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任安波,特任副研究员。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从事近现代科技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2011年7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学。
教育背景
2014.07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毕业(硕博连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8.06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4.07-2017.07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2017.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
近现代科技史、科技政策史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 “行为生态学视角下的学术领地行为研究” (2015M580116)
[2] 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项目 “国外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主要学术平台调研” (190110EZR037)
[3] 中国科协科普类研究项目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相关理念的传播和变异” (2011KPYJD )
[4] 北京市科协重大重点调研课题“北京地区传统科学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
[5] 北京市科协沙龙项目“北京地区科学家群体学术生态状况”
[6]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研究”
参与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与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研究”(17AKS004)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基于新时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导向的资助体系优化研究”(J192400016)
[3]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研究”(18KDALD026)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任安波,“分子论的创立与问题链”,《科技导报》, 2010年第28卷第10期。
[2] 任安波,“科学家群体研究的七个层面”,《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30卷第5期。
[3] 任安波,“青蒿素研究的学术共同体”,《科技导报》, 2015年第33卷第20期。
[4] 任安波、刘磊、刘立:“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及其新特点”,《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31卷第5期。
[5] 张楠、任安波,“青蒿素发现的内外动力”,《科技导报》,2015年第33卷第20期。
[6]熊卫民、任安波,“思考中国科研的瓶颈——朱学良研究员访谈录”,《中国科技史杂志》,2018年第4期。
译著
[美]席文著,任安波译,《科学史方法论演讲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国际会议
Ren Anbo. The Ethos and Social Role of The Chinese 'Bombs and One Satellite' Scientists Group.(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19-23 August 2019, Republic of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