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向阳

个人简介

黄向阳博士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专职研究员、道德与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专家,全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黄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育伦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指导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德育原理》《“学会关心”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无人贻恨:校园欺凌判断与干预》等著作。发表《学校道德三位一体导向的间接德育论》《从道德教育论到德育原理》《德育内容分类框架》《德育的层次与重心》《高标德育平议》《论课程实施改革中的价值整合》《温馨教室建设路向》《苏格拉底法批判》《师德的边界》等论文。 黄博士基于少时欺负同学和被同学欺负的沉痛经历,申请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儿童欺负判断发展研究”,发表《学生中的欺凌与疑似欺凌——校园欺凌判断标准》《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校园欺凌与暴力的根源干预》《孩子心目中的欺负》《欺负与反抗》《校园欺凌的真相》《反校园欺凌教育刍议》等文。 黄博士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副总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分册主编。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已经在全国及上海市使用了十多年。在这两套教材即将完成历史使命之际,黄博士被任命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还来不及审查别人编的教材,就改任初中《道德与法治》国家统编教材分册主编,接受专家审查。 教育经历 1984-198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士 1991-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德育原理专业,硕士 1994-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88-1994年,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997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 学术荣誉及奖励 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特等奖,2021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1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0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 国家图书奖,1999 教学荣誉及奖励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卓越育人奖(优秀研究生教学奖),202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 国家奖学金,指导教师“荣誉证书”(教育学部),2017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荣誉证书”(华东师范大学),2015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2009 华东师范大学杰出新人奖,2004年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3 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01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申银万国奖教金,2000 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及园丁奖,1999 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999

研究领域

教育学原理 德育原理 教育伦理学 学生发展指导 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编著、译著 《无人贻恨:校园欺凌判断与干预》,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主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主编。 《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副主编。 《“学会关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4月出版,主编。 《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教学伦理》(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译著。 参编的著作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2004年6月第3版/2010年5月第4版/2020年10月第5版,第9章“当代学校德育”作者。 朱益明主编:《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第二章“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分析”作者。 霍益萍主编:《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报告六“普通高中学生现状及对学校环境感知报告”以及第九章“普通高中亟需设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作者。 吴遵民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我们怎样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社会本位”教育思想探微——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章读书札记》《教育预备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五章读书札记》三文作者。 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第Ⅴ编“教育职能专业化”作者。 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教育知识学科称谓的演变:从“教学论”到“教理学”》《教育研究的元分析》《“教育”一词的由来、含义、用法》三文作者。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第V编第6章“‘教理学’的问题”、第VI编第2章“布雷岑卡的‘元教育理论’”、第3章“教育的元研究”作者。 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目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文作者。 施良方:《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12章第3节“课程与价值”作者。 期刊论文 《学校道德三位一体导向的间接德育论——兼析西方直接道德教学的兴衰》,《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从道德教育论到德育原理——德育理论寻脉记》,《中国教育科学》2021年第2期。 《学生中的欺凌与疑似欺凌——校园欺凌的判断标准》,《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9期。 《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校园欺凌与暴力的根源干预》,《教育研究》2019年第12期。 《深刻认识学生发展指导的内涵》,《福建教育》2019年第8期。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过中秋节》,《福建教育》2018年第43期。 《儿童阅读的秘密》,《少年儿童研究》2018年第10期。 《校园欺凌的真相——基于学龄儿童健康行为国际调查报告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20期。 《床边教诲——回忆吴棠先生》,《今日教育》2017年第11期。 《高标德育平议》,《教育参考》2017年第5期。 《教育的信仰——献给即将远征的追梦骑士》,《师资建设》2017年第4期。 《公平之道的探索:以排座位为例》,《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4期。 《校园反欺凌教育刍议》,《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4期。 《诚信教育检讨》,《中国德育》2017年第6期。 《苏格拉底法批判——解读〈美诺〉》,《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3期。 《校园欺凌治理的跨学科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作者之一。 《向死而生——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死》,《少年儿童研究》2016年第4期。 《欺负与反抗:个人的经历》,《中国德育》2016年第6期。 《法治教育跨科课程编制》,《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2期。 《孩子心目中的欺负》,《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第一作者。 《再谈课程系统的形成和演变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8期,作者之一。 《关于“教学法问题”的讨论》,《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6期,作者之一。 《关于教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问题对话》,《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2期,作者之一。 《关于德育基本理论及问题的对话》,《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1期,作者之一。 《伍先生传奇》,《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10下期。 《师德的边界——兼评电视辩论“先跑老师该不该受到指责?”》,《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温馨教室建设的路向》,《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22期。 《论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价值整合》,《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刍议》,《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5-16期。 《哲学诞生的教育语境——解读〈美诺〉》,《基础教育》2010年第2期。 《多样、开放、灵活:普通高中教育体系的构建》,《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8期,作者之一。 《德育内容分类框架——兼析我国公德教育的困境》,《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9期。 《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感知的学校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7期,第一作者。 《德育的层次与重心》,《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7期。 《发展性的和真诚的生命教育——对一堂课的两点反思》,《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7、8月。 《别把德育当“工作”》,《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8期。 《健全的高效能学习观》,《教育参考》2003年第2期。 《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变革》,《东方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 《道德相对主义与学校德育》,《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6期。 《“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的构建--“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学所(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4期,作者之一。 《情境问题与人际-社会意识的启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略论我国师德规范的重建》,《中小学管理》1998年第9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日本及俄罗斯关于教师师德规范的规定》,《教育参考·师德教育专辑》1997年,作者之一。 《教育知识学科称谓的演变:从“教学论”到“教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4期。 《从“教育学”到“教理学”》,《教育评论》1994年第1期。 《布雷岑卡“元教育理论”述评》,《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第5期。 《教育研究的元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年第2期。 集刊文集论文 《教育理论三分法:布雷岑卡元教育学述评》,檀传宝主编:《教育思想的花园:教育基本理论前沿讲座》,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三书先生”琐忆》,石中英、朱珊主编:《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康德与教育学》,郑金洲主编:《教育的意蕴》,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再论课程价值取向》,崔允漷主编:《课程·良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学校德育问题新探》,沈玉顺主编:《走向优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育伦理学”问题研究》,陈桂生等主编:《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の学校における「いじめ」対策―思いやりの気持ちを身につけるほか(中国学校一种反欺侮对策:学会体谅)』,土屋基規、P.K.スミス(Smith)、添田久美子、折出健二編著:『いじめととりくんだ国々 - 日本と世界の学校におけるいじめへの対応と施策(打击欺凌的国家——日本及世界各国学校为解决欺凌问题采取的对策)』,ミネルヴァ書房2005年12月発行,123-136. 《从生产劳动到研究性学习:中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历史线索》,杜成宪、添田晴雄主编:《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课题:中日比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育的可能性》,熊川武、郑金洲、周浩波主编:《教育研究新视域》,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 《学校春秋:一个小学校长的笔记》,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2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开发情境教材:思想品德课改革新方向》,高凌飚、庄兆声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德育原理》,叶澜主编:《中国教育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1》,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道德可教吗?》,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第1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报纸论文 《激发社会的道德感染力》,《解放日报》2004年5月13日。 《德育:淡化“工作意识”强化“目的意识”》,《中国教育报》2007年2月6日第6版。 《教育学的反思与元教育学》(与瞿葆奎合写),《湖南教育报》1994年1月1日第3版,作者之一。 译文 杜威:《构成教育基础的伦理原则》,《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五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巴罗:《文化繁衍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1期。 中小学教材 《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副总主编。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主编。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主编之一。

学术兼职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规划组专家 全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