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韦路

个人简介

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曾获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重要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等多项中国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在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Information Research,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新闻与传播研究》和《传播与社会学刊》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教学与课程 《新媒体概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新媒体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课程在探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新媒体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成为新媒体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媒体融合》(中国大学MOOC) 作为当前中国新闻传播领域最受瞩目的理论和实践议题之一,媒体融合引起了包括政府、业界和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课程将从概念与特征、历史与现状、架构与流程、内容与形式、产品与渠道、经营与管理、法律与规制、影响与启示等八个方面出发,对媒体融合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媒体融合,为什么要媒体融合,目前媒体融合是怎样发展的,以及未来媒体融合又应该如何推进。本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理论上洞悉媒体融合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也能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厘清媒体融合的自身规律、发展思路和推进策略。 《数字化生存》(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公民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生存方式,提升每一个公民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能力,是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内容、受众、效果和素养进行探讨,帮助青年学生和普通公众加深对当前数字化时代的理解,增进与数字化媒体的良性互动,最终提升数字化生存的能力与质量。 《传媒与中国形象》(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传媒与中国形象》是人文学部中国学硕士专业的核心课程,由韦路教授主讲,采用全英文授课,该课程开设以来,受到留学生好评。中国学专业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和英文课程建设,致力于打造富有特色的精品硕士留学生课程品牌,2012年获得研究生院全英文课程建设立项,包括《传媒与中国形象》在内的多门全英文课程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建设成效明显。 出版著作 Wei,L.,&Zhao,L.(2017).Social Media Use,Political Efficacy,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The Moderating Role of Need for Orientation.In K.Xue and M.Yu(eds.),New Media and Chinese Society.Singapore:Springer. Willnat,L.,Wei,L.,&Martin,J.(2017).Politics and social media in China.In G.Rawnsley and M-Y.Rawnsley(eds.),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Media.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Wei,L.(2014).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In L.Willnat&A.Aw(eds.),Social Media,Culture,and Politics in Asia,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 Wei,L.,&Chen,W.(2014).Internet Cafes.In A.Esarey&R.Kluver(Eds.),The Internet in China:An Encyclopedic Handbook of Online Business,Information Distribution,and Social Connectivity.Great Barrington,MA:Berkshire. Wei,L.,&Shao,L.W.(2012).The multi-mediatization of radio in China.In J.A.Hendricks(Ed.),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lobal Radio.London,UK:Palgrave Macmillan. Wei,L.,&Roy,S.(2011).Patriotism or nationalism?:The New York Times’discourse of American national identity after 9/11.In H.V.Kovács(Ed.),Mass Media:Coverage,Objectivity,and Changes.Hauppauge,NY:Nova Science. 吴飞主编、韦路执行主编(2012):《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 吴飞主编、韦路执行主编(2012):《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 2)》,浙江大学出版社。 陈国明,肖小穗,韦路,李佩雯,刘双,李美华(2011):《传播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韦路(2010):《传播技术研究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浙江大学出版社。 韦路(2007):《数字鸿沟、知识沟与政治参与》,强月新,张明新主编,《转型社会的媒介景观》,武汉大学出版社。 韦路,严燕蓉(2004):《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张国良,黄芝晓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 韦路(2002):《绪论: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新闻传播的意义》,屠忠俊,吴廷俊主编,《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韦路(2002):《因特网与国际传播》,杨伯溆主编,《因特网与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严燕蓉,韦路(2002):《因特网与网上新闻报道》,杨伯溆主编,《因特网与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韦路(2001):《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传播》,吴廷俊主编,《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韦路(2001):《现代通信技术与现代信息传播的发展》,吴廷俊主编,《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韦路(2001):《第四媒体的崛起》,吴廷俊主编,《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奖励荣誉 1.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社部,2019年 2.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9年 3.Social media,social integr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new urban migrants in China,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2019年 4.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2018年 5.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新媒体概论》,教育部,2018年 6.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2017年 7.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8部门,2016年 8.新闻传播学国家级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指委,2015年 9.Does the digital divide matter more?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人民政府,2014一等奖 10.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数字化生存》,教育部,2014 11.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2013 12.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传媒与中国形象》,教育部,2013 13.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共青团浙江省委,2012 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2020-2024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球数字鸿沟变迁与传播秩序重建研究》,2019-2022 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资助项目《大数据时代中国形象研究》,2016-2018 主持,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专题博物馆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与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2016-2018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全球信息传播格局可视化统计研究》,2013-2016 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微博动员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2013-2015 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微博动员与集体行动研究》,2011-2014 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之江人才计划《微博动员信息的传播机制与效果研究》,2011-2013 主持,浙江大学985工程三期“跨文化研究”项目《西方网络空间的中国形象研究》,2011-2013 主持,浙江大学985创新平台项目《微博动员与公共治理研究》,2011-2013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媒介环境与公众幸福感研究》,2011-2012 主持,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3G新媒体:使用模式与社会影响》,2011-2012 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传播技术研究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2009-2010 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009-2012

研究领域

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中文论文: 韦路:《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与研究议题》,《新闻记者》,201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5期全文转载。 韦路,左蒙:《新世界主义的理论正当性及其实践路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韦路,胡文财:《中国广告学研究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以SSCI论文为例》,《新闻大学》,2019年第2期。 韦路,李佳瑞:《2008-2018全球智库发展变迁及对中国媒体智库的启示》,《当代传播》,2019年第5期。 韦路,姜加林,胡雨濛:《中国形象研究在中国——“中国形象”研究论文的主题元分析(2000—2018)》,《未来传播》,2019年第2期。 韦路,左蒙,李佳瑞:《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评价的五个维度》,《杭州》,2019年第4期。 李佳瑞,韦路:《杭州国际传播影响力解读》,《杭州》,2019年第4期。 胡雨濛,韦路:《“艾滋病”的媒体话语表征与变迁——基于《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的话语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韦路,李佳瑞,左蒙:《中国博物馆国际传播影响力评估与提升策略》,《对外传播》,2019年第5期。 韦路:《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现状与反思》,《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2期。 严燕蓉,韦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现状与核心议题,《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6期。 韦路,方振武:《“控制辩证模式”:信息传播新模式的发展与转向》,《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8期。 丁方舟,韦路:《西方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演化》,《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韦路,谢点:《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丁方舟,韦路:《人文科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及启示》,《对外传播》,2016年第12期。 韦路:《国外舆论研究现状及启示》,《中国报业》,2016年第15期。 丁方舟,韦路:《移动互联与传播创新——2016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综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7期。 韦路:《中国形象研究的问题及反思》,《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4期。 韦路,迪娜·巴哈提:《《凤凰周刊》中的新疆形象研究》,《新闻界》,2015年第21期。 丁方舟,韦路:《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0期。 韦路,丁方舟:《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韦路,谢点:《全球数字鸿沟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0-2010世界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9期。 韦路,迪娜·巴哈提:《来自世界的中国形象——对国内研究“中国形象”的学术著作的内容分析和词频分析》,《对外传播》,2015年第8期。 韦路,谢点:《MOOC(慕课)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新闻写作》,2015年第5期。 韦路,陈稳:《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期。 丁方舟,韦路:《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人的职业困境——基于2010~2014年“记者节”新闻人微博职业话语变迁的考察》,《新闻记者》,2014年第12期。 韦路、王梦迪:《微博空间的知识生产沟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2014年总第27期。 韦路、胡雨濛:《中国微博空间的议题呈现: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韦路、赵璐:《社交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沟:微博使用、知识生产和公共参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韦路、吴飞、丁方舟:《新媒体,新中国?网络使用与美国人的中国形象认知》,《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7期。 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韦路、赵璐:《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史研究》,《现代传播》,2013年第8期。 韦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四大转型趋势》,《今传媒》,2013年第1期。 韦路:《建立更加平等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两岸传媒》,2013年第8期。 韦路、陆丹初:《京广沪报纸微博融合报道比较研究》,《新闻实践》,2012年第10期。 韦路、丁方舟:《传统媒体在微传播时代的作为》,《杭州》,2012年第10期。 韦路、李锦容:《网络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政治参与》,《当代传播》,2012年第4期。 韦路、胡雨濛(2012):《西部地区报纸微博融合报道分析:以贵州省为例》,《新闻学论集》,总第28辑。 李晗、韦路(2012):《重构现代社会启蒙方案——第四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研讨会综述》,《当代传播》,2012年第1期。 韦路、余璐、方莉琳(2011):《“网络一代”的数字不均:大学生多模态网络使用、政治知识和社会参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韦路(2011):《微博报两会,何去何从》,《青年记者》,2011年4月下。 韦路(2010):《新媒体研究何去何从?》,《中国出版》,2010年第14期。 韦路(2010):《媒介能使我们感到幸福吗?——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当代传播》,2010年第1期。 杰拉德-马修斯,罗伯特-恩特曼(2010):《新闻框架的倾向性研究》,韦路,王梦迪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韦路、鲍立泉、吴廷俊(2010):《媒介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当代传播》,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论点摘编。 张明新、韦路(2009):《知识、态度与乡村社会的家庭互联网采纳》,《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第10期。 韦路(2009):《从知识获取沟到知识生产沟——美国博客空间中的知识霸权》,《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韦路,李贞芳(2009):《新旧媒体知识沟效果之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4期论点摘编。 韦路,张明新(2008):《网络知识对网络使用意向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1期。 吴廷俊,韦路(2008):《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韦路,张明新(2007):《数字鸿沟、知识沟与政治参与》,《新闻与传播评论》2007年,Z1期。 韦路,李贞芳(2007):《数字电视在中国大陆的采用:一个结构方程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2期。 李贞芳,韦路(2007):《影响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因素》,《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4期。 韦路,张明新(2006):《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4期。 李贞芳,韦路,郑素侠(2006):《以面孔建构美丽:两种性诉求广告说服效果的分析》,《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4期。 张明新,韦路(2006):《移动电话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期。 张明新,韦路(2005):《我国农村居民的创新传播科技采纳研究:人口及行为因素的影响》,《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4期。 韦路,严燕蓉(2004):《媒介:讯息还是权力?》,《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5期全文头条转载 吴廷俊,韦路(1999):《多媒体技术与全球文化整合》,《当代传播》1999年第5期。 英文论文: Wei,L.&Gao,F.(2017).Social media,social integr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new urban migrants in Chin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34(3),786-796. Khan,K.,&Wei,L.(2016).When friends turned into enemies: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state vs.Tehrik-i-Taliban Pakistan(TTP)in the war against rerrorism in Pakistan.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28(4),597-626. Wei,L.(2012).Number matters:The multimodality of Internet use as an indicator of the digital inequaliti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7(3),303-318. Wei,L.,Willnat,L.,&Shao,L.(2012).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Web 1.0 and 2.0: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Youth.China Media Research 8(4). Wei,L.&Hindman,D.B.(2011).Does the digital divide matter more?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new media and old media use on the education-based knowledge gap.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14(2),216-235. Wei,L.(2009).Filter blogs vs.personal journals: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gap on the Internet.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4(3),532-558. Wei,L.&Zhang,M.(2008).The impact of Internet knowledge on college students’intention to continue to use the Internet.Information Research,13(3)paper 348. Wei,L.&Zhang,M.(2008).The adoption and use of mobile phone in rural China:A case study of Hubei,Chin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5,169-186. Lee,T.-T.,&Wei,L.(2008).How newspaper readership affec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29(3),8-23.

学术兼职

现为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执行主编,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编委,多家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担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委员会会长,政协第十二届浙江省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