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欢

个人简介

杨欢,博士,教授,博导,2003年6月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12月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赵荣祥教授;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2011年3月留任浙江大学,2012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14年入选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2018年12月晋升教授。2012年4月受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邀请与资助,开展国际合作“基于新能源的海岛分散型智能电网稳定化系统的研究”。 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子任务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研究骨干/课题联系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研究各1项。已完成国内与国际横向合作项目5项。发表(含录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1篇获评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其中已完成技术转让2项。 曾担任ICEMS 2012分会主席;ICEMS 2014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INTERMAG 2015分会主席;VPPC 2016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CEFC 2018分会主席。 教学与课程 1.自2012-2013学年起,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教学工作(课程号:10120440); 2.曾担任电气1001和1402班班主任,获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2014-2015学年秋冬学期“优秀班主任”称号; 3.2014级至2017级新生之友,获2014级浙江大学优秀“新生之友”称号; 4.2012年起一直承担浙江大学在河北省的招生宣传工作,获浙江大学2016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15年至2017年指导本科生SRTP项目8项,其中2项获奖。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号:10120440 课程名称(中文):信号分析与处理 课程名称(英文):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周学时:2.5-1.0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线性代数、电路原理 面向对象:电气工程学院二年级本科生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简介: 《信号分析与处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连续时间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离散信号的分析(频域、复频域),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与处理(时域分析法、频域法分析、复频域分析),模拟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信号分析与处理》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贯穿该类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十分必要。本课程以信号分析、处理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在不同讨论域的连续信号分析、离散信号分析方法,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关系,并掌握模拟和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加入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每周5学时,共8周: (一)绪论2学时 1.信号与系统的定义以及信号分类1学时 2.信号分析与处理1学时 (二)连续信号的分析10学时 1.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和分析4学时 连续信号的时域描述与计算,信号的分解。 2.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6学时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三)离散信号的分析12学时 1.离散信号的时域描述与分析3学时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时域采样定理, 离散信号描述,离散信号的时域运算。 2.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6学时 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应用。 3.离散信号Z变换分析3学时 Z变换的收敛域,单边Z变换性质,Z反变换 (四)信号处理基础6学时 1.系统及其性质2学时 2.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分析2学时 3.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分析2学时 (五)滤波器10学时 1.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学时 2.模拟滤波器4学时 3.数字滤波器4学时 实验课每周2学时,共8周,分四次进行: 1.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实验室)3学时 2.信号的采样和恢复(实验室)3学时 3.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分析(课外上机)5学时 4.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课外上机)5学时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上机练习课外安排,总时数约10学时; 3、每周理论作业题量约2小时。 考试方式及要求: 1、按照实验课和平时作业40%,考试60%的比例,评出最终成绩。 2、考试方式:有纸化闭卷考试。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材:《信号分析与处理》(第二版)赵光宙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吴湘淇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Alan V.Oppenheim等著,刘树堂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研究与成果 一、分布式发电与微网 1.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微电网应用 针对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主动治理、独立自治运行以及谐波谐振抑制等辅助功能,研发多款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样机,并在“并网发电与电能质量统一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无线并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其中1篇获评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发明专利授权四项。 2.微电网稳定化控制与物理模拟系统 负责完成了浙江大学智能电网研究室测试平台建设,其中在紫金港校区协助完成了68kW薄膜光伏示范工程,在玉泉校区建成微网物理模拟系统和基于PLC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完成后期配电自动化改造。参与研究的摘箬山海岛新能源发供电系统,最大可输出功率为3.5MW,是目前国内同类系统中装机容量最大、发电形式最多的海岛微电网。 二、高效能电机系统 1.准方波变频调速系统 在汪槱生院士指导下团队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套6kV/450kW的准方波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与相同耗材的正弦波异步电机相比,额定效率提高0.7%,输出功率提高15.3%,已在兖矿集团通过鉴定并得到实际应用。 2.交流电机的绕组变匝数控制 针对传统电机驱动系统无法同时兼顾宽调速范围的高效率运行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等效匝数来拓宽三相异步电机调速范围的新方法。通过建立场路耦合仿真模型,解决其中多抽头电机建模、端部参数提取以及控制环路设计等难点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选取合适的绕组切换电路参数,减小了绕组切换时产生的电压尖峰,实现了变绕组调速系统的平滑切换,为变绕组调速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3.移动式生物质颗粒制取系统 与浙江中源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移动式生物质颗粒制取系统。通过PLC智能控制与永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实现生物质造粒系统的一键化智能操作,主驱动电机功耗由90kW降至75kW,可加工秸秆的含水率提高至30%。实测效果获得浙江省农业厅、海宁市政府的一致肯定。 三、智能配用电 1.高频配电变压器 在汪槱生院士指导下团队采用独创的输入侧级联式电路与输出侧并联逆变电路结构,完成了一台100kVA高频配电变压器。可以实现输入侧与输出侧的有效隔离,利用半控型功率器件保持输入侧的单位功率因数,实现三相电流正弦化与均衡化控制,有助于调节和改善所在配电线路的负荷特性,减少装置成本。 2.空调负荷在主动配电网中的需求响应策略 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空调负荷静态特性由异步电机特性向恒阻抗特性趋近;采用基于当地电量的变频空调自主响应控制策略后,实现30%电压跌落下的空调负荷主动减载,有效缓解电网峰值负荷压力。 目前主持/主参科研项目情况(截至2018年12月): 1.虚拟同步机的参数自适应控制及其稳定边界分析(516771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1~2020.12。 2.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服役规律与可靠运行机制(516901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7.1~2021.12。 3.智能配电柔性多状态开关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2017YFB0903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7~2020.12。 4.电力系统关键电力电子设备电磁暂态建模开发及应用研究,国内企业合作项目,2018.1~2018.12。 5.多端口交直流混联能源路由器研发及应用(2019C01148),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1~2021.9。 部分结题科研项目: 1.空调负荷在主动配电网中的需求响应策略及其实现(LY15E0700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1~2017.12。 2.分布式生物质颗粒制取与发电系统,国内企业合作项目,2015.10~2017.9。 3.基于网络的物理模拟平台(2011AA050204),863主题项目“风光流混合供电集成系统”子课题,2011.1~2015.9。 4.面向舟山群岛的微网实证,海外企业合作项目,2013.4~2014.3。 5.可控型负荷在配电网稳定性中的应用(Y201122062),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10~2013.10。 6.基于新能源的海岛分散型智能电网稳定化系统的研究(P01035),NEDO海外研究员资助项目,2012.4-2013.4。 7.微网示范平台建设及微网现状调研,海外企业合作项目,2010.4~2013.3。 8.微型电网中复合功能并网变换器及其无线并联技术研究(50907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0.1~2012.12。 9.微型电网中并网变换器的优化控制研究(2009045143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3~2011.2。 已授权专利(更新于2018/8/7) 程冲,杨欢,汤胜清,金磊,赵荣祥.应用于微电网中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并联的群体智能控制方法.ZL 201510916005.3,2017-10-27. 郑太英,胡恩德,杨欢,赵荣祥.用于在线消除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剩磁的退磁电路及方法.ZL201510575054.5,2017-05-31. 王海兵,汤胜清,赵荣祥,杨欢.基于旋转电流矢量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ZL 201310522869.8,2016-01-20. 曾正,杨欢,程冲,陈锐,汤胜清,赵荣祥.微电网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无互联线补偿控制的方法.ZL 201310131979.1,2015-06-17. 汤浩,赵荣祥,杨欢,胡龙军.一种数字漏电保护器测试仪及测试方法.ZL 201110362226.2,2014-04-16. 金磊,杨欢,赵荣祥.基于离散粒子群和拉格朗日乘数算法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ZL 201110243050.9,2014-11-26. 曾正,赵荣祥,杨欢.一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ZL 201110206251.1,2013-12-18. 已转让专利 杨欢,曾正,赵荣祥,朱明磊,汤浩,金磊.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并网逆变器及并网逆变控制方法.ZL 201110297603.9,2013-10-30. 杨欢,赵荣祥,汪槱生.一种自适应转子重量的永磁推力轴承.ZL 2006 2 0154733.6,2009-02-04. 实验室介绍 “电工场”团队由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赵荣祥教授领衔,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杨欢教授与郑太英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的研究,包括电机及其控制、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电网与并网变换器控制、主动负荷与智能配用电等研究方向。团队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与工业界享有良好声誉。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团队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并因此于2015年获浙江大学第五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 “电工场”的名称源自实验室大本营--原浙江大学电工厂,“厂”到“场”的变化,是希望通过电工场团队成员的成长与创新,使得整个团队的积极作用如同电磁场一样,深远而持久。 一、顶天立地,融合创新 “电工场”团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科研集体。自上世纪90年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以来,研究团队围绕电力电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如高压大功率技术、电力电子装置应用技术、高频化变流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技术、组件和功能模块设计与制造技术等进行工程化开发和技术转移,有效的推动了行业进步。所开发的SCR、IGBT系列中频、超音频电源及MOSFET系列高频电源已广泛的应用于熔炼、透热锻造、焊接、钢棒、轴类、五金工具表面热处理等行业。 近年来“电工场”团队依托前期教师与学长们的工作基础,围绕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技术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团队保持二十左右的人员规模,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项,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申报并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并于2014年度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电工场”团队一方面立足于传统电机及其控制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又结合智能电网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在研究方式上“顶天立地”,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与社会服务,聚焦学科国际前沿与发明创新。通过基础研究成果为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再从实际应用遇到的挑战中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反过来推动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研究内容选取上采取“融合创新”的态度,希望以系统的观点看待科学问题,通过学科融合来促进科研创新。 1.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 “电工场”团队研究方向始终面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并密切关注学科国际前沿动态。近五年来团队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研究,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配电柔性多状态开关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和“含高密度新能源发电的电网源荷端动态响应与自愈控制”、863主题项目“海流能发电与海岛新能源供电关键技术”、973基础研究课题“高效能电机系统可靠运行与智能控制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时间尺度下大容量电力电子混杂系统运行匹配规律研究”和“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服役规律与可靠运行机制”等。在国际合作方面,研究团队与英国Sheffield大学、丹麦Aalborg大学、日本NEDO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韩国WeGAT风电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 图1.(左)与丹麦Aalborg大学来宾研讨,(右)为越南、印尼等国学员提供培训 团队成员还一直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和推广,通过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南车、兖矿集团、卧龙电机、中源电机、杭开集团、富士电机、松下家用电器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紫金港校区薄膜光伏示范工程与玉泉校区微型电网示范系统,研发了450kW准方波电机系统样机、160kVA高频配电变压器、15kW多功能并网变换器、滚筒式洗衣机电机主动减振系统等。赵荣祥教授负责完成的PC钢棒热处理线已在全国推广逾300条。团队所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示范工程与工业应用服务于社会,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价值,使团队具备了良好的国内外影响力与学术声誉。 2.国际交流与学科交叉 作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领导,赵荣祥教授始终致力于加强与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团队里导师组一直有鼓励并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的历史传统,实验室每年都有同学参加电机与电力电子学科的重要国际会议,并发表各自的学术成果。 仅2012年至2014年,“电工场”团队出境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达到了12人次。特别是2013年与2014年,赵荣祥教授亲自带队,带领团队主力成员参观了韩国智能电网展示中心与日本富士电机集团的多处工场。团队成员利用这样难得的机会充分了解韩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特别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池充放电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也了解了国际先进电气装备制造商的行业动态与工艺水平,参观与学术交流均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有了导师组为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帮助与支持,使得团队成员对学科的发展有了更直接与深刻的认识,与著名企业的接触与合作也提高了他们的工程素养,为团队成员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左)率队参观韩国智能电网展示中心,(右)率队参观日本富士电机 图3.(左)卜若菲同学参加IAS2013年会,(右)吴敏、金晓亮作为ICEMS2014志愿者与世界著名电机专家T.A.Lipo合影留念 二、以人为本,育才树人 “电工场”团队注重学术传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力图以和谐的氛围吸引人,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人文关怀来增强团队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团队一直以培养“独立自省的思考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专业领域的探索者”为“育人树人”目标。 1.发展理念 每位新生加入到团队,赵荣祥教授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强调三件事: 1)来到这个科研团队做什么? 2)什么是科学创新? 3)如何遵守网络时代的学术规范? 团队的发展理念希望是通过科学研究活动,来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简单的说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电气同仁在一起,通过这门学科的科研活动,学习与分享“做人”与“做事”的理念与技能,促进成员良好的个性化成长,同时推动科研团队学术水平的提高。 团队希望每个成员都能紧密团聚、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奔跑在创新与创业的道路上。在这样兼容开放、合作互助的团队文化的浸润下,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兴趣,不断探索,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既有活力四射、服务大众的“团队管家”,也有潜心钻研、学识渊博的“科研牛人”,也有心怀天下、致力公益的“学生骨干”,更有立志创业、应用推广的“创新企业家”等。 2.团队文化 “系统看问题,融合促创新”是我们“电工场”团队的文化,并以此作为指导我们科研生活的准则。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尽管成员个性、研究方向、兴趣爱好等方面各有差异,但“电工场”团队成员拥有着特有的文化内涵,相互理解与支持,团队归属感强烈,毕业十年依然可以亲热相聚如一家人。图4中,从1993年一直到2011年入学的师兄弟、师姐妹们再聚一堂,与导师们畅谈过往科研经历,分享人生中的点滴得失,气氛和谐而欢乐。 图4.研究团队合影 在团队文化的熏陶以及赵荣祥教授的倡议下,团队成员利用平时点滴时间用心阅读科学哲学、社会经济以及其他交叉学科的书目,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团队导师们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与大家分享他们所读书籍的感后观。例如赵荣祥教授向大家推荐凯文.凯利的《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并从中引出关于对智能电器以及主动负荷的协同控制问题;赵老师还以介绍《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为引子,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利用网络时代采用移动办公方式的各种方法与经验;杨欢老师则与大家分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读后感以及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思考。这些读书活动与师生互动讨论加深了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引导团队成员以更高的角度、更为宏观的视野去看待研究,启发了大家的思考。 除了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外,赵老师始终关注科技界与创业者的发展,数十年来创新的理念与终身学习精神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门下研究生。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回访母校时非常期待与赵老师畅谈创业,获取新思路,解答心中困惑。赵老师还经常和这些学生讨论行业形势,解读与分析行业政策,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目前已有多名研究生毕业后成功走上创业的道路,如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钱昊博士、杭州禾迈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博士,美国ONE-CYCLE CONTROL公司Principal Engineer陈潼等。这些公司经过不断的磨砺,均已成为电气行业小有名气的企业,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已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图5.师兄回访母校 除了学术科研之外,文体活动也是实验室团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室会定期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毅行、杭州马拉松大赛、横渡钱塘江等年度体育运动已成为了同学们热衷的项目。实验室的同学常常自发组织春秋游、唱歌、聚餐、桌游等活动,丰富着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实验室每周的羽毛球活动已成为了实验室雷打不动的惯例。在这样一个快乐的集体中,团队成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学术上的跨越、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图6.实验室丰富的文体活动 三、自主管理,制度设计 对于学生的培养既需要“以人为本”,从理念、观念、思维方式、识见等宏观方面着手,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实现对自我的良好管理。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制度,从基本技能与素养出发,建立详细的培养流程,这些技能与素养并不仅仅局限在专业领域,包括日常工作、资料管理、协作方式等。 “电工场”团队注重加强制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这种“由表及里”和“由内而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实验室内部管理的“顶层设计”,为塑造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1.定期例会制度 实验室定期举行例会,同学们根据每半年提前制定的例会分组安排表定期作例会报告,汇报各自近期的学术科研进展以及生活情况。大家可以在报告中分享收获,也可以向导师和其他同学提出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在例会上进行讨论与分析,推动研究进展。对于听众导师组也有要求,希望大家通过听报告,除了熟悉不同项目组的科研内容外,还要提出有见地的问题,启发团队成员的思考,丰富学识,开拓思路。团队例会报告规定必须用英文撰写,汇报的同学尽量用英语进行阐述,特别是参加国际交流的同学都必须提前全程英文宣讲与回答问题,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英语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 2.现代协作手段 “网盘”、“日历”、“文献管理”是导师组对团队成员时常说的三个名词,也是希望团队成员能够依靠这些现代化的网络协作工具来为自己的科研与学习提供便利。例如每次例会报告的PPT均需要主讲的同学上传实验室公共网盘,供大家学习。实验室网盘上还有重要的电子版学术专著与近期国际会议论文集分享。每届研究生新生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就是定期向实验室公共网盘上传导师组指定的学术期刊最新论文与题录,在新生熟悉本学科重要期刊定位及其侧重研究领域外,也节省团队成员的下载与搜索时间。征稿通知、科研工具性软件、实验室活动照片等也通过网盘予以共享。 另外一个重要工具也是赵荣祥老师一直力推的谷歌日历,除了定期的例会制度外,学生与老师可通过谷歌日历的邀请功能,实现对某次见面讨论或者集体出差的日程确定,大大减少了电话沟通以及行程变更带来的麻烦与耗费的时间。 3.个性化培养机制 针对团队成员的特点与个性,为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学术与管理能力,导师组设计了不同的培养通道,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方案与实验室管理分工,最大程度的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与合作积极性。此外围绕科研项目,建立了导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培养体制,既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增强了低年级学生的团队归属感。这些措施使得“电工场”团队科研、项目与生活各方面均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了团队运行的效率。

研究领域

分布式发电与微网 高效能电机系统 智能配用电装备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SCI/EI收录论文(更新于2018/8) 2018年 [65]杨欢,蔡云旖,屈子森,邓焰,赵荣祥,陆翌.配电网柔性开关设备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7):153-165. [64]王海兵,赵荣祥,汤胜清,杨欢.永磁同步电机位置检测偏差对驱动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电工技术学报,2018,33(4):910-918. [63]王海兵,赵荣祥,汤胜清,杨欢.一相开路时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简化容错控制策略.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38(1):74-79. 2017年 [62]Zisen Qu,Huan Yang,Yunyi Cai,and Haibing Wang.“Application of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technology in three-phase four-leg inverter,”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ydney,Australia,Aug.11-14,2017. [61]Qin Wang,Haibing Wang,Huan Yang and Rongxiang Zhao.“Load characteristics-orien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air conditioners during voltage sags,”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ydney,Australia,Aug.11-14,2017. [60]朱明磊,赵荣祥,杨欢.采用多脉整流技术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51(9):1861-1869. [59]刘盛福,常垚,李武华,杨欢,赵荣祥.压接式IGBT模块的动态特性测试平台设计及杂散参数提取.电工技术学报,2017,32(22):50-57. [58]祝冲冲,王祥,罗皓泽,周宇,杨欢,李武华,何湘宁.基于热敏感电参数法的大容量IGBT模块动态结温在线检测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9):2686-2694. [57]李武华,王金华,杨贺雅,顾云杰,杨欢,何湘宁.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功率动态耦合机理及同步频率谐振抑制策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2):381-391. 2016年 [56]Dongqi Fan,Zipeng Liang,Sideng Hu,Huan Yang,Xiaowei Gu and Xiangning HE.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hoot-through Curr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Combined Current Sensing in the Quasi-Z-Source Inverter,13th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VPPC),Hangzhou,China,Oct.17-20,2016. [55]Taiying Zheng,Ende Hu,Huan Yang,Rongxiang Zhao,Yong Cheol Kang,Peter Wall,Vladimr Terzija,“Fast,In Situ Demagnetization Method for Protection Current Transformers,”IEEE Trans.Magn.,vol.52,no.7,July.2016. [54]程冲,曾正,汤胜清,杨欢,赵荣祥.复合功能并网逆变器的线性最优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36(1):135-142. [53]李武华,陈玉香,罗皓泽,周宇,杨欢,何湘宁.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结温提取原理综述及展望.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3):3546-3557 2015年 [52]沈建新,杨欢,郑太英,卢琴芬,杨家强,年珩.第17届电机与系统国际会议综述(英文).电工技术学报,2015,30(14):1-5. [51]程冲,杨欢,曾正,汤胜清,赵荣祥.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9):82-89. [50]汤胜清,曾正,程冲,杨欢,赵荣祥,吕志鹏.微电网中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的无线协调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9):200-207. [49]Zheng Zeng,Huan Yang,Josep M.Guerrero and Rongxiang Zhao,'Multi-Function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 for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IET.Power Electron,vol.8,no.3,pp.467-476,2015. [49]Zheng Zeng,Huan Yang,Shengqing Tang,and Rongxiang Zhao,'Objective-Oriented Power Quality Compens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Grid-Tied Inverte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icrogrids,'IEEE Trans.Power Electron.,vol.30,no.3,pp.1255-1265,2015. [48]Jin Xiao Liang,Zhao Rongxiang,Yang Huan,Zheng Taiying,“Design optimiz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array in rotary induction heater,”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Systems(ICEMS),Pattaya,Thailand,Oct.22-25,2015. 2014年 [47]Zheng Zeng,Rongxiang Zhao,Zhipeng Lv,and Huan Yang,'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utility in abnormal voltage condi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Energy Systems,vol.61,pp.152-162,2014. [46]Zheng Zeng,Rongxiang Zhao,and Huan Yang,'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functional grid-tied inverters using conductance and susceptance limitation,'IET.Power Electron,vol.7,no.7,pp.1821-1831,2014. [45]Zheng Zeng,Rongxiang Zhao,Huan Yang,and Shengqing Tang,'Policies and demonstrations of micro-grids in China:A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29,pp.701-718,2014. 2013年 [44]杨欢,赵荣祥,辛焕海,汪震,甘德强.海岛电网发展现状与研究动态.电工技术学报,2013,28(11):95-105. [43]Huan Yang,Shengqing Tang,Zheng Zeng,Xuemei He,Rongxiang Zhao,and Masayuki Kuroda,'Demand response of inverter air conditioners and applications in distribution system voltage stability enhancement,'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Systems(ICEMS),Busan,South Korea,Oct.26-29,2013. [42]Ruofei Bu,Huan Yang and Rongxiang Zhao,'Parameter design for voltage-sourc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with SVPWM control strategy,'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Systems(ICEMS),Busan,South Korea,Oct.26-29,2013. [41]Chong Cheng,Zheng Zeng,Huan Yang,and Rongxiang Zhao,'Wireless parallel control of three-phase inverters based on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theory,'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Systems(ICEMS),Busan,South Korea,Oct.26-29,2013. [40]Zheng Zeng,Rongxiang Zhao,Huan Yang,Chong Cheng,and Shengqing Tang,'Single-phase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Systems(ICEMS),Busan,South Korea,Oct.26-29,2013. [39]Ruofei Bu,Rongxiang Zhao,Huan Yang,and Zheng Zeng,'Inductor minimum calcula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AC current ripple for PWM converter with dead-time effect,'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Annual Meeting(IAS),Lake Buena Vista,FL,USA,Oct.6-11,2013. [38]Wuhua Li,Sheng Zong,Fangrui Liu.,Huan Yang,Xiangning He,and Bin Wu,'Secondary-Side Phase-Shift-Controlled ZVS DC/DC Converter with Wide Voltage Gain for High Input Voltage Applications,'IEEE Trans.Power Electron.,vol.28,pp.5128-5139,Nov.2013. [37]Zheng Zeng,Huan Yang,Rongxiang Zhao,and Chong Cheng,'Topologie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multi-functional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for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A comprehensive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24,pp.223-270,Aug.2013.(ESI高被引论文) [36]Zheng Zeng,Rongxiang Zhao and Huan Yang,'Micro-sources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ed with micro-grid,'Energy and Buildings,vol.57,pp.261-267,Feb.2013. [35]Zheng Zeng,Huan Yang,Rongxiang Zhao and Jun Meng,'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observed solar radiation data,'Solar Energy,vol.87,pp.204-218,Jan.2013. [34]曾正,杨欢,赵荣祥,汤浩,朱明磊,金磊,汤胜清.一种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拓扑及其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33(1):55-61. 2012年 [33]曾正,赵荣祥,杨欢,金磊.电动汽车高渗透率的应对策略及换电站的最优规划.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9):7-12. [32]Wuhua Li,David Xu,Bin Wu,Yi Zhao,Huan Yang and Xiangning He,“Zero-voltage-switching dual-boost converter with multi-functional inductors and improved symmetrical rectifier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IET.Power Electron.,vol.5,no.7,pp.969-977,Aug.2012. [31]曾正,杨欢,赵荣祥,汤浩,金磊,朱明磊,汤胜清.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研究综述.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8):5-15. [30]Wuhua Li,Peng.Li,Huan Yang,and Xiang-ning He,“Three-Level Forward-Flyback Phase-Shift ZVS Converter With Integrated Series-Connected Coupled Inductors,”IEEE Trans.Power Electron.,vol.27,no.6,pp.2846-2856,Jun.2012. [29]曾正,赵荣祥,杨欢.基于奇异熵TLS-Esprit算法的微电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5):7-12. [28]曾正,杨欢,赵荣祥,宋春伟.基于无源哈密尔顿系统理论的LC滤波并网逆变器控制.电网技术,2012,36(4):207-212. [27]曾正,赵荣祥,杨欢.含逆变器的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0):65-71. [26]曾正,杨欢,赵荣祥.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4):28-34. [25]曾正,赵荣祥,杨欢.带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的降阶模型及滑模变结构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3):47-53. [24]曾正,赵荣祥,杨欢,汤浩,金磊,朱明磊,汤胜清.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在微电网电能质量定制中的应用.电网技术,2012,36(5):58-67. [23]Lei Jin,Huan Yang,Fangbin Cheng,Yuying Zhou and Rongxiang Zhao,'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unit commitment with vehicle-to-grid,'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apporo,Japan,Oct.21-24,2012. [22]Zheng Zeng,Huan Yang,Chong Cheng,Zhiyong Zeng and Rongxiang Zhao,'Harmonic and reactive currents sharing by multi-functional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in a micro-grid,'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apporo,Japan,Oct.21-24,2012. [21]Xuemei He,Rongxiang Zhao,Chong Zhu and Huan Yang,'Improving short-term voltage stability problems by variable-speed air-conditioners,'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apporo,Japan,Oct.21-24,2012. [20]Chong Cheng,Zheng Zeng,Huan Yang and Rongxiang Zhao,'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mpens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for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apporo,Japan,Oct.21-24,2012. [19]Huanhai Xin,Fei Zhou,Huan Yang,Zhen Wang,Deqiang Gan and Minxiang Huang,'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n Island power system,'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San Diego,CA,USA,Jul.22-26,2012. [18]Zheng Zeng,Huan Yang,Rongxiang Zhao and Zhiyong Zeng,“Study on the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in non-fault conditions,”15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SIE),Hangzhou,China,May.28-31,2012. 2011年 [17]曾正,杨欢,赵荣祥.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鲁棒控制.高电压技术,2011,37(12):3143-3150. [16]Zheng Zeng,Huan Yang,and Rongxiang Zhao,“Study on small signal stability of microgrids:A review and a new approach,”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15,no.9,pp.4818-4828,Dec.2011. [15]曾正,杨欢,赵荣祥.基于突变决策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1):52-57. [14]Peng Li,Wuhua Li,Yi Zhao,Huan Yang and Xiangning He,“ZVS three-level phase-shift high step-down DC/DC converter with two transformers,”14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EPE),Birmingham,UK,Aug.30-Sep.1,2011. [13]Deqiang Gan,Minxiang Huang,Huan Yang,Huanhai Xin,Zhen Wang and Li Yang,“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n Island power system,”30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CCC),Yantai,China,July.22-24,2011. [12]Zheng Zeng,Huan Yang,Rongxiang Zhao,Shengqing Tang and Chen Li,“An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model for an inclined drum washing machine vibration system based on Euler-Lagrange theory,”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ic Machines&Drives Conference(IEMDC),Niagara Falls,ON,Canada,May.15-18,2011. 2010年 [11]杨欢,赵荣祥,祝长生.基于电流片模型的永磁推力轴承优化设计.电工技术学报,2010,25(10):51-58. [10]Chunwei Song,Rongxiang Zhao,Huan Yang,Zheng Zeng,and Jing Wu,'Using fuzzy control for parallel-inverter system with nonlinear-load,'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Incheon,South Korea,Oct.10-13,2010. 2009年 [9]Huan Yang,Rongxiang Zhao,and Shiyou Yang,“New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Permanent Magnet Thrust Bearing,”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vol.10,no.8,pp.1199-1204,Sep.2009. [8]Fangbin Cheng,Huan Yang,Rongxiang Zhao,and Minglei Zhu,“A PWM Strategy for Six-Phase Dual Stator Induction Motor Fed by Two Identical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Tokyo,Japan,Nov.15-18,2009. [7]Shengqing Tang,Huan Yang,Rongxiang Zhao,and Xiao Geng,“Influence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on Steady State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Tokyo,Japan,Nov.15-18,2009. [6]Hao Zhang,Rongxiang Zhao,and Huan Yang,“A Vibration Mitigation Approach for Inverter-f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Drive System,”24th Annual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APEC),Washington,DC,USA,Feb.15-19,2009. 2009年前 [5]Hui Cai,Rongxiang Zhao,and Huan Yang,“Study on Ideal Operation Status of Parallel Inverters,”IEEE Trans.Power Electron.,vol.23,no.6,pp.2964-2969,Nov.2008. [4]杨欢,赵荣祥,程方斌.无锁相环同步坐标变换检测法的硬件延时补偿.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7):78-83. [3]Huan Yang,Rongxiang Zhao,Xiangning He,and Wuhua Li,'A 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hybrid energy system with photovoltaic and sodium-sulfur battery,'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Seoul,South Korea,Oct.8-11,2007. [2]杨欢,赵荣祥.交交变频轧机系统网侧电流畸变与无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0(12):2158-2162. [1]Huan Yang,Rongxiang Zhao,and Qibin Tang,'Study on inverter-fed three-pole active Magnetic bearing,'21st Annual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APEC),Dallas,TX,USA,Mar 19-23,2006.

学术兼职

现为IEEE 会员;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会员;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IET Power Electronics, Applied Energy等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优秀审稿专家;APEC、ICEMS,INTERMAG等著名国际会议审稿人;浙江大学16+X“能源互联网科技联盟”联系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大学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新能源互联技术研究室兼职研究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