈曲理论及其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02):119-128. [286]童根树.锅炉构架平台梁设计的刚度和强度要求[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01):31-38. [287]童根树.开口薄壁杆件局部屈曲后的自由扭转刚度[J].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1990,22(04):336-344. [288]童根树.轴压杆偏心支撑的有效性及Hartford体育馆网架破坏原因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03):221-232. [289]童根树,陈绍蕃.钢结构在反复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塑性设计[J].工业建筑,1989(10):27-33. [290]童根树.相互支撑的平行梁系的屈曲[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03):73-82. [291]童根树.压杆侧向支撑设计的统一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01):25-33. [292]童根树.侧向支撑梁的屈曲[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3):95-108. [293]童根树.柱间水平撑杆设计的统一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1):87-93. [294]童根树.格构柱的夹层梁—相关屈曲理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3):95-104. [295]童根树.柱间水平撑杆设计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3):110-140. [296]刘兴旺,童根树,李瑛,深基坑组合型钢支撑梁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35(4):200-207,2018.04 [297]李天翔,童根树,基于曲率延性的弯曲型结构地震作用折减系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52(7):1310-1319,2018.07 [298]唐亚军,童根树,张磊,设有单根拉条滑动座连接檩条的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35(7):47-54,2018.07 [299]高逸,张磊,童根树,纯剪作用下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弹性屈曲,低温建筑技术,40(2):49-52,2018.02 [300]戎子涵,童根树,李忠学,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低温建筑技术,40(3):70-76,2018.03 [301]李兰香,童根树,工字形截面压弯杆的平面外弯扭屈曲,工业建筑,48(7):140-145,2018.0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