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湘兰

个人简介

刘湘兰,湖南攸县人,教授。2005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出站后留校工作至今。 开设课程 研究生:中国古代文体专题研究(选修课) 本科:中国古代散文文体与文化(专业选修课) 本科:中国古代小说赏析(全校公选课) 本科:中国古代文体学导论(专业选修课) 本科: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全校公选课) 本科:大学语文(全校公选课)  主要著作:《中古叙事文学研究》(独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中古杂传与古代传记文体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3BZW058(2013—2016)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之子项目"先秦两汉宗教文学史",项目编号:15ZDB069(2015—2017) 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青年项目“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研究”,项目编号:GD11YZW05(2012—2013,已结项,评为“优秀”)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之子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史料与学术史”(2010—2015)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史料集释”(2010—201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六朝史传、杂传与小说叙事比较研究”(2007—2009) 主持中山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古佛教文学的叙事艺术”(2007—2009)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古叙事文学研究”(2005—2007)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文体史料与文体学研究”(排名第二) 参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史料集释”(排名第二) 参与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元末文人集会与明初诗歌流派研究”(排名第三) 学术交流: 2015年12月18日至19日,参加“宗教生命关怀国际学术研讨会——宗教的入世精神”,台湾正修科技大学、高雄道德院主办,发表论文“汉代对《老子》思想进行宗教性改造的文学策略——以《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为核心”。 2015年12月9日至10日,参加“道教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浸会大学主办,发表论文“《周易参同契》文体杂糅的文本形态及隐喻手法”。 2014年10月12日至14日 参加“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进行大会主题发言,发表论文“纬书《河图》与《山海经》”。 2014年1月10日至12日参加“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研讨会”,台湾南华大学主办,为分会场主持人并发言,发表论文“汉画孔子见老子的图像解析及宗教指归”。 2013年10月10日至13日参加“第四届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发表论文“论《太平经》对中国早期道教文学理论体系之建构”。 2011年3月26日至27日参加“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暨南大学文学院主办,发表论文“淫祀的悖论——从志怪小说看六朝民间的神仙信仰”。

研究领域

先唐宗教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东汉仙人碑“征实追虚”的文体特质及与仙传之关系——以〈仙人王子乔碑〉〈肥致碑〉〈仙人唐公房碑〉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0-9639),2019年第3期 《东汉〈老子〉注对〈老子〉思想宗教化的文学策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1000-579X), 2019年第1期 《〈周易参同契〉的文本形态与隐喻手法》,《文学遗产》(ISSN:0257-5914),2017年第6期 《〈太平经〉与早期道教文学观念》,《文学评论》(ISSN0511-4683)2015年第1期。 《论纬书〈河图〉与〈山海经〉之关系》,《文艺研究》(ISSN0257—5876)2015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唐宋“口号”诗考论》,《文史哲》(ISSN0511-4721)2015年第4期。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成书年代、背景考论》,《现代哲学》,2014年第8期。 《汉画孔子见老子的图像解析及宗教指归》,《学术研究》,2014年第6期。 《敦煌本〈老子变化经〉与老子神话之建构》,《武汉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南朝梵呗与清商乐》,《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先秦祭礼与祝祷文体》,《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淫祀的悖论——从六朝志怪小说看民间神仙信仰》,《文史哲》,2012年第5期。 《先秦两汉宗教文学论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论“汉武故事”修辞性叙事的宗教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论儒释道梦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楔入》,《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论诏书的文体形态》,《山西师大学报》,2010第6期 《汤注〈高僧传〉校注献疑》,《兰州学刊》,2010第8期。 《论汉唐间的五行志与志怪小说》,《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摘录5000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明代的幛词》,《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 《基于汉字特色的离合诗》(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6期 《复杂的“杂文”》(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5期 《乐府诗的演进与分类》(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4期 《从齐梁体到近体诗》(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3期 《古歌谣之辨》(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2期 《序跋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 《传状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2期。 《碑志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 《哀祭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4期。 《祝盟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5期。 《简论对“〈晋书〉取材于小说”的争议》,《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诏令类文体(一):诏书》(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诏令类文体(二):制书、诰、勅书》(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3期。 《奏议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4期。 《书牍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5期。 《论说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6期。 《论赋的叙事性》,《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肉死象之白骨——唐修〈晋书〉小说史料的细节意义》,《文史哲》,2007年第2期。 《信仰与史实的统一——慧皎〈高僧传〉叙事分析》,《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从古代目录学看中国文言小说观念的演变》,《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5年第5期全文复印。) 《杜甫〈解闷十二首〉三题》,《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4期。 《〈燕丹子〉与〈荆轲传〉叙事艺术之比较》,《求索》,2004年第8期。 《魏晋滑稽,盛相驱扇——从滑稽美学看魏晋风度》,《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论魏晋风度的多层面性》,《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隐逸思想》,《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魏晋士人人格心态的另一面》,《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汉画孔子见老子的宗教指归》,收入《第二届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吴光正、妙凡主编),高雄: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年版。 《〈周易参同契〉文体杂糅的文本形态及隐喻手法》,收入《道教修炼与科仪的文学体验》(陈伟强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