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清芳,女,1973年12月生,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200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为2015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2016年5月被选派到中央党校参加六部委组织的第六十七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并顺利结业;曾担任鲁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曾担任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委(文化学组)、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等。
主讲课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解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海外汉学(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
承担的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中国形象”的学术建构研究》(2018——2022),在研。
2、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维体系——以“野生知识分子”柏杨其人其文为考察中心》(2009——2012),结项。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新时期英美汉学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的双向建构》(2012——2014),结项。
4、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2008——2011),结项。
5、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构建的多重因素考察——以北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中心》(2016——2018),结项。
6、主持“鲁东大学胶东红色文化”系列项目《多维视野下的革命风旗——胶东红色文学研究》(2013——2015),结项。
7、主持“鲁东大学名校工程”项目《鲁东大学作家群研究》(2013——2014),结项。
8、主持“鲁东大学第四批研究生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专题》(2018——2020),在研。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理性烛照的文化反思精神——新武侠小说的现代文化内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4期。
2、《豁达智性和幽默艺术的融合——评孙绍振的幽默散文集<美女危险论>》,《山花》2005年12期。
3、《柏杨品三国:滋味老辣》,《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1月14日,1306期。
4、《当代日本的小说:另类纯情唯美读本》,《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2月5日。
5、《格非迷失桃花源》,《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月23日,1326期。
6、《蒙古苍狼·忠贞友谊》,《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3月6日,1336期。
7、《爵士乐演绎美国黑人心灵解放史》,《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4月3日,1344期。
8、《成吉思汗长孙女笔下的成吉思汗》,《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6月26日,1366期。
9、《道德伦理在当下生活中的变迁》,《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8月7日。
10、《德国当代小说新趋势》,《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9月18日,1390期。
11、《读图时代:无限的视觉疯狂》,《当代文坛》2007年2期。
12、《用语言文字弹奏爵士乐——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爵士乐>赏析》,《名作欣赏》2007年8期。
13、《省略和空白的叙事美学——论徐则臣小说的叙事特点》,《当代文坛》(CSSCI)2007年6期。
14、《文学研究者的焦虑症候和职责认识》,《长城》2007年3期。
15、《文学原创的血脉承传和再生途径》,《长城》2007年6期。
16、《世俗现代性观照下的“酱缸文化”批判——浅论柏杨60年代杂文的思想内涵》,《鲁东大学学报》2007年3期。
17、《冲冠一怒为红颜》,被收入台湾的台南大学举办的2007柏杨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柏杨与监狱文学》。
18、 《古典美感和西方美感的融合——评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天瓢>和<青铜葵花>》,《云梦学刊》2008年1期。
19、《塞林格短篇小说:阴沉灰暗与乐观明朗》,2008年1月15日,1422期。
20、《当代女知识分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迷失?》,2008年3月4日,1434期。
21、《日本现代文学如何摆脱困境?》,2008年4月1日,1442期。
22、《从罗马尼亚逃离到闻名欧洲》,2008年6月24日,1466期。
23、《阿根廷文学传统中的博尔赫斯》,2008年7月8日,1470期。
24、《转向现实与真实:世界侦探小说发展新趋势》,2008年7月29日,第1476期。
25、《纳博科夫小说中的俄罗斯传统》,2008年9月23日,1492期。
26、《色即是空:世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韵味》,2008年11月4日,1502期。
27、《浅论台湾“眷村小说”流派的流变》,《文艺争鸣》2008年5期。
28、《素素散文论》,《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2期。
29、《王润滋论》,《文艺争鸣》2009年2期。
30、《奥威尔被忽视的早期小说》,2009年3月3日,1534期。
31、《另一种底层小说:告别文坛泛滥的苦难》,2009年11月3日,1600期。
32、《李浩小说艺术特质论》,《小说评论》2009年6期。
33、《围棋文化中的黑、白》,《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2009年版。
34、《独特的结构形式》,见“左岸文化网”中的“北大评刊”网页,www.eduww.com/pkupk/,《西湖》2007年9期。
35、《注入玄幻元素的新神话》,见“左岸文化网”中“北大评刊”第三期的网页,www.eduww.com/pkupk/。
36、《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的一种申述》,《北京文学》2010年4期。
37、《社会学专家笔下的城市贫困与底层犯罪》,2010年3月23日,1638期。
38、《后工业社会的“激情之爱”——柏杨后期杂文对现代女性解放问题的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3期。
39、《高晖论》,《渤海大学学报》2011年6期。
40、《曲波:跳出主旋律写主旋律》,《文艺报》2011年12月28日。
41、《张旭东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谈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8期。
42、《苦难叙事技巧的突破》,《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6期。
43、《台湾怀乡散文的“美学意识形态”及其叙事策略》,《齐鲁学刊》2012年6期。
44、《具有“反异化”的文学》,《文艺报》2012年4月18日。
45、《高校知识分子的精神象征》,《文艺报》2012年8月6日。
46、《柏杨的文学思想综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10期。
47、《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试论网络穿越小说的文学价值》,《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2日。分别被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选《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虚实观》(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山东作协编《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全文转载。
48、《新世纪两岸家族小说与历史再现》,《新地文学》(台湾)2013年6月号。
49、《读懂中国和理解世界》,《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0日。
50、《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与“新时期”当代文学批评的互动》,《新地文学》(台湾)2014年3月号。
51、《海外汉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互动关系的再反思——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大陆学界的传播为个案》,《南方文坛》 2014年5期。
52、《柏杨小说的艺术成就》,《文艺报》2016年5月25日。
53、《讲述世界面向的“中国故事”——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31日。
54、《在原始蛮荒状态与现代都市文明之间的“大循环”——评王安忆长篇小说<匿名>的“人类观”》,《语言与文化研究》2016年6辑。
55、《海外华人学者李欧梵鲁迅研究中的“台湾学术传统”因素》,《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2期。
56、《生命的繁华与苍凉——论美华作家吕红<午夜兰桂坊>的女性主义特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1期。
57、《大历史观铺陈赵宋王朝兴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23日。
58、《海外汉学家的个人文化身份与学术研究之关系——以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中的女性主义理论为考察中心》,《国文天地·学术论坛》(台湾)2018年1月号(第33卷8期)。
59、《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学场域”理论——以海外汉学家张诵圣的台湾文学研究为中心》,《鲁东大学学报》2018年1期。
60、《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偏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13号。
61、《新时期文坛“亲历者”的文艺感悟——评兴安文艺评论集<伴酒一生>》,《南方文坛》2018年4期。
62、《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与政府官员职责的较完美结合——评陈瑸的台湾文教实践活动对今人的启示》,《人文研究学报》(台湾)49卷1期,2015年版。
63、《对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再反思》,《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年2期。
64、《在现代性世俗化思想体系中思考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文艺报》2018年9月14号。
65、《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下的美国之“情殇”——以美华作家吕红的长篇小说为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5期。
66、《从性别视角重新解读参军救国的历史女英雄形象——以胶东红色戏剧家马少波作品中的女英雄为考察中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0年4期。
67、《英语世界的现代文学研究之报告》,[美]王德威著,张清芳译,《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
68、《抒情时代及其焦虑:试论<年青的一代>所展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美]唐小兵著,张清芳译,《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期。
69、《穿越恐惧、希望、欲望和绝望——论哈金作品对“等待”主题的反思》,[美]赵和平著,张清芳译,《励耘学刊》2008年2辑。
70、《文学性、历史性和现代性——北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三种趋势》,王晓平著,张清芳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2010年4期。
71、《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的现代性:三位台湾新电影导演》,[美]张诵圣著,张清芳译,《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8期。
专著:
1、《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首位作者),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想体系——以柏杨其人其文为考察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创新的文学实践——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齐鲁书社2014年版。
4、主编《2015年中国散文精选·台湾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5、主编《中国文学佳作选·台湾散文卷》,华文出版社2017年版。
6、专著《胶东红色文学研究》(第二作者),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