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71001-植物学
招生方向
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植物种质资源
分子进化与群体遗传学
植物遗传育种
教育背景
1994-08--1997-0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博士
1991-08--1994-07 云南大学生物系 硕士
1987-08--1991-07 云南大学生物系 学士
工作简历
2006-06--今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种质库副主任兼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5-01--2007-05 美国休斯顿大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系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2000-11--2004-12 美国佐治亚大学遗传学系、密西根大学(Ann Arbor) 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和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 博士后
1999-11--2000-11 美国华盛顿大学 (St. Louis) 生物学系 Vavilov-Frankel Fellow
1999-10--2000-11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8-08--1999-09 国际水稻研究所 访问科学家
1997-08--1999-09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博士后
教授课程
分子进化、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学
奖励信息
(1) 云南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省级,2011
(2) 中国三种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和保护,三等奖,省级,2010
(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部委级,2009
(4) 云南省首届高端科技人才计划,省级,2008
(5) 中国科学院“****”择优支持,部委级,2008
(6) 瑞典国际科学基金会 (IFS),其他级,1999
(7) Vavilov-Frankel,其他级,1999
(8) 瑞典国际科学基金会 (IFS),其他级,1997
科研项目
(1) 云南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和基因组学的初步研究,主持,省级,2011-01--2013-12
(2) 油茶、云南大叶茶和云南山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国家级,2010-01--2013-12
(3) 云南大叶茶的起源及其重要品质相关基因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持,省级,2009-01--2011-12
(4) 云南大叶茶重要品质相关基因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持,省级,2009-01--2011-12
(5) 云南大叶茶、云南山茶花和油茶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主持,部委级,2009-01--2011-12
(6) 云南大叶茶的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的初步研究,主持,研究所(学校)级,2008-01--2012-12
(7) 重要野生禾本科植物的比较基因组学和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主持,部委级,2007-01--2011-06
(8) 栽培稻及野生近缘植物的进化与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持,研究所(学校)级,2007-01--2010-12
研究领域
1)比较功能基因组学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Genomics)、蛋白组学(Proteomics) 和群体基因组学 (Population Genomics)
◎ 禾本科(稻属、短柄草属)和山茶科植物 (山茶属:茶树、油茶和茶花) 中重要农艺性状形成、重要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组学基础和新基因发掘
◎ 禾本科和山茶属植物基因组的起源、变异、结构、功能与进化
◎ 水稻和短柄草近交代换系的构建及重要驯化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与利用研究
2)进化基因组学 (Evolutionary Genomics) 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Phylogenomics)
◎ 用理论群体遗传学和谱系地理学方法研究水稻、茶树、茶花、油茶、樱桃等重要经济植物的起源、驯化、基因组的人工选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的群体进化历史
◎ 近缘植物基因组之间的基因组渗入 (genomic introgression) 及其进化后果
◎ 植物多倍体的人工合成、表达与功能分化的基因组学基础及其进化机制
◎ 重要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3)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分子进化 (Molecular Evolution) 与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
◎ 基因组大小 (genome size) 的变异、适应与进化
◎ 转座子的变异、进化及其对基因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 基因重复 (gene duplication) (包括全基因组重复) 后重复基因 (duplicated gene) 的命运、进化机制及基因组进化
◎ microRNA 的起源及其在基因组调控、表达网络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
4)生态基因组学 (Ecological Genomics)
◎ 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和蛋白组等水平上,研究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不同特殊生境下与环境变化相关基因的生态适应与进化
5) 野生稻和野生茶树的保护与种质基因组学 (Conservation and Germplasm Genomics)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转座子插入宿主基因在稻属中的分布式样及其适应意义的初探,云南植物研究,2011,第2作者
(2) 云南古茶山栽培大叶茶和大理茶群体的叶绿体RPL32-TRNL核苷酸变异和遗传分化,云南植物研究,2010,第3作者
(3) Patterns of mutation rate variation at microsatellites: evolutionary insights from comparison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related species,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08,第1作者
(4) Non-independent domestication of the two rice subspecies, 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and subsp. japonica, demonstrated by 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s,Genetics,2008,第1作者
(5) Microsatellite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an endangered wild rice, Oryza officinalis (Poaceae) from China,Molecular Ecology,2005,第1作者
(6)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of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Poaceae): a region-wide perspective from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Molecular Ecology,2004,第1作者
(7) Very low gene duplication rate in the yeast genome,Science,2004,第1作者
(8) Why human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s are identical in orthologous sites of healthy mouse,Trends in Genetics,2003,第1作者
(9)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detected by microsatellite DNA and allozyme loci,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2,第1作者
(10) Low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 and high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of a wild rice, Oryza 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Watt. from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2000,第1作者
(11) Allozym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Chin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0,第1作者
学术兼职
任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0-) 的副主编;任The Open Conservation Biology Journal (2008-),The Open Ecology Journal (2008-),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0-),Frontiers in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2010-) 五个国际刊物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