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单冯,博士,江苏南通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罗军舟教授,2016年4月加入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4月晋升副教授。在读博期间,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进行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习,导师沈孝钧教授。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航空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在JSAC、TMC和INFOCOM等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十数篇,其中8篇发表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A类期刊和会议上或者中科院JCR分区一区期刊(领域SCI期刊前5%)上。博士论文先后获得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ACM南京分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受邀担任JSAC、TWC、COMNET等国际著名SCI期刊的审稿人,连任四届全球通信领域旗舰会议GLOBECOM及ICC的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
我所在的研究团队隶属于网络与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欢迎希望从事无线网与物联网研究、无人机协同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等的同学报考我的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去向)
欢迎访问我的:英文版个人主页,Google Scholar Page
部分科研课题
无人机编队中的网络通信。随着技术进步,无人机呈现小型化、轻便化、成本低廉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上规模的无人机编队和集群必将成为未来的应用趋势和研究热点。实现无人机集群协作的关键和基础是低延时、高可靠的无线通信,这是由于无人机集群协作具有密集程度高、动态性强等特点决定的。本项目根据无人机编队和集群协作的特点,分别研究低延时高能效的无线通信和低延时高吞吐的无线通信,最终实现无人机集群的“低延时、高能效、高吞吐”无线通信。演示视频1,演示视频2
微型室内无人机集群协作。微型室内无人机集群具有密集程度高、位置变化快、单体感知能力弱的特点,而且部署环境中通常没有外部通信系统和全局定位系统,因此集群协作面临集群内低延时自组网通信挑战和集群中实时相对位置感知挑战。本项目提出使用超宽频无线通信技术作为集群内部通信的基础技术,利用该技术高带宽数据传输、高精度无线测距,且传输和测距可同时进行的特点,解决高密集、高动态、弱知的集群内部组网通信和位置感知等关键技术问题,并设计集群协作源追踪应用示范。我们的初步成果见演示视频。演示视频1,演示视频2
无线供电设备的传输调度。随着无线设备广泛普及,“高吞吐、低延时”已逐渐成为各类应用对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基于无线射频的无线能量传输和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设备能耗问题,但由于技术限制,不能同时接收能量与发送数据,需要设计调度算法实现“高吞吐、低延时”数据传输。无线射频供电按照供电方式可分为稳源无线供电和环境无线供电。本项目分别研究稳源无线供电下低延时数据传输优化和环境无线供电下高带宽数据传输优化。通过解决“高吞吐、低延时”两个基本问题,推动无线射频充电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承担项目/科研获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超宽频技术的小微型无人系统集群协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62072101),57万,2021年1月-2024年12月。项目负责人。
东南大学-南钢金恒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联合研发中心项目“超视距高能效无人机多机协作关键技术”,15万,2020年1月-2020年6月。项目负责人。
航空科学基金项目“中大规模无人机集群协作中的低延时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17ZC69011),12万,2017年10月-2020年9月。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向无线射频供电的数据传输调度优化研究”(61702097),25万,2018年1月-2020年12月。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应用驱动的异质物联网系统互联平台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2018YFB2100300),1758万,2019年7月-2022年6月,主要参与人、项目骨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智能云端协作关键技术及系统”(2017YFB1003000),1816万,2017年9月-2021年9月,主要参与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业互联网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61632008),285万,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主要参与人。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7年)。
ACM南京分会优秀博士论文(2016年)。
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
研究领域
涉及基于优化方法和算法设计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包括无线网络、物联网、无人机应用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Feng Shan, Junzhou Luo, Runqun Xiong, Wenjia Wu, Jiashuo Li,
“ Looking before Crossing: An Optimal Algorithm to Minimize UAV Energy by Speed Scheduling with a Practical Flight Energy Model,”
IEEE INFOCOM 2020, July 6-9, 2020.[DOI]CCF推荐A类
Feng Shan, Junzhou Luo, Jiahui Jin, Weiwei Wu,
“Offloading Delay Constrained Transparent Computing Tasks with Energy-Efficient Transmission Power Scheduling in Wireless IoT Environment,”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IoT-J), vol. 6, no. 3 (2019): 4411-4422.[DOI]中科院JCR一区
Feng Shan, Junzhou Luo, Weiwei Wu, and Xiaojun Shen,
“Delay Minimiz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 vol. 37, no. 2 (2019): 298-312.[DOI]CCF推荐A类、中科院JCR一区
Feng Shan, Junzhou Luo, Weiwei Wu, Fang Dong, and Xiaojun Shen,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for 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in Green Cit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TII), vol. 14, no 6 (2018): 2560-2569.[DOI]中科院JCR一区
Weiwei Wu, Jianping Wang, Minming Li, Kai Liu, Feng Shan, and Junzhou Luo,
“Energy-efficient Transmission with Data Sharing in Participatory Sensing System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 vol. 34, no. 12 (2016): 4048-4062.[DOI]CCF推荐A类、中科院JCR一区
Weiwei Wu, Jianping Wang, Xiumin Wang, Feng Shan, and Junzhou Luo,
“Online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for Energy Harve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Battery Overflow,”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TMC), vol. 16, no. 1 (2017): 185-197.[DOI]CCF推荐A类
Feng Shan, Junzhou Luo, Weiwei Wu, and Xiaojun Shen,
“Optim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cheduling for Delay Minimization,”
IEEE INFOCOM 2016, San Francisco, CA, USA, April 10-15, 2016.[DOI]CCF推荐A类
Feng Shan, Junzhou Luo, Weiwei Wu, Minming Li, and Xiaojun Shen,
“Discrete Rate Scheduling for Packets with Individual Deadlines in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 vol. 33, no. 3 (2015): 438-451.[DOI]CCF推荐A类、中科院JCR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