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1979-1982 就读于湖南郴州师范专科学校
(2)1986-1988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后获文学硕士学位
(3)1999-2005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9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常驻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2)2008年1月-至今2009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3)1988年8月-2007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中心(对外语言学院),教师。
(4)2003年9月-2004年7月,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教育部派出教师。
(5)1996年2月-1998年5月,印度国际大学,人民大学派出教师。
(6)1982年7月-1986年8月,湖南安仁一中,教师。
教授课程
(1)普通语言学
(2)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
(3)现代汉语
(4)专业英语
(5)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次话题易位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2022年第6期。
(2)《构式视域下的连词“何况”及“何况”句》,《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
(3)《构式语法在中国》,《语言学研究》第三十一辑(2022年7月)。
(4)《汉语量词的分野与分类词系统——兼论应用亚里士多德、康德的相关理论之得失》,《当代语言学》2021年第2期。
(5)《“为什么”“干吗”“干什么”的异同及相关构式——兼议汉语的“WXDY”构式》,《汉语学习》2021年第3期。
(6)《简评〈英韵三字经〉》,《语言、翻译与认知》(创刊号)2021年第一辑。
(7)《变换、转换语法与构式语法的非转换观》,《外语教学》2020年第5期。
(8)《可数与不可数:逻辑与语法的纠葛》,《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版,2020年6月13日。
(9)《“够”的情态义及构式化研究》(与赵志强合作),《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
(10)《译者能动性的超常发挥——读〈女人、火与危险事物〉大陆译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17日。
(11)《从拥有、存在到认识情态——“有3”及相关构式研究》(与赵志强合作),《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4期。
(12)《乔姆斯基〈句法结构〉汉译商兑》,《阅江学刊》2017年第1期。
(13)《构式语法的方法论价值刍议》,《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4期。
(14)《从威廉•琼斯的著作看古波斯语及其与周边语言的接触、融合史》,《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15)Sir William Jones as a Translato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is Translations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ng China.V.2016.
(16)《〈构式与构式变化〉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
(17)A Comparison of Ditransitive Verb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Journal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S . (《美国中文教学与研究》),V.2015.
(18)《“一M比一M+VP”构式的形式和功能》(与赵志强合作),《汉语学习》,2015年第4期。
(19)《合语法、不合语法与超语法》,《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0)《情态动词“至于”及其构式化路径》(与张庆彬合作),《学术交流》2014年第6期。
(21)《G. Leech的语言学研究管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2015年第1期。
(22)《城市词典:瑕瑜互见的动态词库》(与陈超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5日。
(23)《关于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及相关问题》,《外国语》(上外学报),2014年第5期。
(24)《我国学者的构式思想与西方构式理论之比较——兼谈中西语言理论建设方式的差异》《汉语学习》2014年第2期。(与张庆彬合作)
(25)《乔姆斯基〈句法结构〉若干概念、术语的翻译问题》,《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2期。(与贾莹合作)
(26)《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1期。
(27)《惠特尼和叶斯柏森的语言经济思想 ——兼谈语言经济原则的产生及其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28)《现代汉语方言儿媳称谓考察》,《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5期。《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3期转载。
(29)《威廉•琼斯:生平、业绩和影响》,《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五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30)《类型学视野下的首词重复构式》,《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31)《构式视野下的习语解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2011年第1期。
(32)《由背景化触发的非反指零形主语小句》,《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2期转载。
(33)《汉语习语互文及其构式解读》,《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3期。
(34)《威廉•琼斯的音标研究及其影响》,《语言科学》2010年第1期。
(35)(26)《“X哪儿来的?”与“哪儿来的X?”的构式差异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2010年第1期。
(36)《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
(37)《花园幽径句的层级、产生机制和修辞效果》,《修辞学习》2009年第4期。
(38)《构型性:语言共性研究的另一个视角--汉语主宾语不对称现象的构型性解释》,《外国语》2009年第3期。《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9期转载。
(39)《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40)《从“爱谁谁”看句法异质现象》,《澳门语言学刊》2009年第2期。
(41)《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41)《威廉•琼斯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4期。
(43)《威廉•琼斯学汉语的经历及其对中国经典的解读》,《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3期。
(44)《〈纳氏文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汉语学习》2008年第3期。
(45)《〈纳氏文法〉的修辞论及其对唐钺〈修辞格〉的影响》,《修辞学习》2008年第1期。
(46)《体词谓语句形式的熟语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
(47)《北京话“人家”省略为“人”的现象考察》,《汉语学习》,2007年第4期。
(48)《“语感”的英译》,《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49)《威廉•琼斯的汉语研究》,《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
(50)《〈古书疑义举例〉中有关修辞的论述》,《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
(51)《60年来的体词谓语句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6年第2期。
(52)《“Sadhu”是什么?--兼谈“holy man”的汉译》,《中国翻译》,2003年2期。
(53)《关于体词谓语句》,《语言应用与研究》(第一辑),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4)Confucian Thought: Philosophy Rather Than Religion,The Statesman, Jan 1.1998 , Calcutta,India.
(55)《“VO的N”转化为同义粘合式偏正短语的规则》,《汉语学习》,1997年2期。
(56)《评〈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中国语文》1996年第4期。
(57)《湖南安仁方言词汇(一)—(四》,《方言》1995年第2- 4期,1996年第1期。
(58)《史书、方言中所见的称谓“越级”现象》,《文史知识》1995年第11期。
(59)《俞敏语言学论著的语言风格》,《修辞学习》1995年第4期。
(60)《“机构名词+里/上”结构刍议》,《汉语学习》1995年第3期。
(61)《小议初级班教学的幽默语言策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2期。
(62)《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3期。
(63)《词义之间的关系与同义词反义词的构成》,《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
(6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3年第11期。
(65)《“东”“西”与“east”“west”》,《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66)《湖南安仁方言的句段关联助词》,《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
(67)《有关汉语水平考试的几点意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2期。
(68)《也说“朱门酒肉臭”》《光明日报》1993年3月4日。
(69)《〈献疑〉读后之嫌疑》,《语文建设》1992年第10期。
学术兼职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