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朱富强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9年7月获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 2001年12月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 2005.9-2006.1年访问美国Springfield College; 2009.9-2010.8年访问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   当前研究 学术旨趣: 热衷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和建构,以追求知识、探索学问为己任,愿为理念而生,而不靠理念吃饭;把人生的主要精力都寄托在思辨的追寻之中;希望能够踏寻孔老夫子的人生轨迹: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难以企及而又是读书人不忍舍离的自由王国境界;究诸子百家之学而成一家之言,希望能够为后世留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探索,“为往圣继绝学”是毕生工作 学术认知: 批判性地反思当代流行的各种理论:坚信流行的理论未必正确,经济学远不是一门成熟学科;众多前沿理论并未经受实践检验,从而堤防它的滥用; 坚守理论研究的两大基本要求:一、思想的内省性,来自内省的观察,需要漫长时间的思考和酝酿,需要stop to think;二、思想的批判性,源自认知的紧张,需要调节各种思想的矛盾和偏至,需要full of Puzzlement为了此种学术理念,在媚俗主义而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国学术界,在食洋不化者主导的经济学界,即使处境再怎样凄惨,也决心坚守“学者”的本分 研究思维: 热衷于理论的提出背景、研究思维及内在缺陷的反思,热衷于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分支之间在方法论、认识论以及知识论上的比较和契合,努力调节和沟通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各流派之间的互补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将兴趣投入于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感兴趣于它们的研究视角以及提出的相应理论,并以此来审视和发展现代经济学 理论视角: 基于经典文献的耙梳和契合,形成了协调的基本研究视角,并由此展开系统探究而奠定了基本理论分析框架:探究社会协调机制演变的轨迹以及呈现的变异形态,并加以解释、预测和改进;本人确信,社会发展将从涂尔干意义上的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状态演进,这也是分工半径逐渐扩大和深化以及劳动协作日益和谐的过程,其关键是分立的劳动之间的协调水平是否不断获得增进;当然,在现实的短期演化过程中,社会发展也可能发生内卷化倾向,从而使得社会发生失范、分工出现无序   教授课程:经济思想史;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   研究成果 主要科研: 曾在各种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270多篇学术论文和80多篇随笔;完成专著22部,其中已经出版了3本专著,1本正在出版,另外18本已完成但未出版;出版教材《博弈论》、《经济学说史》,而《协作系统观的企业理论》、《西方政治经济学》和《博弈困境的时代》正在出版中。 发表的论文遍及《中国社会科学内刊》、《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人文杂志》、《改革》、《经济科学》、《财经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评论》、《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评论》、《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界》、《江汉论坛》、《福建论坛》、《江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贵州社会科学》、《江淮论坛》、《经济纵横》、《华东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科学》、《东北财大学报》、《上海财大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当代财经》、《财经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Modern China Studies》等。 其中,有4篇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为部分转载,3篇列为篇目辑览;另有数十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如《理论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文摘》、《政治学》等转载。同时,书稿中的很多思想已经与广大同仁做了交流,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诸多好评和高度关注。 相关著作: 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 早期出版的学术著作 1.《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纵览》,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2.《国家干预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沿革》,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3.《经济改革思维:东欧俄罗斯经济学》,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4.《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及多学科》,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共同主编,中国数字化出版社2011年版 近期出版的学术专著 1.《有效劳动价值论:以协调洞悉劳动配置》,30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有效劳动价值论的现实阐释:自由发展中的异化与剥削》,30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博弈、协调与社会发展:协调经济学导论》,42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 本书受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4.《博弈论》,37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 5.《经济学说史》,72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正在出版的学术专著 1.《博弈困局的年代》(上下卷)(上卷:《博弈思维和困局丛林》,下卷:《博弈歹计和破解之道》),50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即出。 2.《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50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即出。 3.《协作系统观的企业理论:基于协调机制演化的分析》(上下卷)(上卷:《企业组织的起源、性质和规模扩展》,下卷:《企业组织的归属、治理和效率探源》),90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即出 本书受“打造‘理论粤军’学术精品文库出版工程2013年度”资助。 已完成而未出版的主要专著: 经济学方法论反思丛书: 1.《现代经济学的思维逻辑批判:数理建模和计量实证的理论审视》,40万字。 2.《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批判:主流范式的庸俗化及其应用审视》,32万字。 3.《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思维: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52万字。 4.《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的契合:主流经济学的假设审视及发展》,38万字。 5.《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经济学界的学术精神:现状、问题、成因和发展》,42万字。 中国经济学范式探索丛书: 1.《中国经济学的范式要求: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微观逻辑分析》,33万字。 2.《中国经济学的现实意识:民生保障视角下的宏观制度透视》,32万字。 3.《社会制度的研究思维:制度不及的主流经济学及其问题》,30万字。 4.《正义、效率与收入分配:蟑螂性生存法则与制度的人本化改进》,40万字。 人类行为的协调机理丛书: 1.《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路向批判: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挑战》,40万字。 2.《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批判:重构经济学的微观行为基础》,43万字。 3.《协作的策略: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博弈思维》,34万字。 4.《合作与文明: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社会规范》,19万字。 5.《理解儒家文明:解析人性认知和思维特质的文化渊源》,41万字。 扩展秩序的协调机理丛书: 1.《自由、公平与市场的现实逻辑:质疑自生自发的市场秩序》,33万字。 2.《国家的性质和政府功能勘定:作为协作系统的国家和协调者的政府》,33万字。 3.《协调、正义与法律秩序的基础:作为社会协作系统中规范的法律》,34万字。 其他专著: 1.《女性行为与婚姻家庭经济学: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研究路线和“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分析》,28万字。 2.《经济思想的鉴识和启迪:问解经济学说史》,32万字。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集中于理论经济学,涉及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经济制度分析、广义政治经济学、企业理论、信息规制理论、行为经济学、社会经济学以及伦理经济学等交叉学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A.中山大学二类以上刊物的主要论文: 50.《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贡献的原则》,《经济学家》2014年第8期 49.《现代经济学的男性化特征与女性经济学的反思:经济学队伍中性别结构失衡的社会建制探析》,《社会科学战线》2014.3 48.《<劳动合同法>和集体谈判权的理论基础》,《中山大学学报》2014.3 47.《自然主义思维、经济人假设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庸俗化》,《人文杂志》2014.4 46.《如何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本色、现状及发展》,《学术研究》2014年第2 45.《现代主流经济学为何热衷于数理建模?兼析唯理主义在经济学中的渗透》,《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载《新华文摘》2013年第8期 44.《西方主流经济学潜含的意识形态之表现及危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理论经济学》2008.8 43.《从本质到现象: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路线》,《学术月刊》2009.3;全文载《新华文摘》2009.13 42.《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财经研究》2008.5,全文载《新华文摘》2008.14 41.《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审视》,《中山大学学报》2008.3,全文载《新华文摘》2008.18 40.《谨防马克思经济学数理化过程中的庸俗化》,《经济学动态》2012.6,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11 39.《经济学家应该捍卫何种市场经济》,《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 38.《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效率的原则》,《学术月刊》2013.3 37.《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伦理不及及其庸俗性》,《中山大学学报》2013.1 3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思维》,《经济学家》2013.1 35.《如何理解现代经济学中的“主流”性:基于经济思想史的审视》,《教学与研究》2013.1 34.《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现代经济学的范式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 33.《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下的主流经济学偏见》,《人文杂志》2013.2 32.《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制度转向及其制度不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 31.《作为合作组织的企业:本质特性、基本目标、治理机制和组织原则》,《经济学家》2012.4 30.《重建道统的庇护所:中国大学的改革路向》,《学术研究》2012.6 29.《“蟑螂性生存”还是“优胜劣汰”?基于现实收入分配机制的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12 28.《初始收入分配如何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中山大学学报》2012.1 27.《否弃故事编造,探究经济机理》,《社会科学战线》2012.2 26.《从“公地悲剧”到“公共福祉”》,《光明日报》2011-5-13 25.《打破艺术臆想,回归科学研究:现代经济学的流行取向反思》,《社会科学战线》2011.2 24.《如何理解市场经济下“劳动”收入的合理性?》,《学术研究》2011.4 23.《现代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心理学基础及其问题》,《经济学家》2011.3 22.《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11.2 21.《帕累托改进原则能否应用于社会改革?实践的可行性和内在的保守性》,《学术月刊》2011.10,载《理论经济学》2012.2 20.《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反思与理论发展》,《教学与研究》2011.8 19.《行为经济学的微观逻辑基础:基本假设和分析维度》,《社会科学战线》2011.10 18.《当前个税体系的调整方向:基于收入再分配正义的思维》,《学术研究》2011.10 17.《“公地悲剧”如何转化为“公共福祉”:基于现实的行为机理之思考》,《中山大学学报》2011.4 16.《2010年西方经济学研究热点之评述》,《学术月刊》2011.1 15.《现代主流经济学中的假设特性及其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0.2 14.《经济学能否蜕化为一门纯粹解释的实证学科?》,《学术月刊》2010.4 13.《现实制度如何进行人本改造》,《学术研究》2010.4 12.《社会共同治理观的逻辑基础》,《中山大学学报》2010.5 11.《数理逻辑的缺陷和经济直觉的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10.9 10.《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发展》,《经济学家》2010.12 9.《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10.12 8.《现代经济学为何缺乏方法论的反思?》,《经济学家》2009.12 7.《实证经济学是否是一门客观性学科?实证分析中主观性和规范性探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1 6.《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效率概念是价值无涉的吗?》,《学术研究》2009.10 5.《马克思经济学学术遗产的辨识和继承:知识论、方法论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9.6 4.《集群企业的效率来源及其文化寓意》,《学术研究》2008.6 3.《女性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经济学家》2008.6 2.《经济学的文化心理特征与经济学的本土化要求》,《学术研究》2008.10 1.《实证经济学中的“致命的自负”:实证分析的合理性、可信性及有用性质疑》,《社会科学战线》2008.7,载《新华文摘》2009.2篇目辑览 B.CSSCI论文: 66.《如何理解国有经济以及所有制之争》,《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6期 65.《现代经济学的西方化与中国经济学人的边缘化:经济学队伍中地区结构失衡的文化因素探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64.《逻辑化的市场还是市场的逻辑》,《财经研究》2014.5 63.《初始收入禀赋、风险承担能力与收入分化:解析市场经济中马太效应的内在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2 62.《计量结果的基本特性及其实践价值》,《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2 61.《如何理解经验科学的“价值中立”?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一元化意识形态及其保守性》《经济科学》,2009.5 60.《制度改进的基本思维:演化动力和优化原则》,《财经研究》2012.4 59.《基于知识契合的经济学发展历程及其问题》,《财经研究》2011.4 58.《现代主流经济学对制度“设计”的误导和扭曲》,《财经研究》2010.4 57.《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内涵演变及其缺陷审视》,《财经研究》2009.4 56.《企业规模边界的系统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协作系统观的视角》,《财经研究》2007.10期,全文载《理论经济学》2007.12 55.《逻辑关系、逻辑前提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反思:兼论奥卡姆剃刀原则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天津社会科学》2013.1 54.《现代主流经济学为何热衷于数理建模?》,《贵州社会科学》2013.1 53.《当前我国农业的合作社再造及其治理机制》,《社会科学研究》2012.2 52.《我国的个税改革能否及如何借鉴他国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12.2 51.《合作博弈的内涵及其形成机理之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12.2 50.《制度研究范式的现实分析思维: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问题》,《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1 49.《如何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经济理论意义?基于理论思维和现实的二分视角》,《福建论坛》2012.6 48.《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简单自由主义取向批判》,《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5 47.《“经济人”分析范式内含的理性悖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4 46.《从体验效用看幸福广东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5 45.《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制度隐患》,《社会科学研究》2011.1 44.《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理性根源及其适用性反思》,《学习与探索》2011.1 43.《家族企业发展中的软约束:两种类型及其危害》,《广东社会科学》2011.3 42.《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思维及其实践价值》,《福建论坛》2011.5 41.《界定家族企业的两个标准及其性质演变》,《深圳大学学报》2011.6 40.《谁之理性?何种合理性?理性的内涵考辨及对经济理性的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11.5 39.《自由的复杂性演化及其现实意义》,《探索与争鸣》2011.7 38.《所得、快乐与赋税:基于黄有光快乐经济学的审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 37.《关注“人”的福利经济学:历史回溯、现代评述及未来展望》,《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1 36.《经济学的人文性及其对现代主流经济学教学之反思》,《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 35.《马克思经济学发现经济危机的社会哲学观和研究方法论》,《当代经济科学》2010.2 34.《现代主流经济学之方法论反思》,《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2 33.《效率原则是否是指导制度改革的合理原则?社会总效率和帕累托效率的实践后果解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2 32.《经济学中因果分析的认识论思考:超验实在主义与经济理论的“发现”》《福建论坛》2010.6 31.《劳资之间的雇佣实质及企业所有权的归属演变》,《华东经济管理》2010.10 30.《纯粹市场能否保障主体的自由和交换的公正?》,《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5,载《理论经济学》2011.2 29.《诺贝尔经济学奖促进经济理论进步了吗?从一份伟大经济学家的排名表谈起》,《红旗文稿》2010.22 28.《思想传承、知识结构与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精神》,《江西社会科学》2010.11 27.《以兼容并蓄的精神促进经济学研究的自由交流》,《社会科学研究》2009.2 26.《当今学术研究的体育竞赛化倾向剖析:以当今经济学形式化取向为例》,《社会科学评论》2009.1 25.《逻辑游戏、知识狭隘与求新求异的经济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 24.《经济学数量化的两大初始原因及其现实落差》,《江西社会科学》2009.3 23.《国家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现实理解:基于社会契约角度的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2 22.《自由企业的社会责任:流行的股东价值观之批判》,《福建论坛》2009.3 21.《利益相关者社会观:思想萌芽、现代发展及现实问题》,《广东社会科学》2009.4 20.《逻辑游戏、匿名评审与经济学数理化中的俄狄浦斯效应》,《学习与探索》2009.3 19.《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从科学划界的标准来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3 18.《国内经济学人的功利性及其行为批判》,《学术界》2009.3 17.《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及经济学数理化的认识论反思》,《财经科学》2009.4 16.《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内容及其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当代财经》2009.6 15.《庸人政治、偏激取向与民主社会的异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8;载《政治学》2009.12 14.《经济学研究的实用主义及其庸俗化趋向》,《深圳大学学报》2009年第5 13.《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网络化途径和根植性要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5,论点摘编《新华文摘》2010.6 12.《经济学过度数量化:批判与反思》,《改革》2008.11 11.《经济学的科学性意味着什么:经济学的双重属性及其研究思维》,《当代经济科学》2008.3 10.《逻辑实证主义应用于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江苏社会科学》2008.4 9.《经济学能否仅被视为一套公理体系》,《江汉论坛》2008.6 8.《“仇富”和“虐穷”的考辩和理论反思》,《经济纵横》2008.9 7.《理论目标、研究思维和引导假定的设定:兼评两类不同的参照系》,《社会科学研究》2008.5 6.《现代数量经济学中的庸俗化倾向》,《江淮论坛》2008.5 5.《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学国际化现象》,《当代财经》2008.10,《新华文摘》2008.22之篇目辑览 4.《偏盛的经济学数理化倾向: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缺失》,《深圳大学学报》2008.6 3.《主流经济学的西方心理基础与中国经济学的思维本土化》,《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企业治理机制:从单向治理到社会共同治理》,《学术月刊》2007.12 1.《逻辑实证主义何以成为经济学主导思维:内在逻辑及其问题》,《经济评论》2008.6 C.其他重要论文: 35.《咸水派和淡水派在经济危机上的分歧、共性及其问题:评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如何错得如此离谱>》,《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9.6期 34.《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克拉克奖的得主盛名难副》,《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10.1 33.《中国社会经济的现实困境:市场、政府双重失灵及其相互强化效应》,《当代中国研究》(ModernChinaStudies)2010.4(美国) 32.《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六大维度审视》,《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2 31.《“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对两类差序性行为的解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9,载《理论经济学》2011.12 30.《如何理解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系的问题?兼论当前中国的浪费式经济增长》,《广商学报》2012.1,载《体制改革》2012.4 28.《功过是非:MBA教育100年反思》,《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5,载《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3 28.《主流经济学理论对当前中国分配状况的误导》,《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3,部分载《新华文摘》2008.19和《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4 27.《GDP数字能够说明什么》,《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2,全文载《投资与证券》2007.7和《高校学术文摘》2007.4 26.《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3 25.《社会扩展秩序中的“人类意识”刍议》,《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4 24.《复杂自由主义的信念及其政策主张: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简单化倾向及“新兴”自由主义之批判》,《海派经济学》2011年第1 23.《制度研究范式的逻辑基础:对象界分和分析思维》,《公共行政评论》2011.4 22.《三位一体的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北方法学》2008.3 21.《法经济学在立法中的应用审视》,《北方法学》2007.5 20.《知识契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基本途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 19.《质疑理性经济人的两个基本涵义:来自实验的证据》,《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8 18.《经济学的发展源于对主流的反思和批判》,《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5 17.《博弈协调的流行思维及其评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1 16.《周期性通货膨胀应寻源治本:2007年通货膨胀的演变历程解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1 15.《马克思经济学中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是如何消逝的?当前两大经济学分支的思维反思》,《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1 14.《学术精神、思想成长与社会进步:经济学界的基本学风及反思》,《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1.2 13.《在反思和批判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路向》,《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3 12.《怎样对待马克思经济学:高校马克思理论教学引发的思考》,《学习与实践》2011.7 11.《马歇尔对经济学的理解及其对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启示》,《学习与实践》2011.12 10.《企业性质的再理解:基于协作系统观的动态演化分析》,《产经评论》2011.6 9.《有关几种典型企业组织的规模差异评析》,《产经评论》2010.3 8.《委托-代理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问题》,《产经评论》2010.6/《珞珈管理评论》2010.2 7.《中国的房价问题:现状、问题、成因及解决方向--现代社会是如何偏离“住者有其屋”这一理想的》,《当代经济管理》2010.3;载黄汉江主编:《全国房地产研究文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6.《第三产业的发展既要有利、有理,同时要有节:低层次服务业的畸形繁荣背后的社会隐患》,《学习与实践》2010.9 5.《计量经济分析能够“发现”理论吗?兼论实证主义或证伪主义的逻辑缺陷》,《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1 4.《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四个基本层次及其内在关系:反思流行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取向》,《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3 3.《人本主义经济学先驱西斯蒙第的经济思想评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5 2.《经济学理论在发展、停滞还是后退?经济学数量化历程中的科学性审视》,《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2 1.《论自然时间不能作为劳动价值的衡量尺度》,《岭南学刊》2008.5 D.《改革与战略》上专栏文章: 28.《经济人假设的文化根基:基于西方社会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机理》,《改革与战略》2011.11 27.《人类行为目的观的二分化溯源:功利主义的两种内涵》,《改革与战略》2011.10 26.《经济人行为是私恶还是公益:西方社会的人性观溯源》,《改革与战略》2011.9 25.《“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普适意义:重要推论》,《改革与战略》2011.3 24.《“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扩展维度:互动频率》,《改革与战略》2011.2 23.《“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行为特性:互惠合作》,《改革与战略》2011.1 22.《“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社会基础:变和博弈》,《改革与战略》2010.12 21.《一个有关行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之划界标准: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分析》,《改革与战略》2010.11 20.《如何界定人性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对几种流行划界标准的审视》,《改革与战略》2010.9 19.《真实世界中的“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内涵及其合理性》,《改革与战略》2010.8 18.《社会互动中的人性塑造:重新审视经济学中的自利假设》,《改革与战略》2010.7 17.《现代主流经济学对利他行为的模型化分析及其问题》,《改革与战略》2010.6 16.《经济人假设如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改革与战略》2010.4 15.《如何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行为功利主义抑或互利主义之辨析》,《改革与战略》2010.3 14.《现代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之贫困:“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特质及其问题》,13.《改革与战略》2010.2 12.《经济人假设的功利主义渊源:内在逻辑关系》,《改革与战略》2010.1 11.《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的功能主义:形成逻辑及其形式化危害》,《改革与战略》2009.12 10.《经济学中演化分析和均衡分析的历史争论与现实反思》,《改革与战略》2009.11 9.《整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经济学中两大认知观的历史演化与现实反思》,《改革与战略》2009.10 8.《历史归纳还是抽象演绎:经济学中两大分析逻辑的历史演化与现实反思》,《改革与战略》2009.9 7.《从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的演化逻辑及其问题》,《改革与战略》2009.8 6.《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及其实现途径:主流经济学的演化和反思》,《改革与战略》2009.7 5.《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2009.6 4.《马克思经济学内含的人本主义及其体现》2009.5 3.《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路线的遗失下的理论和现实困境:基于当前社会经济改革中的几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改革与战略》2009.3 2.《理论滞后乃当前经济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踵:改革开放30年回顾》,《改革与战略》2009.2 1.《分配体制缺失与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社会原则的分配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08.1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