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奕平

个人简介

陈奕平,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美国史研究方向)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获法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 1990年至2011年任职暨南大学历史系,2001年和2006年先后晋升副教授、教授。2011年至今任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曾先后去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考察,在华社调研。 教授课程: 《亚太国际关系》、《国家形象比较》、《美国政治与外交》、《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美国人口与社会史》、《中美关系史》等。 已发表的学术成果及承担项目: 承担项目: 现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49)、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华侨华人在我国文化兴国战略中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810004)、国务院侨办项目“粤闽浙侨乡跨国联系及影响研究”、“海外华人经科人才库”,曾参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等国家、省部级和地方政府项目多项。 著述成果: 著有《和谐与共赢:海外侨胞与中国软实力》(主编)、《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专著)、《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专著)、《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副主编)、《东南亚国家联盟:结构、运作与对外关系》(合著)等书,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世界历史》、《人口研究》、《世界民族》、《当代亚太》、《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获奖成果: 专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获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论文《华侨华人与中国国家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国际移民与侨民战略、美国社会与人口、中美关系、美国政治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美国华人的多元认同及中国民众的反应——以骆家辉为例的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0期; 《美国“国际侨民接触”战略及其对我国侨务政策的启示》,《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2期; 《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 《权力、机制与认同——对美国东盟地区论坛政策演变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期); 《美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间的互动及其影响——以美国国会“台湾小组”为例的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当代美国亚裔参政问题分析》(《世界历史》,2005年第4期; 《当代美国外来移民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世界民族》2004年第5期); 《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意义》(《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菲美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分析》(《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 《美国工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5期); 《美国“金钱政治”与竞选经费制度改革评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0期); 《当代美国亚裔人口的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黑人政治力量崛起的原因》(《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 《从“被保护者”到对手——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日本观》(台北《历史月刊》第161期,2001年6月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美国研究》,1999年第4期); 《农业人口外迁与美国的城市化》(《美国研究》,1990年第3期); 《文化定位与文化建设:澳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澳门研究》2008年第2期。

学术兼职

中国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副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中国美国史学会、中华美国学会、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等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