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宗世海

个人简介

宗世海,男,1957年3月生,陕西吴起人。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系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宗世海教授具有中文和外语院校(广外)背景。他本科和硕士阶段在陕西延安大学和广州暨南大学主攻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博士阶段在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语用学。他从事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和大学写作、现代汉语教学,还在美国威斯康辛·欧克莱尔大学从事汉语教学1年,并选修了该校高级英语课和TESOL(国际英语教学)硕士课程。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语用学(含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国际汉语教学(含海外华文教育),同时熟悉汉语修辞学,涉猎汉语语法学。爱好音乐、美术。 在博士生教学方面,主要教授国际汉语教学专题(含海外华文教育)。 在硕士生教学方面,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教学,所撰写的讲义即将出版;同时教授过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等课程。 他长期从事面向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领衔建设的“汉语基础写作(中级)”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年)荣誉;并正在领衔建设“华文写作训练(中级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暨南大学)。他在汉语教学中首倡“读写一体教学法”“写长法”和“读后续写”“听后写”教学实验,效果显著;发表于《世界汉语教学》的“写长法”专题论文影响广泛。他提出并实践了“听说+读写”的高效率教学模式,已经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师奖”、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奖”“十佳授课教师”称号和“本科教学校长奖”。 他曾参与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之子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之子课题)、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暨南大学多项研究课题,并领衔建设了全球“华文教育数据库”,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国际汉语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听说+读写”高效率教学模式的推广。 他著书立说坚持“绝不人云亦云、绝不空谈玄谈”“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五大外语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华文教学与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教材(含合著)7部,并主编、编写了《华文写作教学》《华文应用文写作训练教程》以及《华文写作教学法》《跨文化交际:中国和汉语的视角》专著,都在修改或出版之中。 他对海外华文教学相当熟悉,曾赴印尼、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14个国家从事华文教学、师资培训、讲学和调研活动,并应邀赴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印尼基督教玛拉拿达大学、印尼慈育大学、印尼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印尼三语学校协会、印尼雅加达华文教师联谊会、菲律宾米萨亚华文教育中心、马来西亚柔佛州董教联、缅甸曼德勒孔子课堂、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以及中国天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祈福国际学校等,就华文教学管理(质量控制)、“听说+读写”高效率汉语教学法、华文写作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等论题讲学。目前是厦门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南方基地特聘讲席教授。 他对海外华文教学相当熟悉,曾赴印尼、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14个国家从事华文教学、师资培训、讲学和调研活动,并应邀赴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印尼基督教玛拉拿达大学、印尼慈育大学、印尼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印尼三语学校协会、印尼雅加达华文教师联谊会、菲律宾米萨亚华文教育中心、马来西亚柔佛州董教联、缅甸曼德勒孔子课堂、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以及中国天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祈福国际学校等,就华文教学管理(质量控制)、“听说+读写”高效率汉语教学法、华文写作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等论题讲学。目前是厦门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南方基地特聘讲席教授。 教育背景 1974年12月毕业于陕西吴起县中学(高中七四届)。 1981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修辞学风格学方向,获硕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用学方向,获博士学位。 2003-200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欧克莱尔大学进修TESOL课程。 工作经历 1974年毕业于陕西省吴旗县中学(高中),然后回乡劳动,主要从事兴修水利(修筑大坝)工作,期间很多时间用于从事农民画创作和文艺表演活动;后被任用为长官庙公社雇用干部,从事林业员和会计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延安大学中文系。 198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延安大学附属中学从事语文和美术教学工作,兼任团支部书记。期间以出色的工作获得延安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师”奖。 1987年考入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师从修辞学家黎运汉教授攻读现代汉语专业修辞学风格学方向硕士学位。 1989年以优异成绩提前半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荣获暨南大学首届“黄荫普先生、徐佩兰女士纪念奖学金”,留校任助教工作;兼任《暨南学报》特约编辑。 1992年3月9日,升任讲师。 1993年调到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应用外语系、中文系工作。 199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从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攻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用学方向博士学位,是国内少有的以中文背景而考取外语院校博士生的学者。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12月升任副教授。 1999年调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期间被推选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工会主席、中共暨南大学纪委委员。 2001年在贾益民教授领导下创办《华文教学与研究》(曾用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学术季刊,拥有国内国际刊号。任副主编。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奥克莱尔校区任教,同时选修高级英语课程和TESOL硕士课程。期间参加了美国第38届TESOL年会。 2003年开始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 2005年9月1日升任教授。 2013年升任《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 2016年开始独立指导博士研究生。 参与课题 1.个人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外华人社区中华文化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220)之子项目:“华文学校与中华文化传承”,2016 (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49)之子课题4“华文教育在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子项目主持人。 (3)印度尼西亚汉语使用及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调研项目,2003年1月9日立项。主持人。 (4)印尼华文教育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国侨办侨务政策研究课题,2004年立项。主持人。 (5)“华侨华人资源库”之“华文教育资源库建设”,暨南大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2012年4月20日立项。主持人。 (6)以留学生为主的汉语多门类写作,暨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主持人。 (7)马、新、菲三国华文教学质量控制专题研究,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2011年12月。主持人。 (8)汉语基础写作(中级),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年。主持人。http://202.116.0.180/xjjpkc/2005/dmlxz/index.html (9)“华文写作训练”(中级上),暨南大学第二期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主持人。 2.参与项目 (1)社会语用建设,广东省高教厅1997年人文和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何自然教授主持。 (2)《初级华语》网络课程的研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1年1月10日立项。主持人:贾益民教授。 (3)加强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对策研究,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2004年立项。主持人:刘人怀教授。 5.研究报告 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工作思路,研究报告,受国侨办委托。2000年9月。 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受国家汉办委托。2002年6月。 未来15年印尼华文教育发展预测,研究报告,受国家汉办师资处委托。2004年6月。 印尼华文教育全国联合秘书处改选问题聚焦,提交中国驻印尼大使馆。2013年8月21日。 主要著作 《公关写作与编辑》,专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参编,黎运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版。 《公关语言学》(主要作者,黎运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当代语用学》,硕士生教材,何自然、陈新仁主编,本人撰写2.2万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6月。 《华文教学概论》,郭熙主编,本人撰写其中第二、第三章,7.1万字。商务印书馆2009年。 《汉语趣味教学技巧325例》,周建主编,本人撰写2000字。商务印书馆,2009年。 《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刘泽鹏、陈奕平、宗世海等集体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 国外境外国际会议和校外学术演讲 1.2004年3月31日-4月3日,参加美国第38届TESOL年会(在Long Beach市),提交论文《利用电脑室教授美国大学生初级汉语的尝试》。 2.2005年11月17-18日,出席印尼出席第三届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研讨会(雅加达),提交论文《现阶段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效益评估》。 3.2006年5月22日,应邀参加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汉语教学问题专题研讨会,做了题为“外国学习者中级汉语写作‘写长教学法’试验”的学术报告。 4.2011年10月25日,应邀在菲律宾米沙鄢华教协会2011-2012年会(怡朗市新华学院)做题为“‘写长法’的理念及其在华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的学术报告。 5.2012年3月8日至20日,应邀赴马来西亚柔佛州开展华文师资培训,内容为“华文独中初中读写一体教学法”。 6.2012年7月,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做题为“华文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及其与华文水平的关系研究”的大会报告。 7.2013年11月6—7日,应邀出席印尼万隆市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首届“万隆论坛”,做了题为“印尼的汉语教学概况及其质量管理建议”的学术报告。 8.2013年11月9—10日,应邀出席在缅甸曼德勒召开的“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华文教学质量控制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学术演讲。 获奖情况 1.综合奖 198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师”奖 1989年暨南大学首届“黄荫普先生、徐佩兰女士纪念奖学金” 1992年暨南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优秀党员”奖 2000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 2001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 2002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01-2001学年度先进工作者”奖 2004年所领导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工会获中国教育工会广东省委员会“先进教工小家”奖 2005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奖 2006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度“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奖 2006年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奖 2.教学奖 1985年延安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5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 2012年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荣誉 2014年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 3.科研奖 《口语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获中南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一等奖。1989年。 《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获“中南地区优秀教育读物乙等奖”。1989年。 《公关语言学》获“(1989—1990)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获“第二届广东省优秀图书提名奖”。1991年。 《公关写作与编辑》获广东省写作学会“优秀写作论著二等奖”,1999年。 《初级华语》网络课程,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奖”,2004年。 4.编辑奖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估活动组织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本人任副主编。2004年。

研究领域

语用学、话语分析、修辞学 跨文化交际 写作教学(留学生)、写作教学法(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学员)、写作测试 海外华文教育(历史、专题)、华文教学质量控制、华文教材质量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位论文 《现代汉语“是”字用法研究》,学士学位论文,1981年1月,延安大学。指导教师:刘育林教授。 《语言风格学问题辨析》,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12月,暨南大学。导师:黎运汉教授。 《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导师:何自然教授。 1.语用学、话语分析论文 论误解的形成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现代外语》,2003年第3期 误解研究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外国语》2003年第3期 误解分类的理论与实践,《外语学刊》,2004年第4期 命名与广告行为的语用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3期 含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广告对抗的语用分析,《暨南学报》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叶花合作) 论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暨南学报》2007年第5期。(第一作者,与刘文辉合作)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被判违宪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第一作者,与刘文辉合作) 致成汉语幽默效果的特异指称策略——以相声、小品为例.《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关于辞与意的一些基本认识,《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省约:指称误解形成的话语根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汉语三字习语的隐喻分析——兼评《现代汉语三音词词典》,《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与刘晓露合作) 怎样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引路者论道:研究生指导教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2005年8月 2.修辞学、语体风格学论文 关于修辞原则的一些问题,《云梦学刊》1990年第2期(岳阳),《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12期全文转载(北京);又刊于《修辞、语体、风格——黎运汉教授七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曾毅平、刘凤玲主编,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论言语风格的分类,《语文研究》2003年第3期(太原) 论言语风格的定义,《暨南学报》2002年第4期(广州) 论语体与语言风格的关系,《文学语言研究论文集》,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3月版(上海) 口语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汉语口语修辞研究》,文化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香港)获中南修辞学会第3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中国修辞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评《修辞学通诠》,《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第2期(广州) 汉语修辞学的新发展――中国修辞学会20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暨南学报》2000年第6期(广州),《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摘要转载 论公关言语领会原则,《修辞学论文集》(六),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郑州) 组织理念的概括与表述,《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延安) 对联的公关功能及写作技巧,《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东莞) 翻译语体初探,《延安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延安) 3.语法学论文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命名的语言学分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王妍丹合作)。 《一部全新的汉语语法学专著——评程雨民<汉语字基语法——语素层造句的理论和实践>,《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与王妍丹合作) 汉语量代词“多”的用法及其解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与张鲁昌合作) “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暨南学报》1997年第4期;《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第一卷)全文收入,1999年(北京) 借名法——一种造成具体名词的方法,《暨南学报》1995年第4期(广州)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病句例析,《延安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延安) 4.汉语国际教育与海外华文教育论文 简论海外华文教学的质量及其控制——以美国和东南亚为例,《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 “写长法”及其在汉语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祝晓宏,刘文辉合作) 印尼华文教育的政策演变及走向预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刘文辉合作)。被印尼《国际日报》2008全文转载 印尼华文教育:成绩显著,任重道远,《千岛日报》2010年10月12日。 印度尼西亚华语区域词语初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二作者,与刘文辉合作) 当前印尼华文师资瓶颈问题解决对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王妍丹合作) 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一作者) 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一作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第38届TESOL年会综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 汉语、印尼语构词词缀差异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二作者,与颜天惠合作) 漫谈“汉语”、“中文”与“华语”、“华文”,印尼《千岛日报》2001年5月23日。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语用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理事。曾任专业学术季刊《华文教学与研究》(CSSCI期刊)执行主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