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均

个人简介

张均,1972年生,湖北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990-2002年间先后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始供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4-2006年间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2),两次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2018)。 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等专著5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8篇论文为《新华文摘》转载,25篇(次)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学术选刊转载。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研究课题。 开设课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本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本科) 中国当代小说十家讲读(本科) 西方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博士) 文学作为社会实践(博士) 主要著作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版、台湾秀威资讯出版公司2013年增订版。 《张爱玲十五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张爱玲传》、花城出版社2001年初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增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3版。 《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岳麓书社2007年版。 《欲望的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的文艺精神与文学叙事》(第二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当代小说20家读本》(谢有顺、张均选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参编、王庆生、王又平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山高水长:中山大学文化研究》(参编、吴承学、彭玉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获奖情况 广东省2016-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 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 广东省规划项目“制度、势力和文学‘知识’的生产”以“优秀等级”结项(2014)。 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2)。 广东省规划项目“文学制度与中国当代文学”以“优秀等级”结项(2009)。 中山大学科技节论文一等奖(2001)。

研究领域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长篇小说<困兽记>版本校释》(第二作者)、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页90-97。 《序程小强<张爱玲晚期写作风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当代文学的现实与“现实感”》、刊《福建论坛》2019年第1期、页116-120。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底层叙述》、刊《文艺争鸣》2019年第1期、页29-37。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当代文学应暂缓写史》、刊《当代文坛》2019年第1期、页24-30。 《<创业史>“新人”梁生宝考论》、刊《武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页49-59。   《新华文摘》2019年第8期论点摘编。 《我所接触的1950—1970年代文学研究》、刊《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5期、页68-73。 《“70后”如何面对自己的时代》、刊《小说评论》2018年第3期、页87-9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 《<铁道游击队>的现实与“现实主义”》、刊《山西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页26-3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新华文摘》(数字版)2018年第16期全文转载。 《论反面人物的叙述机制及其当代承传》、刊《文学评论》2018年第2期、页14-25。 《<铁道游击队>的“徐广田难题”》、刊《文艺争鸣》2017年第11期、页46-53。   又收《<铁道游击队>文献史料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杨子荣之“忠勇智”考》、刊《中山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页47-5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看见一朵花有多难?——由<独药师>论张炜》、刊《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4期、页43-53。 《徐鹏飞本事研究》、刊《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4期、页77-88。 《董存瑞形象演变研究》、刊《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页77-86。 《评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刊《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页151-155。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纯文学”问题》、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页118-123。 《作为文学史家的程光炜》、刊《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2期、页38-43。 《文学的“对台戏”如何开唱?——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文艺批评》、刊《关东学刊》2017年第3期、页34-44。 《革命与江湖的辩证法——小说<红岩>史实研究》、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页166-173。 《<林海雪原>中的“中国叙事学”》、刊《四川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页62-72。 《实践叙事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刊《文艺争鸣》2016年第12期、页28-36。 《古典传统是否构成现代文学的“剧情主线”》、刊《学术研究》2016年第11期、页149-151。 《档案文献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刊《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第5期、页16-2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红岩>中的叛徒形象甫志高原型考》、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0期、页87-99。 《重估社会主义文学“遗产”》、刊《文学评论》2016年第5期、页164-175。   《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当代文学史料利用中的问题意识》、刊《文艺争鸣》2016年第8期、页24-25。 《从“诗歌下放”到“新诗的道路”——<星星>诗刊1958-1959年间的新诗讨论》、刊《长江学术》2016年第3期、页66-74。 《<红楼梦>“悲剧”说辨议》、刊《学术研究》2016年第5期、页7-13。 《“笔会”副刊上的“盛世遗民”与文人文章》、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页1-8。 《悲剧如何被“颠倒”为喜剧——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史实考释》、刊《文艺争鸣》2016年第2期、页83-9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号角”如何折身为“大众”——北京<大众诗歌>的改版与停刊》、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7辑(2015年12月)、页242-254。 《“有力”人物的“争夺战”——1950年代<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刊《扬子江评论》2015年第6期、页25-32。 《“力学的崇高”如何可能——长篇小说<红岩>英雄史实考释》、刊《学术研究》2015年第10期、页150-158。 《<小说>月刊的复刊、停刊及其他》、刊《文艺争鸣》2015年第4期、页34-41。 《1950-70年代的文学制度与文学生态》、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2期、页10-21。   《新华文摘》2015年第9期转载(7000字)。 《“十七年文学”研究中的分歧、陷阱与重建》、刊《文艺争鸣》2015年第2期、页7-13。   《新华文摘》2015年第12期转载(7000字)。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 《<文汇报>“笔会”副刊的“杂文复兴”论争》、刊《东岳论丛》2015年第5期,页27-33。 《一种杂志与一种文体——1950年代的<新观察>杂文》、刊《福建论坛》2015年第2期,页132-139。 《“胡风派”与<文艺月报>的前前后后》、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9期、页1-8。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记忆伦理》、刊《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期,页60-68。 《<光明日报>“文艺生活”周刊的新诗、旧诗论辩》、《中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页37-44。 《怎样“塑造”人民——小说<保卫延安>人物本事研究》、刊《文艺争鸣》2014年第5期、页54-61。 《报刊体制与当代文学的发生》、刊《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5期,页171-179。 《“文学评论”双周刊与<文艺报>的是是非非——兼谈1950年代前期“当代文学”的形成》、刊《山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页20-28。 《赵树理与<说说唱唱>杂志的始终——兼谈“旧文艺”现代化的途径与可能》、刊《福建论坛》2014年第12期、页136-143。 《<文艺报>“新英雄人物”讨论的前前后后》、刊《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研究》第14辑(2014年7月),页124-132。 《新的“史诗”的诞生——小说<保卫延安>史实考释》、刊《扬子江评论》2014年第4期,页26-33。 《“列宁的文艺原则”是否可以“坚持”?——记南京<文艺>月刊的创刊与停刊》、《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6期、页31-37。 《王亚平与<说说唱唱>杂志的改版及停刊》、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页124-132。 《1953年上海文艺界的“周扬派”与“胡风派”之争》、刊《粤海风》2014年第5期、页55-61。 《<文艺生活>的复刊、“新生”与停刊》、刊《长江学术》2014年第3期、页123-128。 《“新现实主义”和文艺界的“华东系统”——1950-1951年间的<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页1-8。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粤海风>以外的二三事》、刊《粤海风》2014年第1期、页140-142。 《在片刻的停止里——赵小满<壳洲记>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十七年”文学报刊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刊《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页52-60。   《新华文摘》2013年第18期转载(7000字)。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的四重“面孔”》、刊《文艺争鸣》2013年第12期、页71-7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口述史料问题》、刊《文艺争鸣》2013年第6期、页6-11。   《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转载(7000字)。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广东社会科学年鉴:2012-2013合卷》选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口述史研究》第1辑全文转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又收《记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页162-178。 《事实比观念更有力量——於可训先生访谈录》、刊《新文学评论》2013年第3期、页68-77。 《“社会主义文学”作为“遗产”是否可能》(第一作者)、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页45-52。 《文学史该如何讲述路遥》(6000字)、刊《文艺报》2013年12月16日。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来自中国乡村的报告”——兼谈莫言小说遭遇的创作障碍》、刊《新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页22-30。 《小说<暴风骤雨>的史实考释》、刊《文学评论》2012年第5期、页143-150。 《召唤“隐藏的历史”——〈暴风骤雨〉动员叙述研究》、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页10-23。   又收《周立波评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又收《三周解读》,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香港)2015年版。 《革命、叙事与当代文艺的内在问题——小说<暴风骤雨>与纪录电影<暴风骤雨>对读札记》、刊《学术研究》2012年第5期、页126-13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鲁迅弟子关于“鲁迅”重构的内部争辩》、刊《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页87-9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区分的辩证法:<暴风骤雨>人物本事研究》、刊《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5期、页139-146。 《“干货”、证据和理论、阐释——黄修己先生访谈录》、刊《新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页70-77。 又收《一个人与一门学科——黄修己教授的学术旅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页70-83。 《在场的冒险与诱惑——评於可训先生<王蒙传论>》、刊《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页150-153。 《今日大学体制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刊《天涯》2012年第2期、页44-49。 《作品•精选》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搏击在虚空中:<呼兰河传>阅读札记》、刊《文艺争鸣》2011年第5期、页10-15。 《“舒芜问题”再检讨》、刊《粤海风》2011年第5期、页12-16。 《50至70年代文学中的读者问题》、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页29-35。 《评(八卷本)<程文超文存>》、刊《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页200-202。 《胡适门生的1949-1952》、刊《文艺争鸣》2010年第19期、页129-134。 《柔弱者的哲学:<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阅读札记》、刊《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期、页83-88。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流氓主义”》、刊《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页123-129。 《十七年期间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刊《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页153-159。 《单位制度下的文人生存》、刊《粤海风》2010年第2期、页3-8。 《50-70年代文学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刊《扬子江评论》2010年第6期、页19-24。 《左翼文学“读者”概念的演变》、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3期、页1-9。 《新华文摘》2011年第1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碧空楼忆往》(舒芜口述、张均整理)、刊《万象》2010年第7期、页111-12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底层、基层及表述的悖论》、刊《小说评论》2009年第6期、页41-46。 《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书写》、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页64-7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普及”与“提高”之辩——论五十年代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势力之争》、刊《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页137-14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如何“文学”、怎样“叙述”——评於可训等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之“现代卷”、“当代卷”》、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页187-192。 《五十年代文学中的同人刊物问题》、刊《文艺争鸣》2008年第12期、页124-129。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文转载。 《1950年代的鸳蝴文学出版》、刊《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页61-68。 《夜读章诒和》、刊《二十一世纪》(香港)2008年4月号、页147-150。 《五十年代的私营书局及其文学出版》、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页39-43。 《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刊《长江学术》2008年第2期、页1-7。 《稿酬制度的形成及其文学场功能》、刊《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2007年版、页43-57。 《<兄弟>:无处转身的告别》、《文艺新观察》2007年第2期、页30-33。 《通向“中国”的写作》(毕飞宇访谈录)、刊《小说评论》2006年第2期、页43-47。 又收《对话著名作家》、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之后、我们往哪里去》、刊《小说评论》2006年第2期、页50-56。 又收《对话著名作家》、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超越”的限度:论李锐兼及对新自由主义文学的批评》、刊《当代文坛》2006年第1期、页59-63。 《我们怎样进入历史: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刊《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页40-45。 又收《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现代”何以不能到来?——论1895-1911年间的晚清文学》、刊《中山人文学术论从》第7 辑、澳门出版社2006年版、页497-507。 《“谁”在创业——从〈创业史〉中梁生宝形象的接受歧异谈起》、刊《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页340-354。 《“劳作使我沉静”》(张炜访谈录)、刊《小说评论》2005年第3期、页14-17。 又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226-231。 《张炜与现代中国的仇恨美学》、刊《小说评论》2005年第3期、页24-30。 又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232-240。 《普遍历史的建构:对西方哲学史的一种考察》、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页68-71。 《鲁迅为什么不看重<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主义之关系》、刊《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页65-69;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渊源:兼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刊《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页106-109。 《用语言挑战语言》(韩少功访谈录)、刊《小说评论》2004年第6期、页16-2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又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56-63。 《仍有人仰望星空:韩少功的1992-2002》、刊《小说评论》2004年第6期、页22-28。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又收《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64-73。 《革命文艺中的叛徒叙述:重读<青春之歌>》、刊《长江学术》2004年第6辑、页31-37。 《意识形态的重建与自由主义》、刊《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页122-128。 《裂隙中的叙事:论50至60年代文学的叙述机制》、刊《文学评论》2001年“青年学者专号”。 《现代性演进中的角色:文学批评50年》(合)、刊《广州文艺》2000年第1期。 《新时期湖北中篇小说创作论》、收《跨世纪的湖北文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沉沦与救赎:无根的一代(重读莫言、刘震云)》、刊《小说评论》1997年第1期、页55-6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 《1993-1996:湖北中篇创作个案》、刊《当代作家研究》1997年第5期。 《船、和它的歌声:读莫文征的诗集<时间的落英>》、刊《写作》1997年第5期。 《张爱玲论》、刊《通俗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全文转载。 《为正义与良知:对文学现状的一种理论反映》、刊《珠海》1996年第4期。 《论苗长水和他的老区小说》、刊《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5期、页106-111。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