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孝迁

个人简介

1995年至200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14年晋升)、博士生导师,兼吕思勉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教学问题》副主编、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项目 上海市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域外汉学在民国的传播及其影响”(2009年) 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域外汉学与民国史学互动之研究”(2011年)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学”(2012年)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晚清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研究”(2015年)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重构中国:中国现代史学的知识谱系(1901-1949)”(2017年)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力作培育项目“史学旅行:兰克遗产与中国”(2020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行动的指针’:中共史家的国史书写(1941-1979)”(2023年)

研究领域

中国近现代史学史、近代中外学术交流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先秦诸子变通史学思想评议》(0.8万字),《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摘要转载。 《网络时代的跨文化思考》,《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刘师培与近代清学史研究》(1.3万字),《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6期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刘师培与近代诸子学研究》(1.1万字),《福建论坛》200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摘要转载。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论”探析》(0.9万字),《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5期。 《〈周末学术史序〉:中国第一部以“学术史”命名的著作》,《华夏文化》2001年第3期。 《魏晋玄学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刘师培论魏晋玄学》(0.8万字),《江海学刊》 2002年第2期。 《刘师培前期论〈左氏〉学》(0.7万字),《学术研究》2002年第2期。 《刘师培论学观初探》(1.3万字),《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 《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1.5万字),《史学月刊》2003年第9期。 《清季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初探》(1.8万字),《东南学术》2003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1.6万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清季日本文明史作品的译介及回应》(1.1万字),《福建论坛》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2期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的传播》(3.1万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4~2005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回响》(2.6万字),连载《东方论坛》2005年第6期、2006年第1期。 《中文世界中的兰克形象》(1.7万字),《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9期摘要转载。 《〈史学原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1.3万字),《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1.2万字),《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晚清女子历史教科书》,《华夏文化》2007年第1期。 《新旧之争:晚清中国历史教科书》(1.3万字),《东南学术》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世纪初年域外史学之东传》(2.3万字),张广智主编:《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0.8万字),《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1期。 《德国伯伦汉史学东传考论》(1.7万字),《史学月刊》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5期。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1.4万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 《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1.5万字),《中外关系史论文集》2009年第17辑。 《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论》(1.1万字),《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5期。 《葛兰言在民国学界的反响》(1.1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0年11期全文转载。 《魏特夫与近代中国学术界》(1.3万字),《人文杂志》201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日本“尧舜禹抹杀论”之争议对民国古史学界的影响》(1.6万字),《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西方考古学“三期论”传入考》(1万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制造国民”:晚清历史教科书的政治诉求》(1.3万字),《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汤因比〈历史研究〉在华之传译》(1.7万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2年7期全文转载。 《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课程设置》(1.5万字),《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 《“思想界怪杰”:再论斯宾格勒在民国的影响》(1万字),《学术研究》2012年第4期。 《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译著述评》(1万字),《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6期。 《“他人入室”:民国史坛对域外汉学的回应》(1.3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域外汉学与古史辨运动》(3.2万字),《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3期。 《北京华文学校述论》(2.1万字),《学术研究》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拉狄克与中国左派史学》(2.2万字),《史学月刊》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文摘》2014年第3期转载。 《国际左派中国研究与中国左派史学》(1.5万字),《上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6期摘要转载。 《进化论与中国史家的思维方式》(1.7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文摘》2016年第3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6年第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3期摘要转载。 《困境与应对:试论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1.6万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6年上卷。 “Predicament and responses:Discussions of history education in early modern China,”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A&HCI)2017年第50卷第2期。 《革命与历史:中国左派历史读物》(2.2万字),《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5期。 《坪井九马三与中国现代史学》(2.1万字),《中华文史论丛》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印象与真相:柳诒徵史学新论》(2.4万字),《史林》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伯伦汉〈史学方法论〉及其在东亚的知识旅行》(4.2万字,第二作者),《中华文史论丛》2018年第3期。 《“红色史学”: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新论》(3万字),《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 《观念旅行:〈史学原论〉在中国的接受》(2万字),《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3期摘要转载。 《“结构种魂”:曾鲲化〈中国历史〉研究》(2.5万字),《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4期。《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4期摘要转载。 《兰克在新中国史学界的境遇》(1.7万字),《史学史研究》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 《探源与传衍:近代中国史家的兰克论述》(2.1万字),《学术研究》2021年第8期。 《〈十批判书〉的写作语境与意图》(2万字),《历史研究》202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 《范文澜与郭沫若的隐秘论辩——以西周社会性质为中心》(2.7万字),《文史哲》202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3第5全文转载。 《郭沫若〈十批判书〉的同时代反响》(1.6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 《“忘掉祖国”:伪满国史教科书研究》(2.2万字),《学术月刊》202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行动的指针”:战时延安的中国历史书写》(2.6万字),《史学月刊》2023年第10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