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吴国新
职称:教授
教育背景
工学学士(计算机应用),南京工学院,中国,1982年;
工学硕士(计算机应用),东南大学,中国,1989年。
研究概况
1986年起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OSI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网络工程(包括CIMS环境下的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尤其对网络应用感兴趣。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或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科技攻关项目、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及部省级奖励。
研究课题
国家七五项目:OSI会话层和MOTIS标准制定(68-6-11),1986年-1990年;
国家七五项目:OSI标准化网络系统开发(68-3-11),1986年-1990年;
国家七五项目:OSI运输层、FTAM标准制定(68-6-12), 1986年-1990年;
省七五攻关项目,异种中大型计算机OSI网络互连,1986年-1990年;
国家EDI试点工程,中国远洋运输公司船舶货运单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1992年-1995年;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国家气象网电子邮件系统,1993年-1995年;
省八五项目,金融电子数据交换系统(AG30001-2),1993年—1996年;
国家863项目:基于开放式分布处理的集成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1994年-199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并行机制的研究,1993年-1996年;
省九五攻关项目,江苏金融网络综合业务处理系统,1996年-1999年;
国家863项目,CIMS环境中OSI高层协议实现及异构系统通信,1994年-1995年;
国家863项目,基于开放式分布处理的集成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1994年-199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Petri网的高速网络协议描述,1993年-199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并行机制的研究,1993年-1996年;
国家863项目,网络/数据库工程实验室运行研究,1993年—1996年;
交通部项目,中远船舶货运单证异种机传输技术推广应用,1996年-1997年;
江苏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江苏跨行业EDI应用系统,1996年-1999年;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捷运输协议(XTP)群组通信控制策略的扩展研究,1997年-1999年;
国家863项目:安全HTTP技术研究及原型系统实现,1999年-2000年;
国家863项目:Extranet关键技术研究,1998年-2000年;
国家863项目:扬州亚星CIMS应用示范工程,1999年-2000年;
国家863项目:CIMSNET南京站点建设,1999年-2000年;
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虚拟专用网(VPN)的关键技术研究,1999年-2000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VPN关键技术研究,1999年-2001年;
国家863项目:江苏地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攻关,2001年—2002年;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制造业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与机制模型研究(BK2001204),2001年—2004年;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BG2001032),网络化制造集成支撑技术,2001年—2003年;
学校211振兴行动计划,《网络化制造学科群建设》,2002年—2004年;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制造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2003年—200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高可用的新一代网络服务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2006年-2008年;
国家863项目,《分布式多信任域间信任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2007年—2009年;
横向合作项目,《面向智慧城市应用的信息融合平台》,2014年-2015年。
奖励与荣誉
政府津贴,1992年起;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2等奖,OSI计算机网络研究,1993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2等奖,异种中大型计算机远程OSI网络,1993年;
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OSI的军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研究,1993年;
光华科技基金2等奖,1993年;
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异种中大型计算机远程OSI网络,1995年;
电子部科技进步2等奖,基于EDI的单证交换系统,1995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2等奖,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船舶货运单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1995年;
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基于EDI的单证交换系统,1996年;
江苏省333工程第一期培养对象,1996年6月;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3等奖,江苏计算机应用网络,1998年;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计算机网络协议形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1998年
江苏省333工程第二期培养对象,1998年7月;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制造业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与机制模型研究,2005年。
学术成果
[1]吴国新,《CIMS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3月.
[2]吴国新,吉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3]吴国新,顾冠群,电文处理系统(MHS)及其实现,东南大学学报,19(5),1989年.
[4]吴国新,顾冠群,新型通信和处理系统—EDI,电信科学,19(4),1993年.
[5]吴国新,吉逸,可信电文处理系统的设计,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1994年第3期,1994年.
[6]吴国新,吉逸,COSCO*ED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东南大学学报,27(3),1997年.
[7]吴国新,吉逸,EDI技术研究及其实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5(2),1998年.
[8]雍建明,潘建平,吴国新,因特网上的虚拟专用网(VPN),数据通信,1999年第1期.
[9]翟明玉,吴国新,顾冠群,Internet可靠多点投递拥塞控制研究进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7(1),2000年.
[10]束坤,许勇,吴国新,赵齐,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n HTTP Tunneling,东南大学(英文版),16(2),2000年.
[11]叶锡君,吴国新,许勇,束坤,超文本传输协议的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7(3),2001年.
[12]许勇,吴国新,顾冠群,因特网EDI的安全研究及实现,东南大学学报,32(1),2002年.
[13]凌龙,许勇,吴国新,安全多播通信密钥更新中UKA方法的分析与改进,数据通信,2003年.
[14]马云涛,吴国新,传输范围对移动自组网的性能影响,计算机工程,30(6),2004年.
[15]张三峰,吴国新,陈刚,许立波,On building and updating distributed LSI for P2P systems, ISPA 2005.
[16]许立波,张三峰,于坤,吴国新,一种基于包丢失率保证的连接准入控制算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33(Sup),2005年.
[17]许立波,吴国新,李建飞,Packet-level adaptive sampling on multi-fluctuation scale traffic,ICCCAS2005.
[18]张三峰,吴国新,P2P系统分布式LSI的构建和更新,东南大学学报,36(1),2006年.
[19]许立波, 于坤, 吴国新,基于匹配路径和概率平衡树的P2P 语义路由模型,软件学报,17(10), 2006年.
[20]许立波,吴国新,游凤芹,A Structured P2P System with Match Path and Probability Balance Tree,In proceedings on IMSCCS2006(volume 2),2006.
[21]陈刚,吴国新,A Client Peer Adjustment Policy for Peer-to-Peer Media Streaming, ICHIT 2006.
[22]陈刚,吴国新,杨望, G-Chord:一种基于Chord的路由改进算法,东南大学学报,37(1),2007年.
[23]张三峰; 吴国新,一种面向动态异构网络的容错非对称DHT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4(6),2007年.
[24]于坤,吴国新,许立波,陈刚,DHT网络基于债务关系的公平文件交换,软件学报,18(7),2007年;
[25]许立波,吴国新,基于时序推断的拥塞控制策略的性能分析,计算机学报,30(9),2007年.
[26]方群,吉逸,吴国新,P2P网络节点随机行为对文件规模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37(5),2007年.
[27]张三峰,吴国新,P2P网络非对称DHT方法及负载均衡技术研究,通信学报,28(9),2007年.
[28]陈刚,张伟文,吴国新,P2P流媒体Cache的置换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4(11),2007年.
[29]于坤,吴国新,许立波,吴鹏,基于最优Path的AdHoc网络地理路由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4(12),2007年.
[30]吴鹏,吴国新,方群,一种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P2P系统信任评价模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5(3),2008年.
[31]方群,吴国新,于坤,张三峰,P2P文件污染的Markov生灭模型,东南大学学报,38(4),2008年.
[32]于坤,吴国新,方群,基于二阶声誉测度的自组织网络合作激励机制,东南大学学报,38(6),2008年.
[33]赵生慧,钱宁,吴国新,SSABC-a super-peer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apacity,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4(4),2008年.
[34]方群,吉逸,吴国新,A Run-Length Coding Based Dynamic Trust Model in P2P Network,CIS'08.
[35]钱宁,吴国新,赵生慧,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无结构化P2P资源搜索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6(6),2009年;
[36]方群,吉逸,吴国新,赵生慧,吴鹏,一种基于行程编码的P2P网络动态信任模型,软件学报,20(6),2009年.
[37]吴鹏,吴国新,A Reputation-Based Trust Model for P2P Systems,CIS 2009.
[38]赵生慧,吴国新,李月民,于坤,A framework for trustworthy Web Service management,ISECS 2009.
[39]朱重,吴国新,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rust Overlay Network,FITME2009.
[40]吴鹏, 吴国新,Reputation Mechanism in Peer-to-Peer Network,ICISE2009.
[41]孙啸寅,吴国新,董永强,叶枰,一种基于推荐的信誉系统初始化定值策略,东南大学学报,40(1),2010年.
[42]钱宁,吴国新,Search using semantic inference in unstructured P2P networks,CiSE 2010.
[43]赵生慧,吴国新,陈桂林,陈海宝,增强Web服务可信性的服务选择方法,通信学报,32(1),2011年.
[44]钱宁,胡永东,吴国新,P2P网络资源搜索中的用户行为模型,东南大学学报,41(4), 2011年.
[45]赵生慧,吴国新,陈桂林,王汇彬,基于多属性双向拍卖的Web服务选择,东南大学学报,41(5),2011年.
[46]赵生慧,吴国新,陈桂林,Reputation-aware service selection based on QOS similarity,Journal of Networks,6(7),2011年.
[47]胡永东,吴国新,钱宁,张三峰,WiMAX网络中自相似呼叫接纳控制算法研究,通信学报,33(9),2102年.
[48]蔡顺,张三峰,董永强,吴国新,面向编码机会路由的无线Mesh网络广播信道接入,软件学报,23(9), 2012年.
[49]蔡顺,张三峰,董永强,吴国新,An optimal stopping strategy for opportunistic broadcast channel access,IEEE ICC 2012;
[50]胡永东,吴国新,徐逸卿,基于小波分析的WiMax网络业务流长相关性,东南大学学报, 43(1) ,2013年.
[51]刘业,吴国新,基于802.11p/WAVE的车联网连通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通信学报,34(6), 2013年.
[52]黄永锋,董永强,张三峰,吴国新,数据中心间空闲带宽感知的内容分发算法,通信学报, 34(7), 2013年.
[53]刘业,吴国新,基于802.11p/WAVE的车联网连通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通信学报,34(6),2013年.
[54]黄永锋,董永强,张三峰,吴国新,A centrality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Hidden Markov Model in social Delay Tolerant Networks,Proceedings WOCC 2013.
[55]张三峰,黄迪,陈州,吴国新,一种面向机会网络路由的最优停止决策方法,软件学报, 25(6), 2014年.
[56]高德明,吴国新,刘云飞,Bounded end-to-end delay with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echniques for rechargeab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EU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68(5),2014年.
[57]黄永锋,董永强,张三峰,吴国新,基于社会特征周期演化的机会移动网络路由转发策略,通信学报,36(3),2015年.
[58]尹星,吴国新,董永强,一种支持高速移动的网络预先切换方案,东南大学学报,45(6),2015年.
[59]Hu, Yongdong,Wu, Guoxin,The Stability Analysis for Predictive M-LWDF Scheduling Alg, in M-WiMAX,CICN 2015.
[60]李春强,董永强,吴国新,多单元散列表与TCAM结合的OpenFlow流表查找方法,通信学报,37(10),2016年.
[61]刘林峰,严禹道,吴国新,一种基于节点移动倾向检测的社会网络机会转发机制,计算机科学,44(7),2017年.
[62]Xu, Yiqing,Bi, Changwei,Wu, Guoxin,DNA motif prediction of Shrub Willow (suchowensis) through comparative genetic approach,ICCSNT 2017.
学术兼职
国家863/CIMS主题应用工程专家组成员,1997-2000年;
国家863/CIMS支撑技术专题专家组成员,1998年-2001年;
江苏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专家组成员,2002年—2005年;
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结构、通信和集成框架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9/SC5)委员,2003年—2006年;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通信网络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年—2007年;
江苏省微电脑应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网络与应用专委会主任,2004年—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