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林毓铭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 专著 合著 教材 译著 工具书 1、合著,金融体制大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2、参编,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出版。 3、专著,转型期社会保障体制大变革,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出版。 4、主译,定量决策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出版。 5、副主编,确定与非确定型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出版 6、参编,预测与决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7、参编,中国财政工作学习手册,中国财经出版社,超大型工具书,1999年出版 8、副主编,财产保险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9、参编,社会保险学,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出版。 10、参编,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专著,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探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2、合著,证券投资决策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出版。 13、专著,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论纲,华龄出版社,2005年出版。 14、专著,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 15、合著,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16、专著,社会保障与政府职能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17、合著,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18、专著,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多支柱体系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远之策与应急之策,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出版。 19、合著,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20、参编,社会保险,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2014年第三版。 21、合著,2009-2010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22、参编,社会保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出版。 23、合著,201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24、合著,201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25、合译,应急管理操作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出版。 26、主编,应急管理定量分析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27、主著,常态与非常态风险视域的应急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出版。 28、合著,道路建设管理系统、管理模式、应急预案与辅助决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出版。 29、参编,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社会保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 30、合著,2013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31、专著,社会保障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底出版 获奖 1、合著《证券投资决策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获江西省社联96年度青年科研成果三等奖。 2、合作课题《统帐结合养老保险方案与改革研究》获第八届江西省社联科研成果一等奖、99中国劳动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3、合作课题《隐性失业公开化问题研究》,获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开发促进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4、论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获江西财经大学99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 5、论文《养老保险统筹费率的统计学研究》,获第四届全国统计科技进步二等奖。 6、研究报告《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获江西财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论文《收入非均衡统计模拟与统计测量》,获江西省统计学会98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 8、论文《深化再就业工程的机理选择与多元战略》,获南昌市社联98、99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 9、论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的改革思路》,获全国“社会保障财政管理”征文优秀论文奖。 10、主持课题《中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获第五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1、论文《保险产品推介的信息披露与网络化营销》,获2001年度江西省社联科研成果一等奖. 12、论文《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3、专著《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论纲》,获2004-2005年度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4、论文《创新政府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5、论文《农民、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城乡对接问题》,获2007-2007全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征文评比二等奖。 16、论文《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与角色转换机制研究》,获2006-2007年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17、论文《广东省中小企业就业风险视阈中的发展变化与情景应对》,获2010年广东省劳动学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 18、论文《发展低碳经济与应对地球灾难》,获科技进步与决策杂志2010年全国征文一等奖。 19、论文《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复杂性视阈》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度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20、参著,《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项目类 上列专著和合著出版大部分属于与他人合作或个人主持研究的最终成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研究报告、国家统计局、国家财政部等省部级项目等。

研究领域

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统计理论与经济运行分析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A类刊物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社会学研究,1998年4期 2、我国养老保险方案并轨与优化问题的思考,金融研究,1997年4期。 3、层次分析法在社会效益评价的中应用,统计研究,1992年第2期。 4、谨防抽样过程之外的系统误差,统计研究,1994年第6期 5、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研究,中国软科学,1998年10期。 6、深化再就业工程的机理选择与多元战略,中国软科学,1999年4期。 7、养老保险统筹费率的统计研究,统计研究,1996年5期。 8、统计标准化水平管理的模式组合,统计研究,1998年4期。 9、收入非均衡统计模拟与统计测量,统计研究,1997年增刊。 10、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与统计分析,统计研究,1997年增刊。 11、关注就业:高等教育深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3期。 12、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劳动力资源重置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0期。 1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结合方式及保险资金入市研究,统计研究,2000年5期。 14、社会保障与价格及消费的关联分析,财政研究,2000年9期 15、大学生失业的政府保障模式与市场保障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16、全面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统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17、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与角色转换机制研究,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2期。 18、体制改革: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经济学家,2013年第12期 B类刊物 1、学学老外的“抠门”,瞭望周刊,1993年第15期。 2、企业活力测度与评价方法初探,当代财经,1992年(数量经济专辑) 3、教学改革刍议,当代财经,1993年(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专辑) 4、如何利用旅游列车发展旅游业,旅游学刊,1995年第5期 5、部分积累式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财经科学,1996年4期 6、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账化进程研究,财经研究,1997年10期 7、江西人保公司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代财经,1996年3期。 8、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研究,当代财经,1997年2期。 9、实现再就业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当代财经,1999年9期。 10、城市绝对贫困问题探源与综合治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1期 11、失业保险与制度性扶贫系统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5期 12、从多维视角认识统计信息与“统计信息主体论”,统计与决策,1992年第3期 13、构建中国统计信息产业,统计与决策,1993年第3期, 14、也谈统计工作职能——兼与杨廷干同志商榷,统计与决策,1992年第1期 15、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信息高速公路及其启示,统计与决策,1995年第1期 16、深化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几个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1996年4期 17、再就业工程及其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改革,统计与决策,1997年4期。 18、对我国三条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评析,理论与改革,1998年5期。 19、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分析,南方经济,1997年1期 20、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忧思录,探索与争鸣,1998年10期。 21、浅议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三条线,探索与争鸣,1999年4期。 22、牵动民心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与争鸣,1999年7期 23、我国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挑战,探索与争鸣,1999年11期 24、再就业工程的错位现象,社会,1999年11期 25、就业率与科技进步,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期 26、刍议巩固“两个确保”社会保障政策,企业经济月刊,2000年12期 27、寿险新产品的信息披露及如何融入资本市场,当代财经,2001年6期 28、当前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政策举措,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5期 29、电子商务保险与发展决策,华南金融研究,2001年4期 30、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如何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探索与争鸣,2001年12期 31、医疗保险的核心机制:医疗保险收支平衡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3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思考,探索与争鸣,2002年3期 33、解读三条保障线整合并制,社会,2002年4期 34、社保基金入市问题探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35、社会保障预期与居民消费倾向分析,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36、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1期 37、女性再就业与弹性就业,探索与争鸣,2003年3期 38、代际间帕累托最优的理论歧义与养老保险财务制度的定位,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第5期 39、美日企业年金制解读与我国企业年金制的完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4期 40、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探索与争鸣,2003年7期 41、认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空账”向“实账”转化的长期性,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4年3期 42、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思想观与人文本质,探索与争鸣,2004年3期 43、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现象的统计归类与指标体系,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0期 44、低工资徘徊、工业伤害与民工荒的综合思考,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5期 45、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政策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8期 46、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教育与经济,1994年第3期。 47、大学生起薪工资走低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教育与经济,2006年2期 48、社会保障研究的另一视角:社会保障若干产权问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49、“低保制度”需要诚信支持,中国统计,2006年第9期。 50、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与角色转换机制研究,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 51、社会保障的政府绩效及评估指标体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52、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的思考,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5期 53、社会保障金保工程的公共服务与实现机制,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第1期 54、社会保障财政风险与危机管理战略,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6期。 55、发展低碳经济与应对地球灾难,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2期。 56、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复杂性视阈,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2期。 57、应急联运系统建设与应急保障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8、航空救援: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硬实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59、道路交通的应急功能分析与技术支持,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8期。 60、社会保障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情景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7期。 61、发展巨灾保险的紧迫性与路径依赖,保险研究,2014年第2期。 C类刊物 及公开的报刊杂志 (发表论文包括统计、计算机信息与会计电算化、金融政策与债务市场、经济分析、经贸、社会保障、高等教育、旅游、保险文化与营销等研究领域) 1、就业预期与就业培训,中国培训,1999年9期。 2、工业化国家的债务市场,浙江金融,1995年第8期 3、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管理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2期 4、日本和韩国信贷政策的作用,管理与效益,1994年第4期 5、试论社会效益问题,广西统计,1991年第4期 6、也谈会计凭证的快速录入,电子财会,1991年第5期 7、商品统计计算机管理中的商品编码方法,统计与预测,1993年第3期 8、优化信息资源,计算机世界,1997年第9期 9、统计走向市场必须在满足用户需求上下功夫:统计与预测,1994年第05期 10、统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统计研究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出版 11、信息误导对决策的影响,决策与信息,1993年第11期 12、问卷调查中的信息偏误及其性理辨析,决策探索,1992年第1期 13、西方国家的“痛苦指数”与我国政府的核心政绩指标 统计与预测,2003年第2期 14、商业社会效益研究,经商之道,1992年第10期 15、商业营销过程中的CS观念及其建设,经商之道,1993年第14期 16、社会效益的计量与测定,河南统计,1991年第4期 17、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管理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1期 18、统计信息商品化与统计信息产业市场,统计与社会,1994年第3期 19、消费者满意之涵义剖析,商业经济管理研究,1994年第2期 20、社会保障统筹基金的潜量、流量与增量评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21、统计学、信息论、信息系统与决策结构的相互联系,统计与预测,1995年第5期 22、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社会保险,1997年1期 23、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年7月17日 24、统账结合医改模式各有利弊,改革内参,1998年18期。 25、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解决的问题,财金贸易,1998年10期 26、信息优化论,统计与预测,1996年5期 27、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形成与建设,统计教育,1998年3期 28、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其启示,团结出版社,1997年出版 29、深化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几个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1996年4期 30、试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吻合与协调,贵州财院学报,1997年2期 31、城镇居民贫富差异形成分析与减贫帮困机制,贵州财院学报,1998年3期 32、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重视的若干问题,经济师,1998年10期 33、世界呼唤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上海保险,1996年6期 34、养老保险方案并轨与统一全国养老保险制度,上海保险,1997年3期 35、研究保险文化,促进CS服务,上海保险,1998年8期 36、调控医疗费用势在必行,价格与市场,1997年10期 37、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价格与市场,1998年10期 38、转型期社会保障体制问题探析,社会工作,1998年4期 39、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控制论,社会保险研究,1996年9期 40、国外多支柱养老保险的变革与启示,当代社会保障,1997年5、6期连载 41、养老金方案:在再分配与储蓄之间的权衡,当代社会保障,1996年2期 42、下岗职工再就业与社会救济问题研究,社会保障财务管理,1998年4期 4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统计与信息,1997年6期 44、下岗职工行为选择与再就业工程的矛盾冲突,统计与信息,1998年6期 45、宏观经济预测中的理性与判断作用,山西统计,1998年2期 46、现代企业竞争与统计信息的关联,浙江统计,1998年7期 47、统计学新注:培植国民忧患意识,浙江统计,1999年7期 48、人才使用与开发,统计与社会,1998年6期 49、医疗保险改革:托起百姓明天的希望,百姓之家,1999年5期 50、价格水平与社会保障的对应关系,价格月刊,1999年12期 51、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的改革思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2、中国保险业纷纷“触网”,国际金融报,2000年8月9日 53、发展保险电子商务,硬件条件有待改善,国际金融报,2000年7月19日 54、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社会保障机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年5期 55、刍议巩固“两个确保”社会保障政策,企业经济月刊,2000年12期 56、实现“两个确保”政策的若干思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2期 57、中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 58、多管齐下:拉动消费持续增长,新视野,2001年2期 59、多元合围:拉动内需的政策选择,经贸参考,2001年7期 60、理顺社会保险费改税的运行机制,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7月13日 61、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机制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2、通货膨胀、失业与痛苦指数,价格与市场,2001年11期 63、居民社会保障预期与居民消费关系解说,经贸参考,2001年24期 64、三条保障线向两条保障线转制并轨中的政府、企业与个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65、推介商品与旅游,旅游列车颇具开发潜力,江苏商论,2002年5期 66、积极财政政策对社会保障的效应及其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67、如何将三条保障线向两条保障线转化,经济前沿,2002年3期 68、社会保险“三费”合税的预期研究,涉外税务,2002年5期 69、告别信用短缺 建立信用规制,江苏商论,2003年第8期 70、中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标准与统计方法,上海统计,2002年7期 71、创新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发展路径,三湘教育论坛,2002年10期 72、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上海劳动保障,2002年20期 73、对社保基金自求平衡机制的初浅认识,社保财务增刊,2002年10期 74、财险公司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路径,吉首大学学报,2003年1期 75、代际间帕累托最优的理论歧义与养老保险财务制度,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3期 76、告别信用短缺 建立信用规制,江苏商论,2003年8期 77、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模式选择与监管,价格月刊,2003年4期 78、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自身的相对平衡机制,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3期 79、全面小康需扩大中间阶层,国际金融报,2003/1/29 80、扩大中间阶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浙江统计,2003年6期 81、西方国家的痛苦指数与我国政府的核心政绩指标,统计与预测,2003年2期 82、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将进城农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调研世界,2003年10期 83、加入WTO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北京人大,2003年10期 84、将进城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与相机抉择,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1期 85、三条保障线向两条保障线转轨中的政府、企业与个人,武汉出版社,2003年出版 86、将进城农村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与相机抉择,武汉出版社,2003年出版 87、对分解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措施的评判与反思,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3年31期 88、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社会工作,2004年3期 89、尝试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中国教学纵横,2004年4期 90、美日企业年金制解读与我国企业年金制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1期 91、培植国民忧患意识与强化政府风险管理,管理研究,2004年2期 9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社会工作,2004年9期 93、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学术交流与动态,2005年第1期。 94、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一部力作,就业与社会保障,2004年10期 95、农村养老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安排,农村经济,2006年2期 96、双语教育要秉承和包容中西方先进文化,暨南高教,2006年第2期 97、“两律背反”现象的社会反思与性别平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98、农民、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城乡对接问题,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7年2期 99、“两律背反现象”引发的社会反思与性别平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0、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 101、我国直辖市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期 102、优化高校统战工作,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暨大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3、中部地区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 104、完善中国社会保障风险管理的理念与体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5、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 106.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的制度变迁,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107、中国东三省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108、社保费地税全责征收是一项理性改革,广州日报,2009年9月16日 109、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与角色,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出版 110、金融背景下的就业安全与社会稳定,新疆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111、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产业体系与消费体系转型的战略思考,国际学术文化交流,2010年第三者11期。中日“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冲绳大学等主办) 112、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就业安全与政策矩阵,中日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首都大学等主办)国际学术文化交流,2010年第7期。 113、美国应急管理教育的借鉴与启示,中国应急管理,2012年第2期. 114、心理卫生服务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与运作,中国应急管理 ,2010年第7期 115、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内参,2013年第24期。 116、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向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过渡的难点,改革内参,2013年第24期。 117、完善广州市医疗保险体系的做法与思考,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2期。 118、确保中小企业就业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04年第1期。 119、实施“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风险报告,改革内参(高层报告,3 万字,保密),2014年第6期 其它:国际会论文论文与转载 1、2010年至2013年,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递交论文21篇,其中6篇为合作成果,分别被EI,ISSHP、CPCI-S等收录18篇(略) 2、上列发表的中文期刊中,2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机构全文复印(略)。

学术兼职

1、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2、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 3、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社会保障教学与研究委员会委员 4、教育部首届公共管理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5、广东省宏观经济院研究员 6、广东现代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7、广东省人保厅政策咨询专家、 8、广州市人大财经委财政监督专家, 9、广州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 10、广东省教育厅应急管理专家 11、广东省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 12、广东省价格学会常务理事 13、广东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 14、广州市财政局咨询专家 15、广州市财政局绩效评估专家 16、广东制造业企业发展研究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17、广东诚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18、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