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苏小保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80901-物理电子学 招生方向 微波电子学、低温等离子体物理 学历 -- 研究生 学位 -- 博士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1988年9月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 助教 1988年9月---1991年7月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硕士 1991年7月---1995年9月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 近代物理实验 1995年9月--1998年7月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博士 1998年7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从事微波真空器件研究 专利与奖励 1、921工程应用系统用多模态微波遥感受器用行波管放大器,200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长寿命阴极试验方法、寿命评估评估方法研究,总装型谱学术论文一等奖 科研活动 一、微波电子学研究 1、栅控行波管栅网表面处理研究:开展了栅控行波管栅网表面处理研究,应用高能离子注铪技术成功抑制了大工作比栅控行波管的栅发射,并已应用于高平均功率栅控行波管。 2、空间行波管高效率研究:应用双渐变技术将空间行波管(X、Ku波段)注波互作用效率由18%提高到30%。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接近;开展了偏心多级降压收集极的研制工作,将静电聚焦与磁聚焦技术相结合,成功将空间行波管效率提高到60%以上,成品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4、X波段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研究:X波段空间行波管主要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与电子对抗系统,本研究主要解决了空间行波管高效率、高可靠、TWT与EPC匹配问题。 5、Ku波段120W脉冲空间行波管研究:采用控制极技术替代传统的栅控技术,解决了栅控行波管可能出现的打火问题,提高了空间脉搏冲行波管可靠性。目前研制的Ku波段120W脉冲空间行波管效率大于50%。 6、空间行波管放器可靠性研究:空间行波管能否用于卫星,可靠性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空间行波管长寿命的评估。本研究开展长寿命阴极、长寿电子枪、高可靠阴极热子组件研究,建立了长寿命空间行管试验平台,并开展了X波段长寿命空间行波管的寿命与开关次数试验,目前行波管寿命大于5万小时,开关次数大于5万次,为空间行波管长寿命的评估提供了有力数据。 二、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研究 1、大面积微波等离子体源研究:提出了“在适当的耦合下,随着环形腔体增大,微波功率增加,等离子体面积也增大”的设想,建立了环形波导狭缝天线阵场分布计算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上对上述设想给予了证实。该源的研制成功为等离子体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2、聚四氟乙烯复合介质材料表面处理研究: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复合介质材料进行处理,其表面亲水性得到大大改善,该技术在微波介质电容中得到应用。 3、千瓦级快轴流CO2激光器的研究:提出采用单源激励千瓦级快轴流CO2激光器的新方案,并在实验中得到实施,使RF激励系统得到大大简化 。 合作情况 与俄罗斯IMAZ生产联合体合作,开展了Ku波段150W空间行波管研究,行波管效率大于55%。 项目协作单位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4所,X波段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究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院504所,X/Ku 波段空间行波管研究 3、中电科技集团29所,卫星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究 4、成都电子科大,微波管CAD应用研究

研究领域

微波电子学领域主要研究高质量电子光学成形,电子注与高频相互作用,长寿命高可靠高效率行波管;低温等离子体领域主要研究大面积等离子体的形成与应用,低温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互作用机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Recent Results On a X-band 70W Space Travelling Wave Tube IVEC 2010 P55 2、高效率星载TWTA用EPC预稳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电子与信息学报,第29卷第l0期2537页,2007 3、螺旋带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的精确计算,电子与信息学报第29卷第3期751页 ,2007 4、基于行波管螺旋导电面模型的空间电场研究 ,物理学报 第55卷第1O期5150页,2006 5、带状螺旋线研究中的坐标变换,物理学报第55卷第5期2153页, 2006 6、CST MWS软件模拟三维螺旋线结构,电子学报第34卷第9期1712页, 2006 7、X波段40W高效率行波管的螺旋慢波系统的的模拟优化,2007 8、螺距对螺旋慢波系统色散和耦合阻抗的影响,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2期 9、Simulation of Cold-test Characteristics for TWT Slow-wave Structures ,APMC2005 Proceedings(2005 IEEE)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