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永涛

个人简介

就读于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以及波兰华沙大学做访问研究,应邀在韩国高丽大学、墨西哥蒙特雷技术大学(瓜达拉哈拉校区)和秘鲁埃森大学授课。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九五”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访问交流项目。

研究领域

美国政府与政治、美国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个人专著 刘永涛著:《绕开国会:美国总统的单边行动工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刘永涛著:《话语政治:符号权力和美国对外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刘永涛著:《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刘永涛著:《安全政治视角的新拓展》(北京:长征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著:《当代美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刘永涛:“当今美国政党内部分化和影响:一个基本观察”,《美国问题研究》,2022年第1期。 刘永涛:“人文交流:对全球公共产品的贡献”,载张骥和邢丽菊主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外人文交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年)。 刘永涛:“人文交流:概念、视野和运行机制”,载邢丽菊和张骥主编:《中外人文交流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 刘永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缘何在美国‘东山再起’”,《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5期。 刘永涛:“政治极化:当代美国面临的严峻挑战”,《美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 刘永涛:“身份政治驱使下的美国对外政策——以美国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6期。 刘永涛:“休会任命:重要却被忽视的美国总统单边行动工具”,《美国问题研究》,2015年特辑。 刘永涛:“19世纪美国崛起的复杂经历:挑战和启示”,《美国问题研究》,2014 年第2期。 刘永涛:“建构中国的安全政治话语:文化、演变和社会实践”,《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3 年第12辑。 刘永涛:“国家安全指令:最为隐蔽的美国总统单边政策工具”,《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 年第11期。 刘永涛:“中国和美国:重塑文化强国战略的国家”,载刘古昌(主编):《塑造未来: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 刘永涛:“茶党运动与重铸美国极端保守主义”,《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 刘永涛:“‘民主’语言和强权行动:冷战后美国海外军事干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奥巴马总统和‘战争权’之争:以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为例”,《美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刘永涛:“语言与国际关系:拓展政治分析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转载) 刘永涛:“建构安全威胁:美国战略的政治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6期。 刘永涛:“签字声明:一个鲜为人知的美国总统单边政策工具”,《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7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总统和对华政策:若干变化争论和议题”,《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刘永涛:“话语作为(不)安全实践:语言、理论和‘邪恶轴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5期。 刘永涛:“东北亚地区主义语境下的中美关系”,《国际观察》,2008年第3期。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华政策话语:影响及局限性”,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六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 刘永涛:“重新思考朝鲜核问题:安全与身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理解含义:理论、话语和国际关系”,《外交评论》,2007年第2期。 刘永涛:“中美安全政治关系的可能走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中的法院部门:若干对外政策案例”,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五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 刘永涛:“美国国会和情报监督:对冷战后三个案例的分析”,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四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 刘永涛:“美国公民自由和国家安全:一个历史考察”,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四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 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刘永涛:“伊拉克战争动员:对美国总统话语的一种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语言、身份建构和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的‘邪恶论’”,《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语言、社会建构和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11期。 刘永涛:“9.11之后:对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的再考察”,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三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刘永涛:“想象‘不可想象’——当前核扩散与美国和战略观念转型”,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刘永涛:“当代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载朱威烈(主编):《国际文化战略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批评与重建:重新思考安全政治”,《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研究”,《国际观察》,2002年第1期。 刘永涛:“9.11之后:对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一个考察”,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话语、权力与‘安全威胁’建构”,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变化及对华政策影响”,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一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析”,《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复旦学报》,2001年第3期。 刘永涛:“90年代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变化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3期。 刘永涛:“美国总统、国会与‘导弹防御计划’”,《国际观察》,2001年第3期。 刘永涛:“批评与重建:批评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国际观察》,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规范、认同与中美安全合作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期。 刘永涛:“美国总统、国会与对华政策”,载谢希德和倪世雄编:《曲折的历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永涛:“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取向评析”,《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9期。 刘永涛:“试论美国对外政策分析领域的若干变化”,《国际观察》,1999年第1期。 刘永涛:“新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批评”,《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欧洲》,1998年第 5期。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继续争论”,《国际观察》,1998年第2期。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与总统”,《国际观察》,1997年第4期。 刘永涛:“试论西方‘战略文化’思潮”,《国际观察》,1996年第6期。 刘永涛:“马汉及其‘海权’理论”,《复旦学报》,1996年第4期。 刘永涛:“文化权力与国际关系”,《国际观察》,1996年第2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改革游说制度”,《国际展望》,1996年第2期。 刘永涛:“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5年第9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学者关于经济制裁问题的几种观点”,《国际观察》,1995年第4期。 刘永涛:“新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展望》,199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政府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国际展望》,1994年第18期。 刘永涛:“国际社会边缘性问题评析”,《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8期。 刘永涛:“一年来克林顿政府的国内文化政策”,《国际观察》,1994年第2期。 Liu Yongtao: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Global Public Goods", in Fud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d Fudan-Latin America University Consortium (eds.): Providing Public Goods in Times of Power Transition: Views from Latin America and China (Beijing: Press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2020), pp. 22-42 . Liu Yongtao: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Chinese Diplomacy: Evolutions, Strategies, and Social Practice, Stosunki Międzynarodowe, Nr 4, Tom 51, 2015, pp. 237-254 . Liu Yongtao: “Security Theorizing in China: culture, evolu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in Arlene B. Tickner and David L. Blaney (eds.): Think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fferently (London: Routledge, 2012), pp. 72-91. Liu Yongtao: “Sino-US relations: possible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ast Asia Community”, in Jehoon Park, T. J. Tempel and Gen Xiao (eds.): Asian Response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2), pp. 231-256. Liu Yongtao: “Promoting China-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Globalization, Competitiveness & Governability, Vol.6, No.1, 2012, pp. 107-114. Liu Yongtao: “Material and Identity: Imagining the 21st Century Sino-U.S. Relations”,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 Development, Vol. 12, 2012, pp. 1-20. Liu Yongtao: “Discourse, Meanings and IR Studies: Taking the Rhetoric of ‘Axis of Evil’As A Case”, Confines de Relacions Internacionales y Ciencia Politca, No.11, 2010, pp. 85-107. Liu Yongtao: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unfolding regionalism in Northeast Asia”, in Nam-kook Kim (ed.):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urope and Asia (Surrey: Ashgate Publishing, 2009), pp. 143-160. Liu Yongtao: “Constructing an Open and Inclusive Reg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Japan Studies Association Journal, Vol. 7, 2009, pp. 97-114. Liu Yongtao: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Regionalism: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Jehoon Park and T. J. Tempel (eds.): Political Economy of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is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8), pp. 30-43. Liu Yongtao: “Langua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o.1, 2005, pp.134-145. Liu Yongtao: “Identity, Interest and Post-Cold War US-Japan Alliance”, Journal of Japan Studies Association, Vol. 4, 2003, pp. 22-39. Liu Yongtao: “Norms, Identity and Prospects of Sino-Americ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Peter Koehn and Joseph Y.S. Cheng (eds.): The Outlook for U.S.-China Security,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Relations Following the 1997-1998 Summit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27-13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