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香平,女,湖南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95.09-1999.06 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9.09-2002.06 中山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
2006.09-2010.06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07—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任教
主持与参与课题
1.主持“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研究”获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2.主持人文专业基础课程在社会服务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传统语言及文化类课程为例获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立项。
3.主持并主讲视频课程“汉字的奇妙世界”获教育部2015年第13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称号,并在爱课程网中国视频公开课、网易公开课上线。
4.主持并主讲“国学故事:解读与传承”获2014年广东省视频精品课程立项。
5.主持走进文言世界——古代汉语获2014年获暨南大学网上优质示范课程。
6.主持2012年获第十四次外招生教改项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华文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建设研究”。
7.第一参与人身份参与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十九至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史研究”(项目编号为10YJC740071),发表项目成果论文。
主要著作
1.《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语文出版社,32.7万字,2006年。
2.《汉字理论与应用》 暨南大学出版社,25.2万字, 2012年。
3.《“传优养心”青少年传统文化专题读本》之《学习之道》、《孝敬之道》,语文出版社,2015年。
4.《俞樾<诸子平议>研究》20万字,待出版。
部分境外境内国际会议和校外学术演讲
1. 2012.08 台湾 第二届海峡两岸华文教育论坛。
2. 2014年9月受广东新丰县教育局邀请,为新丰县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做《播种经典智慧,福泽万千家庭 —谈青少年国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题讲座。
3.2 2015年1月16-18日 北京师范大学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育研讨会。
4. 2015年1月21日,受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邀请,为全区600多位中小学教师做《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5.2015年4月,受《学校品牌与管理》杂志委托,为广东南沙谭山中学全校教职员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主题演讲
6.2015年4月,受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邀请,为1-5年级家长做《传统礼文化与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7.2015年6月28日,受广州市黄埔区孙冬梅名教师工作室、番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站邀请,为200多位小学骨干教师做《用汉字撬动传统文化》的学术演讲。
8.2015年6月,受嘉福教育集团邀请,为集团内200多家长和老师做《家庭教育:向传统借智慧》的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9.2015年7月,受嘉福教育集团邀请,为集团内200名老师做《如何走近孔子——《论语》可以这样读》的传统文化专业讲座。
10.2015年12月,受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在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第402期作《你会学习吗——反思“学习之道”》的公益讲座。
获奖情况
2013年暨南大学首届本科教学校长奖青年教师教材建设专项奖。
2015年暨南大学重大教学奖励。
研究领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字及其汉字教学
文献训诂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与教材编写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俞樾《诸子平议》中类书异文的校勘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
2. 《华文基础汉字教材中汉字知识的选择与编写> 海峡华文教学论丛 第一辑 2013。
3.《俞樾“反言观”辨析》(B)载《南方语言学》第四辑,2012年。
4. 《论蒙学教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当代价值与理性继承》(B)载《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5.《俞樾<诸子平议>校勘方法之比较研究》(B)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
6.《当前留学生汉字教材编写中的问题与对策》(B)载《汉语学习》 2011年第1期。
7.《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B)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8.《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B) 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9.《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理阐释》(B)载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0.《湘方言动物性别称谓变迁的社会语言学考察》(C)载《邵阳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1.《谈“纷”和“解纷”的释义与例证》(B)载《辞书研究》2010年第3期。
12.《也说“草马”的“草”》(B)载《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辑2009 。
13.《字本位理论的重要发展》载《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
14. 《释“ ”》, 《华夏考古》,2003年第2期。
15. 《重释“余一人”》,《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1期。
16.《网语:你的明天去何处》, 《青年研究》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