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韩星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获文学学士; 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攻读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 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读先秦思想文化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5年8月-2001年8月在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现西安航空学院)任语文教师、学报副编审。 200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任副教授、教授。 2012年3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孔)教问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西化中的传统回归,保粹中的西学东渐——胡适与吴宓文化观比较》,陈学超主编《国际汉学论坛》[卷二],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2、《首倡者的观念,评判者的识见——胡适与吴宓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观比较》,《唐都学刊》1996年第3期,收入《解析吴宓》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陈白沙的道论实质及其特点》,《五邑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4、《20世纪历史主题与文学主题的衍变》,《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 5、《郭店楚简儒家天道观述略》,《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6、《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明精义辨析》,《人文杂志》,2000年第5期。 7、《儒学的更新发展和现代启示》(与导师合作),《儒学与21世纪——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8、《吴宓对孔子学说的现代阐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9、《孔子学说体系构成新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10、《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 11、《儒教是教非教之争的历史起源及启示》,《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6期转载。 12、《康有为孔教说述评》,《西安联合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 13、《实用人生适者存 特立独行世难容──胡适与吴宓人格结构与人生命运的比较》,《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4、《场有与中道》,《恒道》第二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5、《学衡派对儒学的现代诠释和转换》,《唐都学刊》,2003年第2期。 16、《清末民初孔教活动及其争论》,《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 17、《郭店儒简的儒法融通》,《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8、《大陆儒教派的历史定位》,陈明等主编《新原道》第一辑,大象出版社2003 年版。 19、《中国大陆关于儒教问题的最新争论》,《海峡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编,2004年10月中国台北。 20、《忠恕之道与多元文明的和平共处》,《孔学论文集》(二),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编,2004年8月吉隆坡。 21、《港台后新儒家的基本转向之一——记霍韬晦教授及其法住文化》,张立文主编《儒学评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香港孔教学院: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张立文主编《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上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版。 23、《孔教——儒家参与多元宗教对话的途径之一》(合作,第一作者),汤恩佳主编:《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第二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香港:香港孔教学院2006年出版。 24、《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中国文化的整合》,《东方论坛》2006年第1期;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编《儒林》第二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5、《秦汉政治文化整合中儒家思想的变异》,《孔子研究》2006年第5期。 26、《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编《儒林》第三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7、《儒家的批判精神与王权政治》,王中江、李存山主编:《中国儒学》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11月。 28、《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29、《段正元的孔教思想与实践》,《福建论坛》2008年第2期。 30、《秦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合作,第一作者),《秦文化研究论丛》第十五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 31、《西安都城隍庙的历史与现状》,[新加坡]林纬毅主编:《城隍信仰》,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2008年出版。 32、《荀子的治道及其当代价值》,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编《儒林》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3、《儒学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建》,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编《人本• 发展•和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33、《霸王道杂之:秦汉政治文化模式考论》,《哲学研究》2009年第2期。 34、《张载“和”哲学论纲》,《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35、《论秦汉政治文化整合过程中法家思想的变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6、《对于刘泽华<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的质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 37、《儒家教统:教化、教育与宗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23日。 38、《儒家身心观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国学学刊》2010年第1期。 39、《和而不同与全球多元文明》,滕文生主编:《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4月。 40、《汉初儒学的思想整合》,单纯主编:《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八辑](上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3月。 41、《吴宓与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国学学刊》2011年第1期。 42、《孔子儒家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建》,杨朝明主编:《孔子学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43、《儒学的社会维度或社会儒学?——关于儒学发展方向的思考》,贾磊磊 杨朝明主编:《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 44、《儒家天人一体观与生态文明》,伍鸿宇主编:《儒家思想与生态文明——第五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11年。 45、《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46、《祭祀礼仪蘊育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7日。 47、《寓治于教——儒家教化与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6期。 48、《辜鸿铭中国文化重建的思想理路》,《福建论坛》2013年第1期。 49、《论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哲学研究》2013年第3期。 50、《道统的失落与官本位之兴盛——基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4期上。 51、《重建中国式的道统与政统关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07期下,人大复印资料D0政治学2013年10期全文转载。 52、《修道之谓教——段正元论道与教》,《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4期。 53、《春秋德礼思潮及其人文精神》,《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54、《社会儒学——儒学的现代转型与复兴之路》,王中江、李存山主编:《中国儒学》第八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P368-420页,3.9万字。 55、《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从宗教与哲学视角看董仲舒天人关系思想》,金泽、赵广明主编《宗教与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P40-63,1.7万字。 56、《以儒为主,多元整合》,《天府新论》,2014年第3期,P33-39页,1.2万字。 57、《先秦儒家道统意识与批判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P43-48,1.1万字,人大复印资料B5《中国哲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58、《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及其历史影响》,《孔子研究》2014年第3期,P11-18,1万字。 59、《儒家中国道、教、政视野下的政教关系问题》,《学术界》2014年第6期,P164-175,1.3万字。 60、《王道通三——董仲舒的王道观与政治理想》,《江汉论坛》2014年第10期,P67-71,0.98万字。 61、《儒经与中国文化》(上、下),《国学新视野》(香港)2014年六月夏季号、九月秋季号,1.3万字。

学术兼职

国际儒联理事、传播教育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场有哲学研究院(香港)顾问、河北省儒教研究会顾问,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顾问,国际南冥学研究会(陕西西安)副会长,陕西孔子学会副会长,陕西中国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韩文化交流丛书编委,《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全国国学产业研究院陕西分院专家委员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