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钱家忠

个人简介

教学工作: 合肥工业大学教学名师,承担了合肥工业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先后承担了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以及环境工程专业《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承担了研究生课程有:《工程水文地质学》、《溶质与热量运移模型》、《水环境数学模型》、《工程地质数值法》等课程。 科研工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岩裂隙水非达西流条件下非费克运移实验与模拟研究”(41272251),在研,项目负责人;2、淮南矿业集团重大科研计划项目:“淮南矿业集团矿井水害防治信息与决策系统研究”(HNKY-JT-JS-(2010)),在研,项目负责人;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岩裂隙中溶质(污染物)Non-Fickian运移试验与模拟研究”( 40872166),结题,项目负责人;4、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创新群体计划项目:“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2009HGCX0233),结题,项目负责人;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人类活动胁迫下流域地下水污染及自然净化机理研究”(NCET-06-0541),结题,项目负责人;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滨湖湿地地下水循环及硝酸盐迁移转化机理与模拟:以南淝河流域为例”(40672154),结题,项目负责人; 7、霍英东教育基金计划优选项目:“基岩裂隙介质污染物non-Fickian运移机理实验研究”(91079),结题,项目负责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40202027),结题,项目负责人;9、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淮南煤田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06-173),结题,项目负责人;10、徐州市政府拨款项目:“开采阶段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与评价”(20050805),结题,项目负责人;11、淮南矿业集团科研计划项目:“淮南矿业集团生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编制”(HNKY-JT-JS-(2010)),结题,项目负责人;12、江苏水勘院委托项目:“尼日尔津德尔炼油有限公司水源地质勘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结题,项目负责人。 主要获奖情况 1、2012年 推荐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2、2010年 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完成人;3、2010年 淮南煤田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及快速判别信息系统开发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完成人;4、2010年 面向21世纪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5、2009年 基岩地下水运移机理及水环境模拟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6、2009年 基于若干纳米矿物的环境材料和环保技术研发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7、2008年 济南市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泉群保护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四完成人(单位排名第二);8、2007年 荣获第六届“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9、2007年 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计划;10、2004年 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计划;11、2005年 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 获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优秀奖,第一完成人;12、2003年 北方裂隙岩溶水污染物运移机制与治理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完成人;13、2001年 徐州市张集水源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获江苏省地勘局科研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14、1998年 基岩水壁间运动理论研究 原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七完成人;15、1996年 基岩矿坑突水条件及突水量 河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五完成人.

研究领域

涉及基岩裂隙水非达西流和非费克运移理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数值模拟技术、煤矿水害防治及信息管理系统、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等领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Qian JZ*, Min Liang, Zhou Chen and Hongbin Zhan. Eddy Correlations for Water Flow in a Single Fracture with Abruptly Changing Apertur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2,1:22, DOI: 10.1002/hyp.8332 (SCI收录) 2、Huang H., Qian JZ*, Kuang XX, Chen Z, Li R Z. Experimental study of airflow inducedby pumping tests in unconfined aquifer with low-permeability cap.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 B, 2012, 24(4): 605-608 (SCI收录). 3、Qian JZ, Chen Z, Zhan HB, Luo SH. Solute transport in a filled single fracture undernon-Darcian flo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 2011,48(1): 132-140(SCI收录).4、Qian JZ, Hongbin Zhan, Zhou Chen, and Hao Ye.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lute Transport under non-Darcian Flow in a Single Fracture.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1, 399:246-254(SCI收录).5、Chen Z, Qian JZ*, Qin H.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oughness on the flow andsolute transport in a single channel fractur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1,23(6):823-828 (SCI收录).6、Qian JZ, Chen Z, Zhan H, Guan H.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oughness andReynolds number on fluid flow in rough-walled single fractures: A check of local cubic law.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1,25(4):614-622(SCI收录).7、Qian JZ, Lulu Wang, Hongbin Zhan, and Zhou Chen. Urban land-use effects on groundwater phosphate distribution in a shallow aquifer, Nanfei River basin, China. Hydrogeology Journal. 2011,19: 1431-1442 (SCI收录).8、Qian JZ, Zhiping Wang, Song Jin, Yong Liu, Tianhu Chen, Paul H. Fallgren. 2011. Nitrate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in columns packed with reed and rice stalk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1, 32(14): 1589-1595. (SCI收录).9、Qian JZ, Liu Y, Luo SH, Chen TH. Hydrological cycl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mobility of arsenic in groundwater in watershed of Nanfei river, Anhui,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4, Issue 12, Supplement 1, June 2010, Pages A837-A837. (SCI收录).10、Chen Z, Qian JZ*, Zhan HB, Chen LW & Luo SH. Mobile-immobile model in solute transport through porous and fracture media. Managing Ground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Proc. ModelCARE2009,Wuhan, China). IAHS Publ. 2010, 341:1-5 (EI) .11、Sun LQ, Qian JZ*, Chen Z, Zhang YF, Wang JH.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 in Inclined Single Fracture,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423-426, 2010. (ISTP, EI).12、Chen Zhou, Qian Jiazhong, Luo Shaohe, Zhan Hongbin. Experimental study of friction factor to groundwater flow in a single rough fractur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09.21(6):820-825. (SCI,EI)13、Jiazhong Qian, Hongbin Zhan, Jianfeng Wu, Zhou Che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sequential multi-well pumping tests in fracture-karst media? A case study in Zhangji, China. 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9, 17: 1749–1760 (SCI收录)14、钱家忠,黄显怀,周涛发,汪家权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3 (第二版)(安徽省省级规划教材);15、钱家忠主编. 地下水污染控制.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8 (安徽省省级规划教材);16、钱家忠*,杜奎,周小平,马雷.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以新庄孜矿为例. 地质论评,2012,48(5):1-5.17、马雷,钱家忠*,赵卫东.基于GIS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区方法.煤炭学报,2012,37(3): 490-494. (EI收录)18、吴泊人,钱家忠*. 淮北平原地下水氟、溶解性总固体空间变异特征. 地理科学,2011, 31(4): 453-458.19、钱家忠*,潘 婧,赵卫东,陈陆望. 基于SVM的潘三矿B8组与C13组煤开采中突水水源判别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31(12): 2425-2430. (EI收录)20、刘 咏,钱家忠*,魏兆军,王璐璐. 反硝化细菌Klebsiella. DB-1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1,41(1):16-21. 21、吴剑锋,彭伟,钱家忠,吴吉春. 基于INPGA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多目标优化管理模型:I——理论方法与算例验证. 地质论评. 2011,57(2): 277-28422、吴剑锋,彭伟,钱家忠,吴吉春,郑春苗. 基于INPGA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多目标优化管理模型:Ⅱ——实例计算. 地质论评. 2011,57(3): 1-723、李如忠,钱家忠. 地下水渗流补给-内源释放耦合作用下河流水质不确定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2):2430-2438.24、钱家忠,吕纯,赵卫东,潘婧. Elman与BP神经网络在矿井水源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145-150(EI收录).25、王志平,孙世群,钱家忠,陈舟. 有机碳对地下含水层中硝酸盐去除影响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40(7):667-672. 26、曹雪春,钱家忠*,孙兴平. 煤矿地下水系统水质分类判别的多元统计组合模型——以顾桥矿为例. 煤炭学报, 2010,35(Suppl.): 141-144 (EI收录).27、张瑞钢,钱家忠,马雷,覃华. 可拓识别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煤炭学报,2009, 34(1): 33-38 (EI收录).28、马雷,钱家忠,赵卫东,张春雷,潘婧.多元对应分析法在潘一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煤炭学报,2009, 34(11):1517-1521 (EI收录).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