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主讲课程:美学
学习、工作简历:
“文革”后期经历坎坷。1981-1988年在阳新县第一中学历任初中、高中语文教师。1989-1995年在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任教,其间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进修一年,在北大哲学系访问一年。1995-2001年先后在江西师大艺术学院、文学院任教。2001年调入中南民族大学。
于1992、1996、2000年分别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
学术著作:
1.《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07年第五次印刷,2010年出版修订本)
3.《志·情·理:艺术的基元》(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之一,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初版,2009年重印)
4.《文艺的心理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2006年再版)
5.《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先秦哲学与美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中国哲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气韵:艺术神态及其嬗变——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学研究》(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主要获奖情况:
1.《感性·知性·志性——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获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
2.《志: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获江西省教委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
3.《论“弱美”——兼谈审美形态学的建构与艺术发展周期》,获江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
4.《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
5.《审美学》,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
6.《文艺的心理阐释》,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感情共鸣与艺术形式》,载《学术论坛》1990(6)。
2.《艺术中几种美学倾向的对立——谈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其它》,载《江汉论坛》1991(4)。
3.《美,作为人的本质丰富性的对象化——关于美学一些基本问题的思索》,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6)转载。
4.《感性·知性·志性——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5(2)。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5(6)转载。《高校学报文摘》1995(4)转摘;《文摘报》1995·6·22转摘;《社会科学报》2000·5·11发表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文报刊文摘库”《哲学原理》1996-37转摘。
5.《审美感与人类其它情感》,载《黄冈师专学报》1995(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7)转载。
6.《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文报刊文摘库”《哲学原理》1995-701转摘。《哲学动态》1995(5)等选目。
7.《“任志”才是自由》,载《社会科学》1996(3),《哲学动态》等选目。
8.《志: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1996(11)转载。《新华文摘》1997(1)转载。《文摘报》1997·11·7转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文报刊文摘库”《中国哲学史·专论》1997-109转摘。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
9.《治学贵“真”》,载《社会科学报》1996·12·5。
10.《中国哲学一些范畴、命题的逻辑定位》,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7(7)转载。《新华文摘》等辑目。《中国哲学年鉴》(1998)介绍了该文的基本观点。收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团结出版社)。
11.《论“弱美”——兼谈审美形态学的建构与艺术发展周期》,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7(10)转载。《新华文摘》1997(8)转摘;《文摘报》1997·5·22·转摘。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
12.《“人性”三题议》载《江西社会科学》1997(4),《哲学动态》等选目。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文报刊文摘库”《伦理学》1997-154转摘。
13.《文艺问题新释》,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3)。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7(11)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文报刊文摘库”《文艺理论》1998-189转摘。
《人类心灵结构与文艺学建设》,《赣州师院学院学报》1997(5)。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文报刊文摘库”《文艺理论》1998-244转摘。
14.《论美的结构》,载《南昌大学学报》1998(2)。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8)等转载。收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团结出版社)。
15.《美形成于第二世界——兼评我国当代美学的有关论争》,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9)转载。《北京大学学报》1998(5)转摘。《文摘报》1998·8·2转摘。
16.《艺术真实三题》,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8(2)。中国文学网转载。
17.《艺术风格三题》,载《江汉论坛》1998(7)。《高校学报文摘》1998(6)“高校学者论坛”栏转摘。
18.《艺术批评的性质、标准和基本模式》,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4)转载。
19.《陆(九渊)学之“心”试解》,载《中国哲学史》(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办)1999(1)。
20.《走出“内容—形式”划分法的困境》,载《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办)1999(3)。
21.《从抒情作品看艺术中激情的种类》,载《汕头大学学报》1999(6)。
22.《论审美理想》,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6),《哲学动态》等选目。
23.《人文思考与哲理思辨》,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9(10)。
24.《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的关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
25.《确立与体现》,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000(7)。
26.《坐忘与心远》,载《文史杂志》2000(4)。
27.《“意境”略谈》,载《社会科学报》2001·5·31。
28.《中国美学史分期问题管窥》,载《社会科学》2001(3)。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5)转载。《中国美学年鉴2001》(汝信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P120-130)介绍了本文的观点。
29.《乐: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载《江西师大学报》2001(3)。
30.《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10)转载。
31.《“志”的字义诸说》,《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2.《艺术思维的内在结构》,《四川大学学报》2002(6)。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先进文化卷》(红旗出版社,2004)。
33.《高扬理想,体现自由——中国美学志范畴的现代阐释》,《江汉大学学报》2002(6)。
34.《美的单面形态面面观》,《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5.《艺术美辨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36.《艺术美的来源》,《华中美术》2002(3)。
37.《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9)转载,《中国美学年鉴(2003)》收录。
38.《归来吧,日神精神——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需求》,《美与时代》2003(11)。
39.《对颠覆者的再颠覆》,《美与时代》2004(1)。
40.《〈孟子〉与〈庄子〉思想倾向之比较》,《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1.《“情”的字义转化》,《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2.《试辨康德界定审美活动的偏误》,《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新华文摘》2004(14)转摘。
43.《论艺术发展的内部矛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北京大学学报》2004(4)转摘。
44.《艺术的位置与特性——从心灵与文化的对应关系看艺术的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45.《略论老子、庄子思想的异同》,《肇庆学院学报》2004(6)。
46.《艺术符号的特点和功能》,《江汉大学学报》2005(1)。《文艺理论》2005(8)转载。《中国学术年鉴》(2005)收录。
47.《况周颐所谓的“词境”辨识》,《文学遗产》2005(2)。
48.《中华文化讲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福建论坛》2005(8)。《新华文摘》2005(21)转摘。
49.《摄影文学:亟待发掘和发扬》,《中国民族报》2005,8,30。
50.《论艺术类型的划分》,《江汉论坛》2005(9)。《文艺理论》2005(12)转载。《中国文学年鉴》(2006)收录。
51.《思想家的素质》,《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10,18。人民网、四川社会科学院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52.《艺术发展呼唤摄影文学》,《中国民族报》“摄影文学·名家论坛”栏,2006,3,14。
53.《艺术品的层次划分》,《江汉大学学报》2006(2)。
54.《〈荀子〉一书的理路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
55.《学术原创中的殊途与同归》,《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10,30。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学网等三十多家网站转载;《新华文摘》2007(1)转载。
56.《审美学——未来的伦理学》,《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11,30。人民网、中国伦理学网、湖北社会科学院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57.《〈易传〉中的“易简”新释——兼谈“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周易研究》2007(5)。《中国哲学》2008(1)转载。
58.《〈人间词话〉的几个理论问题辨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59.《简论“气韵”范畴的基础理论意义》,《文学评论》2007(6)。
60.《艺术直觉纵横观》,《江汉论坛》2007(12)。
61.《宗白华所讲的艺境辨识》,《江淮论坛》2009(3)。
62.《人格理想:美学史研究不容忽视的方面——我国先秦时代审美观念谈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美学》2009(12)转载。
63.《气韵:艺术风格学研究的突破口》,《文艺研究》2009(9)。《文艺理论》2010(1)转载。
64.《建构中国哲学原理的初步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9(12)。《光明日报》“学术”版2010.2.2转摘。
65.《论气韵与意境的联系与区别》,《江汉论坛》2009(12)。
66.《简论美学教学的育人功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4)。
67.《论艺术形态的构成及其嬗变规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4)。
68.Mencius’ Aesthetics and Its Position,Front. Philos. China 2011(1)。
69.《中国古代文气论的再体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
70.《〈文心雕龙〉的〈风骨〉篇试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
71.《中国哲学“诚”观念的深刻内涵》,《江汉论坛》2012(4)。《光明日报》学术版2102.6.22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9)转摘。
72.《中国文论的诗性资质及其成因》,《河北学刊》2012(5)。
73.《历史与逻辑是否实现了统一?——黑格尔〈美学〉中几个难解的问题》,《理论学刊》2012(9)。
学术兼职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台湾《新儒家管理学报》特约编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成果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