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振忠

个人简介

王振忠,生于1964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1998年起任该校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现为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以来中国史及域外文献与东亚海域史研究,迄今已出版《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5)、《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论稿》(2015)和《社会历史与人文地理:王振忠自选集》(2017)、《徽学研究十讲》(2019)等十数种论著。独立主编《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30册、《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全3册,合作主编《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第一辑、“徽州传统社会丛书”和《长江与莱茵河: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究会论文集》等。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以来中国史及域外文献与东亚海域史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论文编年(资料截至2013年底) 2013年 太平天国前后徽商在江西的木业经营——新发现的《西河木业纂要》抄本研究,《历史地理》第2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十九世纪跨省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以《土豪余进生谋夺押产、飞税胧印、截夺租谷、毁苗械劫、盗卖玩法全案》为中心,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主办“近世东亚的纠纷与文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2年11月25日),载《9—19世纪文書资料の多元的複眼的比较研究(2012年度年次报告书)》,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2013年3月。 游艺中的盛清城市风情——古籍善本《扬州画舫纪游图》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上海徽商余之芹的生平及其时代——近代徽州重要史料《经历志略》研究,《安徽史学》2013年第2期。 《太平欢乐图》的创作及其传承脉络,《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5期,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清代前期对江南海外贸易中海商水手的管理——以日本长崎唐通事相关文献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摘要转载。 华云进香:民间信仰、朝山习俗与明清以来徽州的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广州与长崎:东西洋贸易背景下的清代徽商之海外活动及其影响,收入王世华、李琳琦、周晓光主编《“纪念张海鹏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暨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笔墨功夫济世才,《文汇报》,2013年10月20日。 琉球馆,《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10月27日。 柔远驿,《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11月3日。 黄山钟鸣的百年回响,《读书》2013年第10期。 许村,《读书》2013年第7期。 2012年 清民国期の江南の徽馆——杭州と上海を事例にして,日本《年报都市史研究》第19辑《传统都市论》专辑,2012年3月。 《竹枝词所见明清以来温州的风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收入曹凌云主编《明人明事——浙南明代区域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从〈宦游笔记〉看18世纪中国的社会地理景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中华书局,2012年版。 徽州歙县白杨源:一个盆地小区域社会的初步调查与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排日账所见清末徽州农村的日常生活 ——以婺源《龙源欧阳起瑛家用账簿》抄本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黄白游》,《读书》2012年第11期。 2011年 明清以来徽州的保安善会与“五隅”组织,台湾《民俗曲艺》第174期“华中、南与台湾的宗教与社会”专辑。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2011年版。 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日用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胡晓真、王鸿泰主编:《日常生活的论述与实践》,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版。 瓷商之路:跋徽州商编路程《水陆平安》抄本,《历史地理》第2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徽州与衢州:江南城乡的片断记忆——稿本《静寄轩见闻随笔、静寄轩杂录》初探 ,《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地方性知识的传承与社会秩序之维持——以清代徽州的村落日用类书为中心,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研究系《9-19世纪文书史料之多元的复眼的比较研究:2010年度年次报告书》,人间文化研究机构连携研究“人间文化资源”之总合的研究,人间文化研究机构,2011年3月。 従内陸山区到口岸都市——明清以来広州貿易中的徽商活動,日本都市研究会编《年报都市史研究》,山川出版社,2011年版。 白杨源,《读书》2011年第12期。 黄山白岳间的徽州古村落,王振忠译,《万象》2011年第12期。 徽州文书:商人与社会,《文汇报》2011年1月22日。 2010年 明以前徽州余氏家族史管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婺源沱川余氏族谱》”及其史料价值,《徽学》第6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清朝民国时期的善书与徽州社会,《法国汉学》第13辑《徽州:书业与地域文化》,中华书局,2010年版。 新安江流域交通、商业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以新发现的徽州商编路程《摽船规戒》为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历史地理研究》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 世纪东亚海域国际交流中的风俗记录——兼论日、朝对盛清时代中国的重新定位及其社会反响,《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转载。 徽州的戏剧,《历史学家茶座》2010年第1期。 湮没的古镇,《读书》2010年第6期。 2009年 村落文书と村落志——徽州歙县西溪南をとして——,载国文学研究资料馆ア—カイブズ研究系编《中近世ア—カイブズの多国间比较》,日本,东京,岩田书院,2009年3月31日。 清代徽州にぉけるある小农家庭の生活状况——“天字号阄书” に对する考察。载国文学研究资料馆ア—カイブズ研究系编《中近世ア—カイブズの多国间比较》,日本,东京,岩田书院,2009年3月31日。 方言、宗教文化与晚清地方社会——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榕腔”文献为中心,《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收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清代江南徽州典当商的经营文化: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典当秘籍四种研究,《中国学术》第25期,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清、民国时期徽州征信录及其史料价值,《江南与中外交流》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清代琉球人眼中福州城市的社会生活——以现存的琉球官话课本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4期。后收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编《都市繁华(1500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 清末徽州学生的《庚戌袖珍日记》,《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 清代扬州盐商宋迪文信函汇编之考释,台湾,东吴大学《东吴历史学报》第21期,2009年6月30日。 朝鲜柳得恭笔下清乾嘉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抄本《泠斋诗集》为中心,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中华书局,2009年版。 在田野中解读历史:徽州文书与实地调查,《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6期。 搜读人间未见书(上)、(中)、(下),《读书》2009年第1期、第2期、第3期。 徽州文书的再发现(上)、(下),《历史学家茶座》2009年第1辑、第2辑。 听苏州评弹感受历史沧桑,《读书》2009年第5期。 神兮长在有无间(上)、(下),《万象》2009年第11期、第12期。 2008年 从《歙县修志私议》到民国《歙县志》——有关徽州方志史家许承尧的新史料之研究,《徽学》第五卷。2008年版。 从谱牒史料谈徽州墨商的几个问题——以光绪戊戌环川《(璁公房修)詹氏支谱》为中心,《安徽史学》2008年第1期。 万历《歙志》所见明代商人、商业与徽州社会,《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明清以来的徽州日记及其学术价值,《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2008年1月。 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宗族与地方社会——黟县碧山何氏之《族事汇要》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8年第7期,页126-131。 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以明清以来的皖南低山丘陵为中心,载郑培凯、陈国成主编《史迹·文献·历史:中外文化与历史记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部分摘要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该文为《新华文摘》总413期(2008年第17期)和《地理》2008年第6期转载。  朝鲜柳得恭笔下清乾嘉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抄本《泠斋诗集》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20日。后收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中华书局,2009年版。 少年胡适及其短篇小说《真如岛》,《读书》2008年第11期。 2007年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城镇中的徽州木商——以徽商章回体自传小说《我之小史》为例,载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世纪一个贡生眼中的徽州社会――关于《澂潭山房古文存稿》的史料价值,《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作为启蒙读物的徽州书信活套——刊本《汪大盛新刻详正汇采书信要言》介绍,《安徽史学》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 寄往上海安亭镇的晚清徽州典商信札考释,《亚洲研究集刊》第三辑《迎接亚洲发展的新时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寻根途上的徽州人,《寻根》2007年第1期。 两地书:从敦煌到徽州(上、下),《读书》2007年第2期、第3期。“日出而作”专栏。 瞻彼淇奥,《读书》2007年第6期。 “日出而作”专栏。 彩票梦(上、下),《读书》2007年第10期、11期。“日出而作”专栏。 2006 从《应星日记》看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2期转载。 太平欢乐图——盛清画家笔下的日常生活图景(上、下),《读书》2006年第11期、第12期。 徽商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史林》2006年第5期。 “徽州朝奉”与“绍兴师爷”——读《萧山长潭鲍氏宗谱》札记,《谱牒学论丛》第1辑,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晚清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管窥——《新旧碎锦杂录》抄本两种整理札记,《安徽史学》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该文为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5期)和《经济史》(2006年第3期)转载。 清代一个徽州小农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天字号阄书》的考察,原载《“历史档案的多国比较研究”成果年次报告书平成17年度》,日本,平成16-19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基盘研究(A)(2)[课题番号:16202013],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学研究系,研究代表者:渡边浩一,2006年3月。另载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大学院地域文化研究科21世纪COEプログラム“史资料ハブ地域文化研究据点《史资料ハブ——地域文化研究》,2006年卷。(该文之中文本另节略发表于《上海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页101-109) 稿本〈南旋日记〉与胡雪岩籍贯之争的再探讨》,《徽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竹枝词与地域文化研究——评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历史地理》第2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杭州徽商子弟眼中的太平天国史事——新发现的徽州日记稿本《记事珠》解题,《九州学林》2006年春季4卷1期,页190—239。 从徽州到江南:末代秀才的生活世界,《读书》2006年第8期、第9期。 胡雪岩籍贯之争当可尘埃落定,《文汇报》笔会,2006年1月16日。 朝鲜汉籍中的一封罗聘佚信,《文汇报》笔会,2006年4月18日。 博搜穷访读善书,《中华读书报》2006年5月24日 2005年 民间文献与历史地理研究,《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 从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看“叫魂”事件,《复旦学报》2005年第2期。 徽州女童的战争日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徽州村落文书的形成――以抄本《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二种为中心,载《“历史档案的多国比较研究”成果年次报告书平成16年度》,日本,平成16-19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基盘研究(A)(2)[课题番号:16202013],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学研究系,研究代表者:渡边浩一,2005年3月。中文本摘要发表于《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汪作黼同年哀挽录》中的徽州典商事迹,《安徽史学》2005年第2期。 晚清婺源墨商与墨业研究,载《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249—278。 《新安吕氏宗谱》中的一份明初徽州户帖,《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40期,2005年7月15日。 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6年第2期转载。 琉璃厂徽商程嘉贤与朝鲜燕行使者的交往,《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4期。 新安江的路程歌及其相关歌谣,《史林》2005年第4期。 明清以来汉口的徽商与徽州人社区,载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公司,2005年版,页59-100。 清代徽州典铺伙计之信函汇集,《历史文献》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收集、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的几点思考,《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该文为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6期转载。 民国壬戌新安江畔的灾异图景,《寻根》2005年第2期。 抗战时期徽州的复旦附中皖校,《文汇报》笔会,2005年2月27日。 戈鲲化的梅花笺,《读书》2005年第4期。 平民莫笑堕民低,《读书》2005年第9期。 我的徽州文书缘,《中国档案》2005年第11期,页25-29。 2004年 抄本《信书》所见金陵典铺伙计的生活,《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与徽学研究的新进展,《探索与争鸣》,2004年12月版。后收入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编《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少林武术与徽商及明清以还的徽州社会,《徽学》第3卷,2004年版。 朝鲜燕行使者所见十八世纪之盛清社会――以李德懋的《入燕记》为例,载Yoon Choong Nam(尹忠男)编《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朝鲜资料研究》(Studies on the Korean Materials in the Harvard-Yenching Library),“哈佛燕京图书馆学术丛刊”第3册( Harvard-Yenching Library Studies, No.3), 韩国,景仁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页135—171。 清代、民国时期江浙一带的徽馆研究——以扬州、杭州和上海为例,熊秉真、熊月之主编,《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页128—152。 徽商小说《我之小史》抄稿本二种,《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04年1月15日。 2003年 明清徽州的祭祀礼俗与社会生活——以《祈神奏格》展示的民众信仰世界为例》,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办《历史人类学刊》第1卷第2期,2003年10月。 (该年赴哈佛燕京访问) 2002年 徽商与清民国时期的信客与信局,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主办《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页285-321。 徽州人编纂的一部商业启蒙书——《日平常》抄本,《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徽商与盐务官僚——从历史档案看乾隆后期的两淮盐政,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抄本《习登日记》——一册徽州学徒的日记,载《古籍研究》2002年第2期。 老朝奉的独白:徽商程国僖相关文书介绍,《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02年10月15日。 无徽不成镇图说——定远方氏与北炉桥镇,《寻根》2002年第2期。 清代徽商的《弄月嘲风》,《寻根》2002年第4期。 水岚村纪事:1949年,《万象》2002年第9期。(该文另摘要发表于《华夏人文地理》2002年第九期) 太平天国战乱中逃亡日本的徽商,《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3月29日。(该文为《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4月22日全文转载) 堪舆先生的私人笔记,《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9月20日。 老房子,收入田维谦主编《名家笔下的黄山与徽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徽州行,收入田维谦主编《名家笔下的黄山与徽州》。 2001年 《徽商日记所见汉口茶商的社会生活——徽州文书抄本〈日知其所无〉笺证,载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编《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页311—358。 徽州的春祈祭社——介绍一份社祭的菜单,《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25期,2001年10月25日。 民间档案文书与徽州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拓展,《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晚清盐务官员之应酬书柬——徽州文书抄本《录稿备观》研究,《历史档案》2001年第4期。该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近代史》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一册珍贵的徽州盐商日记——跋徽州文书抄本《日记簿》,《历史文献》第五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晚清徽州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陶甓公牍》之民俗文化解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清代徽州与广东的商路及商业——歙县茶商抄本《万里云程》研究,《历史地理》第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十九世纪徽州民俗风情的素描,《寻根》2001年第3期。 一部徽州族谱的社会文化解读——《绩溪庙子山王氏谱》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 徽州旅浙硖石同乡会与《徽侨月刊》,载《福建论坛》2001年第2期。 清代徽州民间的灾害、信仰及相关习俗——以婺源县浙源乡孝悌里凰腾村文书《应酬便览》为中心,载《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 清代一个徽州村落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以《重订潭滨杂志》为中心,载《中国社会变迁:反观与前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朱峙三日记》所见晚清武昌县民俗及其变迁》,载《民俗研究》2001年第1期。 上海徽州典当商生活一瞥——民国时期婺源方氏典商信函研究,《上海研究论丛》第13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宁绍信客研究,《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版。 2000年 中国历史地理学,《1999—2000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应急(杂字)》——介绍新近发现的一册徽州启蒙读物,王振忠、朱红,《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徽商家族文书与徽州族谱——黟县史氏家族文书抄本研究,载上海图书馆编《中华谱牒研究——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黄宾虹〈新安货殖谈〉的人文地理价值,载《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5期。 新近发现的徽商“路程”原件五种笺证,《历史地理》第十六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稀见清代徽州商业文书抄本十种,《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会,2000年7月15日。 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围绕着日本汉文小说《孙八救人得福》的历史民俗背景解读,1998年8月苏州社会史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后修改发表于台湾《汉学研究》第18卷第1期,2000年6月。 一个徽州山村社会的生活世界——新近发现的“歙县里东山罗氏文书”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抄本《便蒙习论》——徽州民间商业书的一份新史料,《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徽州文书所见种痘及相关习俗,《民俗研究》2000年第1期。 《唐土门簿》与《海洋来往活套》——佚存日本的苏州徽商资料及相关问题研究,载《江淮论坛》1999年第2期、第3期、第4期。该文为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收入《’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一部反映徽商活动的佚名无题抄本,《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日]中岛乐章《围绕明代徽州一宗族的纠纷与同族统合》,李建云译,王振忠校,《江淮论坛》2000年第2、3期。 《读书》2000年第2期,《九连环》(下)。 《读书》2000年第1期,《九连环》(上)。 《寻根》2000年第1期,《日本人的竹枝词》。 1999年 新近发现的徽商信函所见“徽侨”及相关史实,《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徽商展墓日记所见徽州的社会与民俗——以《(歙县)大阜潘氏支谱附编文诗钞》为中心》,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徽州商业文化的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上海徽州学徒生活的十封书信,《复旦学报》1999年第4期。 同善堂规则章程——介绍徽商与芜湖的一份史料,《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抄本《三十六串》介绍——清末徽州的一份民间宗教科仪书,载《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十四期,1999年1月15日。 民国年间流传于徽州的一册《(新刻)花名宝卷》,《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读书》1999年第2期,《牌坊倒了》。 《读书》1999年第6期,《老鼠与黄猫儿的官司》。 1998年 明清徽州民间典当业札记,《创大アジア研究》第19号,日本创价大学アジア研究所,1998年3月。 1997年 (是年在日本访问) 1996年 “徽州朝奉”的俗语学考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 释“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3期。 《淮南宴客记》小考,《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1期。 历史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以近600年来福州瘟神“五帝”信仰为例,《复旦学报》1996年第2期。 《读书》1996年第5期,《纤绳荡悠悠》。 《读书》1996年第2期,《旗下街》。 《糠摆渡》,《二十一世纪》1996年2月号。 1995年 康熙南巡与两淮盐务,《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4期。 两淮盐业与明清扬州城市文化,《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3期。后以《明清徽商与扬州城市文化的特征和地位》为题,收入冯尔康主编《扬州研究——江都陈轶群先生百龄冥诞纪念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版。 凤阳花鼓新证,《复旦学报》,1995第2期。 徽州“五通(显)”与明清以还福州的“五帝”信仰,《徽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1至2期。 明清两淮盐商与苏北城镇之变迁,《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从祖籍地缘到新的社会圈──关于明清时期侨寓徽商土著化的三个问题,《原学》第2辑,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后收入《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康熙南巡与两淮盐务,《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3期。 《读书》1995年第12期,《波渺渺,水悠悠》。 《读书》1995年第2期,《祁太溜子》。 《读书》1995年第1期,《银桂树下的断想》。 1994年 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究,《江淮论坛》1994年第5期。该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转载。 明清淮南盐业与仪征民俗,《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4期。 十九世纪华北绍兴师爷网络之个案研究──从《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看“无绍不成衙”》,《复旦学报》,1994年第4期。后收入朱志勇、李永鑫编《绍兴师爷与中国幕府文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河政与清代社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页39—45,52。 明清浙江盐商、徽歙新馆鲍氏研究──读《歙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歙县明清徽州盐商故里寻访记,《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2期。 明清时期“绍兴刀笔”与绍兴乡土习俗的传播,《原学》第1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前秦王猛与三秦豪杰,《天津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两淮“商籍”何以无徽商,《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1期。 《读书》1994年第九期,《斜阳残照徽州梦》。该文收入《当代人文学者散文——另外一种散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读书》1994年第四期,《学究慨世》。该文收入《当代人文学者散文——另外一种散文》。 1993年 明清时期徽商社会形象的文化透视,《复旦学报》1993年第6期。 徽商与两淮盐务“月折”制度初探,《江淮论坛》1993年第4期。 清代两淮盐务首总制度研究,《历史档案》1993年第4期。 袁枚与淮、扬盐商──十八世纪士、商关系的一个考察,《盐业史研究》1993年第4期。 清代汉口盐商研究,《盐业史研究》1993年第3期。 谢肇淛,《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评传》第3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齐召南,《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评传》第3卷,1993年版。 清代江南三大政与苏北城镇的盛衰变迁,与邹逸麟师合作(第二作者),《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近五百年来自然灾害与苏北社会,《江淮水利史论文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江苏省水利学会、淮阴市水利学会,1993年5月。 客家人与太平天国,《岭南文史》1993年第1期。 [美]何炳棣著《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王振忠译,陈绛校,《历史地理》第11辑,1993年版。 《读书》1993年第10期,《一张苦嘴,一把笔刀》。 《读书》1993年第4期,《康熙金扇题词与葫芦僧之“护官符”》。 1992年 清代两淮盐业盛衰与苏北区域之变迁,《盐业史研究》1992年第4期。 《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城市的地域结构》,《历史地理》第1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从客家文化背景看《天朝田亩制度》之由来,《复旦学报》1992年第3期。该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近代史》转载,《客家》杂志等摘编,并获“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论文奖”二等奖。 明清扬州盐商社区文化及其影响,《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2期。该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转载。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