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叶华

个人简介

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同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社会学)和文学学士学位(英语双学位),并保送研究生。2007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社会学)。随后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陆续获得研究型硕士(M.Phil)和博士学位(2012年)。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双聘副教授。   学历背景 1、2005年7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法学学士、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双学位)。 2、2007年7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法学硕士。 3、2009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型硕士。 4、2012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   工作经历 1、2012年9月至2013年,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后研究员。 2、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讲师。 3、2016年1月至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双聘副教授。   科研项目 1.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主持),资助年限: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主持),资助年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3. 2014年度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项目“受教育水平、就业机会与香港劳动收入不平等研究”(主持),资助年限:2014年3月至12月。 4. 中山大学流动人口卫生政策研究——种子基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与健康”(主持),资助年限: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 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青年项目“中国教育升学过程中的男女差异”(主持),资助年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 6.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城乡居民的教育获得与职业流动关系研究”(主持),资助年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 7. 2016年度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项目“回归后港澳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趋势”(黎熙元、叶华主持),资助年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 8. 2018年度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项目“内地移民在香港的社会融入研究”(主持),资助年限: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 9. 中山大学2018年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主持),资助年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 图书章节: 1. 叶华,2007,《市场转型背景下的单位与社会保障资源获得》,王宁主编,《消费社会学的探索》第146-160页,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2. 叶华,2015,《出生地、教育获得地与香港居民的职业收入》,陈广汉、黎熙元主编,《当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4辑)》第116-13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叶华,2015,《第一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蔡禾主编,《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第59-8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叶华,2015,《第5章:谁更可能留在北京工作?》,李路路主编,《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2015》第110-12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叶华、闫雅琪,2017,《第二章:劳动收入》,蔡禾主编,《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第98-12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叶华,2017,《香港居民的身份认同研究》,陈广汉、黎熙元主编,《当代港澳研究(2016年第1辑)》第175-18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叶华、张奕、蒋雨琦,2018,《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研究报告》,陈光金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1——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第113-130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著: 1.[美] 格伦·菲尔鲍 著,叶华 译,2012,《分析重复调查数据》,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原书为Firebaugh, Glenn. 1997. Analyzing Repeated Surveys.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美] 金在温、查尔斯·W·米勒 著,叶华 译,2012,《因子分析:统计方法与应用问题》,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原书为Kim, Jae-on and Charles W. Mueller. 1978.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Practical Issues.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教学情况 1.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社会学本科 “教育社会学”(选修); 2.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人类学本科 “基础统计”(必修); 3.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 “社会研究方法(定量)”(必修); 4.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3、2014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社会学理论”(必修)。 5. 中山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13-2015级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 “定量研究方法”(必修)。   获奖情况 1. 2007年,中山大学何肇发奖学金。 2. 2007年至2012年,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3. 2010年,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索伦森学生奖学金(Aage B. Sørensen Memorial Student Award)。 4. 2011年-2012年,香港科技大学海外研究奖学金。 5. 201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优秀教师。 6. 2014年,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 7. 2015年,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 学术交流 1.2009年12月5日,香港社会学会第11届年会: “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and Gender Earnings Gap in Urban China, 1988-2005.”(独立作者) 2.2010年1月8日−9日,香港亚洲研究学会第5届年会:“The Emerging New Middle Classes in China: A Demographic Portrait.” (与吴晓刚合写) 3.2010年5月9日−11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春季会议(以色列海法大学):“Fertility Decline and Educational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与吴晓刚合写) 4.2010年5月9日−11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春季会议(以色列海法大学):“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and Gender Earnings Gap in Urban China, 1988-2005.”(独立作者) 5.2011年3月31日−4月2日,美国人口学会(PAA)2011年年会(美国华盛顿):“Fertility Decline and Educational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与吴晓刚合写) 6.2011年4月13日−16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委员会春季会议(英国埃塞克斯大学):“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College in China.”(独立作者) 7.2011年8月19日,北美华人社会学家学会(美国拉斯维加斯):“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College in China.”(独立作者) 8.2011年10月3日−4日,国际妇女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en)生育与赋权会议(美国华盛顿特区):“Fertility Decline and Women's Empowerment in China.”(与吴晓刚、贺光烨合写) 9.2012年5月10日−13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春季会议(香港中文大学):“Selection on Gender along the Educational Pipeline in China.”(与张春泥合写) 10.2013年7月20日−21日,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贵阳)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论坛:“中国教育升学的性别差异”(与张春泥、谢宇合写)。 11.2013年10月12日−13日,2013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讨会(上海大学):“中国教育升学的性别差异”(与张春泥、谢宇合写)。 12.2013年12月14日−15日,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冬季论坛(复旦大学):“中国的重点中学与大学入学”(独立作者)。 13.2014年3月8日−9日,2014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讨会(中山大学):“读211大学值吗?211大学与工资收入”(独立作者)。 14.2014年6月7日−8日,珠三角社会的转型与挑战(中山大学):“母亲的教育和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与苏桐合写)。 15.2014年7月11日−12日,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武汉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论坛:“母亲的教育和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与苏桐合写)。 16.2014年12月13日−14日,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冬季论坛(南京大学):“香港年轻人失业和初职获得的历史变化”(独立作者)。 17.2014年12月20日,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年会(广州医科大学):“健康的教育梯度、城乡差异与影响机制”(与石爽合写)。 18.2015年6月6日−7日,“劳工、流动与发展:珠三角及中国其他地区”国际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年轻人失业和初职获得的历史变化”(独立作者)。 19.2015年7月11日−12日,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南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论坛:“父母教育对少儿健康的影响”(与闫晨语合写);转型中国的劳动与劳动力研究分论坛:“健康的教育梯度、城乡差异与影响机制”(与石爽合写)。 20.2015年9月25日−26日,2015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方法研讨会(北京大学):“母亲的教育和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与苏桐合写)。 21.2015年12月12日−13日,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冬季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流动人口的社会医疗保险参保行为”(与高雅静合写)。 22.2016年1月21日−22日,定量社会科学论文研讨会(南京大学):“农村青少年的升学与迁移”(独立作者)。 23.2016年5月7日,“社会流动理论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公民参与”研讨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缺失数据处理与多重插补技术”(独立作者)。 24.2016年6月26日−30日,“转型社会的人口、家庭和分层——海峡两岸社会议题研究工作坊”(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升学的性别差异”(与张春泥、谢宇合写)。 25.2016年6月28日−29日,“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 1988-2008”(独立作者)。

研究领域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育社会学,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不平等,社会人口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期刊论文(*通讯作者): 教育: 1. 叶华、吴晓刚,2011,《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社会学研究》第5期(总第155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 2. Wu, Xiaogang, Hua Ye*, and Gloria Guangye He. 2014. “Fertility Decline and Women’s Status Improvement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6 (3): 3-25. (SSCI Q2,2014 IF:1.212 ) 3. Ye, Hua. 2015. “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7(2): 128-153. (SSCI Q2,2015 IF:1.226 )   人口流动: 1. 王宁、叶华,2014,《职场舒适物、心理收入与人才流动》,《人文杂志》第9期(总第221期)。 2. 叶华,2015,《生源地、工作单位和工作地:影响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地的因素》,《山东社会科学》第11期(总第243期)。 3. 叶华,2016,《教育与迁移:农村户籍人口的升学与跨县市流动》,《江海学刊》第3期(总第303期)(转载于《中国人口报》2016年7月25日理论版)。 4. Zhang, Zhuoni, and Hua Ye*. 2018. “Mode of Migration, Age at Arrival, and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of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to Hong Kong.”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50(1): 83-112. (SSCI Q1,2017 IF:2.3 )   健康: 1. 叶华、石爽,2014,《转型期劳动力的教育差异与健康后果》,《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4卷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口报》2015年7月20日理论版)。 2. 叶华、石爽,2015,《健康的教育梯度、城乡差异与影响机制》,《学术研究》第9期(总第370期)。 3. Tong, Yuying, Martin Piotrowski, and Hua Ye. 2018. “The Health-Age Profile across Rural and Urban Sectors: Comparison of Migrants and Non-Migrants in China.” Public Health 158: 124-134. (SSCI Q3;2016 IF:1.538)   其他: 1. Mah, Daphne Ngar-yin, Victor Lam, Alice Siu, Hua Ye, Seiichi Ogata, and Yun-Ying Wu. 2018. “Understand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Dynamic Pricing Polic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wo Pilot Deliberative Pollings (DPs) in Guangzhou, China and Kyoto, Japa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60-173.(SCI Q1; 2017 IF: 5.651)

学术兼职

1. 2014年至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 2. 2014年5月至今,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骨干研究人员;2016年4月至今,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整合与包容发展创新平台”执行秘书。 3. 2015年至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4. 2015年至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中心研究员。 5. 2009年至今,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6. 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访问学者。 7. 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教授主持的“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Hong Kong Panel Studies of Social Dynamics)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8. 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主持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9. 参与谢宇教授主持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10. 2009年至2010年,香港社会学会会员。 11. 2009年至2010年,美国人口学会会员。 12. 2010年至2011年,香港亚洲研究学会会员。 13. 2010年至今,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会员。 14. 2015年至今,佛山市顺德区社会服务联会顾问。 15. 不定期审稿人:SSCI英文期刊Demography(2013-2015),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3、2015),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014),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2017-2018),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2014),Asian and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2017),China Quarterly(2015),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2012-2015,2018),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中文期刊《社会学研究》(2018),《社会》(2012-2014,2016),《社会发展研究》(2018),《学海》(2016),《学术研究》(2015),《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