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99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学学士学位。
2002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
2011年9月,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学习开发专攻,博士课程,教育学博士。
2011年9月——今,就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主持及参与的课题
1.主持: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体育学体系中身体知的价值及传承机制研究(16BTY006),20万元;
2.主持: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体系中“身体知”的研究(2327SS16064);2万元(学校资助);
3.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7批(2014年),关于体育学中身体知的研究,2万元;
4.主持: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日本学校体育诸理论的源流及对我国影响的研究(Y201328317),0.5万元;
5.主持:2016年度浙江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专题式、互动式《学校体育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5万元;
6.主持: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预研项目:当代日本代表性学校体育理论的源流与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发展的研究(YBRW201537),0.5万元;
7.主持: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改项目,提升《体育科研方法》教学实效性的研究,0.5万元;
8.主持: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度继续教育研究项目,“国培计划”——中西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研制的研究,0.6万元;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王水泉.运动文化论的源流[J].体育科学,2014,34(12):74-86.
*[2]范娟娟,王水泉.体育人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界限[J].体育与科学,2020,41(2)(通讯作者)
[3]王水泉,方婷.体育课程的定位及研究方法[J].体育与科学,2019,40(06):6-13.
[4]王水泉.赫伊津哈游戏论与体育学的关系及要点[J].体育与科学,2019,40(02):1-8.
[5]王水泉.从“竞技运动的美学”到“身体教育的思想”(二)[J].体育与科学,2018,39(06):6-12+17.
[6]王水泉.从“竞技运动的美学”到“身体教育的思想”(一)[J].体育与科学,2018,39(05):19-24.
[7]王水泉.体育教育“术科化”的由来、定性与应对[J].体育与科学,2018,39(03):1-6.
*[8]李捷,余好,王水泉. 领会教学法内涵及特征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7,38(04):42-48.(通讯作者)
[9]王水泉. 身体认知的方法论意义[J]. 体育与科学,2016,04:1-5+22.
[10]王水泉,刘小璐,黄霞.日本身体知研究的脉络[J].体育与科学,2015,36(1):38-45+58.
[11]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2014,35(2):44-48.
[12]樋口聡,王水泉,釜崎太.教育における身体知研究序説[M].東京:創文企画,2017.
[13]王水泉.运动文化传承研究的新方向:以金子明友的身体知论为线索[J].体育与科学,2012,33(4):31-38.
[14]王水泉.日本的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体育学刊[J],2011,18(1):5-6.
[15]王水泉,樋口聡.「身体知」研究のための問題の展望[J],体育哲学研究,2011,41:1-10.
[16]王水泉.教育における身体知の研究[J],広島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紀要(第一部),2010,59:59-67.
[17]王水泉,辛志友,李海燕.辨析“体质教育论”——兼论“身体教育”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9,30(3):97-100.
[18]王水泉.形式与实质:体育学何以未能升级为学科门类[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6):15-18.
[19]王水泉,陈昌福. 多维视角话武术,群策群力寻出路[J].中国学校体育,2015,08:60-61.
[20]王水泉,李莉.体育教学单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教学,2012,(1):25-26.
[21]王水泉.谈体育教学文件的编制——以日本一节保健体育课为例[J]. 体育教学,2007,06:33-34.
[22]王水泉,贾齐. 试论构成体育教学单元的几个维度[J]. 体育与科学,2003,05:74-75.
[23]王水泉.体育教学单元的内涵及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17,2:65-67.
[24]王水泉. 体育教学单元的内涵及意义[J]. 中国学校体育,2017,(02):65-66.
[25]王水泉.疫情·健康·体育课[J].体育教学,2020,4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