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姚锦云

个人简介

姚锦云,男,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先秦儒家传播思想与春秋战国的政治沟通”和广东省高教改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承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读书会(薪传1906读书会)的组织工作。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观点曾被CSSCI期刊列为年度“新闻传播十大观点”之首。读博期间曾获首届“浙江大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提名奖”、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等荣誉,并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曾进行报道和推送(《野百合怎样才有春天》,《浙江大学报》;《我在浙大找回了自己》,《中国科学报》)。 学习经历 2012.09–2016.06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 2008.09–2010.06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文学硕士(传播学) 2009.01–2009.05 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学习) 1999.09–2003.06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 法学学士 主讲课程: 博士生课程:《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硕士生课程:《传播理论研究》(学硕)《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专硕) 本科生课程:《传播学概论》《人际传播》《影视文本分析》 代表性科研成果: 课题 (1)主持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先秦儒家传播思想与春秋战国的政治沟通》,(编号17YJC860031)。 (2)主持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传播学”课程为例》。 (3)主持并完成201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Q使用对大学生的社会现状认知、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编号10GXSZ008YB)。 (4)主持并完成2016年度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国际影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作为华夏文化载体的华莱坞电影》(编号ZJ16Y11)。 专著 《华夏传播理论》(与邵培仁教授合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华夏传播观念研究” 成果(编号:16FXW002)。

研究领域

中国传播史;传播理论;电影与传播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CSSCI:《传播受体论:庄子、慧能与王阳明的接受主体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0期。 (2)CSSCI:《再论庄子传播思想与“接受主体性”》,《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2期。 (3)CSSCI:《华夏传播理论建构试探:从“传播的传递观”到“传播的接受观”》,《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4)CSSCI:《传播理论的胚胎:华夏传播十大观念》,《浙江学刊》2016年第1期。 (5)CSSCI:《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6)CSSCI:《从思想到理论:论本土传播理论建构的可能性路径》,《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CSSCI)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7)CSSCI:《寻根主义:华人本土传播理论的建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本文主要观点被《编辑之友》(CSSCI)2014年第1期《2013新闻传播十大观点》摘登,名列十大观点之首。 (8)CSSCI:《为历史辩护:华夏传播研究的知识逻辑》,《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3期。 (9)CSSCI:《和而不同交而遂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0)CSSCI:《天地交而万物通:<周易>对人类传播图景的描绘》,《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11)CSSCI扩展版:《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12)CSSCI扩展版:《返本开新:从20世纪中西学术交流看传播学本土化》,《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13)北大核心:《华莱坞“功夫电影”文化变迁的香港镜像——以1970-2010年票房冠军价值观分析为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4)北大核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华莱坞电影中的交往之道》,《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6期。

学术兼职

华夏传播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期刊《华夏传播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