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福贵

个人简介

讲授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新文学思潮、鲁迅研究、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 教育经历: 1978年3月考入延边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1月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5年3月至1986年1月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1986年9月入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刘柏青、刘中树先生,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7月提前一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9月入东北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刘中树、孙中田先生,1997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2011年10月到2012年4月日本创价大学客座研究员、2014年3月至4月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所客座教授、2017年2月至7月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 工作经历: 1994年5月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5年任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4月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1998年9月任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2001年至2012年12月任合并后的文学院院长兼国际交流学院院长。2005年11月至今吉林大学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 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华夏文化论坛Cssci》主编。 获奖情况: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论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曾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丛书作者之一)、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五次)、长春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次)。 1997年当选“吉林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被授予“宝钢优秀教师奖”;2000年入选教育部第四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5年当选“首批吉林省高级专家”;入选首届“吉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007当选“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入选“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被教育部授予“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并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和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2009年被聘任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

研究领域

鲁迅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中日近现代文学比较研究

科研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和吉林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1项。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80余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文摘报》等转载。《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文学遗产》、《文艺争鸣》等30多家报刊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过评介,论著被引用1000余次。有2部著作、8篇论文被译成英、日、韩文在国外出版或学术刊物上发表。 著作教材: 独立或合作出版《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判》、《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民国文学”的概念与文学史观的反思》(台湾)、《文学史观与方法论》等学术专著12部;合作译著《外来文化摄取史论》、《智胜判断力》2部;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0部。

学术兼职

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副会长、全国中日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华夏文化论坛Cssci》主编、《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北京鲁迅博物馆与青岛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编辑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人民政府咨询专家、吉林省政协特邀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