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院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公共外交蓝皮书联合主编。
学历学位
201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信息系统学,博士
2003年,日本东京大学, 媒介环境学专业,硕士
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电视编导专业,硕士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
获奖情况:
《电视采访学》获教育部教材一等奖
研究领域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新媒体与社会变迁,跨媒体与媒体融合生产机制,电视传播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浅论新媒体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新观念》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4.6
2、《电视媒体引入自媒体内容对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 《现代传播》 2014.12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舆论监督的话语变迁——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线索》,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年8月
4、《浅析移动媒体环境对社会时间的影响》 《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三期
5、《新媒体在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中的应用——以汶川地震中的信息需求与运用为例》, 《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六期
6、《信息传播技术采纳在北京外来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探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二期
7、《移动视频与空间流动化——简论收视行为变化及其影响》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八期
8、《传媒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中国记者》2010年第一期
9、《从地域性变化看中国民生新闻的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四期
10、《信息制图——解读复杂新闻信息的一种尝试》,《新闻记者 》,2012年第六期
11、《内容聚合与关系扩散:社会化媒体的开放平台构建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四期
12、《发达国家收视率调查的基本格局、主要方法及监管机制研究》,《东岳论丛》2011年第八期
13、《从CNN海地地震报道看信息传递与价值重构》,《中国记者》,2010年第四期
14、《日本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创意》,《新闻战线》2010年第八期
15、《视频拍客对公民新闻传播机制的影响》,《新闻战线》 2010年第二期
16、《WEB2.0语境下虚拟社区意识(SOV)与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关系探讨——对KU6网的案例分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四期
17、《从省级卫视向电视媒体本质属性的回归看电视民生新闻改革的新机遇》,《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六期
18、《从建国六十年舆论监督话语权变迁看中国新闻业公共属性渐变》,《新闻大学》2010年秋季
19、《新媒体与散居者的身份建构》,《当代传播》2009年第十二期
20、《从“仪式”到“派对”:互联网对“媒介事件”的重构——“范跑跑事件”个案研究》, 摘自论文集《新媒体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1、《对香港回归直播报道的收视调查及引申思考》 ,《电视研究》, 1997年第10期,并收录至《CCTV建台四十周年丛书》、《1997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22、《中、日、韩网吧发展初步对比研究》, 《国际新闻界》 2004年第4期
23、《从DV普及看数字化与中国电视发展》, 《中国记者》 2004年第3期
24、《中国电视新闻动向与趋势》, 《中国记者》 2004年第5期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公共外交蓝皮书联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