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苗连营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2年9月-1986年7月 就读于郑州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7月 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7月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7年6月-2008年6月 于法国马赛三大作访问学者。 荣誉奖励 (1)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4)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科类); (6)2006年被评为河南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7)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各种科研奖励10余项。 主要著作类 (1)《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2年10月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8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项目类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宪政建设研究(2006年),主持人; (2)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宪政原理与中国法治特色研究(2004年),主持人; (3)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人权入宪及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研究(2005年),主持人;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央地财政权限配置与规范的宪法学研究(2010年),主持人; (5)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2010年),主持人; (6)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宪法实施问题研究(2013年),主持人。

研究领域

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宪政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6期; (2)《宪法学的知识转型与方法综合》,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1期; (3)《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宪法学、行政法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4)《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5)《立法的偏颇及其矫正》,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6)《“高考移民”现象的宪法学思考》,载《法学》2009年第11期;2010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载《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 (8)《地方“人格化”、财政分权与央地关系》,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9期转载; (9)《“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谜思》,载《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8年第8期转载; (10)《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6年第3期转载; (11)《公民受教育权实现中的国家责任》,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2)《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6年第4期转载,并为《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4期转摘,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3)《宪法解释的功能、原则及其中国图景》,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5年第1期转载,并为《大国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收录,2006年10月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优秀作品奖; (14)《五四宪法的命运及其启示》,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15)《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6)《行政法理论基础比较研究》,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1期,为《中国行政法学精粹(2005年)》和《现代行政法平衡理论(第3辑)》全文收录; (17)《宪政建设与建设性地修宪》,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4年第1期转载,2004年6月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8)《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年第2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3年第4期转载,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民主市场的交易规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5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3年第1期转载,并为《中国宪法学研究精粹(2003年)》收录; (20)《从传统的家园意识看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1期转摘,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1)《中国宪法解释体制反思》(专题笔谈),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22)《对立法程序的哲学审视》,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为《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3期转载; (23)《进一步完善修宪程序》,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 (24)《论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载《法学家》1999年第5期; (25)《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为《研究动态》2000年第3期转载; (26)《民意代表的言论免责权之研究》,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9年第6期转载; (27)《关于设立宪法监督专责机构的设想》,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4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8年第5期转载; (28)《论地方立法工作中不抵触标准的认定》,载《法学家》1996年第5期; (29)《地方立法中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载《法学》1996年第1期。 (30)THE WAY TO CONSTITUTIONLISM IN SOCIAL TRANSITION ,PROBLEMS OF STATE FORMATION IN RUSSIA CHINA,Irkutsk,June,2008.

学术兼职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郑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委员会主席、郑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