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涛

个人简介

刘涛,生于1981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科研上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会奖“杰出青年奖”;教学上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目前兼任《中国教育报》专栏作者,作品两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主讲课程: 《新闻采写》《新闻评论》《影视语言》《传播学理论》《媒介文化研究》 工作经历: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编导/编辑(2005-2007) 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 主持项目: 1. 2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7ZDA290); 2.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环境传播的公共修辞与符号化治理策略研究” (17BXW008); 3. 2014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环境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典型案例库建设研究”(141099); 4.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视觉修辞的意义生产机制及典型案例库建设研究”(12JHQ056); 5.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北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媒介动员策略研究”(10CXW029); 6. 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探索”。 7.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研究”(15ZDB142)子课题负责人; 8.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研究”(15ZDA042)子课题负责人。 重要获奖: 教学类获奖 1. 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6.7; 2.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18.3(独立); 3. 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人才培养“六结合”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2019.1(排名第三) 4. 教学成果《全媒体时代新闻采写能力提升的“五维互动”教学理念与主题实践创新》获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5(排名第一); 5. 微课《空间实践与权力批评》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018.12(独立); 6. 第三届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16.9; 7. 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2016年度、2017年度)、学校“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2012); 科研类获奖 1. 专著《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获第七届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2015年(独立); 2. 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会奖“杰出青年奖”,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指委颁发,2017.5(独立); 3. 专著《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获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独立); 4.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空间批评理论创新研究》获第十四次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排名第一); 5. 《西方数据新闻中的中国:一个视觉修辞分析框架》获第十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2017.10(独立); 6. 《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获第十一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2018.10(独立); 7. 《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获第二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三等奖,2016.5(独立); 实践类获奖 1. 新闻评论《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4.10(独立); 2. 新闻评论《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8.11(独立); 3. 新闻评论《师德“红线”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5.10(独立); 4. 调研报告获中宣部2015年度“好信息奖”,中宣部,2016.3(独立); 5.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9; 主要著作: 1.刘涛:《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刘涛、何艳、张海华:《媒介内容策划与运营:战略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译著)。 4.刘涛:《100个人眼中的中国十年·记录》,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5. 5.刘涛:《100个人眼中的中国十年·行走》,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6. 实践作品: 2005-2007年供职于央视《新闻调查》,担任策划/编导/编辑,共制作节目21期,其中《天价住院费》获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专题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CCTV《新闻调查》“调查之星”。 2013年至今,担任《中国教育报》签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发表新闻评论300余篇,深入思考转型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公共疼痛。作品三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两次获一等奖。《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获201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获2018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师德“红线”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获201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其他多篇评论获得中国教育报刊社“年度锐评”、“年度观点”、“年度好声音”等。代表性评论如下: 1. 刘涛,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中国教育报》,2013.04.26 2. 刘涛,今天,我们应如何纪念马克思,《中国教育报》,2018.5.9 3. 刘涛,“小学生遇见苏轼”是基教变革侧影,《中国教育报》,2017.10.13 4. 刘涛:谁来捍卫儿童的“被遗忘权”,《中国教育报》,2015.3.26 5. 刘涛,“烂尾新闻”折射公共理性薄弱,《中国教育报》,2016.4.6 6. 刘涛,好政策岂能成特权“绿色通道”, 《中国教育报》2015.1.26 7. 刘涛:师德“红线”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中国教育报》,2014.10.15 8. 刘涛,高校信息公开岂能因“领导”卡壳,《中国教育报》,2014.12.11 9. 刘涛,官气太重有辱大学“斯文” ,《中国教育报》,2014.04.04 10. 刘涛,“年龄设防”让励志青春无处安放,《中国教育报》,2013.05.10 11. 刘涛,不能再在“985”“211”的门缝里看人了,《中国教育报》,2016.3.28 12. 刘涛: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国教育报》,2017.3.11

研究领域

要从事环境传播、视觉修辞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Liu, Tao, & Bates, Benjamin J. (2009). What's behind public trust in news med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 and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 2(3), 307-329.(SSCI) 2. 刘涛:《图绘“西医的观念”:晚清西医东渐的视觉修辞实践——兼论观念史研究的视觉修辞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8.11(独立) 3. 刘涛:《转喻论:图像指代与视觉修辞分析》,《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8.10(独立)(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 4. 刘涛:《语图论:语图互文与视觉修辞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CSSCI),2018.1(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8年第7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3期部分转载)(独立); 5. 刘涛:《意象论:意中之象与视觉修辞分析》,《新闻大学》,(CSSCI),2018.4(独立); 6. 刘涛:《语境论:释义规则与视觉修辞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8.1(独立); 7. 刘涛:《隐喻与转喻的互动模型:从语言到图像》,《新闻界》(CSSCI),2018.12(独立); 8. 刘涛:《何为视觉修辞?——图像议题研究的视觉修辞学范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8.6(独立); 9. 刘涛:《视觉修辞何为?——视觉议题研究的三种“修辞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8.2(独立); 10. 刘涛:《超越“美学”:知识生产与网络影评的“社会学想象力”》,《当代电影》(CSSCI),2018.11(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独立); 11. 刘涛,姚文苑:《风险话语如何嵌入女性议题?——风险议题建构的性别逻辑与符号接合实践》,《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8.6(第一作者); 12. 刘涛:《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7.6(独立) 13. 刘涛:《PM2.5、知识生产与意指概念的阶层性批判:通往观念史研究的一种修辞学方法路径》,《国际新闻界》(CSSCI),2017.6(独立) 14. 刘涛:《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修辞学观念与路径》,《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7.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7期全文转载)(独立) 15. 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新闻大学》(CSSCI),2017.2(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立) 16. 刘涛:《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7.9(《新华文摘》2018年第1期部分转载)(独立) 17. 刘涛:《视觉修辞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机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暨南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9(独立) 18. 刘涛:《身体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场政治与身体叙事》,《现代传播》(CSSCI),2017.1(独立) 19. 刘涛:《仪式抗争:表演式抗争的视觉意象与修辞原理》,《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2016.4(独立); 20. 刘涛:《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4(独立) 21. 刘涛:《西方数据新闻中的中国:一个视觉修辞分析框架》,《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6.2(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独立) 22. 刘涛,《“传播环境”还是“环境传播”:环境传播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框架》,《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6.7(独立) 23. 刘涛:《作为知识生产的新闻评论:知识话语呈现的公共修辞与框架再造》,《新闻大学》(CSSCI),2016.6(独立) 24. 刘涛:《风险、流动性与“不确定性”批判:通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6.5(独立) 25. 刘涛:《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与道德语法》,《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16.5(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 26. 刘涛:《视觉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目结构与符号矩阵》,《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6.4(独立); 27. 刘涛:《意指概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现代传播》(CSSCI),2015.2(独立) 28. 刘涛:《接合实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15.1(独立) 29. 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5.5(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 30. 刘涛:《环境公共事件的符号再造与修辞实践——基于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的符号学分析》,《新闻大学》(CSSCI),2014.6(独立) 31. 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福柯“空间规训思想”的当代阐释》,《国际新闻界》(CSSCI),2014.5(独立) 32. 刘涛,杨有庆:《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卡斯特“流动空间思想”的当代阐释》,《文艺理论与批评》(CSSCI),2014.2(第一作者) 33. 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戴维·哈维“空间压缩思想”的当代阐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2(独立) 34. 刘涛:《大数据思维与电影内容生产的数据化启示》,《当代电影》(CSSCI),2014.06.(独立) 35. 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当代传播》(CSSCI),2013.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 36. 刘涛:《新社会运动与气候传播的修辞学理论探究》,《国际新闻界》(CSSCI),2013.08. (独立) 37. 刘涛,齐虎:《纪录片<京剧>的历史叙述机制探析》,《电影艺术》(CSSCI),2013.5. (第一作者) 38. 刘涛,肖明珊:《“方韩事件”中的长微博与外部链接现象探析》,《现代传播》(CSSCI),2012.4(第一作者) 39. 刘涛:《图像政治:环境议题再现的公共修辞视角》,《当代传播》(CSSCI), 2012.1(独立) 40. 刘涛:《网络造句:公共议题构造的社会动员与公共修辞艺术》,《江淮论坛》(CSSCI), 2012.1(独立) 41. 刘涛:《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三重叙事语境探析》,《中国电视》(CSSCI),2012.9(独立) 42. 刘涛:《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现代传播》(CSSCI),2011.09(独立) 43. 刘涛、肖明珊:《CCTV-10科学话语传播的四种奇观叙事机制》,《电视研究》(CSSCI),2011.03(第一作者) 44. 刘涛:《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其象征符号生产——基于甘肃省积石山县的民族志调查》,《国际新闻界》(CSSCI),2010.02(独立) 45. 刘涛:《环境传播的九大研究领域(1938-2008):话语、权力与政治的解读视角》,《新闻大学》(CSSCI),2009/冬季号 (独立)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中国教育报》专栏作者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融合新闻教学团队负责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