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山(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崇明生态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学和旅游气候学的研究。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参与1项973项目(任务负责人)和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和核心参与10多个区域、城市和景区的旅游规划编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教材1部,副主编专著1部,担任专题地图集主编1部、副主编1部、参编1部,并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全国学会奖励3项。
荣誉及奖励
2022年10月,基于Agent建模的旅游流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英文),2022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二等奖,第1完成人),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2017年11月,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旅游学刊》2016年31卷第6期),2016年度优秀论文(第2完成人、通讯作者),《旅游学刊》编辑部
2016年10月,旅游圈空间演化的嵌套模型与效用分析(《旅游学刊》2015年30卷第6期),2015年度优秀论文(第2完成人、通讯作者),《旅游学刊》编辑部
2016年04月,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2012年67卷第4期),首届(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第1完成人、通讯作者),中国地理学会
2006年02月,《SARS疫情爆发与疫区分布的气候风险、区域对策与应急管理系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申银万国奖教金(二等奖),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004年12月,《SARS疫情爆发的季节性风险、疫区分布的气候条件与减灾对策》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3年10月,论文《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获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第1作者),湖北武汉,中国地理学会
2002年02月,《县级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及其应用》获得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5完成人),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1999年07月,论文《上海市民国内旅游目的地感应空间研究》获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1作者),河北承德,中国地理学会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蔚丹丹, 李山*, 张粮锋, 罗轶,史正燕. 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模型优化与中国案例[J]. 旅游学刊, 2021, 36(5): 14-28.
Yu Dan-Dan, Shan Li*, Zhong-Yang Guo, 2020. Evaluating the Tourist Climate Comfortable Period of China in a Changing Climate.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https://doi.org/10.1155/2020/8886316.
Yu, D.D., Rutty, M., Scott, D., Li, S, 2020. A comparison of the holiday climate index:beach and the tourism climate index across coastal destinations in China. Int J Biometeorol, https://doi.org/10.1007/s00484-020-01979-w.
Li Shan, Yang Yang*, Zhangqi Zhong, Xiaoli Tang, 2020. Agent-Based Modeling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in Visitor Flow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https://doi.org/10.1177/0047287520930105.
李山,严钰帆,2020.大数据影响下人文地理定量研究的几个趋势. 地理教学,(20):4-7.(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李山,2019. 旅游景区规划的钻石模型. 城乡规划,(6):69-78. DOI:10.12049/j.urp.201906009
蔚丹丹,李山*,2019. 气候舒适度的体感分级:季节锚点法与中国案例. 自然资源学报,34(8): 1633-1653,DOI: 10.31497/zrzyxb.20190806
Zhang, W. J.,Li, S.*,Tan, L.,Sun, M,2018. Climate-Comfortable Period Dataset in Mainland of China (1961-2010). Journal of Global Change Data & Discovery(全球变化数据学报),2(1): 35-41,DOI:10.3974/geodp.2018.01.07
崔凤军,何晓霜,李山* ,钟章奇,2018.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阶段及其供需耦合. 世界地理研究,27(6):42-53,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8.06.00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郁琦,李山*,2018. 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旅游科学,32(3):51-62,DOI:1006-575( 2018)-03-0051-12
李山,孙美淑,张伟佳,谭蕾,朱妮娜,王远飞,2016. 中国大陆 1961-2010年间气候舒适期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地理研究,35(11):2053-2070.
唐晓莉,李山*,2016. 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 旅游学刊,31(6):17-37.
Rongxu Qiu, Wei Xu, Shan Li, 2016. Agent-based Modeling of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Tourist Flow—A Case Study of Sichuan, China.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12(1):85-107.(DOI: 10.1080/19388160.2016.1160847).
孙美淑,李山*,2015. 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经验模型:回顾与展望. 旅游学刊,30(12):19-34.
林瑶云,李山*,2015. 旅游圈空间演化的嵌套模型与效用分析. 旅游学刊,30(6):17-29.
钟章奇,李山*,王铮,闫丹,刘华婷,2014. 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ABS分析. 地理研究,33(8):1427-1441.
刘华婷,钟章奇,李山,罗熙,2014. 长株潭旅游圈的适度规模研究. 旅游科学,28(3): 36-48.
李山,2014. 书评:一本绕不过去的经典——评《旅游规划原理》. 旅游学刊,29(4): 125-128.
钟章奇,李山*,张秀云,刘华婷,2013. 旅游者中位年龄的几个市场指示意义. 旅游学刊,28(7): 73-81.
李山,王铮,钟章奇,2012.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地理学报,67(4):526-544.
Li, S., Xiao, M., Zhang, K., Wu, J., Wang, Z. (2011). Measuring Tourism Spillover Effects Among Cities: Improvement of the Gap Model and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7(2): 184-206.
Li, S., Wang, Z. (2011). Computable Models on Tourism Spillovers among Cities: A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ese Tourism Research Annual 2010.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p.102-123.
肖敏,李山*,徐秋静,刘晓,2011. 旅游口号创意模式的尺度差异研究. 旅游学刊,26(3):50-54.
李山,王铮,2009, 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的可计算模型. 地理学报,64(10):1255-1266.
李山,王铮,2009. 旅游业区域溢出的可计算模型及案例. 旅游学刊,24(7):18-26.
邱荣旭,李山*,吴静,2009. 基于Agent建模在旅游模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5(5):102-107. (*通讯作者)
李山,邱荣旭,陈玲,2008. 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时间分布及其前兆效应.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4(6):102-107.
李山,洪基军,2007. 类电影艺术:旅游景区属性的一种假说. 地域研究与开发,(4),26(2):75-80.
李山,王铮,2006. 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 人文地理,(4),21(2):5-11.
李山,王慧,王铮,2005. 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 人文地理,(4),20(2):51-56.
李山,毛可晶,王铮,2004. 面向对象的景区总体规划研究. 人文地理,(9),19(4),8-13.
王铮,李山,蔡砥,刘扬,吴兵,王莹,郑一萍,陈建国,黎华群,2004. SARS流行期的气候学尺度分析. 安全与环境学报,4(3):67-72.
王铮,李山,2004. 论旅游区的文脉. 地域研究与开发,(12),23(6):65-68.
刘丽,李山,王铮,何有缘,刘娟,2004. 论旅游业的关系营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4-58.
翁桂兰,王铮,李山,王莹,2004. 地方旅游业战略规划模式研究-以贵州省镇远县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23(5):73-76.
王铮,王莹,李山,翁桂兰,宋秀坤,2003. 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 地理研究,(5),22(3):313-323.
邓悦,王铮,刘扬,李山,周嵬,2003. 旅游集散地规划的地计算模型及案例. 地理学报,(9),58(5):781-788.
王铮,蔡砥,李山,郑一萍,王莹,吴兵,黎华群,陈建国,2003. 中国SARA流行的季节性风险探讨[J]. 地理研究,22(5):541-550.
王铮,蔡砥,李山,杨妍,黎华群,毛可晶,2003. SARS流行期的天气学尺度分析. 第四纪研究,23(6):692-701.
王铮,蒋轶红,王瑛,李山,王莹,翁桂兰,2002. 旅游域模型及其结合GIS的应用. 旅游学刊,(3):17(2):57-62.
李山,2002. 基于PRED协调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设施建设初探-以风景名胜区索道建设为例. 人文地理,(10),17(5):7-11.
吴兵,李山,2002. 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9-46.
李山,蒋轶红,吴兵,杨晓曦,2001.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以上海为例. 旅游学刊,(1),16(1):22-26.
王铮,周嵬,李山,王瑛,黄涛,蒋轶红,2001.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地理学报,(3),56(2):206-213.
陈中原,洪雪晴,李山,王露,史晓明,1997. 太湖地区环境考古. 地理学报,(3),52(2):131-137.
专著译作
李山、陈雯(译),2008,GIS技术在旅游与游憩规划中的应用,旅游研究方法(Ritche?B.W. 等主编,吴必虎等译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69-294.
李山主译(Zongqing Zhou〔美国〕著),2005,旅游电子商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铮主编,李山、刘扬副主编,2004,城市与区域管理分析的地计算研究-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
Asia-Pacific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编委(2017-)
《经济地理》青年编委(2020-2024年)
《旅游论坛》编委(2023-2027年)