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潘培忠

个人简介

潘培忠,男,福建漳州人。2013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进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4年至2016年,赴台湾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6年12月,由中山大学以“百人计划”引进。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课程 本科生:《古典文献学》《大学语文》《台湾戏剧与文化》 (核心通识) 研究生:《文献学经典》 文献整理:《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17、18分册),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 主持项目 “海内外所藏闽南语歌仔册文献的整理及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6),主持。 “闽台歌仔册编目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5),主持。 “‘饮流斋’改定传奇研究”,“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课题(2015),主持。 “清刊闽台歌仔册整理与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4),主持。 “明清粤东、闽南戏曲文献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主持。   参与项目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明戏曲》编纂及明代戏曲文献研究”,承担明代杂剧部分校勘工作。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之子课题“清代‘雍乾嘉’戏曲整理编纂与文献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戏曲俗曲文献汇萃与研究”,承担台湾地区所藏戏曲俗曲文献的编选。 学术交流 2017年8月11日至13日,参加中国俗文学学会与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联合举办之“戏曲与俗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年6月16日至18日,参加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举办的“纪念王季思、董每戡百年诞辰暨中国传统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12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任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访问研究员。 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参加台湾大学戏剧学系举办之“全球化年代的在地展演:2016NTU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9月13日,参加台湾戏曲学院举办之“2016歌仔戏学术研讨会暨表演工作坊”。  2014年11月8日至9日,出席台湾大学戏剧学系举办之“主体、文本与剧场实践:2014NTU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4月5至7日,参加中山大学中文系等举办之“中国戏剧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4年会”。 获奖情况 2015年3月,获中山大学2014年度优秀博士后称号。 2014-2015年,《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参编)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史、俗文学文献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Wilt L. Idema撰,潘培忠、孙笛庐译:《补做遗剧:论现代梁祝杂剧》,《文化遗产》2017年第4期,第7-13页。 潘培忠:《国家图书馆藏“饮流斋”戏曲题跋补录》,《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6期,第94-96页。 潘培忠:《明清戏文<荔镜记><荔枝记>在海峡两岸的刊布、整理与研究》,《戏曲艺术》2016年第3期,第105-109页。 潘培忠:《海峡两岸说唱歌仔册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戏曲与俗文学研究》2016年总第1辑,第229-248页。 潘培忠:《海峡两岸说唱歌仔册的编目回顾与展望》,《图书馆论坛》2016年第7期,第90-96页。 潘培忠:《国立中山大学“风俗物品陈列室”旧藏闽南语歌仔册述论》,《民俗曲艺》(台湾)2015年总第190期,第191-230页。 潘培忠:《邵江海与“捡戏”:民间艺人的编剧艺术》,《中华戏曲》2014年总第49辑,第185-197页。 潘培忠:《论闽台歌仔戏的“捡戏”传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107-115页。 潘培忠:《台湾“老歌仔戏”:“小戏”向“大戏”的过渡形态》,《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第4期,第79-86页。 潘培忠:《“老歌仔戏”与闽南传统戏曲关系研究:以<山伯英台>为例》,《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66-74页。 潘培忠:《试论明代作家林章的两部文人剧》,《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208-212页。 潘培忠:《游幕心态与张坚的传奇创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45-50页。 潘培忠:《<黄损>本事来源及其戏曲演绎》,《戏曲艺术》2012年第4期,第48-66页。 潘培忠、王汉民:《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与探析》,《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4期,第59-63页。 潘培忠:《情与理的易位:论张坚的三部爱情剧》,《中华戏曲》2011年总第44辑,第195-203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