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国华

个人简介

张国华,男,1982年出生 现任理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 一、基本信息 1、教育经历(从本科学习阶段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列) 2006/09 - 2009/06,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博士; 2004/09 - 2006/07,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硕士; 2000/09 - 2004/07,辽宁大学,物理系,学士。 2、工作经历(从参加工作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列) 2009/07 - 2012/10,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物理系,讲师; 2012/10 - 今,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3、获奖及荣誉称号(按时间倒序排列) 2017年校三全育人“文化育人”称号 2014年-2016年度校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12年应用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2012年大学生物理演示仪器设计大赛《跳环式楞次定律演示仪》项目一等奖指导教师; 2012年大学生物理演示仪器设计大赛《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一等奖指导教师; 2011年应用科学学院党的知识竞赛一等奖; 2010年获哈尔滨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2010年应用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 研究生培养方向 物理学(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 科研项目 [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高能量密度叠氮基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与稳定性研究,2014.7-2017.7 6.0万元,已结题,主持人 [2] 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高能量富氮化合物结构设计与合成机理的理论研究,2011.7-2014.7,3.0万元,已结题,主持人。 [3]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基金,多氮团簇高能量密度性质的理论研究,2011.1-2013.6,1.0万元,已结题,主持人。 [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基金,稀土叠氮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与稳定性研究,2014.1-2015.12,1.5万元,已结题,主持人。 [5] 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新型叠氮基化合物结构稳定性及高能量性质的理论研究,2011.1-2013.6,1.0万元,已结题,主持人。 出版著作 [1]张国华,李刚,迟庆国,王众,《硫氮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张国华,刘芳,张文超,《富氮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理论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教育教学 1、讲授课程 本科生:大学物理,固体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物理学史 硕士研究生:非线性物理学概论 2、教学研究 [1]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理工类高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2012.9-2014.9 已结题,主持人。 [2]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我校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优化与改革,2013.9-2015.9,已结题,主持人。 [3] 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教学设计项目,大学物理课程专业区别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4.9-2015.7,已结题,主持人。 3、教学成果 1)教学论文 [1] 演示仪器设计竞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张国华,何丽娟,陈春天,李晶,《大学物理实验》,2013年6月; [2]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张国华,何丽娟,陈春天,2013年第三届高等教育理工类课程教学研讨会; [3]、浅谈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李晶,张国华,何丽娟,陈春天,《大学物理实验》,2013年6月; [4]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陈春天,张国华,何丽娟,李晶,《大学物理实验》2013年6月; [5]改革大学物理教学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李晶、何丽娟、陈春天、张国华、代丽,2013年第三届高等教育理工类课程教学研讨会; [6]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优化与发展,张国华、陈春天、何丽娟、曹一江《教育前沿》,2014年10月。 4、竞赛指导 指导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学生培养 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毕业3人、在读2人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富氮分子或团簇的高能量密度性质研究,采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方法,设计新型高能材料的结构以及合成路径,包括纯氮单质、叠氮基化合物以及以石墨烷、硅氧链和氮磷长链为载体的富氮化合物的取代反应。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Guohua Zhang, Yun Chen, Weiyu Xie, Fang Liu, and Chuntian Che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n the Possibility of Si-, Ge-, and S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Efficient Support Materials for Platin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 2016, 116, 515–523.(SCI检索) [2]ZHANG G H, XIE W Y, CHEN Y, LIU F, CHEN C T. The Effect of Doping and Confinement on the Adsorption of Pt on CNTs upon Be, B, N and O Doping: A Theoretical Study [J]. J Inorg Organomet Polym 2015, 25, 1502-1510.(SCI检索) [3]ZHANG G H, ZHAO Y F, WU J I, SCHLEYER P V R. Why are SnN4 (n = 1-4) Species "Missing"? Answers in a Broader Theoretical Context of Binary S-N Compounds [J]. Inorg. Chem. 2012, 51, 13321-13327.(SCI检索) [4]ZHANG G H, ZHAO Y F, WU J I, SCHLEYER P V R. Ab initio study of the geometry, stability, and aromaticity of the cyclic S2N3+ cation isomers and their isoelectronic analogs [J]. Inorg. Chem., 2009, 48(14): 6773~6780.(SCI检索) [5]ZHANG G H, ZHAO Y F, HAO F Y, ZHANG P Y. Theoretical study on 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of N4X (X=O, S, Se, Te) series [J]. Int. J. Quantum. Chemistry. 2009, 109 (2):226-235.(SCI检索)

学术兼职

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东北地区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