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石永红

个人简介

石永红,1968年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从事变质岩石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每年承担《变质岩石学》、《晶体光学》2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巢湖本科生野外实习》课程,同时教授3门研究生课程。主要科研方向为造山带变质岩石学、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以及石油地质学。目前承担和完成的项目累计7项,发表论文30多篇。 科研工作: 1、《大别造山带宿松变质杂岩变质条件及构造归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构造格架与演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级课题;3、《南大别变质温压结构及构造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南大别超高压单元中桐城-源潭铺高压块体形成的P-T条件及构造归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深俯冲洋壳与陆壳折返的流变学及构造背景》,国家“973”项目子课题;6、《典型盆地山地区中-新生界碎屑高分辨率物源分析及构造古地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7、《盆地勘探早期年代地层学分析技术开发》,香港-蒙古能源公司。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Shi YH and Wang QC, 2006. Variation in peak P-T conditions across the upper contact of the UHP terrane, Dabieshan, China: gradational or abrupt?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 24: 803–822.2、Wang QC, Shi YH, Lin W and Guo JH, 2008. Exhumation of the Dabie UHP Terrane,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50: 15-313、Wei lin, Shi Yonghong, Wang Qingchen. 2009. Exhumation tectonics of the HP-UHP or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Newstructural–petrological insights from the Tongcheng massif, Eastern Dabieshan. 《Lithos》109 (2009) 285–3034、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2010. 大别山南部黄镇-凉亭河一线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及与高压榴辉岩对比研究. 《地质学报》 84(3): 331-342.5、石永红, 康涛, 李秋立, 林伟. 2011. 北大别北东地区榴辉岩温度条件分析.《岩石学报》027(10): 3021-3040.6、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2009.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石榴角闪岩变质P-T演化史对其构造属性的制约《岩石学报》025(12):3319-33297、石永红,李忠,卜香萍,许承武. 2009. 博兴洼陷新生代砂岩碎屑石榴石的物源示踪及对鲁西隆起的指示《沉积学报》27(5): 967-9758、石永红,林伟,王清晨. 200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牛凸岭地区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岩石学报》,24(06): 1288-12969、石永红,林伟,王清晨. 2008. 大别山桐城地区雷庄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增温退变P-T轨迹的发现及其构造含义.《岩石学报》,24(08): 1759-177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