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为钦

个人简介

主讲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学习、工作经历: 1989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后出站。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研究。 学术著作: 1、《思与诗的搏击》,2010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主编,教育部指定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本人撰写《张炜、陈忠实、莫言的小说》一节,10000字; 3、《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本人撰写《张炜、陈忠实的小说》一节,12000字。 获奖情况: 1、《“另一个自然”》,1999年12月获得湖北省第二届文艺论文三等奖(省级); 2、《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学范畴》,2001年10月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2013年12月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 科研项目: 1、《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新视点》,教育部2002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万元,华中师范大学王庆生教授是负责人,刘为钦是主要承担者之一; 2、《建国初期抗日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0.5万元,2005年5月结题; 3、《20世纪中国语言变迁史》,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4BZW040),6万元,排名第4,已结题。 4、《叙事学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社会科学资助项目,2万元,2007年10月结题。 5、《多元与规范:中国抗日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1931-1966)》,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9BZW056),10万元,主持人;2016年3月结题。 国内外学术交流: 1、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交流考察,2012; 2、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交流考察,2012; 获奖情况: 1、《“另一个自然”》,1999年12月获得湖北省第二届文艺论文三等奖;(省级) 2、《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学范畴》,2001年10月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级) 3、《试论“边城”的和谐美》,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诗歌起源新探》,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转摘于《新华文摘》1996年第6期(论点摘编); 2、《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学范畴》,发表于《江汉论坛》1996年第2期,转摘于《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论点摘编)、《哲学动态》1996年第4期; 3、《另一个自然》,发表于《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4、《建构自我与走出困境》,发表于《长江日报》1999年6月8日; 5、《反映生活与关注政治——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发表于《学习月刊》2000年第5期; 6、《< 尘埃落定>漫谈》,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3期; 7、《被解放的女性》,发表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8、《试论< 尘埃落定>的艺术新质》,发表于《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5期。 9、《系统阅读:十七年文学研究之我见》,发表于《福建论坛》2004年第10期; 10、《长篇小说的长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试论作为文学命名的“新文学”》,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转摘于《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 12、《关于“开放文学”命名的对话》,发表于《粤海风》2005年第9期; 13、《他乡访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月3日; 14、《抗日战争起始时间考辨》,《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转摘于《新华文摘》2007年第18期(论点摘编); 15、《寻找渐于淡忘的“当代”记忆》,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3月20日; 16、《几种探讨情节结构的维度和方法》,《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现当代文学分界问题之我见》,《理论月刊》,2007年第4期; 18、《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9、《人物的类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0、《“十七年”情节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1、《情节的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22、《试论人物与情节的关系》,《福建论坛》,2007年第6期。 23、《新时期情节观念的转型》,《文学教育》,2007年第7期; 24、《试论关羽“义释曹操”的功能性》,《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25、《一次学术寻访的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7期; 26、《五篇大学生习作批阅手记》,《文学教育》,2008年第6期; 27、《< 士兵突击>突击了什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8、《人的内涵在新中国六十年文学中演变》,《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29、《“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1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1年第2期,《新疆社会科学》维文版2010年第2期; 30、《也谈王统照< 山雨>的主题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1、《论莫言叙事的独特性、前卫性和本土性》,《江汉论坛》,2014年第10期; 32、《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 33、《韦勒克的民族文学观及其启示》,《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转摘于《新华文摘》2016年第11期(论点摘编); 34、《Comments on Per Wastbergs Presentation Speech for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Englix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2016年第3期; 35、《下苦功夫,做真学问》,《中国民族报》,2016年6月3日; 36、《情真意切,荡气回肠》,《中国民族报》,2016年11月4日; 37、《〈铁网铜钩〉的家国情怀抒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7日; 38、《论吴仕民长篇小说〈铁网铜钩〉的民族意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学术兼职

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