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于思

个人简介

刘于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201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访问学者、美国西北大学社区网络科学实验室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新媒体与社会,互联网与集体记忆,社会网络分析,科学传播等。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期刊及ICA、AEJMC等国际会议发表30余篇,并获得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等学术奖励。研究成果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多项研究。 教育经历 2010-2013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传播) 2008-2010年:文学硕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 2004-2008年:文学学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 访学经历 2016年7月-2017年6月: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传播艺术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rts) 2012年3月-2012年9月:访问学者,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社区网络科学(Science of Networks in Communities,SONIC)实验室 研究生课程 【2343030】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科学传播与普及》(2013-2014春季学期开始) 【2324002】研究生专业选修课《传播与认知神经科学》(2013-2014夏季学期开始) 【2321027001】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独立研究》(2018-2019秋季学期) 【2343023001】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跨文化交流学》(2018-2019春季学期开始) 本科生课程 【251A9060】本科生大类课程专业必修课《现代广告学》(2014-2015秋冬学期开始) 【25190340】本科生专业必修/选修课《广告研究方法》(2015-2016秋季学期) 【25190350】本科生专业必修/选修课《广告效果评估》(2015-2016春季学期) 【25121417】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公共传播运动》(2017-2018秋季学期开始) 【25121350】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新媒体研究》(2017-2018春季学期开始) 【25190450】本科生专业必修/选修课《广告伦理》(2017-2018春季学期开始) 【25121620】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比较媒介体制》(2019-2020冬季学期开始) 【25121690】本科生专业选修课《伦理学原理与实践》(2019-2020冬季学期开始) 【25121380】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数据挖掘与可视化》(2019-2020春季学期开始) 【25121700】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社会研究方法》(2019-2020夏季学期开始) 【25121740】本科生大类必修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20-2021秋冬学期开始) 【25190510】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群体传播原理》(2020-2021春季学期开始) 会议报告 刘于思。(2020)。《作为移动传播基础设施的社区微信:构建本土“可沟通社区”的经验证据与实践启示》。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11月27-29日,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刘于思,潘鹤。(2020)。《当我们谈论“理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反思技术中介传播时代的“理论贡献”与“元理论”》。202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11月27-29日,济南:山东大学。 刘于思,袁光锋。(2020)。《吊诡的“革命传统”,艰难的历史类比: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叙事与作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1985-2020)》。“数字媒介:城市感知、交往和生活——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0)媒介|记忆专辑”,11月21-22日,上海:复旦大学。 刘于思,朱露。(2020)。《平台社会中的信息失序类型学及其治理:以新冠疫情“问题信息”在中国的移动传播为例》。2020移动研究大会“新冠疫情与移动健康传播”专场报告,11月13日,宁波:宁波诺丁汉大学。 杨婧,刘于思,王来迪。(2020)。《更有趣的设计,更高的学习热情?游戏化对中国社区老年人转基因食品安全素养影响的评估分析》。第三届“医疗、人本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MHM2020),11月7-8日,北京:北京大学/Yang,J.,Liu,Y.,&Wang,L.(2020).Funnier the design,higher the study enthusiasm: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gamification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literacy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ese communities.Paper presented at Medicine,Humanity,and Media:“Healthy China”and Health Communication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HM 2020),November 7-8,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高芳芳,刘于思。(2020)。《信息接触还是内在观念?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转基因食品态度影响因素研究》。“全球公共危机中的科技传播”圆桌学术论坛,11月1日,苏州大学。 杜璇,刘于思。(2020)。《念往昔以慰孤独——修复性与反思性媒介技术怀旧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智能传播与社会关怀”2020新媒体国际论坛,2020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线上会议)。 刘于思,马烨。(2020)。《烟火浮尘中的“记忆之场”:上海望平街与天津南市民国报馆的空间变迁与社会想象》。第二届“媒介、历史与记忆”工作坊,10月18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刘于思,朱怡佳。(2018)。《“请别买我们的产品”!探索中国绿色反营销实践主体与传播效果的条件过程模型》。2018年ICA前会“多元化的声音:以真实的传播在社会中建立信任及对话”,2018年5月,捷克,布拉格。 刘于思。(2013)。《数字化时代中国网民的媒介使用、集体记忆及其再生产》。首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2013年11月,杭州:浙江大学。 刘于思。(2013)。《公共记忆如何可能?兼论网络个人主义与数字公共生活》。报告于《媒介与公共性:网络行动、公共生活与集体记忆》专题小组讨论,2013国际传播学会(ICA)上海区域性大会,2013年11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Liu,Y.,&Du,X.(May,2021).In the Name of GREEN:The Political,Ideological and Valu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Advertising on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Paper submitted to the 7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Conference“Engaging the Essential Work of Care:Communication,Connectedness,and Social Justice”.Denver,Colorado,USA. Liu,Y.,&Zhou,R.(July,2019).‘Let’s Check It Seriously’:Exploring the Localization of Fact-Checking Practice in Authoritarian China.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9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IAMCR)annul conferenc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and Human Dignity:Disputed Rights,Contested Truths”,Madrid,Spain. Liu,Y.(May,2017).The Changing Mediated Environment and Collective Memory of Netizens in Authoritarian China:Revisit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Digital Immigrants,and Digital Shock.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2017 Preconference“The Consequences of the Internet for Authoritarian Politics:Comparative Perspectives”.San Diego,California,USA. Qi,L.,&Liu,Y.(May,2017).“Science Knows No Borders”?A Comparative Framing Analysis on Scientific Discourse and Nationalist Narratives in Chinese Coverage of the Nobel Prize in Scie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7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Conference,San Diego,California,USA. Xu,Y.,Liu,Y.,&Qi,L.(January,2017).Examining collective memory building in Wikipedia:A multilevel network approach.Paper Presented at Proceedings of the 5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HICSS). Xu,Y.,&Liu,Y.(April,2016).The formation of intention to contribute in teamwork:Examining the roles of peer assessment,extrinsic motivation,and average tie strength with teammat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unbelt Social Network Conference(XXXVI),Newport Beach,CA,USA. Liao,W.,&Liu,Y.(2014,May).Personalized public goods production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iz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for public goods.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conference,Seattle,USA. Liu,Y.(2013,August).Homophily and proximity of network links of Chinese journalists’online professional group in the Micro-blogosphere.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3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AEJMC)Conference,Washington,D.C.,USA. Liao,W.,Liu,Y.,&Jin,J.(2012,August).Predicting communal and connective public goods contribution in SNS:Network incentives and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2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AEJMC)Conference,Chicago,USA. 特邀报告 刘于思,马烨。(2020)。《活生生的档案:民国报馆建筑、新闻业遗产及其社会想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媒介与社会思想”学程“不定期工作坊”第二季第一回,2020年11月11日,杭州:浙江大学。 刘于思。(2020)。《科学传播的艺术》。第27期“我是科学家”演讲,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2020年10月24日,合肥:合肥科技馆。 刘于思。(2019)。《社群传播新视野:传播基础设施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2019年10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刘于思。(2019)。《反思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元理论”》。2019年9月27日,宁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刘于思,亓力。(2019)。《李森科主义、卡里斯玛权威与加速性政治:关于<人民日报>如何报道“奇迹”的自动语义分析(1949-2010)》。媒介科学学术沙龙第2期,“传播的公共性:多元议题与理论反思”,2019年6月16日,济南:山东大学。 刘于思。(2016)。《移动媒介与基于空间的数字化记忆实践》。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媒介与社会思想”学程系列讲座,2016年5月18日,杭州:浙江大学。 刘于思。(2013)。《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变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午餐会第8期,2013年12月3日,南京:南京大学。 专著、编著与译著 刘于思。(2017)。《传播网络分析导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美]罗杰·维曼、约瑟夫·多米尼克著,金兼斌、景刚、刘于思译。(2019)。《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第十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美]卢卡斯·格雷夫斯著,周睿鸣、刘于思译。(2020)。《什么在决定真相:政治事实查验在美国新闻业的兴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Liu,Y.,&Liao,W.(2012).From Internet use preference to stratum identification deviation:Rethinking the“second digital divide”.In E.Vartanova&O.Smirnova(Eds.),Digital Divide 2011-Yearbook(pp.50-79).Moscow:MediaMir Publishing House. 金兼斌,徐煜,刘于思。(2013)。《社会媒体素养:概念与测量》。张昆主编,陈先红、张明新副主编,《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2》,第81-93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于思。(2013)。《数字化集体记忆的联结转向:维基百科中当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再现结构》。吴玫主编,《全球化下的社交媒体与数字网络》,第206-219页。澳门:澳门大学出版社。 杨莉明,刘于思。(2013)。《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效果分析》。巢乃鹏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六辑)》,第230-240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金兼斌,刘于思。(2012)。《社会化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质量控制问题:以维基类应用为例》。李建盛,陈华,马春玲主编,《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第370-3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刘于思。(2012)。《博客和微博客空间中记者职业群体的线上社会网络:基于电子接近性理论的考察——以大学生使用者为例》。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五辑)》,第3-30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金兼斌,刘于思。(2011)。《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和应用:指标体系与内容甄别》。李建盛,陈华,马春玲主编,《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第250-2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主持及参与课题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之江青年学者课题(项目编号:G233-15CXW030),项目负责人。 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项目,子课题“立体化科学传播体系”(项目批准号:2016ZX08015002-006),子课题负责人。 2015年7月-2020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怀旧社会学视角下两岸三地民众数字化集体记忆与认同重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5CXW030),项目负责人。 2014年7月-2019年5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后物质主义视角下绿色广告对受众环境观念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860017),项目负责人。 2014年7月-2015年6月:浙江省社科联2014年度研究课题“在线社会网络中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N095),项目负责人。 2014年2月-2014年12月: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青年科研创新专项“新媒体发展与新闻生产演进关系研究”项目“科学新闻报道中的科学叙事与民族主义话语”(项目批准号:2014QNA103),项目负责人。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浙江大学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年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结构多元主义视角下冲突性议题的新媒介再现”,子课题负责人。 2012年6月-2014年12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网络社群的集体行动和社会治理”(项目批准号:125HA002),课题组主要成员。 2011年5月-2014年5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网络中的舆情演变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1BXW018),课题组主要成员 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WEB的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60933013),课题组主要成员。 论文获奖情况 202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最佳论文(颁奖机构: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共4篇): 刘于思,潘鹤。(2020)。《当我们谈论“理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反思技术中介传播时代的“理论贡献”与“元理论”》。202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11月27-29日,济南: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共17篇): 刘于思,赵舒成。(2019)。《非个体记忆如何“走向公共”?兼谈公共记忆的在时性、可见性及其规范性框架》。“口述历史、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中国社会学会2019学术年会暨“当代中国研究”论坛,2019年7月,昆明:云南大学。 第六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共10篇): 刘于思,亓力。(2017)。《在风险与利益间传达不确定性:科学事实查验对转基因食品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7期,第28-49页。 《新闻与传播研究》刊物2017年度优秀论文(共10篇): 刘于思,亓力。(2017)。《在风险与利益间传达不确定性:科学事实查验对转基因食品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7期,第28-49页。 2015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最佳论文(共2篇): 刘于思。(2015)。《在线社会网络结构如何影响谣言与辟谣信息传播?基于网络密度、关系强度与转发量的实验研究》。2015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2015年5月,重庆:重庆大学。 第二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共10篇): 刘于思。(2013)。《从单位组织到话题参与:记者职业群体微博客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第67-81页。 《新闻与传播研究》刊物2013年度优秀论文(共10篇): 刘于思。(2013)。《从单位组织到话题参与:记者职业群体微博客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第67-81页。 2013首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共3篇): 刘于思。(2013)。《数字化时代中国网民的媒介使用、集体记忆及其再生产》。首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2013年11月,杭州:浙江大学。 2012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澳门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共1篇): 刘于思。(2012)。《数字化集体记忆的联结转向:维基百科中当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再现结构》。2012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澳门国际会议,2012年12月,澳门:澳门大学。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共4篇): 刘于思。(2010)。《博客和微博客空间中记者的线上社会网络:基于电子接近性理论的考察》。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年会,2010年12月,广州:暨南大学。 2009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优秀论文(共4篇) 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优秀论文(共10篇)等 其他获奖情况 2020年3月:2019年度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二等奖 2019年9月:2018级浙江大学优秀“新生之友” 2016年12月:浙江大学2015-2016学年优秀班主任 2015年12月:2015年度浙江大学奖教金,2015年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先进工作者

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社会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Liu,Y.,Gao,F.,&Zhu,Y.(2019).Why intuition differs?Explaining how individual and scenario features influence disgust and moral judgment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Culture of Science,2(4),293-309.DOI:10.1177/209660831900200405. 丁闻捷,刘于思。(2020)。《从“待价而沽”的女性气质到“委身式奋斗话语”:自媒体平台中“修正主义女德”的复归与父权文化再生产》。《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15期,第131-153页。 刘于思,赵舒成。(2020)。《通往“复数的记忆”:集体记忆“走向公共”的规范性反思》。《天津社会学刊》,第5期,第142-150页。 高芳芳,刘于思,朱怡佳。(2020)。《本土化语境下大学生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及影响因素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第4期,第98-110页。 刘于思,亓力,赵舒成。(2019)。《通胀记忆与地域认同:基于三地调查数据的年龄-时期-世代效应分析》。《台湾研究集刊》,第5期,第28-44页。 刘于思。(2018)。《结构化观念和个人化参与:后物质主义视角下中国公众信息机会、环境态度及环境行为的多层次分析》。《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10辑(2016夏季号),第3-45页。 刘于思。(2018)。《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情感方式与关系进路》。《南京社会科学》,第5期,第121-127页。 潘忠党,刘于思(访谈)。(2017)。《以何为“新”?“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新闻与传播评论》,第16期(春夏卷),第2-19页。 刘于思,亓力。(2017)。《在风险与利益间传达不确定性:科学事实查验对转基因食品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7期,第28-49页。第六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新闻与传播研究》刊物2017年度优秀论文;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2017年第11期,第40-53页;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8)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8)》,第229-23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周睿鸣,刘于思。(2017)。《客观事实已经无效了吗?——“后真相”语境下事实查验的发展、效果与未来》。《新闻记者》,第1期,第36-44页。 刘于思,徐煜。(2016)。《在线社会网络中的谣言与辟谣信息传播效果:探讨网络结构因素与社会心理过程的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1期,第51-69页。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7年第3期,第143-144页;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2017年第4期,第46-58页;收录于《新华文摘(数字版)》(全文转载),2017年第10期,第961-976页。 刘于思。(2016)。《签到即记忆:移动媒介的空间实践与意义生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第41-49页。 刘于思。(2015)。《民族主义、国家认同与数字化时代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全球传媒学刊》,第2卷第4期,第60-83页。 刘于思。(2015)。《从腾冲忠烈祠到国殇墓园:战争记忆的空间争夺与权力博弈》。《探索与争鸣》,第7期,第115-119页。 廖望,刘于思,金兼斌。(2013)。《社会媒体时代用户内容生产的激励机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2期,第66-81页。 刘于思,杨莉明。(2013)。《记者微博使用与职业群体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新闻界》,第21期,第1-8页。 张明新,刘于思。(2013)。《社会交互式传播技术与青少年的同辈关系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经验研究》。《国际新闻界》,第7期,第37-50页。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4年第1期,第144-146页。 刘于思。(2013)。《从单位组织到话题参与:记者职业群体微博客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第67-81页。第二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新闻与传播研究》刊物2013年度优秀论文;收录于钱莲生(2014)主编,《中国新闻年鉴(2014)》,第395-398页。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收录于唐绪军(2015)主编,《治学例话: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品鉴(第二辑)》,第95-11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娟,刘于思。(2012)。《试论消费文化下的泛女性气质:以<瑞丽伊人>与<时尚先生>叙述的两性角色为例》。《中国出版》,第23期,第29-32页。 刘于思。(2012)。《博客和微博客空间中记者职业群体的线上社会网络:基于电子接近性理论的考察——以大学生使用者为例》。《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5辑,第3-30页。

学术兼职

担任多个CSSCI来源刊物、国际会议和国内高校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匿名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