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吴仲城,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十一五”大科学工程项目“稳态强磁场装置”一级课题负责人,多次主持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是中国传感器网络标准接口项目组组长,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委员。长期从事传感接口标准化、传感技术、机器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8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98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主要包括国家大科学工程一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等。欢迎计算机应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加入。
学习经历:1998/9—2001/7,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1992/9—1995/7,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硕士;1986/9—1990/7,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2014/10—至今,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2012/8—至今,安徽省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物联网工程技术部,主任;2010/6—至今,兼任中国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8/7—至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1—2008/7,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中央控制系统负责人;2001/7—2006/12,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感知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2001/10—2004/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3—2005/7,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访问教授;1995/7—1998/9,合肥工业大学,讲师;1990/7—1992/9,安徽池州家用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室、工艺室,助理工程师。
荣誉
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18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7年)
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7年)
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14年)
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2013年)
安徽省标准化高级专家(2013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2011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
合肥市“百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1年)
合肥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0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青年科技成果奖(2011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
中国智能机器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奖励基金(2002年)
专利
[1]吴仲城,陈松,张俊,李芳.一种建筑能耗自动分析预警装置及方法[P].安徽:CN107491010A,2017-12-19.
[2]李芳,任亭亭,罗健飞,吴仲城,申飞.一种用于手部运动机能分析的检测方法[P].安徽:CN105796108A,2016-07-27.
[3]吴仲城,温国华,申飞,罗健飞,李芳.一种具有纤维网络结构的数字纸张的墨水表达方法[P].安徽:CN104240176A,2014-12-24.
[4]吴仲城,温国华.一种数字纸张纤维网络结构的生成方法及其应用[P].安徽:CN104200526A,2014-12-10.
[5]吴仲城,林秋诗,罗健飞,申飞,李芳.一种儿童精细运动量化评估方法[P].安徽:CN103823989A,2014-05-28.
[6]吴仲城,林秋诗,申飞.一种手部震颤检测方法[P].安徽:CN103315744A,2013-09-25.
[7]罗健飞,吴仲城,申飞.一种力防盗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P].安徽:CN102982635A,2013-03-20.
[8]吴仲城,林秋诗,罗健飞,申飞,邹杰.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在线笔迹认证方法[P].安徽:CN102592152A,2012-07-18.
研究领域
物联网、传感技术、人机自然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Chen J,Wu Z C,Zhang J.Driv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idden feature extraction by using adaptive nonnegativity-constrained autoencoder[J].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9,74:1-9.
2.Wu Z,Wu Z,Zhang J.An Improved Discrete Grey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for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M]//Advances i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Springer,Singapore,2019:189-197.
3.吴紫恒,吴仲城,李芳,冯东.改进的含时间幂次项灰色模型及建模机理[J/OL].控制与决策:1-5[2019-01-16].
4.Jie C,Zhongcheng W,Jun Z,et al.Cross-covariance regularized autoencoders for nonredundant sparse feature representation[J].Neurocomputing,2018,316:49-58.
5.Chen S,Ren T T,Wu Z C.Research on neural network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Preprint):1-13.
6.Song C,Zhong-Cheng W,Hong L.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by Mi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n Building Energy Prediction[J].IOP Conference Seri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322:062006.
7.Wu Z,Wu Z,Zhang J.An improved FCM algorithm with adaptive weights based on SA-PSO[J].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2017,28(10):3113-3118.
8.Chen S,Wu Z,Wu Z,et al.Ultra-Low-Power Multi-function Data Collection System Based on MSP430 and uC/OS-II[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ICACIE 2017).Atlantis Press,2017.
9.Ren T,Li F,Luo J F,et al.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in children's handwriting movements using dynamic time warping technology[C]//Computer Science&Education(ICCSE),2016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6:629-634.
10.Qiushi Lin,Jianfei Luo,Zhongcheng Wu,Fei Shen,Zengwu Sun.Characterization of fine motor development:Dynamic analysis of children’s drawing movements[J].Human Movement Science,2015,40:16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