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东晓

个人简介

1969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7年9月-1991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6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8月-1998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8年7月-1999年4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副研究员;1999年5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工作:王东晓多年来从事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在南海暖事件、南海通风温跃层和太平洋-印度洋年际年代际变率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命名了南海贯穿流,并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近年来,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如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等。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SCI刊物50余篇、专著与译著三本,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名二十余名。王东晓积极开展海洋交叉学科研究,积极带领团队开展海洋观测研究,曾7次担任南海和印度洋航次首席科学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深水海洋站:中国科学院西沙研究观测台站。国际合作及任职:王东晓所带领的团队长期以来积极投身于国际学术竞争与交流。目前已经与澳大利亚CSIRO海洋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拉斯加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协作研究关系。王东晓在南海温跃层动力学和环流的建立理论方面的成果也已经引起了国外专家的关注,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两次发来合作研究邀请,并应邀出任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创立了太平洋环流指数的概念,成果作为国内唯一的身份选入AGU气候学专著“Earth Climate: the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一书。受邀参加了2002年、2004年和2006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其主持的2004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南海环流专题会议”是我国学者主持的国际上第一个南海环流专题会议。 获奖及荣誉: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作为第一完成人2001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热带海洋变频及其气候效应。2007年度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我国第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 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王东晓领导的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入选院首批创建“三优”科技创新试点团队。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科技部973项目: 南海多涡结构的形成与演变规律 2、 国家863项目:面向全球海洋同化计划GODAE的南海区域系统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合型海气混合模式最优化扰动分析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带太平洋年际与年代际海洋环流变异规律

研究领域

海洋环流热带海洋监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NAN,F.,H,XUE,H.CHAI,D.WANG,F.YU,M.SHI,P.GUO,P.XIU,2013:WEAKENING OF THE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JOURNAL OF CLIMATE,DOI:10.1175/JCLI-D-12-00315 [2]NAN,F.,H.XUE,F.CHAL,L.SHI,M.SHI,AND P.GUO,2011: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OCE.DYN,.DOI:10.1007/S10236-011-042603 [3]PALACZ,A.,H.XUE,C.ARMBRECHT,C.ZHANG AND F.CHAI,2011:LONG-TERM CHANGES IN THE SURFACE CHLOROPHYLL OF THE SOUTH CHINA SEA.J.GEOPHYS,RES,.116,C09015,DOI:10.1029/2011JC007064 [4]XU.D.,AND H.XUE,2011:NUMERICAL STUDY OF HORIZONTAL DISPERSION IN A MACRO TIDAL BASIN,OCE.DYN.,DOI: 10.1007/S10236-010-0371-6 [5]XUE.H.,AND Y.DU,2010: IMPLEMENTATION OF WETTINGAND DRYINGMODEL IN SIMULATING THE KENNEBEC-ANDROSCOGGIN OLUME AND THE CIRCULATION IN CASCO BAY.DYN,.60,341-357.DOI: 10.1006/S10236-010-0269-3 [6]THOMAS,A.,R.WEATHERBEE,H.XUE,AND G.LIU,2010: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HELLFISH TOXICITY IN THE GULF OF MAINE:TIME AND SPACE PATTERNS AND LINKS TO ENCIRONMENTAL CARIABILITY.HARMFUL ALGAE,DOI:10.1016/J.HAL.2010.03.002 [7]LIU,G.,H.XUE,2009:THE SENSITIVITY OF A 3D BIOGEOCHEMICAL-LIKE TRACER MODEL TO ADVECTION SCHEMES,OCEAN MODELLING.24(9),234-237.DOI: 10.1016/J.OCEMOD.2009.05.001 [8]XUE,H.,L.S.INCZE,D.XU,N.WOLFF,AND N.R.PETTIGEREW,2008:CONNECTIVITY OF LOBSTER POPULATIONS IN THE COASTAL GULF OF MAINR PART I: CIRCULATION AND LOCAL TRANSPORT POTENTIAL. ECOLOGICAL MODELLING,210,193-211 [9]XUE,H.,L.SHI.S.COUSINS,AND N.R.PETTIGREW,2005:THE GOMOOS NOWCAST/FORECAST SYSTEM.CONT.SGEKF RES.,25,2122-2146 [10]XUE,H.,F.CHAI,N.R.PETTIGREW,D.XU,M.SHI,AND J.XU,2004: KURISHIO INTRUSION AND THE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GEOPHYS. RES.,VOL.109,C02017,DOI10.1029/2011JC007064

学术兼职

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海洋学会海气相互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国际CLIVAR计划SSG委员、王东晓是CLIVAR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美国气象学会会员、亚太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国际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编委、国际刊物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 Management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