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鹏

个人简介

教育、工作经历: 2002/9 - 2006/6,清华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2006/10 - 2010/6,剑桥大学,生物科学,博士,导师:刘彭涛 2010/10 - 2011/8,剑桥大学,Sanger研究所,博士后 2011/9 - 至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以下为李鹏研究员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1.免疫缺陷小鼠NSI品系的研发及免疫缺陷程度评估标准制定 李鹏研究员通过TALEN敲除技术,在NOD/SCID背景小鼠中敲除IL2rg基因,获得新的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品系NSI(NOD/SCID IL2rg-/-,专利号:CN201310229629.9)。该品系小鼠缺失B、T、NK等淋巴细胞,进行原代异种细胞、组织、器官移植具有极高的效率。 图.1 NSI小鼠严重免疫缺陷。检测NSI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CD3+ CD4+/CD8+)、B细胞(B220+CD19+)、NK细胞(NKp46+)的流式点图。 为了系统地评价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缺陷程度,李鹏研究团队将不同数量级的鼠肿瘤细胞系RMA(血液瘤)和B16F10(实体瘤)、人肿瘤细胞系K562(血液瘤)和A549(实体瘤)分别移植到NSI(NOD/SCID IL2rg-/-)小鼠以及其他五种典型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构建异体、异种移植的肿瘤小鼠模型。通过定时定量记录小鼠体内相关指标,对记录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免疫缺陷程度数学模型,以此直观、简便地比较小鼠的免疫缺陷程度。(专利号:CN201510179449.3,相关文献已发表于J Hematol Oncol) 图.2 免疫缺陷评估标准:基于肿瘤移植量化免疫缺陷程度。 2. 人源化小鼠及病人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s-derived xenografts, PDX)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李鹏研究团队利用NSI小鼠成功构建了BLT(骨髓、肝脏、胸腺移植)造血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如图.3) 图.3 利用NSI小鼠建立BLT人源化小鼠模型。 外周血(PB)、脾脏(PB)、骨髓(BM); 人T细胞(CD3+ CD4+/CD8+)、B细胞(CD19+IgM+)、NK细胞(CD56+)、髓系细胞(CD14+) 李鹏研究团队通过原代B-ALL单细胞移植,在NSI小鼠上成功构建了B-ALL PDX人源化小鼠模型。另外李鹏研究团队在NSI小鼠上,将三例病人来源的B-ALL样本(不同表型)进行三次传代移植实验,发现B-ALL 细胞在NSI小鼠体内连续移植维持原有的表型。这两个实验证明NSI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模型具有极高效率,且可有效保留B-ALL干细胞的干性和表型,肯定肿瘤模型传代扩增的可行性,保证了药物药效体内评估所需的模型数量。 图.4 NSI人源化小鼠高效、真实模拟人体B-ALL。 control组为正常NSI小鼠;P#1/3/7分别为三例表型不同的病人B-ALL细胞 李鹏研究团队在NSI小鼠中移植了病人来源的肺腺癌组织成功构建了肺癌PDX人源化小鼠模型,并发现NSI小鼠体内环境可真实模拟人体环境,重现肺腺癌在人体内的形态和分布(如图.8A),为体内评估药物抑制肿瘤及其病灶转移作用提供了可能。 图.5 利用NSI小鼠构建人肿瘤PDX模型。 NSI小鼠体内肺癌样本(graft)、病人组织样本(patient) 3. 造血干细胞扩增研究 李鹏研究团队从11dpc小鼠胎肝中分离、驯化获得单克隆胎肝细胞系PL08,并发现该细胞可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专利号:CN201210316523.8)。RNA-Seq分析,发现该细胞系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Angptl7在扩增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进一步细胞因子组合筛选,获得人造血干细胞优化培养体系ASTPF(如图.3)。ASTPF培养体系不仅可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而且可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体内的归巢作用,为本项目体外药物毒性评估和体内药物毒性评估奠定了基础(文章已发表于Haematologica,专利号:CN201310349485.0)。 图.6 ASTPF可促进造血干细胞扩增和造血重建。 STPF(加入细胞因子SCF、TPO、PTN、FLT3L)、ASTPF(在STPF的基础上加入ANGPTL7蛋白); 外周血(PBMC)、骨髓(BM)脾脏(Spleen) 4. ITNK重编程相关研究 利用Bcl11b条件性敲除小鼠,李鹏研究员发现敲除Bcl11b可下调T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将T细胞发育阻断于各个发育阶段,并且促使T细胞获得NK细胞特性,即重编程为ITNK细胞。ITNK细胞可高效杀死多种MHC-I阳性/阴性的肿瘤细胞,并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等肿瘤细胞的体内转移,且不攻击小鼠正常细胞(Peng Li et al, 2010, Science)。因此,ITNK细胞具有应用于白血病免疫细胞治疗的潜力。 图.7 ITNK细胞基因表达分析和杀伤能力验证。 ITNK(+OHT)、 LAK(淋巴因子激活免疫杀伤细胞)、 -OHT(flox/flox T细胞) 李鹏研究团队随即开展了人体ITNK重编程研究,并发现在Jurkat细胞(T-ALL细胞系)中过表达KLF4可诱导T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其中包括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BCL11B、TCF7和 GATA3)、T细胞表面标志物(CD1d、CD3E和CD28)和TCR相关基因(ZAP70、RAG1、RAG2和ADA)。相反地,B细胞和髓系细胞相关基因如BCL11A、CEBPB和GATA2表达则提高了。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了KLF4蛋白可直接结合到NOTCH1、CXCR4和BCL2启动子区域,从而抑制它们的基因表达。 图.8 过表达KLF4基因表达分析。 Jurkat(+Dox,诱导KLF4表达) Jurkat(-Dox,CTL)细胞 专利申请: 申请人近五年专利申请合计14项,4项已授权(一项为国际专利),以下为10项代表性专利列举: 1.“一种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李鹏,刘志新,蒋治武,王素娜,钟梅,贾蓓、专利号:CN201310229629.9、实质审查阶段; 2.“一种评估小鼠免疫缺陷程度的方法”、李鹏,叶未,肖毅仁,蒋治武,林思妙,姚瑶,王素娜,李柏衡、专利号:CN201510179449.3、受理阶段; 3.“Cell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NKs)、Pengtao Liu,Peng Li,Shannon Burke、专利号:PCT/GB2010/051158、已授权; 4.“一种使BCL11B蛋白降解的方法”、李鹏, 李田忠、专利号:CN201310199598.7、已授权; 5.“小鼠胎肝细胞PL08 及其建立方法和在成熟红细胞保藏中的应用”、李鹏, 刘志新、专利号:CN201210315986.2、已授权; 6.“小鼠胎肝细胞PL08 及其建立方法和在红细胞前体细胞培养与增殖中的应用”、李鹏, 刘志新、专利号:CN201210316587.8、已授权; 7. “一种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及其培养基”、李鹏, 肖毅仁、专利号:CN201310349485.0、实质审查阶段; 8. “一种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培养方法”、李鹏, 李巍、专利号:CN201310349474.2、实质审查阶段; 9. 小鼠胎肝细胞PL08 及其建立方法和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培养与增殖中的应用”、李鹏, 刘志新、专利号:CN201210316523.8、实质审查阶段; 10.“一种原代B细胞急性淋系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李鹏, 蒋治武, 林思妙, 魏新茹、专利号:201410778012.7、专利受理。 项目资助: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2329/H1604、“将Bcl11b缺失的T细胞重编程为ITNK细胞的机制研究”、2012/01-2015/12、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81327801、“基于高场磁共振的三维动态温度测量与调控系统”、 2014.01-2017.12、在研、主要参与。 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项"、XDA01020310、“基于细胞转分化研究基础,重点建立人细胞转分化及体内转分化研究体系”、2012/01-2012/12、在研、主持。 4.广东省省院全面战略合作专项资金省院前沿技术、“人源化小鼠的研发与初期产业化”、2013B091000010、2014.01-2016.12、在研、主要参与。 5.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白血病生物治疗”、2014A030306028、2015.01-2017.12

研究领域

2011年回国后,李鹏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培养和壮大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四方面研究:1. 免疫缺陷小鼠研发及其标准制定; 2. 人源化小鼠研究及其应用; 3.造血干细胞扩增研究; 4.ITNK重编程相关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Peng Li, Burke S et al, Liu P*. Reprogramming of T Cells to Natural Killer-Like Cells upon Bcl11b Deletion. Science. 2010 Jul 2;329(5987):85-9. doi: 10.1126/science.1188063. Epub 2010 Jun 10. (第一作者) 2.Xiao Y, Jiang Z, Li Y, Ye W, Jia B, Zhang M, Xu Y, Wu D, Lai L, Chen Y, Chang Y, Huang X, Liu H, Qing G, Liu P, Li Y, Xu B, Zhong M, Yao Y, Pei D*, Peng Li*. ANGPTL7 regulates the expansion and repopulation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aematologica. 2015 Jan 30. pii: haematol.2014.118612. [Epub ahead of print].(通讯作者) 3.W Li, ZW Jiang, TZ Li, X Wei, Yi Zheng, D Wu, L Yang, S Chen, B Xu, M Zhong, J Jiang, Y Hu, H Su, M Zhang, X Huang, S Geng, J Weng, X Du, P Liu, Y Li, H Liu, Yao Yao* and Peng Li*. Genome-wide analyses identify KLF4 as an important negative regulator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hrough directly inhibiting T-cell associated genes. Molecular Cancer. 2015 14:26. doi:10.1186/s12943-014-0285-x.(通讯作者) 4.W Ye; Y Xiao; Z Jiang; S Lin; B Jia; Y Li; Z Huang; J Li; F Feng; S Li; H Yao; Z Liu; S Cao; L Xu; Y Li; D Wu; L Zeng; M Zhong; P Liu; Z Wen; B Xu; Y Yao; Y Lai, D Pei*; Peng Li*;.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mmunodeficiency of a mouse strain by tumor engraftments.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15(通讯作者) 5.Y Xiao, X Wei, Z Jiang, X Wang, W Ye, X Liu, M Zhang, Y Xu, D Wu, L Lai, H Yao, Z Liu, S Cao, P Liu, B Xu, Y Li, Y Yao, D Pei* and Peng Li*. Loss of Angiopoietin-like 7 diminishes the regeneration capacity of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J Hematol Oncol. 2015 Feb 6;8(1):7. [Epub ahead of print].(通讯作者) 6.Peng Li*, Xiao Y, Liu Z, Liu P. Using mouse models to study function of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in T cell development. Cell Regen (Lond). 2012 Oct 10;1(1):8. doi: 10.1186/2045-9769-1-8. eCollection 2012.(通讯作者) 7. Yu Y, Wang J, Khaled W, Burke S, Peng Li, Chen X, Yang W, Jenkins NA, Copeland NG, Zhang S, Liu P*. Bcl11a is essential for lymphoid development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p53. J Exp Med. 2012 Dec 17;209(13):2467-83. doi: 10.1084/jem.20121846. Epub 2012 Dec 10. 8.Liu P*, Peng Li, Burke S. Critical roles of Bcl11b in T-cell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cell identity. Immunol Rev. 2010 Nov;238(1):138-49. doi: 10.1111/j.1600-065X.2010.00953.x.

学术兼职

国内外科研组织任职情况: 2012年,《Cell Regeneration》 学术期刊(依托单位院刊),评审; 2013年,中国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血液免疫学组,成员; 2014年,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2014年,《Stem Cells International》 学术期刊(IF=2.806),特邀编辑; 2014年,《Oncotarget》 学术期刊(IF=6.627),评审; 2015年,《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学术期刊(IF= 4.933),评审 2015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会员; 2015年,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