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正伟

个人简介

刘正伟,江苏省淮阴人,1996年考入杭州大学教育史专业,后获得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起在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调入浙江大学工作,曾任浙江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杭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担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博士生导师,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博士导师。主要学术兴趣在现代课程史、民国中小学教科书、学科课程与教学、语文教育研究等领域,曾被江苏省教委遴选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第二届“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课程史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夏丏尊全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从乡村到都市:现代教育家的身份建构及危机:—夏丏尊与1920、30年代中国教育》等项目研究。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浙江大学学报》、《比较教育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中学语文教学》专题全文转载、复印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马相伯(与薛玉琴合作)、《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语文教育现代性探索》等多种,主编《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六种)(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国际母语教育经典译丛》(七种)(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等,其中《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获得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2011)、《清末民初蔡元培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2016)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学工作 担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担任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博士生导师; 担任学科教学(语文教学方向)专业研究生导师。 承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课程史研究、教育学名著导读、语文教育专题研究,以及中外学校课程史研究等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工作。 工作研究项目 民国中小学教科书整理项目(国文、公民、外语、历史、地理、常识),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从乡村到都市:现代教育家的身份建构及危机:—夏丏尊与1920、30年代中国教育》,2013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危机、变革与控制:民族主义与近代课程改革》,2010年。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课程史研究》,2007年。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2007年。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夏丏尊全集》(省文化工程),2005年。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2002年。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1998年。 出版著作 刘正伟主编:《理解与对话:语言与文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刘正伟主编:《国际母语教育经典译丛》(七种),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 刘正伟主编:《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六种),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 刘正伟著:《语文教育现代性探索》,商务印书馆,2015年。 刘正伟主编:《规训与书写:开放的教育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刘正伟主编:《名家解读:语文教育意蕴篇》主编,40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刘正伟著:《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专著,28万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薛玉琴、刘正伟:《马相伯》,合著,26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刘正伟:《中国语文教育百年事典》(顾黄初主编),撰写9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刘正伟:《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撰写10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专著,34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刘正伟著:《世纪之理想: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田正平、肖朗主编),撰写9万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研究成果 《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专著,荣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 《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论文,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清末民初蔡元培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论文,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 《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多维模式研究:基于大学课堂与教学专业团队探索》(5/6),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 《教育学博士生培养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荣获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一等奖(1/10)(2017年)。 奖励荣誉 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 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007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 学术交流(讲座报告) 2007年起,曾应邀赴日本国立岛根大学教育学部、名古屋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师范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校做学术演讲。

研究领域

课程史、教科书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语文教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刘正伟:《教科书使用:国际经验及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5期。 刘正伟:《夏丏尊清末留学日本事迹考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5期。 刘正伟、王荣辰:《现代语文教学知识建构的逻辑学参与——以夏丏尊为中心的考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年3期。 刘正伟、王荣辰:《夏丏尊与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建构》,《课程 · 教材 · 教法》2019年1期。 刘正伟、卢美艳:《竺可桢对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大学理念的接受与改造》,《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9期。 黄君艳、刘正伟:《新人文主义古典教育在近代中国—以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为中心的考察》,《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9卷,科学出版社,2018年。 祁小荣、刘正伟:《20世纪美国写作教学研究的三种取向》,《语文学习》2017年9期。 刘婷婷、刘正伟:《朱迪思 · 朗格想象构建教学法及各学科实践》,《语文学习》2016年9期。 顾云卿、刘正伟:《“筏非岸“:美国课堂中的批判性文化素养教学》,《语文学习》2016年8期。 刘正伟、顾云卿:《论抗战时期大学先修班的创立》,《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6期。 刘正伟、李玲:《美国中小学教师国家专业标准改革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1期。 刘正伟、黄君艳:《抗日战争时期课程想象与民族国家认同建构—以蒋介石手记为中心的考察》,《浙江大学学报》2015年6期 。 刘正伟、郑园园等:《美国中小学英语国家课程标准建构》,《课程· 教材· 教法》2015年3期。 刘正伟:《文学经典、国家标准与国际语言文学教育》,《语文学习》2016年8期, 郑园园、刘正伟:《印象主义文学理论与新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6年10期。 方 雷、刘正伟:《女性主义理论与美国中学文学教育》,《语文学习》2014年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10期。 刘正伟、夏燕勤等:《寻找失踪的国教本——评夏丏尊、叶绍钧编<初中国文教本>》,《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7年1期。 樊亚琪、刘正伟:《以想象为中心构建文学课堂—朱迪思 · 朗格文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语文学习》2014年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3期。 刘正伟、王文智:《学科教学论:知识生产与身份建构》,《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4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卷。 刘正伟:《开放的教育史学—论田正平的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教育学报》2013年6期。 刘正伟、王文智等:《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学业评价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1期。 刘正伟:《王国维与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刘正伟、杨璐:《阐释的力量:专业人员介入教学实践考察—以何以聪对语文导读法的跟踪研究为例》,《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1期。  黄君艳、刘正伟:《专家研究与教师研究寻绎: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1期。 刘正伟、黄君艳:《规范与个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9期。 蒋福超、刘正伟:《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变革》,《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刘正伟、杨林:《关于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福建教育》2009年3期。 刘正伟:《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教育研究》2008年1期,《新华文摘》2008年10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媒体文化与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5期全文转载。 薛玉琴、刘正伟:《陈独秀道德教育观与进化论》,《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11期。 刘正伟、仇建辉:《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以宁波市江东区为中心的考察》,《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0期。 刘正伟:《国际视野中的学科课程改革与道德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0期。 刘正伟:《教育史:教育的精神、思想与文化的书写》,《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2期。 刘正伟:《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12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薛玉琴:《试论马相伯与近代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年17期。 刘正伟、薛玉琴:《教育救国:科学与人文并重——马相伯大学办学理念与实践考察》,《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7期。 刘正伟、李品:《论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9期。 刘正伟、王尊亚:《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7、8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薛玉琴:《论近代义务教育的实施与推广——以江苏为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4期。 刘正伟:《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教育研究》2005年3期。 刘正伟:《教师专业日记与专业成长》,《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期。 薛玉琴、刘正伟:《马相伯与马建忠》,《文汇报》2003年7月28日。 刘正伟、薛玉琴:《清末地方自治与与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历史教学》2003年4期,G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年4期。 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3期。 刘正伟:《近代山西村政建设和义务教育的崛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期。 刘正伟:《比较与审视:国际视野内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G31《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7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艾伟与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3期。 邢瑛、刘正伟:《世纪之建构: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综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G31《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3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近代山西村政建设和义务教育的崛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期。 刘正伟:《国立东南大学和江苏教育近代化》,《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3期。 刘正伟:《江北大学堂考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3期。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2期。 刘正伟、薛玉琴:《江苏省教育会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00年9期。 刘正伟、顾黄初:《关于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对话》,《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5期。 刘正伟:《别求新声于异邦——留学生与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12期、2000年1、2期。 刘正伟:《试论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G31《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11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近代义务教育学制变革述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9年2期。 刘正伟:《试论语文教材的删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2期。 方读子:《作文评价研究二十年—新时期作文评价的分类描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6期。 刘正伟:《读经思潮与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4、5期。 薛玉琴、刘正伟:《罗振玉及其对近代实业教育的贡献》,《教育与职业》1998年4期。 刘正伟:《论冯桂芬的教育思想》,《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2期。 刘正伟、薛玉琴:《略论清末罗振玉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S期。 刘正伟:《1901—1949年语文教科书发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10、12期。 刘正伟:《野味:司马中原的散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3期。 刘正伟:《对语文教学法课程目标的再认识》,《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3期。 刘正伟:《作文评价的分类及其特征》,《语文学习》1995年3期。 刘正伟:《论中学语文听说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趋势》,《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1期。人大复印资G31《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5期全文转载。 刘正伟:《论丰子恺散文的漫画化手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3期。 刘正伟:《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