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景怀斌,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管理、文化与认知),博士、中山大学。
学术兴趣
“意义”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如何具有生命依托、社会认知和治理功能?
儒家思想如何通过应对现代理性挑战,既自守而又与时代契合地为个人和社会建设提供终极与治理功用?
人何以在个体-群体-组织-社会层次、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表现出一致性和差异性?由此而来的个人、组织、社会治理启示是什么?
中国传统认知、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可能贡献是什么?
主讲课程:政府决策;管理心理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语》中的心理学。
主持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效应的制度-心理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1-2024.12;
香港民众国家认同的形态结构及行为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1-2021.12;
心理层面的儒家思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12-2015.12;
政府公共问题认知与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10.12-2013.12;
公务员压力感的制度-文化-心理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
民众SARS压力感的影响因素、行为后果模型及公共管理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05-2004. 06 。
代表著作
景怀斌:《心理层面的儒家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景怀斌:《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景怀斌:《组织管理的心理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景怀斌:《公务员职业压力:组织生态与诊断》。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景怀斌主编:《公共危机心理:SARS个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景怀斌:《心理意义实在论》(第2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景怀斌、郑晨、肖海鹏:《人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化——中国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研究报告》。人民出版社,1995。
学术获奖
教育部第八届(202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
《心理层面的儒家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
《公务员职业压力:组织生态与诊断》(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6-2017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论文一等奖
《德性认知的心理机制与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孔子“仁”的文化终极理念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教学获奖
第六届全国优秀MPA论文,2015年
杨静静《公共政策的“二次决策”——以网吧连锁政策为中心》;
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2019)
孔文豪、甘佳平、陈俊彤等:《内地高校港澳生国家认同的三因素机制及政策启示》;
第十届(2008)“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2009)“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参赛作品名称:《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机制与对策》。学生: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
中山大学2008届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公务员心理机制的扎根理论研究。学生幺娆,中山大学2008届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公共认知与政府决策;
儒家文化与社会治理;
互联网内容治理与话语治理;
中国文化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景怀斌:德性认知的心理机制与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15(9),182-202;
景怀斌: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4): 46-61;
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
景怀斌:儒家式应对思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报》,2006,38(1):126-134;
景怀斌: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心理学报》,2002(3):327-332;
Jing Huaibin. (2012). An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Confucius’ Benevol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33(3), 31-45;
Sun-Mee Kang,Phillip R. Shaver,Stanley Sue,Kyung-Hwan Min,Hauibin Jing.(2003). Culture Specific Patterns in the Prediction of Life Satisfaction: The Roles of Emotion, Self- 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ersonality Bulletin,29, 1596-1608。
其他:
景怀斌: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空间”及其构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1):25-36
景怀斌:扎根理论编码的“理论鸿沟”及“类故理”跨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09-119;
景怀斌: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5-15;
景怀斌: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一个理论框架。《公共行政评论》,2011(3):33-66;
景怀斌:“忠恕”与“通情”:两种认知方式的过程与特征。《孔子研究》,2005(5):38-46;
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心理科学》,1995(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